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夏河地区影响冬虫夏草种群分布的土壤理化因子调查 被引量:6
1
作者 常毓巍 何淑玲 +2 位作者 马令法 杨敬军 傅育红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6期21-25,共5页
[目的]对甘肃省夏河地区冬虫夏草分布的土壤理化因子进行分析,为保护冬虫夏草生境,实现其野生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半人工培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样方法研究土壤理化因子对冬虫夏草分布的影响。[结果]在不同深度层次的土壤中,pH值、... [目的]对甘肃省夏河地区冬虫夏草分布的土壤理化因子进行分析,为保护冬虫夏草生境,实现其野生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半人工培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样方法研究土壤理化因子对冬虫夏草分布的影响。[结果]在不同深度层次的土壤中,pH值、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差异不显著,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土壤水解氮、和全钾的差异极显著;5—10cm土壤中,土壤含水量、pH值、全磷极显著影响冬虫夏草分布,虫草数量最多,虫体形态表征也最好;第1主成分中全磷是影响冬虫夏草种群分布的土壤理化性质的重要因子,在第2主成分中,pH值是影响冬虫夏草种群分布的土壤理化性质的重要因子,第3主成分中,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冬虫夏草种群分布的土壤理化性质的重要因子。[结论]冬虫夏草对土壤层、土壤含水量、土壤酸碱性和全磷等土壤因子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影响冬虫夏草分布的土壤理化因子次序为:AP>pH值>WC(土壤含水量)>TK>TN>OM(有机质)>HN(水解氮)>TP>A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土壤环境 土壤层 理化因子 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匙叶翼首草种子特性及萌发最适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敬军 马令法 +1 位作者 何淑玲 常毓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489-2492,共4页
以3年生匙叶翼首草母株上所采种子为材料,在实验室以培养皿为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法,经不同温度、光照和浸泡时间对其种子萌发影响进行研究,探索其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在25℃、黑暗36 h和浸泡48 h的处理条件下匙叶翼首草种子发芽率最... 以3年生匙叶翼首草母株上所采种子为材料,在实验室以培养皿为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法,经不同温度、光照和浸泡时间对其种子萌发影响进行研究,探索其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在25℃、黑暗36 h和浸泡48 h的处理条件下匙叶翼首草种子发芽率最高,发芽启动速度最快,发芽持续时间最短,萌发整齐度较高。综合温度、光照和水分各条件对匙叶翼首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得出:其种子在连续黑暗36 h、恒温25℃和清水浸泡48 h的条件下萌发情况最好;匙叶翼首草种子属中性偏忌光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光照 浸泡 匙叶翼首草 开始萌发时间 萌发持续时间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匙叶翼首草种子浸提液对青稞种子化感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敬军 马令法 +1 位作者 何淑玲 常毓巍 《中国种业》 2013年第12期56-58,共3页
以培养皿为小区,在实验室研究了农林复合系统中匙叶翼首草种子浸提液对甘青5号青稞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匙叶翼首草种子不同浸提时间的浸提液对青稞的化感作用效果不同,且出现了浸提液对青稞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短时间... 以培养皿为小区,在实验室研究了农林复合系统中匙叶翼首草种子浸提液对甘青5号青稞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匙叶翼首草种子不同浸提时间的浸提液对青稞的化感作用效果不同,且出现了浸提液对青稞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短时间浸提液促进、长时间浸提液抑制的双重效应。且浸提48h的浸提液对青稞种子发芽抑制作用最大,浸提24h促进作用最大。匙叶翼首草种子不同浸提时间的浸提液对青稞的根系活力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不同影响同样反映了不同程度的化感效应,同时彼此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匙叶翼首草 种子浸提液 幼苗生长 种子萌发 化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肚菌等四种高原药、食用菌浸渍标本制作与保存方法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瑛萍 东主 +2 位作者 卓么草 何淑玲 赵垦田 《高原农业》 2018年第5期479-483,502,共6页
以高原药、食用菌种类羊肚菌、黑虎掌、松乳菇、珊瑚菌为试验材料,采取先固定后保存以及固定、保存同步的方法制作浸渍标本,比较保存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羊肚菌、松乳菇和珊瑚菌采取先固定后保存的方法制作浸渍标本保存效果较好且固定... 以高原药、食用菌种类羊肚菌、黑虎掌、松乳菇、珊瑚菌为试验材料,采取先固定后保存以及固定、保存同步的方法制作浸渍标本,比较保存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羊肚菌、松乳菇和珊瑚菌采取先固定后保存的方法制作浸渍标本保存效果较好且固定液配方为:2.5 m L甲醛溶液、15 m L95%酒精,82.5 m L蒸馏水。羊肚菌最佳保存液配方为:10 mL甲醛溶液、10mL10%CaCl_2水溶液、0.5 mLNaCl溶液、79.5 mL蒸馏水;松乳菇最佳保存液为:10 mL甲醛溶液、10 mL10%CaCl_2水溶液、1 mLVc溶液、79mL蒸馏水;珊瑚菌最佳保存液为:10mL甲醛溶液、10 mL10%CaCl_2水溶液、1.5mL柠檬酸、78.5 mL蒸馏水。而黑虎掌宜采取固定和保存同步进行的方法制作浸渍标本,其配方为:10mL甲醛溶液、10 mL10%CaCl_2水溶液、5 mL冰醋酸、75 mL蒸馏水。在本论文研究中,筛选出的羊肚菌、黑虎掌、松乳菇、珊瑚菌的浸渍方法保存的方法较佳,对其他类型的食用菌的浸渍标本的制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浸渍标本 制作方法 保存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高原独一味间作栽培藏木香对独一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何淑玲 王改花 +5 位作者 董利俊 齐军 汤文江 法小梅 王丽 尤艳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21,34,共3页
采用田间随机区组法研究甘南高原独一味间作栽培藏木香对独一味出苗率、成活率、叶长、叶宽和株高的影响。结果表明,独一味间作栽培藏木香时,当年生独一味的出苗率、成活率比单作极显著提高;两年生独一味的叶长、叶宽和株高的生长变化... 采用田间随机区组法研究甘南高原独一味间作栽培藏木香对独一味出苗率、成活率、叶长、叶宽和株高的影响。结果表明,独一味间作栽培藏木香时,当年生独一味的出苗率、成活率比单作极显著提高;两年生独一味的叶长、叶宽和株高的生长变化也比单作显著加快。该研究攻克了独一味大田栽培中成活率低的技术难关,对独一味的人工栽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一味 间作栽培 藏木香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方式对藏药藏木香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何淑玲 马令法 +3 位作者 包富贵 巩红冬 朱静 常毓巍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2-34,共3页
白膜覆盖侧沟栽、黑膜覆盖侧沟栽、白膜覆盖平栽、黑膜覆盖平栽和露地平栽5种栽培方式对藏木香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黑膜覆盖侧沟栽产量最高、品质最优,且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且产量较露地平栽极显著地提高了33.1... 白膜覆盖侧沟栽、黑膜覆盖侧沟栽、白膜覆盖平栽、黑膜覆盖平栽和露地平栽5种栽培方式对藏木香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黑膜覆盖侧沟栽产量最高、品质最优,且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且产量较露地平栽极显著地提高了33.19%,生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38.03%和31.87%。因此黑膜覆盖侧沟栽是藏木香高产栽培的最佳方式,建议在生产中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木香 栽培方式 产量 品质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因子对药用植物藏木香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何淑玲 马令法 +1 位作者 杨敬军 常毓巍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2-15,20,共5页
以3年生藏木香母株上所采种子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法,通过对不同温度、光照和浸泡时间对其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探索其种子萌发特征。结果表明:在恒温20℃、全光照24 h和浸泡4 d的处理条件下藏木香种子发芽率最高,发芽启动速度最快,发芽... 以3年生藏木香母株上所采种子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法,通过对不同温度、光照和浸泡时间对其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探索其种子萌发特征。结果表明:在恒温20℃、全光照24 h和浸泡4 d的处理条件下藏木香种子发芽率最高,发芽启动速度最快,发芽持续时间最短,萌发整齐度较高;变温10/30℃下的各萌发指标仅次于恒温20℃,全暗24 h条件下不抑制其萌发,发芽率仍达到80%以上,清水浸泡时间越长,胚芽和胚根生长越快。综合温度、光照和水分各生态因子对藏木香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得出,藏木香种子在连续光照24 h、恒温20℃或变温10/30℃、清水浸泡4 d的条件下萌发情况最好;藏木香种子属中性偏喜光的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光照 浸泡 藏木香 开始萌发时间 萌发持续时间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冬虫夏草分布的土壤理化因子分析——以甘南州合作地区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何淑玲 赵垦田 +3 位作者 马令法 杨敬军 傅育红 常毓巍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95-398,共4页
采用样方法研究土壤理化因子对冬虫夏草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5~10 cm土壤中,土壤含水量显著影响冬虫夏草的分布,p H值、全钾含量极显著影响冬虫夏草的分布,且虫草数量最多,虫体形态表征也最好;第一主成分中全磷含量是影响冬虫夏草种群... 采用样方法研究土壤理化因子对冬虫夏草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5~10 cm土壤中,土壤含水量显著影响冬虫夏草的分布,p H值、全钾含量极显著影响冬虫夏草的分布,且虫草数量最多,虫体形态表征也最好;第一主成分中全磷含量是影响冬虫夏草种群分布的主要土壤理化性质因子,第二主成分中p H值是影响冬虫夏草种群分布的的主要因子。说明冬虫夏草对土壤层、土壤酸碱性、全钾含量和全磷含量有严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土壤环境 土壤层 理化因子 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绵羊主要先天性免疫指标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马令法 何淑玲 +1 位作者 杨敬军 常毓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259-2262,共4页
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结合DPS统计软件,对不同品种绵羊主要先天性免疫指标水平进行定量定性综合评价。通过对4个绵羊品种的7项主要先天性免疫学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找出了不同绵羊主要先天性免疫指标之间的关系,为控制绵... 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结合DPS统计软件,对不同品种绵羊主要先天性免疫指标水平进行定量定性综合评价。通过对4个绵羊品种的7项主要先天性免疫学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找出了不同绵羊主要先天性免疫指标之间的关系,为控制绵羊传染病,提高抗病力提供科学依据,也为进一步建立绵羊先天性免疫水平的评估体系提供科学的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先天性免疫指标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青霉素对藏木香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包富贵 何淑玲 +1 位作者 马令法 巩红冬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8-50,共3页
为探讨在不同温度下青霉素对藏木香种子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试验,结果发现,在不同温度下不同浓度青霉素溶液浸种对藏木香种子发芽有显著的影响。在25℃下,用浓度为300mg/L的青霉素溶液浸种后藏木香种子种子的... 为探讨在不同温度下青霉素对藏木香种子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试验,结果发现,在不同温度下不同浓度青霉素溶液浸种对藏木香种子发芽有显著的影响。在25℃下,用浓度为300mg/L的青霉素溶液浸种后藏木香种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最高;当温度高于30℃或低于15%时,发芽率和发芽势等都显著下降,低于10%时不能发芽;藏木香生产中,种子发芽温度应当控制在20~25℃,用300mg/L的青霉素溶液浸种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木香 青霉素 发芽势 发芽指数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萘乙酸对腊梅扦插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淑玲 马令法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4804-4806,共3页
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萘乙酸(NAA)处理对甘肃地区露地腊梅(Prunusmume Sieb.et Zucc)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萘乙酸对腊梅扦插生根的影响极显著(P<0.01),适宜浓度的萘乙酸可以极大地提高腊梅... 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萘乙酸(NAA)处理对甘肃地区露地腊梅(Prunusmume Sieb.et Zucc)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萘乙酸对腊梅扦插生根的影响极显著(P<0.01),适宜浓度的萘乙酸可以极大地提高腊梅的扦插成活率,处理浓度为100 mg/L时的生根率、根量、根长、新梢长、发芽总数和最终成活数都最高,分别为45.42%、3.29条/株、3.73 cm、0.29 cm、55株和42株,当浓度增至300 mg/L时各指标均低于对照。试验结果可为甘肃地区腊梅的扦插繁殖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腊梅(Prunusmume Sieb ET Zucc) 萘乙酸 扦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花艽生长、根产量和品质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淑玲 马令法 +2 位作者 常毓巍 杨敬军 巩红冬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76-779,共4页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根产量、番木鳖酸含量、龙胆苦苷含量、獐牙菜苦苷含量为指标,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麻花艽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麻花艽的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种植株行距为20 cm×20 cm处...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根产量、番木鳖酸含量、龙胆苦苷含量、獐牙菜苦苷含量为指标,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麻花艽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麻花艽的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种植株行距为20 cm×20 cm处理的根产量最高,且比最低的5 cm×5 cm处理高84.79%;但株行距为25 cm×25 cm处理的单株丛叶数、根径、主根长度、番木鳖酸含量、龙胆苦苷含量和獐牙菜苦苷含量最高。因此麻花艽在生产中最适宜的种植株行距为20 cm×20 cm~25 cm×25 cm,建议在生产中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花艽 种植密度 生长 根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红景天品种对冻害的响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淑玲 杨敬军 常毓巍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74-76,共3页
试验采用田间随机区组法,以狭叶红景天、大花红景天、唐古特红景天、长鞭红景天为材料,从冻害后的开始出苗时间、出苗持续时间、出苗率、成活率及酪醇含量的不同来研究4种红景天抗冻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冻害在出苗前发生时,狭叶红景... 试验采用田间随机区组法,以狭叶红景天、大花红景天、唐古特红景天、长鞭红景天为材料,从冻害后的开始出苗时间、出苗持续时间、出苗率、成活率及酪醇含量的不同来研究4种红景天抗冻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冻害在出苗前发生时,狭叶红景天的出苗受影响最大,长鞭红景天最小;幼苗期发生冻害时,狭叶红景天成活率最小、冻害最严重,长鞭红景天成活率最大、冻害最轻;4种红景天抗冻性强弱顺序依次为长鞭红景天>大花红景天>唐古特红景天>狭叶红景天。因此,长鞭红景天的抗冻性最强,狭叶红景天的抗冻性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 抗冻性 发芽率 出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缕石对甘南高原紫花苜蓿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严光娅 何淑玲 《土壤与作物》 CSCD 2012年第3期190-192,共3页
本试验采用田间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加施坡缕石对紫花苜蓿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坡缕石用量750kg·hm-2~3000kg·hm-2下,均能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3000kg·hm-2时产量最高、植株最高,且较对照极显著增产4... 本试验采用田间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加施坡缕石对紫花苜蓿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坡缕石用量750kg·hm-2~3000kg·hm-2下,均能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3000kg·hm-2时产量最高、植株最高,且较对照极显著增产41.72%(p<0.01),粗蛋白质、赖氨酸含量也最高,品质最优。这一研究结果在紫花苜蓿栽培中科学合理的将N、P、K肥料与坡缕石配施是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坡缕石 生物学特性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缕石对甘南高原紫花苜蓿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淑玲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共2页
试验采用田间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加施坡缕石对紫花苜蓿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坡缕石用量750~3 000 kg/hm2时,均能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3 000 kg/hm2时产量最高,植株最高,且较对照极显著增产41.72%,粗蛋白质和赖氨酸含... 试验采用田间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加施坡缕石对紫花苜蓿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坡缕石用量750~3 000 kg/hm2时,均能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3 000 kg/hm2时产量最高,植株最高,且较对照极显著增产41.72%,粗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也最高,品质最优。这一研究结果在紫花苜蓿栽培中科学合理地为N、P、K肥料与坡缕石配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坡缕石 生物学特性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