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转子后半截骨入路与标准Kocher-Langenbeck入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津
申建军
+3 位作者
海祥
刘川源
周文杰
陈志伟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8期786-792,共7页
目的:比较大转子后半截骨入路与标准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更优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7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大转子后半截骨组(...
目的:比较大转子后半截骨入路与标准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更优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7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大转子后半截骨组(试验组)及标准K-L入路组(对照组)。试验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42.00±4.5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6.75±1.15)d。对照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41.00±5.8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7.09±1.20)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总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复位质量(Matta标准)、髋关节外展肌力、髋关节功能(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术后两组并发症及异位骨化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个月随访,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两组术后6个月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髋关节外展肌力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异位骨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标准K-L入路法,大转子后半截骨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对术后髋关节外展肌力恢复更好,术中对涉及髋臼后壁较为粉碎的骨折或臼顶骨折暴露视野更加,提高骨折解剖复位率,为临床治疗髋臼后壁骨折提供新的思路令另患者可早期行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转子后半截骨
Kocher-Langenbeck入路
髋臼后壁骨折
围术期指标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骨刺膏镇痛作用的药理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冯康虎
张晓文
《甘肃中医》
2008年第6期61-62,共2页
目的:观察骨刺膏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热板镇痛试验法,将合格小鼠随机分成4个实验组:骨刺膏大、中、小剂量组、空白对照组,10只/组。在(55±0.5)℃的恒温水浴上测定痛阈,记录自投入小鼠至出现舔足的时间(S)作为该鼠的痛阈值,试验...
目的:观察骨刺膏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热板镇痛试验法,将合格小鼠随机分成4个实验组:骨刺膏大、中、小剂量组、空白对照组,10只/组。在(55±0.5)℃的恒温水浴上测定痛阈,记录自投入小鼠至出现舔足的时间(S)作为该鼠的痛阈值,试验中大、中、小剂量组小鼠两后足分别涂上面积为1 cm×1.4 cm、1 cm×1 cm、1 cm×0.7 cm的骨刺膏共2次,每次相隔30分钟,空白对照组涂1 cm×1.4 cm空白橡皮膏,分别于给药后0.5小时、1小时、2小时测定各组小鼠痛阈值。结果:骨刺膏组显著提高小鼠致炎后0.5小时、1小时、2小时的痛阈值。结论:骨刺膏对膝骨关节炎性的疼痛有明显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刺膏
镇痛
中药药理学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转子后半截骨入路与标准Kocher-Langenbeck入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津
申建军
海祥
刘川源
周文杰
陈志伟
机构
甘肃省中医院创伤骨二科
甘肃
中医
药大学
出处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8期786-792,共7页
基金
甘肃省卫生健康行业科研计划项目(编号:GSWSKY2021-035)。
文摘
目的:比较大转子后半截骨入路与标准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更优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7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大转子后半截骨组(试验组)及标准K-L入路组(对照组)。试验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42.00±4.5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6.75±1.15)d。对照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41.00±5.8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7.09±1.20)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总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复位质量(Matta标准)、髋关节外展肌力、髋关节功能(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术后两组并发症及异位骨化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个月随访,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两组术后6个月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髋关节外展肌力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异位骨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标准K-L入路法,大转子后半截骨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对术后髋关节外展肌力恢复更好,术中对涉及髋臼后壁较为粉碎的骨折或臼顶骨折暴露视野更加,提高骨折解剖复位率,为临床治疗髋臼后壁骨折提供新的思路令另患者可早期行功能锻炼。
关键词
大转子后半截骨
Kocher-Langenbeck入路
髋臼后壁骨折
围术期指标
髋关节功能
Keywords
Posterior hemipelvectomy of the greater trochanter
Kocher-Langenbeck approach
Posterior acetabulum wall fractures
Perimeter indicators
Hip function
分类号
R687.4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骨刺膏镇痛作用的药理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冯康虎
张晓文
机构
甘肃省中医院创伤骨二科
甘肃省
医学
科
学研究院
出处
《甘肃中医》
2008年第6期61-62,共2页
文摘
目的:观察骨刺膏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热板镇痛试验法,将合格小鼠随机分成4个实验组:骨刺膏大、中、小剂量组、空白对照组,10只/组。在(55±0.5)℃的恒温水浴上测定痛阈,记录自投入小鼠至出现舔足的时间(S)作为该鼠的痛阈值,试验中大、中、小剂量组小鼠两后足分别涂上面积为1 cm×1.4 cm、1 cm×1 cm、1 cm×0.7 cm的骨刺膏共2次,每次相隔30分钟,空白对照组涂1 cm×1.4 cm空白橡皮膏,分别于给药后0.5小时、1小时、2小时测定各组小鼠痛阈值。结果:骨刺膏组显著提高小鼠致炎后0.5小时、1小时、2小时的痛阈值。结论:骨刺膏对膝骨关节炎性的疼痛有明显治疗作用。
关键词
骨刺膏
镇痛
中药药理学
动物实验
分类号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转子后半截骨入路与标准Kocher-Langenbeck入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疗效比较
张津
申建军
海祥
刘川源
周文杰
陈志伟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骨刺膏镇痛作用的药理研究
冯康虎
张晓文
《甘肃中医》
200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