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西走廊玉米种子携带病原菌真菌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雷玉明 郑天翔 曹礼 《种子》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0-103,共4页
为了明确甘肃省河西走廊玉米种子携带真菌的种群,探讨与种子病害的相关性,采取洗涤检测法和PDA平板法对河西走廊玉米制种基地随机采集的50个玉米品种进行种子携带真菌检测。结果表明,在供试品种上共分离得到10属真菌,分别为镰刀菌属(Fus... 为了明确甘肃省河西走廊玉米种子携带真菌的种群,探讨与种子病害的相关性,采取洗涤检测法和PDA平板法对河西走廊玉米制种基地随机采集的50个玉米品种进行种子携带真菌检测。结果表明,在供试品种上共分离得到10属真菌,分别为镰刀菌属(Fusarium)、根霉菌属(Rhizopus)、青霉属(Penicill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凸脐蠕孢属(Exserohilum)、平脐蠕孢属(Bipolaris)、黄曲霉(Aspergillus)、枝孢属(Cladosporium)、黑孢霉属(Nigrospora)、木霉菌属(Trichoderma);种子表面附着镰刀菌分离率最高,达67.74%,其次为根霉属、青霉属、链格孢属;种子内部寄藏的真菌以镰刀菌分离率最高,达61.11%,其次是链格孢属、凸脐蠕孢属;不同玉米品种之间种子表面孢子负荷量有较大差异,42%品种的孢子负荷量超过332.67个/粒,以浚单29、郑单958最高,达600个/粒;种子内部的总体带菌率和带镰刀菌率在品种间差异显著,48%品种的带菌率超过37.60%,以浚单29、豫玉22最高,分别达63.33%、60.00%。56%品种带镰刀菌率超过12.87%,以浚单29、豫玉22最高,为36.67%;种子外部和内部带菌与田间玉米苗期病害和穗腐病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子 带菌检测 真菌种群 河西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玉米普通锈病生物学特性测定
2
作者 雷玉明 郑天翔 邢会琴 《耕作与栽培》 2020年第6期15-17,共3页
为明确河西走廊玉米普通锈病发生规律,进行了玉米普通锈菌的测定,明确了河西走廊制种玉米田锈菌夏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是5~35℃,适宜温度范围20~30℃,最适温度是25~28℃;最适相对湿度100%;萌发pH值为4~11,最适萌发pH值为7~8;光照对孢子... 为明确河西走廊玉米普通锈病发生规律,进行了玉米普通锈菌的测定,明确了河西走廊制种玉米田锈菌夏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是5~35℃,适宜温度范围20~30℃,最适温度是25~28℃;最适相对湿度100%;萌发pH值为4~11,最适萌发pH值为7~8;光照对孢子萌发没有差异性;病菌能利用多种碳源,最适碳源葡萄糖、果糖。最适氮源为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钾,而甘氨酸、酪氨酸等氮源对夏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普通锈菌 河西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青贮玉米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3
作者 程红玉 汤振东 +6 位作者 雷玉明 郑天翔 拓明鸿 濮超 徐昭 吴尧 马金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02-1712,共11页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在等养分条件下生物有机肥替代10%,20%,30%化肥氮,牛粪、羊粪、蚯蚓肥替代20%化肥氮对青贮玉米(Zea mays)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旨在为河西地区青贮玉米生产中合理利用养分资源、化肥减量增效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在等养分条件下生物有机肥替代10%,20%,30%化肥氮,牛粪、羊粪、蚯蚓肥替代20%化肥氮对青贮玉米(Zea mays)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旨在为河西地区青贮玉米生产中合理利用养分资源、化肥减量增效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与常规施肥相比,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可促进青贮玉米生长,改善果穗经济性状,鲜草产量和籽粒产量分别较常规施肥提高7.08%~25.64%和0.09%~32.73%;在相同替代比例(20%)下,牛粪增产效应最大;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有效改善了营养品质,以牛粪替代20%化肥氮效果最佳,全株淀粉和粗脂肪含量分别较常规施肥提高45.20%和23.08%,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降低27.97%和34.54%;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较常规施肥增加3.41%~18.19%,11.17%~25.59%,11.22%~53.46%和1.83%~26.21%。在本研究条件下以牛粪替代20%化肥氮为青贮玉米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有机肥替代 产量 品质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坏疽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 被引量:1
4
作者 雷玉明 郑天翔 +1 位作者 张建朝 陆海宁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9-91,共3页
马铃薯坏疽病是典型的贮藏病害,脱毒种薯平均烂薯率高达50%以上,严重危害马铃薯生产,在我国多个省区具有潜在的风险。生产上要做好综合防治措施,尽早发现,及时防治。
关键词 马铃薯产业 贮藏病害 脱毒种薯 PHOMA 分生孢子器 纽扣状 检疫性 贮藏窖 马铃薯贮藏 种薯切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个藜麦品种在张掖市甘州区试种初报 被引量:5
5
作者 郑天翔 雷玉明 +2 位作者 王红娟 张婷婷 宋馥婷 《甘肃农业科技》 2019年第4期41-43,共3页
对引进的藜麦品种陇藜1号和青藜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个藜麦品种在试验区域均可以成熟,2个品种的单株叶面积和根冠比差异显著,株高、茎粗、全株叶片数、主根长、小区总株数差异均不显著。折合产量陇藜1号高于青藜。
关键词 藜麦 产量 试种 甘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产业理论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6
作者 雷玉明 刘玉环 +1 位作者 吕彪 侯梁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6期234-236,共3页
在沙产业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甘肃河西走廊沙产业对人才需求、产业竞争力提升、区域经济和社会稳定、沙产业理论学科基础等方面需求的分析,阐述了开展沙产业理论教学实践的重要性,梳理了河西学院在学科与专业建设、钱学森沙产业奖学金... 在沙产业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甘肃河西走廊沙产业对人才需求、产业竞争力提升、区域经济和社会稳定、沙产业理论学科基础等方面需求的分析,阐述了开展沙产业理论教学实践的重要性,梳理了河西学院在学科与专业建设、钱学森沙产业奖学金班、沙产业教育基地和科研平台、产学研结合模式等方面取得沙产业理论教学的成效,最后提出了在钱学森沙产业冠名班、沙产业学科群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产业理论 教学模式 实践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腐植酸有机肥对马铃薯茎基腐病的防效 被引量:4
7
作者 雷玉明 吕彪 +4 位作者 鄂利锋 赵文勤 赵文明 陈晓燕 刘晓燕 《中国马铃薯》 2021年第1期38-43,共6页
马铃薯茎基腐病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病害,目前尚未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试验的目的是通过新型腐植酸肥料与同等养分配方化肥的田间比较试验,探讨新型腐植酸有机肥对马铃薯茎基腐病预防效果。结果表明,5~15 g壤动FT/100 kg种薯配合腐... 马铃薯茎基腐病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病害,目前尚未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试验的目的是通过新型腐植酸肥料与同等养分配方化肥的田间比较试验,探讨新型腐植酸有机肥对马铃薯茎基腐病预防效果。结果表明,5~15 g壤动FT/100 kg种薯配合腐植酸肥料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安全,在出苗率、苗高、单株根数、最大根长、芽长分别优于配方化肥1.0~2.9个百分点、1.2~4.1 cm、1.1~5.2条、1.2~2.6 cm、0.3~1.1 cm;在单株薯重、平均单薯重、商品薯率、小区产量分别高于配方化肥66.7~394.4 g、4.6~12.1 g、4.3~11.4个百分点、12.23~83.46 kg/30.8m^(2);对主茎、匍匐茎、块茎基腐防效分别达78.29%~87.24%、75.62%~88.51%、72.05%~86.98%,增产效果达11.60%~79.12%。研究为开展农业技术防治马铃薯茎基腐病提供了新方法,对制定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新型腐植酸肥料 壤动FT 茎基腐病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茎基腐病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雷玉明 邢会琴 +2 位作者 郑天翔 何振明 马金 《中国马铃薯》 2022年第3期256-265,共10页
综述总结了马铃薯茎基腐病当前轮作、间作、施肥等农业技术防效与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抗茎基腐病种质资源筛选、新品种培育和基因工程等研究基础与进展,介绍了目前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方法及其在马铃薯茎基腐病防治中的应用情况... 综述总结了马铃薯茎基腐病当前轮作、间作、施肥等农业技术防效与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抗茎基腐病种质资源筛选、新品种培育和基因工程等研究基础与进展,介绍了目前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方法及其在马铃薯茎基腐病防治中的应用情况等。分析了马铃薯茎基腐病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前景,指出发展方向由单项防控向集成综合防控体系发展,以实现马铃薯茎基腐病的绿色防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茎基腐病 抗病育种 农业防治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异丙甲草胺对马铃薯田杂草防除效果 被引量:4
9
作者 雷仲潮 雷玉明 郑天翔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6年第1期14-16,共3页
为了验证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对马铃薯田杂草的药效以及对马铃薯的安全性,采用膜下地面喷雾、定期调查的方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的杀草谱较广,对马铃薯田的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性杂草有较好的防治效... 为了验证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对马铃薯田杂草的药效以及对马铃薯的安全性,采用膜下地面喷雾、定期调查的方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的杀草谱较广,对马铃薯田的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性杂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禾本科杂草的优势种是稗草、狗尾草、野燕麦,阔叶性杂草优势种是藜、反枝苋、田旋花。综合考虑,最适宜的应用剂量是500-1 000倍液,马铃薯出苗率93.58%-94.65%,鲜质量防效达78.17%-80.28%,马铃薯增产达4.10%-5.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异丙甲草胺 马铃薯 杂草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掖市新引进玉米品系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贺桂琼 郑天翔 张凤凤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年第12期16-19,共4页
为选择适宜在张掖推广的玉米品种,现选用玉米参试品种5个,分别是17PD011、17PD012、17PD013、17PD014和迪卡159,以迪卡159为对照,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7PD011产量为10.8 t/hm2,居参试品种第一位,较迪卡159增产1.27 t/hm2.通过农... 为选择适宜在张掖推广的玉米品种,现选用玉米参试品种5个,分别是17PD011、17PD012、17PD013、17PD014和迪卡159,以迪卡159为对照,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7PD011产量为10.8 t/hm2,居参试品种第一位,较迪卡159增产1.27 t/hm2.通过农艺经济性状分析表明:17PD012和迪卡159都是表现较好的株型.通过对5个品种抗病虫调查,结果表明:17PD014在抵御锈病和玉米螟虫害方面抗性表现较优,迪卡159的抗棉铃虫虫害的能力较优.17PD011穗位最低,穗长最长,穗行数最多,行粒数最多,穗粒数最多.综合来看,17PD011表现较好的经济性状和较高的产量,较其余4个品种可选用的潜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比较 张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肥对马铃薯生长及茎基腐病发生的影响
11
作者 雷玉明 郑天翔 +3 位作者 邢会琴 何振明 薛贵民 李继平 《耕作与栽培》 2021年第6期13-16,共4页
以马铃薯专用水溶肥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对比试验,调查马铃薯水溶肥对增产和抗茎基腐病的效果。结果表明,马铃薯专用水溶肥作为底肥,马铃薯单株薯块重、平均单薯重、商品薯率、单产较常规化肥分别提高41.40~42.50 g、2.10~4.10 g、4.00%... 以马铃薯专用水溶肥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对比试验,调查马铃薯水溶肥对增产和抗茎基腐病的效果。结果表明,马铃薯专用水溶肥作为底肥,马铃薯单株薯块重、平均单薯重、商品薯率、单产较常规化肥分别提高41.40~42.50 g、2.10~4.10 g、4.00%~4.30%、227.92~233.64 kg·(667 m^(2))^(-1),增产8.14%,增产效果明显;马铃薯茎基腐病在幼苗期、结薯期、成熟期,地下茎、匍匐茎、块茎的病情指数较常规化肥下降,防效分别达91.26%~93.65%、69.77%~75.07%、63.94%~67.88%,表明水溶肥增强了对茎基腐病的抗性。为马铃薯减肥增效和提高茎基腐病的抗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用水溶肥 底施 马铃薯 茎基腐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蓝根霜霉病预测预报技术研究
12
作者 雷玉明 郑天翔 +4 位作者 雷鑫 马金 王丽娟 李会文 陈晓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6期133-136,共4页
田间试验表明,板蓝根霜霉病(Peronospora isatidis Gaum.)的发生,与大气相对温度和田间小气候温度关系密切,气温在12~21℃,降雨量50 mm,5 d以上阴天雨日,相对温度在85%以上,持续时间36 h以上发病严重;田间灌水2次以上,株距小于10 cm,氮... 田间试验表明,板蓝根霜霉病(Peronospora isatidis Gaum.)的发生,与大气相对温度和田间小气候温度关系密切,气温在12~21℃,降雨量50 mm,5 d以上阴天雨日,相对温度在85%以上,持续时间36 h以上发病严重;田间灌水2次以上,株距小于10 cm,氮肥用量高于或低于常规施用,种子田与商品田相距小于1000 m,霜霉病发生严重。以温度、湿度、降雨量、雨日、灌水、密度、氮肥、种子田与商品田距离八大技术参数作为霜霉病预测预报因子,依据病情指数大小,预测霜霉病轻发生、中等偏轻、中等发生、中等偏重、大发生5级发病程度,及时发出预测预报,指导板蓝根霜霉病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霜霉病 流行因子 技术参数 预测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景阳336的选育
13
作者 郑天翔 雷玉明 +4 位作者 马金 雷鑫 王丽娟 李会文 陈晓燕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13期111-113,共3页
‘景阳336’是张掖市德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母本G2281和父本W1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2018年区试试验的平均折合产量为1030.2kg·667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4.3%;2019年区试试验的平均折合产量为1088.0kg... ‘景阳336’是张掖市德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母本G2281和父本W1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2018年区试试验的平均折合产量为1030.2kg·667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4.3%;2019年区试试验的平均折合产量为1088.0kg·667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4.7%;2019年生产试验的平均产量达1080.6kg·667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4.9%,增产显著,且稳产性好。该品种熟期合适、籽粒深,抗病性强,抗倒性好,适合甘肃中晚熟春玉米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新品种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