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蝶类群落及其区系 被引量:10
1
作者 马雄 马怀义 +1 位作者 马正学 杜品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9-395,共7页
2012-2015年5月-9月,通过走样线和广泛采集的方式首次对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蝶类进行了调查,采集到蝶类标本共计681号,经整理鉴定共有136种(亚种),隶属于8科74属。其中凤蝶科1属3种、绢蝶科1属13种、粉蝶科8属32种、眼蝶科1... 2012-2015年5月-9月,通过走样线和广泛采集的方式首次对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蝶类进行了调查,采集到蝶类标本共计681号,经整理鉴定共有136种(亚种),隶属于8科74属。其中凤蝶科1属3种、绢蝶科1属13种、粉蝶科8属32种、眼蝶科14属19种、蛱蝶科21属32种、蚬蝶科2属3种、灰蝶科20属25种、弄蝶科7属9种。其中,粉蝶科和蛱蝶科为优势种群,灰蝶科和眼蝶科为次优势种群,绢蝶科和弄蝶科为常见种群,凤蝶科和蚬蝶科为罕见种群。136种蝶类中,属于古北界的有95种,占69.85%;东洋界的有5种,占3.68%;广布种有36种,占总种数的26.47%,即古北界分布的种类占绝对优势。通过研究该保护区的蝶类资源对于甘肃及我国蝶类研究积累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类 群落特征 区系 甘肃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模块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6
2
作者 王亚玲 苟如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6-189,共4页
介绍了四模块(基础训练模块、职业训练模块、拓展训练模块、活动训练模块)实验教学体系的构成,讨论了体系的特点、功能、实施方法和效果。实践证明,四模块实验教学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 介绍了四模块(基础训练模块、职业训练模块、拓展训练模块、活动训练模块)实验教学体系的构成,讨论了体系的特点、功能、实施方法和效果。实践证明,四模块实验教学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 模块化实验教学体系 民族师范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太统-崆峒山保护区凤蝶种类及区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马雄 马正学 王玉林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43,共4页
通过路线采集和样点统计法,对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凤蝶进行了调查研究,采集凤蝶标本共计100余只.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内凤蝶种类共有7种(亚种),隶属2个亚科3个属,其中凤蝶属4种,占总种数的57.14%,为优势类群,麝凤蝶属2种,... 通过路线采集和样点统计法,对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凤蝶进行了调查研究,采集凤蝶标本共计100余只.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内凤蝶种类共有7种(亚种),隶属2个亚科3个属,其中凤蝶属4种,占总种数的57.14%,为优势类群,麝凤蝶属2种,占总种数的28.57%,丝带凤蝶属1种,占总种数的14.29%;根据中国地理区划特征分析,古北界的种类有1种,占总种数的14%;东洋界的种类无分布;广布种6种,占总种数的86%;广布种占绝对优势;风蝶寄主为马兜钤科(Aristolochiaceae)、伞形科(Umbelliferac)和芸香科(Rutaceae)的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蝶科 甘肃 太统-崆峒山保护区 区系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GAT-1基因K232A突变位点对甘肃地区中国荷斯坦牛泌乳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马彦男 贺鹏迦 +5 位作者 马永生 董艳娇 朱静 雷赵民 刘哲 吴建平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35-840,共6页
为探索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1)基因多态性与奶牛泌乳性状的相关性,以232头甘肃地区中国荷斯坦牛为实验材料,利用PCR-SSCP技术并结合测序研究DGAT-1基因K232A位点遗传多态性,采用混合动物模型分析DGAT-1基因K232A突变位点对305 d产... 为探索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1)基因多态性与奶牛泌乳性状的相关性,以232头甘肃地区中国荷斯坦牛为实验材料,利用PCR-SSCP技术并结合测序研究DGAT-1基因K232A位点遗传多态性,采用混合动物模型分析DGAT-1基因K232A突变位点对305 d产奶量、305 d乳脂量和305 d乳蛋白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GAT-1基因K232A位点共存在KK、KA和AA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086、0.3750和0.1164,等位基因K和A的频率分别为0.6961和0.3039,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336,实验群体在这一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该位点突变对305 d产奶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305 d乳脂量和305 d乳蛋白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最小二乘法分析表明,AA和KA型305 d产奶量极显著高于KK型(P<0.01),KK型乳脂量显著高于AA和KA型(P<0.05),AA型乳蛋白量显著高于KK型(P<0.05);A等位基因是提高产奶量和乳蛋白量的优势基因,而K等位基因是高乳脂量的优势基因。DGAT-1基因K232A位点突变对甘肃地区中国荷斯坦牛泌乳性状有较大的遗传效应,可用于其泌乳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荷斯坦牛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1)基因 K232A 泌乳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祝小三峡蝶类资源调查与区系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马雄 马海财 +1 位作者 马怀义 马正学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843-4846,共4页
2008~2010年每年7~9月,在天祝小三峡采用以路线调查为主、点线结合的方法实施标本采集,共获得蝶类标本2 000多个,经整理鉴定出蝶类77种,隶属于8科54属。其中粉蝶科9属22种,占总种数的28.5%,为优势类群;蛱蝶科17属17种,占总种数的22.1%... 2008~2010年每年7~9月,在天祝小三峡采用以路线调查为主、点线结合的方法实施标本采集,共获得蝶类标本2 000多个,经整理鉴定出蝶类77种,隶属于8科54属。其中粉蝶科9属22种,占总种数的28.5%,为优势类群;蛱蝶科17属17种,占总种数的22.1%,眼蝶科13属14种,占总种数的18.2%,为次优势类群;灰蝶科9属9种,占总种数的11.7%,绢蝶科1属8种,占总种数的10.4%,为常见类群;弄蝶科3属3种,占总种数的3.9%,凤蝶科1属2种,占总种数的2.6%,蚬蝶科1属2种,占总种数的2.6%,为罕见类群。从属种数量来看,单属种较多,即有45属在天祝小三峡仅分布1种,占总属数的83.3%。在77种蝶类中,古北界种有58种,占总种数的75.3%;东洋界与古北界兼有种13种,占总种数的16.9%;广布种6种,占总种数的7.8%;东洋界种无分布。结果表明,该地区分布的蝶类区系成分以古北界的种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祝小三峡 蝶类 区系 群落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马雄 马正学 +3 位作者 张亚莉 鲍双玲 吴利华 马建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7-103,共7页
土壤动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湿地营养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对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6个湿地斑块的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共获得土壤无脊椎动物7门130类185 033只。节肢... 土壤动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湿地营养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对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6个湿地斑块的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共获得土壤无脊椎动物7门130类185 033只。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和线虫动物门(Nemata)为优势类群,分别占总捕获量的47.50%和26.08%;环节动物门和轮虫动物门为常见类群,分别占总捕获量的14.95%和9.26%;扁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缓步动物门为罕见类群,分别占总捕获量的1.25%、0.66%和0.30%。节肢动物门和线虫动物门构成了土壤动物的主体,对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起着决定性作用。16个湿地斑块中,2#样地的土壤动物个体数量最多;7#样地的类群数量最多,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4.496 7)最高;14#样地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量都最少。各样点土壤动物间的相似性指数在0.594 6~1之间,表明16个湿地斑块的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为中等不相似到中等相似,这反映了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6个湿地斑块保护状况良好,受外来影响较少;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斑块之间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与人类活动干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湿地 土壤动物 群落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青稞秸秆水浸提液对甘肃贝母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马令法 王改花 +4 位作者 吉哈利 王雪花 李全才 马金玉 马仲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8-30,共3页
用0、5、10、20、40 mg/mL青稞秸秆水浸提液对甘肃贝母种子进行浸泡发芽试验,结果发芽率呈现出由低到高再到低的趋势。当青稞秸秆水浸提液浓度为20 mg/mL时甘肃贝母的发芽率最高,为86.21%,发芽势最高,为92.86%,发芽活力最高,为44.09,发... 用0、5、10、20、40 mg/mL青稞秸秆水浸提液对甘肃贝母种子进行浸泡发芽试验,结果发芽率呈现出由低到高再到低的趋势。当青稞秸秆水浸提液浓度为20 mg/mL时甘肃贝母的发芽率最高,为86.21%,发芽势最高,为92.86%,发芽活力最高,为44.09,发芽指数最高,为12.02,且不同浓度间发芽率差异极显著。试验中还发现,胚根比胚芽先生长,同种浓度下,胚根比胚芽长。在实际生产中,适当把握秸秆还田量,可以降低化感作用对甘肃贝母发芽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贝母 秸秆浸提液 化感作用 发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天祝地区蝶类多样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马雄 马怀义 马正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3926-13928,共3页
2008~2010年每年7~9月,用野外观察、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的方法,研究了甘肃省天祝地区的蝶类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鉴定到的蝶类共有8科54属78种,并且在该地区发现甘肃蝶类1个新记录属和10个新记录种。其中粉蝶科9属22种、蛱蝶科17... 2008~2010年每年7~9月,用野外观察、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的方法,研究了甘肃省天祝地区的蝶类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鉴定到的蝶类共有8科54属78种,并且在该地区发现甘肃蝶类1个新记录属和10个新记录种。其中粉蝶科9属22种、蛱蝶科17属17种、眼蝶科13属14种、绢蝶科1属9种、灰蝶科9属9种、弄蝶科3属3种、凤蝶科1属2种、蚬蝶科1属2种,粉蝶科种数占总种数的28%,为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 蝶类 天祝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石竹科有毒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巩红冬 傅育红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8期163-165,共3页
为了解甘肃石竹科有毒植物资源的区系、特点及利用价值,为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野外实地线路调查、植物标本采集与鉴定、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走访询问相关人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甘肃石竹科有毒植物资源丰富,... 为了解甘肃石竹科有毒植物资源的区系、特点及利用价值,为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野外实地线路调查、植物标本采集与鉴定、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走访询问相关人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甘肃石竹科有毒植物资源丰富,共有3属3种,具有药用、食用、观赏等多方面的利用价值。基于甘肃石竹科有毒植物的特点,提出了严格管理、规范使用和综合利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竹科 有毒植物 甘肃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禾本科纤维植物资源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玉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4294-14294,14297,共2页
对甘肃省禾本科纤维植物资源的初步研究发现,甘肃省禾本科纤维植物资源丰富,共有13属14种,具有造纸、编织等用途经济价值较高。并对甘肃省禾本科纤维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禾本科 纤维植物 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瑞香科有毒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巩红冬 李彪 《园艺与种苗》 CAS 2015年第10期23-24,共2页
甘肃瑞香科有毒植物具有药用、观赏等多方面的利用价值,基于甘肃瑞香科有毒植物的特点,提出严格管理、规范使用、综合利用的建议,为其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瑞香科 有毒植物 甘肃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藜科有毒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巩红冬 《饲料研究》 CAS 2015年第16期62-63,67,共3页
甘肃藜科有毒植物资源丰富,共有5属5种,具有食用及药用等多方面的利用价值。基于甘肃藜科有毒植物在有毒部位、中毒方式和中毒症状等方面的特点,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前提下,提出严格管理、规范使用和综合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 藜科 有毒植物 甘肃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胡桃科有毒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巩红冬 谢鹏禄 《园艺与种苗》 CAS 2015年第5期68-69,共2页
[目的]调查研究甘肃胡桃科有毒植物资源的区系、特点及利用价值,为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标本采集、查阅文献、走访询问等方法。[结果]甘肃胡桃科有毒植物资源丰富,共有2属4种,具有药用、食用等多方面的利用价值... [目的]调查研究甘肃胡桃科有毒植物资源的区系、特点及利用价值,为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标本采集、查阅文献、走访询问等方法。[结果]甘肃胡桃科有毒植物资源丰富,共有2属4种,具有药用、食用等多方面的利用价值。[结论]为甘肃胡桃科有毒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科 有毒植物 甘肃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木兰科有毒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巩红冬 王玉林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9期114-115,共2页
开展木兰科有毒植物资源调查研究,对于减少木兰科有毒植物对人畜造成的危害、更好的开发利用其资源以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调查结果表明:甘肃木兰科有毒植物共1属2种,具有药用、观赏等多方面的利用价值,并阐述了甘... 开展木兰科有毒植物资源调查研究,对于减少木兰科有毒植物对人畜造成的危害、更好的开发利用其资源以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调查结果表明:甘肃木兰科有毒植物共1属2种,具有药用、观赏等多方面的利用价值,并阐述了甘肃木兰科有毒植物的特点,提出了有毒植物开发利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科 有毒植物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XCEL的奶牛体型外貌线性评分系统设计
15
作者 马彦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9-121,共3页
利用EXCEL简单、方便的函数功能和录制宏功能,自动检索奶牛体型外貌评定原始数据并转化成相应的线性评分和功能分,根据各性状不同的权重转化为个体之间可相互比较的百分制数值;该程序可对牛群分别进行乳房排序、体躯结构排序、肢蹄排序... 利用EXCEL简单、方便的函数功能和录制宏功能,自动检索奶牛体型外貌评定原始数据并转化成相应的线性评分和功能分,根据各性状不同的权重转化为个体之间可相互比较的百分制数值;该程序可对牛群分别进行乳房排序、体躯结构排序、肢蹄排序、乳用特征排序和整体排序,能快速、准确地对奶牛的生产性能做出客观、科学的评判,并为选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EXCEL 线性外貌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提取蕨麻多糖及其抑菌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0
16
作者 党金宁 祁小妮 +2 位作者 李振亮 董艳娇 张文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1-196,202,共7页
利用乙醇/(NH_4)_2SO_4在水溶液中形成的双水相体系作为多糖提取剂,采用响应曲面结合BBD中心组合实验设计,优化了蕨麻多糖双水相提取工艺;以滤纸片扩散半径作为抑菌活性考察指标;采用硫酸亚铁-过氧化氢-水杨酸氧化法和焦性没食子酸自氧... 利用乙醇/(NH_4)_2SO_4在水溶液中形成的双水相体系作为多糖提取剂,采用响应曲面结合BBD中心组合实验设计,优化了蕨麻多糖双水相提取工艺;以滤纸片扩散半径作为抑菌活性考察指标;采用硫酸亚铁-过氧化氢-水杨酸氧化法和焦性没食子酸自氧化化法考察蕨麻多糖对活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提取条件下(1∶35(g/mL),55℃,60 min),蕨麻多糖得率(14.46%±0.12%);抑菌实验结果表明,蕨麻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属于抑菌高敏感型,对枯草芽孢杆菌属于抑制中度敏感型;蕨麻多糖对三种菌的抑制作用说明,多糖具有一定的抑制细菌活性,且对于不同的菌种的抑制作用具有选择性。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蕨麻多糖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对·OH及O_2^-·的清除率分别为(76.38%±0.21%)和(25.01%±0.14%);对应的极限浓度分别为3.6 mg/mL和3.0 mg/mL。以上实验结果说明,通过响应曲面优化结合BBD实验设计,能够确定蕨麻多糖提取因素与得率之间的二次函数模型,为多糖的提取提供了定性与定量评价指标;同时蕨麻的体外抑菌抗氧化活性表明,蕨麻多糖具有一定的体外抑菌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多糖 双水相 抑菌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NH4)2SO4双水相体系提取红景天多糖及抑菌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祁小妮 王斌 +2 位作者 李振亮 党金宁 董艳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5-142,共8页
利用乙醇/(NH_4)_2SO_4在水溶液中形成的分相体系作为多糖提取试剂,采用响应曲面结合BBD中心组合试验设计软件,选择优化多糖提取率与响应因素之间的最佳提取模型参数;以琼脂法结合滤纸片扩散半径作为抑菌活性考察指标;采用硫酸亚铁-过... 利用乙醇/(NH_4)_2SO_4在水溶液中形成的分相体系作为多糖提取试剂,采用响应曲面结合BBD中心组合试验设计软件,选择优化多糖提取率与响应因素之间的最佳提取模型参数;以琼脂法结合滤纸片扩散半径作为抑菌活性考察指标;采用硫酸亚铁-过氧化氢-水杨酸氧化法和邻苯三酚(焦性没食子酸)自氧化化法考察红景天多糖对活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提取条件下[1∶22.5(g∶mL),50℃,37.5 min],红景天多糖提取率16.64%;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红景天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直径(21.1±0.09)mm,属于抑菌极敏感型,对大肠杆菌的抑制直径(16.4±0.02)mm,属于抑菌高敏感度型,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直径为(12.6±0.04)mm,属于抑制中度敏感型;红景天多糖对3种菌的抑制作用说明,多糖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且对于不同的菌种的抑制作用具有特异选择性。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红景天多糖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参考VC阳性对照组的清除率,红景天多糖对羟基自由基(·OH)及过氧负离子自由基(O_2^-·)的相对清除率分别为65.1%和51.2%,对应的极限浓度分别为2.0 mg/mL和2.5 mg/mL。以上试验结果说明,通过响应曲面优化结合BBD试验设计,能够确定红景天多糖提取因素与提取率之间的二次函数模型,为多糖的人工提取提供了定性与定量评价指标;同时红景天的体外抑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开发具有抑菌抗氧化活性的食品及药品防腐剂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为红景植物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相关产品的多元化应用提供技术指导与试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 多糖 双水相 抑菌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稞根系水提液对独一味种子化感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淑玲 马令法 +2 位作者 杨敬军 常毓巍 王改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8期14-19,共6页
以独一味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法,研究不同浸提时间的青稞根系水提液对独一味种子萌发的影响,为独一味与禾本科植物的轮作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青稞根系水提液不同浸提时间对独一味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表现为随着浸... 以独一味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法,研究不同浸提时间的青稞根系水提液对独一味种子萌发的影响,为独一味与禾本科植物的轮作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青稞根系水提液不同浸提时间对独一味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表现为随着浸出液浸提时间的延长,独一味种子萌发开始时间、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长度以及变异系数等都基本趋向于先促进后抑制的规律性变化。其中用青稞根系水提液浸提1.5 h的种子的萌发率最高、为36.67%,比CK提高了11.34个百分点,而且该处理的变异系数变化值较小,表现最为稳定,萌发开始时间比CK缩短了1.67 d。而浸提2.5 h的种子萌发率分最低为18.67%,比CK降低了6.66个百分点,且胚芽长度也较CK短8.60 mm,表现为抑制作用。因此,用青稞根系水提液不同浸提时间处理独一味种子时,浸提1.5 h时最有利于独一味种子的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出液 青稞根系 化感作用 独一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稞根系不同浓度醇提液对藏药独一味种子的化感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令法 何淑玲 +3 位作者 杨敬军 常毓巍 赵垦田 王改花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34,共5页
以独一味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法,研究不同浸提时间的青稞根系水提液对独一味种子萌发的影响,旨在阐明青稞根系浸出液对独一味种子萌发促抑作用,为独一味与禾本科植物的轮作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青稞根系醇... 以独一味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法,研究不同浸提时间的青稞根系水提液对独一味种子萌发的影响,旨在阐明青稞根系浸出液对独一味种子萌发促抑作用,为独一味与禾本科植物的轮作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青稞根系醇提液对独一味种子萌发影响不同,随着青稞根系醇提液浓度的增大,胚芽长度、发芽率均表现为先促后抑。用35%青稞根系醇提液处理的独一味的发芽率和胚芽长度最高,发芽率为42.00%,胚芽长度最长为44.80mm。40%青稞根系醇提液处理时始萌发时间明显缩短。40%青稞根系醇提液处理的变异系数比20%处理的还小,较稳定,经过试验得知40%的青稞根系醇提液对独一味萌发具有促进作用,该结果将为独一味和青稞的间作、轮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根系 独一味 醇提液 化感作用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当周景区蝶类群落及区系分析
20
作者 马雄 俞超臣 +2 位作者 马怀义 刘金玉 马正学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1-345,共5页
2016年5月至2019年8月,通过走样线和广泛采集的方式首次对甘南当周景区的蝶类进行了调查,采集到蝶类标本共计400余头,经整理鉴定共有39种,隶属于8科33属。其中凤蝶科1属2种、绢蝶科1属1种、粉蝶科7属10种、眼蝶科6属8种、蛱蝶科6属6种... 2016年5月至2019年8月,通过走样线和广泛采集的方式首次对甘南当周景区的蝶类进行了调查,采集到蝶类标本共计400余头,经整理鉴定共有39种,隶属于8科33属。其中凤蝶科1属2种、绢蝶科1属1种、粉蝶科7属10种、眼蝶科6属8种、蛱蝶科6属6种、蚬蝶科1属1种、灰蝶科6属6种、弄蝶科5属5种。其中,粉蝶科和眼蝶科为优势种群,蛱蝶科、灰蝶科和弄蝶科为常见种群,凤蝶科、绢蝶科和蚬蝶科为罕见种群。其中有27个单种属,占总属数的81.82%,单种属所包含的种类占总种数69.23%;有6个多种属,占总属的18.18%,含12种,占总种数的30.77%;属种比值系数为0.85。39种蝶类中,属于古北界的有25种,占总种数的64.11%;广布种有14种,占总种数的35.89%;东洋界无分布;即古北界分布的种类占绝对优势。通过研究该地区的蝶类资源对于甘南地区乃至甘肃的蝶类资源保护和环境质量监测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类 群落特征 区系 甘南当周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