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祁连山东段高寒草地修复过程中植被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浩 何静 +4 位作者 王理德 宋达成 刘光武 王梁浩然 李诗涵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20,共11页
[目的]探讨祁连山东段高寒草地修复过程中植被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特征,为当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科技支撑。[方法]采用时空替代法,选取不同修复年限(3 a,6 a和11 a)的人工沙棘林地及未修复的样地(CK)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祁连山东段高寒草地修复过程中植被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特征,为当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科技支撑。[方法]采用时空替代法,选取不同修复年限(3 a,6 a和11 a)的人工沙棘林地及未修复的样地(CK)为研究对象,通过植被调查和土壤采集,分析了植被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且其随修复年限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果](1)随着修复年限的延长,群落优势种由一年生草本植物逐渐演化成多年生草本和灌木植物,植物个体数、物种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现上升趋势。(2)随着修复年限的延长,土壤含水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整体上表现为上升,土壤容重呈现下降趋势;土壤pH、全氮、全磷、有机质呈现上升趋势;随着土层加深,土壤含水量在对照样地CK和样地T 1呈现上升趋势,在样地T 2和T 3呈现下降趋势,土壤容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土壤全氮、全磷、速效磷和有机质呈现下降趋势,表聚现象明显。(3)植被个体数与土壤含水量、速效磷和有效钾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容重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物种数与pH值和全磷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容重呈现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含水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Pielou均匀度指数与有效钾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含水量呈现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全磷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容重呈现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修复年限对于植被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有着较大的影响,植物群落逐渐变得单一且稳定,土壤结构得到优化,土壤养分含量不断升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人工修复地 不同修复年限 物种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土湖典型湿地白刺灌丛沙堆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土壤养分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韩福贵 满多清 +5 位作者 郑庆钟 赵艳丽 张裕年 肖斌 付贵全 杜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6-45,共10页
通过对青土湖典型湿地白刺灌丛沙堆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土壤养分变化特征的研究发现:1)调查群落中共有植物15种,分属6科15属,其中藜科7属,蒺藜科3属,菊科2属,禾本科、茄科和萝藦科均为1属,占总种科数的50.00%和总种属数的80.00%。2)白刺灌... 通过对青土湖典型湿地白刺灌丛沙堆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土壤养分变化特征的研究发现:1)调查群落中共有植物15种,分属6科15属,其中藜科7属,蒺藜科3属,菊科2属,禾本科、茄科和萝藦科均为1属,占总种科数的50.00%和总种属数的80.00%。2)白刺灌丛重要值在重度盐碱地最高为54.72,其次为盐碱沙地、黄色粉砂地和灰白色粉砂地,分别为35.00、31.16、22.22,半固定沙地最低为15.65。3)在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中灰白色粉砂地与其他几个样地差异显著(P<0.05);Simpson多样性指数、群落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中各样地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Alatulo均匀度指数中各样地之间差异显著(P<0.05)。4)土壤有机物质含量最高为水淹地,以10~20 cm土层深度含量最高,40~60 cm含量最低;全磷含量最高为沙丘上部,以5~10 cm土层深度含量最高,40~60 cm含量最低;全氮含量最高为平地,以0~5 cm土层深度含量最高,20~40 cm含量最低;全钾含量最高为沙丘下部,以20~40 cm土层深度含量最高,5~10 cm含量最低。5)非水淹和常水淹土壤含水率随着土层的加深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在40~60 cm后土层趋于稳定,常被水淹的地区影响白刺灌丛土壤水分,增强细砂粒在地表区域的沉降。地下水位的逐年抬升,从2006年的-4.1 m回升到2019年的-3.0 m,具有明显的年代变化规律,符合回归方程:Y=-0.0017X~2+0.1275X-4.274(R~2=0.9804),且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土湖 白刺灌丛 物种多样性 土壤养分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曲沙化高寒草甸植被、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金红喜 何芳兰 +2 位作者 李昌龙 韩生慧 王强强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28,共9页
对不同沙化程度高寒草甸植被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沙化程度的加剧,植物多样性指数、地上/地下生物量、土壤含水量及浅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植物优势度、pH值呈增... 对不同沙化程度高寒草甸植被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沙化程度的加剧,植物多样性指数、地上/地下生物量、土壤含水量及浅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植物优势度、pH值呈增加趋势;深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在轻度沙化样地上达到最高值。2)在不同沙化程度的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之后依次为放线菌、固氮菌、真菌;微生物在轻度沙化样地中的数量比其他3个样地都大。3)以土壤深层速效磷作为控制因子,偏相关关系分析显示,土壤微生物总量及土壤细菌数量变化与地上植物丰富度指数、植物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之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固氮菌数量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相关关系,而真菌数量与地下生物量呈显著相关关系;除地上/地下生物量之比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外,其余植被特征值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均呈现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沙化 植被特征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新能源风电场典型植物土壤碳密度估算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4
作者 宋达成 李广宇 +9 位作者 樊林 许劲柏 吴昊 赵鹏 韩生慧 张晓娟 王昱淇 王忠文 马全林 靳承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244,共12页
为探明大型新能源风电场植被、土壤碳密度分配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揭示风电场运行对局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驱动机制,针对民勤红砂岗新能源风电场5个不同监测区域(上风部、中心、下风部、边缘及外部对照)共45个样方开展植被、土壤调查... 为探明大型新能源风电场植被、土壤碳密度分配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揭示风电场运行对局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驱动机制,针对民勤红砂岗新能源风电场5个不同监测区域(上风部、中心、下风部、边缘及外部对照)共45个样方开展植被、土壤调查及采样,并基于各样品碳含量测定数据,估算风电场运行对不同监测区域典型植物群落生物量积累和土壤碳密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风电场运行能够显著改变区域植物群落,从而增加不同监测区域植物碳密度差异,外部对照区域植物碳密度平均值约为1.63 t·hm^(-2),而风电场内部各区域植物碳密度平均值约为0.69 t·hm^(-2);风电场运行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监测区域均处于相同水平,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总体保持在21.45~29.67 t·hm^(-2);以40 cm土层深度为节点,风电场不同监测区域0~100 cm范围土壤有机碳密度垂直分布总体呈现出浅层土壤(<40 cm)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升高、深层土壤(>40 cm)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波动性变化特征;植物总生物量是影响研究区植物碳密度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风电场 生态影响 生物量 碳密度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绿洲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理德 徐丰 +4 位作者 韩福贵 郭春秀 王方琳 李发明 张莹花 《农学学报》 2015年第4期52-57,共6页
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绿洲是武威盆地的主要天然屏障。近半个世纪来,在人类活动及自然环境退化的共同作用下,石羊河下游水质变差、流量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迅速恶化,严重制约石羊河下游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通过综合分析已有资料,发掘石... 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绿洲是武威盆地的主要天然屏障。近半个世纪来,在人类活动及自然环境退化的共同作用下,石羊河下游水质变差、流量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迅速恶化,严重制约石羊河下游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通过综合分析已有资料,发掘石羊河下游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认为民勤生态环境治理应以治水为主:(1)结合中国现有政策,加快发展建设石羊河中游地区节水型农业,保证下游的水量,以缓解民勤绿洲农业生产与生态用水的不足;(2)严格控制地下水过量开采等极不合理的人为活动;(3)大力发展水利工程,以保证河流流量及河道畅通。希望通过以上方案力争使民勤绿洲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绿洲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下游不同立地类型黑果枸杞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艳丽 郭春秀 +3 位作者 安富博 赵鹏 赵赫然 王飞 《甘肃农业科技》 2022年第7期35-43,共9页
以黑果枸杞为优势种的天然灌木群落是石羊河下游的重要植被建群种之一,为揭示该地区黑果枸杞种群动态变化特征,探索其生态价值,基于对石羊河下游不同生境黑果枸杞天然种群的样地调查,对其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动态指数、存活曲线进行... 以黑果枸杞为优势种的天然灌木群落是石羊河下游的重要植被建群种之一,为揭示该地区黑果枸杞种群动态变化特征,探索其生态价值,基于对石羊河下游不同生境黑果枸杞天然种群的样地调查,对其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动态指数、存活曲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立地类型黑果枸杞种群均表现为新苗和幼龄个体丰富,中老龄个体少;种群在Ⅲ龄级时死亡率最高,种群亏损率与死亡率保持一致。各样地种群动态指数基本为正值,说明黑果枸杞种群整体处于稳定增长的发育状态。盐碱地、覆沙地和砾石地黑果枸杞的存活曲线均接近于Deevey-Ⅲ型,固定/半固定沙地的存活曲线为Deevey-Ⅱ型。不同立地类型黑果枸杞种群的4个生存函数变化除局部有差异外整体趋势较为一致,各样地中黑果枸杞种群累积死亡率F(t)和危险系数λ(t)在Ⅰ龄级向Ⅲ龄级过渡时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生存率S(t)和死亡密度函数f(t)随龄级呈单调递减的趋势。总体上黑果枸杞种群呈现出前期增长、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下游 立地类型 黑果枸杞 种群结构 数量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干旱荒漠区柠条生物量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宋达成 吴昊 吴春荣 《中国林副特产》 2021年第5期5-9,共5页
以石羊河流域干旱荒漠区典型灌木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冠幅面积(C)、植株高度(H)与冠幅面积(C)的乘积(HC)为自变量,柠条枝条、叶和地上部分的实生物量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构建了生物量预测模型。进一步对各预... 以石羊河流域干旱荒漠区典型灌木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冠幅面积(C)、植株高度(H)与冠幅面积(C)的乘积(HC)为自变量,柠条枝条、叶和地上部分的实生物量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构建了生物量预测模型。进一步对各预测模型的判定系数(R^(2))、F检验、回归检验显著水平(P<0.001)、总相对误差(RS)和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RMA)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出了最优的柠条生物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柠条生物量的最优模型为:枝条生物量:W_(B)=-0.055(HC)^(2)+0.599(HC)+0.104;叶生物量:W_(L)=-0.001(HC)^(2)+0.01(HC)+0.006;地上生物量:W_(T)=-0.056(HC)^(2)+0.609(HC)+0.111。经验证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率在81.9%~88.4%,其预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 生物量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酶学硏究进展 被引量:234
8
作者 王理德 王方琳 +3 位作者 郭春秀 韩福贵 魏林源 李发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21,共10页
土壤酶学是研究土壤酶活性及其相关特性的科学,是一门介于土壤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土壤酶在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具有主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土壤酶学发展简史、土壤酶的来源、分类、功能及分布特征等... 土壤酶学是研究土壤酶活性及其相关特性的科学,是一门介于土壤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土壤酶在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具有主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土壤酶学发展简史、土壤酶的来源、分类、功能及分布特征等,总结了土壤理化性质、施肥、放牧、土壤微生物、施用稀土元素、草地生长年限、不同土地利用和耕作方式及其他因素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对于加深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土壤酶的生态重要性以及土壤生态系统退化机理有重要作用。最后,结合本项目组的研究对土壤酶学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 酶活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中下游不同生境柽柳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土壤水分、盐分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韩福贵 满多清 +4 位作者 郑庆钟 肖斌 张裕年 付贵全 杜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56,共8页
为了给石羊河流域柽柳群落植被恢复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以石羊河流域4种类生境型柽柳群落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群落物种组成、数量特征及土壤水分、盐分,分析了不同生境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柽柳群落中共有植物2... 为了给石羊河流域柽柳群落植被恢复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以石羊河流域4种类生境型柽柳群落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群落物种组成、数量特征及土壤水分、盐分,分析了不同生境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柽柳群落中共有植物22种,分属9科20属,其中灌木植物最多,为8种(5科6属),其次是多年生草本,为7种(4科7属),一年生草本为7种(3科7属),分别占总物种数的36.36%,31.82%,31.82%。(2)柽柳群落中,固定盐碱沙地密度最大,盐碱地和退耕湿地次之,丘间低地最低;平均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盖度差异显著(p<0.05),以固定盐碱沙地最大,为73.33%,盐碱地和丘间低地次之,均为61.67%,退耕湿地最小,为47.00%。(3)不同生境类型柽柳群落在物种组成及多样性方面存在差异,从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Alatulo均匀度指数看,丘间低地>盐碱地>固定盐碱沙地>退耕湿地(p<0.05),丘间低地群落优势度指数低于盐碱地和固定盐碱沙地、退耕湿地,群落结构相对稳定;丘间低地Pielou均匀度指数明显高于其他3种类型。(4)在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40—60 cm,60—80 cm土层范围内,盐减地和固定盐碱沙地土壤含水率最高,其次是退耕湿地和丘间低地,总体呈现出先升高然后逐渐下降的趋势。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水分均呈正相关关系,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上所述,不同生境柽柳群落组成物种稀少,结构简单,种群物种平均密度差异不显著。群落组成物种中,灌木种类最多,多年生和一年生草本种类相同。丘间低地多样性指数高于其他生境类型,退耕地最低,而生态优势度指数则相反,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水分表现出非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 不同生境 柽柳群落 物种多样性 土壤水分 土壤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退耕年限干旱绿洲植被群落及灰棕漠土特性变化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理德 田青 +4 位作者 郭春秀 吴昊 宋达成 何芳兰 何洪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36-1447,共12页
为了探讨不同退耕年限对植被恢复及土壤特性的影响,选择民勤绿洲不同年代退耕地(1,2,4,8,13,20,30,40年)和耕地(对照CK)为研究对象,运用时空替代法,测定并系统分析其植被组成、土壤理化特性、土壤微生物特性和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在4... 为了探讨不同退耕年限对植被恢复及土壤特性的影响,选择民勤绿洲不同年代退耕地(1,2,4,8,13,20,30,40年)和耕地(对照CK)为研究对象,运用时空替代法,测定并系统分析其植被组成、土壤理化特性、土壤微生物特性和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在40年退耕地植被自然演替过程中,9个样地(包括一个CK)的所有样方中共出现43种植物,植被群落由一年生草本植物逐渐演替为单一的灌木,表现出较强的连续性与递进性。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土壤含水率呈先降再升后降的趋势,总体呈倒“N”字型变化。土壤容重总体表现为逐渐减小;土壤粒径变化规律不明显,各样地细砂粒占比最大,黏粒最少;土壤全氮、速效钾、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土壤微生物量碳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速效磷含量变化不明显,但是变化幅度较大;细菌与放线菌数量不同程度的减少,细菌是土壤中主要的微生物类群,最大数量达到611.46×10^(5) cfu·g^(-1);土壤酶活性随退耕年限延长呈波动式下降。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容重、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总体表现为逐渐减小,表聚现象明显;通过退耕地聚类谱系图可以推断出退耕第4年是民勤绿洲退耕地恢复治理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理化特性 微生物特性 退耕地 民勤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条件不同灌量对森田尼无核葡萄成熟期光合生理特征及品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薛文瑞 宋达成 吴春荣 《中国林副特产》 2021年第1期17-21,28,共6页
以设施条件下2年生的森田尼无核葡萄作为研究材料,采用控制灌量的方法进行对比试验。在其果实膨大期、转色成熟期分别设置低水与常规2个灌量处理,记为W1与W2。通过研究不同灌溉处理下设施葡萄的土壤含水率、叶片水势、光合特性、生理指... 以设施条件下2年生的森田尼无核葡萄作为研究材料,采用控制灌量的方法进行对比试验。在其果实膨大期、转色成熟期分别设置低水与常规2个灌量处理,记为W1与W2。通过研究不同灌溉处理下设施葡萄的土壤含水率、叶片水势、光合特性、生理指标及果实品质等指标,揭示设施葡萄成熟期生长特征。结果表明:设施葡萄叶片水势日变化呈“U”字型;蒸腾速率日变化表现为单峰曲线,并在11:00达到最大值;气孔导度在9:00达到最大值;胞间CO 2浓度在日出后急剧降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最高值出现在11:00,峰值为29.61μmol/m^2·s,并于13:00出现“午休”现象;水分利用效率在17:00前呈缓慢微增势态,于17:00后开始大幅增长。W1处理的葡萄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上均高于W2处理,但在果粒大小、单粒重、可滴定酸和硬度等方面略低于W2处理,2种灌量处理下葡萄果实在硬度方面差异性不显著,总体保持在2.67~2.79 kg/cm^2之间。研究认为,W1处理下葡萄栽植成本更低,且葡萄果实品质较优,可以作为民勤地区设施葡萄节水栽培条件下森田尼无核葡萄生产中较优的节水灌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量 设施葡萄 光合特性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固沙植被空间分异规律
12
作者 赵赫然 赵鹏 +2 位作者 姜生秀 安富博 何芳兰 《防护林科技》 2023年第1期1-5,49,共6页
基于野外调查资料,运用种群生态学数量分析方法,研究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固沙植被群落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坝区固沙植被以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群丛为主,... 基于野外调查资料,运用种群生态学数量分析方法,研究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固沙植被群落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坝区固沙植被以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群丛为主,具有超旱生特征;泉山区固沙植被主要是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沙蒿-五星蒿(Bassia dasyphylla)群丛,以沙堆天然灌丛为主;湖区固沙植被以白刺-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猪毛菜(Salsola collina)群丛为主,以湿生耐盐碱植物种为主。(2)坝区固沙植被群落结构复杂程度最高;泉山区固沙植被群落的物种组成相似性较高。(3)坝区植物种总体上呈现显著正联结关系,泉山区和湖区植物种总体上呈现不显著负联结关系,种间联结性不强;坝区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植物种为沙拐枣,泉山区、湖区均为白刺。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固沙植被空间分异明显,未来区域植被管理应重视对乡土优势植物种的精准保护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荒漠过渡带 固沙植被 物种多样性 种间关联 生态位 民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对退化唐古特白刺植被生长的影响
13
作者 李雪娇 李爱德 +2 位作者 柳小平 徐先英 刘克彪 《防护林科技》 2023年第4期7-10,共4页
结合天然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灌丛接种培育锁阳药材,通过滴灌、渗灌、喷灌方式对白刺灌丛进行不同方式和不同灌溉量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灌溉量的增加,白刺林地土壤含水率提高显著,灌溉对提高白刺植被生长恢复效果明显。无灌溉白... 结合天然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灌丛接种培育锁阳药材,通过滴灌、渗灌、喷灌方式对白刺灌丛进行不同方式和不同灌溉量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灌溉量的增加,白刺林地土壤含水率提高显著,灌溉对提高白刺植被生长恢复效果明显。无灌溉白刺灌丛当年生枝条平均生长量为4 cm,灌丛内当年生枝叶生物量平均为0.109 kg;滴灌灌溉白刺灌丛当年生枝条平均生长量为14 cm,灌丛内当年生枝叶生物量平均为0.382 kg;喷灌灌溉白刺灌丛当年生枝条平均生长量为16 cm,灌丛内当年生枝叶生物量平均为0.845 kg;渗灌方法可使灌溉水分充分下渗到植物根系层土壤中,灌溉完成后地表0~<20 cm厚度范围内土壤水分含量在3%以下,与地表滴灌和喷灌相比较,较大地减少了地表水分蒸发损失。3种灌溉方式都能明显提高0~<60 cm深度范围内的土壤水分含量,灌水入渗深度渗灌>滴灌>喷灌。灌溉后土壤表层土壤含水率差异较大,滴灌和喷灌方式的0~<20 cm深度的土壤含水率较大,渗灌方式0~<20 cm深度的土壤含水率较小。因此,渗灌方式灌溉白刺灌丛地表蒸发较小,灌溉水的利用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白刺 灌溉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