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河西干旱荒漠绿洲区舍饲养羊模式研究
1
作者 刘光武 贺访印 +1 位作者 徐先英 丁钰 《中国草食动物》 2009年第5期24-27,共4页
关键词 荒漠绿洲区 甘肃河西 舍饲养羊 干旱 肉羊产业 经营方式 生长速度 饲料报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退化梭梭滴灌恢复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树江 方峨天 +3 位作者 杨自辉 王强强 王多泽 张剑挥 《防护林科技》 2015年第2期4-6,共3页
通过对民勤退化梭梭进行滴灌灌溉,结果显示:在滴灌灌溉1个月后,梭梭土壤水分在10 cm以下变化较大,50 cm达到最大值后慢慢减小,130 cm与对照区恢复一致;当年新梢最大生长量平均增加11.5 cm,平均生长量增加4.5 cm,滴灌区与雨养区差异极显... 通过对民勤退化梭梭进行滴灌灌溉,结果显示:在滴灌灌溉1个月后,梭梭土壤水分在10 cm以下变化较大,50 cm达到最大值后慢慢减小,130 cm与对照区恢复一致;当年新梢最大生长量平均增加11.5 cm,平均生长量增加4.5 cm,滴灌区与雨养区差异极显著(P<0.01);滴灌区土壤平均含水量与梭梭新梢最大生长量相关性较高(R2=0.987),而雨养区土壤平均含水量与新梢最大生长量相关性较低(R2=0.275)。滴灌灌溉对退化梭梭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增大生长量,提高植被盖度,节约水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 绿洲 过渡带 梭梭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羊粪沙障对高寒区沙化草地恢复的影响——以甘肃省玛曲县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增新 唐进年 +5 位作者 李银科 王祺 刘有军 杨雪梅 袁宏波 曹晓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76,共9页
[目的]研究植物纤维沙障、牛羊粪沙障和牛羊粪沙障+植物纤维沙障对甘肃省玛曲县沙化草地恢复效果,为玛曲县沙化草地治理提供有效沙障。[方法]以玛曲县未布设沙障沙化草地为对照,比较了植物纤维沙障、牛羊粪沙障和牛羊粪沙障+植物纤维沙... [目的]研究植物纤维沙障、牛羊粪沙障和牛羊粪沙障+植物纤维沙障对甘肃省玛曲县沙化草地恢复效果,为玛曲县沙化草地治理提供有效沙障。[方法]以玛曲县未布设沙障沙化草地为对照,比较了植物纤维沙障、牛羊粪沙障和牛羊粪沙障+植物纤维沙障布设后沙化草地植物和土壤性质的变化。[结果]①牛羊粪沙障和牛羊粪沙障+植物纤维沙障对植被恢复效果较好。物种数由4种均增加为11种,植物群落平均盖度由7.28%依次增加到48.21%和58.29%;植物平均高度由6.67 cm依次增长到35.17和30.70 cm;植物平均干重由4.46 g/m 2依次增加到81.17和80.70 g/m 2;植物平均枯死率由9.55%依次降为7.00%和6.80%。②牛羊粪沙障和牛羊粪沙障+植物纤维沙障对0—5 cm土壤养分提升显著。全氮由0.154 g/kg依次增加到0.370和0.491 g/kg;土壤碱解氮由4.78 mg/kg依次增加到13.99和19.78 mg/kg;速效磷由1.64 mg/kg依次增加到5.54和6.20 mg/kg;速效钾由21.07 mg/kg依次增加为55.37和56.90 mg/kg。[结论]综合考虑恢复效果、成本和降解因素等,牛羊粪沙障为玛曲县沙化草地治理较理想的沙障布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羊粪沙障 沙化草地 植被恢复 土壤养分 高寒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荒漠植物种子萌发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其抗旱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55
4
作者 何芳兰 赵明 +2 位作者 王继和 尉秋实 张锦春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0-106,共7页
以不同渗透势的PEG-6000溶液(0~-1.8 MPa)为模拟干旱胁迫条件,研究了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沙蒿(Artemisia arenaria)和油蒿(Artemisia ordosica)4种荒漠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干旱胁迫的... 以不同渗透势的PEG-6000溶液(0~-1.8 MPa)为模拟干旱胁迫条件,研究了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沙蒿(Artemisia arenaria)和油蒿(Artemisia ordosica)4种荒漠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4种荒漠植物种子萌发有显著的影响(P<0.05),盐爪爪种子萌发的最低渗透势阀值-1.5 MPa,苏枸杞、沙蒿和油蒿种子萌发的最低阀值均为-0.9 MPa;随着干旱胁迫的逐渐加剧,4种植物种子总萌发率、胚芽长度、初生根长度、幼苗鲜重及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并均小于对照;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干旱胁迫下4种植物的相对发芽率、相对萌发数、相对胚芽长度、相对初生根长度、相对幼苗鲜重、抗旱指数及相对活力指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4种荒漠植物种子萌发阶段的抗旱性次序为:盐爪爪>沙蒿>油蒿>黑果枸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 干旱胁迫 种子萌发 抗旱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塔县不同固沙模式的防风效益观测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周兰萍 张德魁 +3 位作者 马全林 樊宝丽 肖斌 张裕年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6-189,217,共5页
采用DES梯度风观测系统对金塔县滴灌生物固沙林、砾石沙障、仿真植物沙障和PLA沙障4种固沙模式的风速进行野外观测,分析不同固沙模式的防风效益。结果表明:1)设置沙障可以明显降低风速,风速降低幅度:PLA沙障>仿真植物沙障>滴灌生... 采用DES梯度风观测系统对金塔县滴灌生物固沙林、砾石沙障、仿真植物沙障和PLA沙障4种固沙模式的风速进行野外观测,分析不同固沙模式的防风效益。结果表明:1)设置沙障可以明显降低风速,风速降低幅度:PLA沙障>仿真植物沙障>滴灌生物固沙林>砾石沙障。2)滴灌生物固沙林下风向林带边缘和中间林带内10~30 cm高度,风速减弱明显;砾石沙障布设在沙丘顶部对风速减弱较在平整地块强。3)地表粗糙度:PLA沙障>滴灌生物固沙林>仿真植物沙障>砾石沙障。本研究为当地生态环境治理和防沙治沙工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障 风速 地表粗糙度 防风效益 金塔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霸王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得禄 王辉 +3 位作者 杨自辉 李亚 朱国庆 胡小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6-200,205,共6页
研究民勤霸王群落物种多样性对霸王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民勤不同霸王分布区,采用样方调查法,对霸王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民勤霸王草地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相对单一,所调查群落中共有植物种3... 研究民勤霸王群落物种多样性对霸王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民勤不同霸王分布区,采用样方调查法,对霸王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民勤霸王草地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相对单一,所调查群落中共有植物种39种,分属13科32属;单科单属种较多,占到了总科数的一半;(2)在砂砾质地上,霸王种群密度大,物种相对丰富,但是生长量较小,而在固定半固定沙丘则相反。霸王群落所处生境影响了霸王的密度及生长;(3)在砾质地上生长的霸王群落物种相对丰富,多样性指数高,群落稳定性好,群落优势度较低,而在固定半固定沙丘上生长的霸王群落组成物种单一,结构简单,多样性指数较低,生态优势度较高,群落稳定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 霸王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区中麻黄营养生长特征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满多清 廖空太 +1 位作者 杨自辉 张德魁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51-57,共7页
荒漠区天然中麻黄实生苗当年生长缓慢,第2年高生长和萌蘖生长显著提高,第3年高生长减弱,达到其生物学高度,但萌蘖枝数仍成倍增加。3龄天然苗刈割后,第1年再生草高生长、萌蘖生长迅速;第2年高度继续增加,但趋于缓和,萌蘖枝数成... 荒漠区天然中麻黄实生苗当年生长缓慢,第2年高生长和萌蘖生长显著提高,第3年高生长减弱,达到其生物学高度,但萌蘖枝数仍成倍增加。3龄天然苗刈割后,第1年再生草高生长、萌蘖生长迅速;第2年高度继续增加,但趋于缓和,萌蘖枝数成倍增加;第3年高生长量小,并达到其生境下的高度峰值,萌蘖枝数连续增加,但趋于缓和。对多年生天然中麻黄的刈割试验表明,同一立地条件下天然苗和刈割再生草都是生长3年后高度达到最大值,且高度峰值差异不显著;但萌蘖枝数却是多年生中麻黄刈割后再生草〉3龄苗刈割再生草〉天然苗。天然和人工中麻黄营养生长比较中。不同生境下中麻黄生物学高度不同。但同一生境下相似,但人工中麻黄高度显著大于天然的,高差达22~23cm。无论是天然苗、人工苗,还是天然苗刈割再生草、人工苗刈割再生草,3年内萌蘖枝数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人工中麻黄的萌蘖枝数显著大于天然的。通过改善生境条件,可提高单株生物学高度和萌蘖枝数。并科学控制刈割期,可大大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区 中麻黄 营养生长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绿洲边缘地下水位变化对植物种群生态位的影响 被引量:38
8
作者 杨自辉 方峨天 +2 位作者 刘虎俊 李爱德 徐先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900-4906,共7页
在民勤绿洲边缘,利用空间区域不同地下水位(湖区8~12m,泉山区15~17m,坝区20~23m)和时间序列(1984~1992年)民勤沙井子地区地下水位下降(7.45~11.65m)梯度,研究地下水位下降对荒漠植物种群生态位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区域地下水位下... 在民勤绿洲边缘,利用空间区域不同地下水位(湖区8~12m,泉山区15~17m,坝区20~23m)和时间序列(1984~1992年)民勤沙井子地区地下水位下降(7.45~11.65m)梯度,研究地下水位下降对荒漠植物种群生态位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植物种群生态位宽度均减小,种群退化;时间序列地下水位下降,白刺种群在扩展,其它植物种群在退化。白刺种群生态位宽度在民勤绿洲边缘荒漠植物群落中最大,是该区的建群种。由于白刺种群在地下水位7.45~11.65m范围内扩展,民勤绿洲生态环境治理中地下水位达到该范围是一个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绿洲边缘 种群生态位 地下水位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限退耕地植被与风沙流之间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得禄 满多清 +2 位作者 刘有军 严子柱 汪媛艳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1,共6页
下垫面性质决定了近地面风沙流输沙量,而植被状况是下垫面中影响风沙流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不同年限退耕地上安装0~100cm的积沙仪,测定植被不同生长阶段的风沙流输沙率及植被特征,分析不同生长阶段植被对输沙率的影响以及输沙率随高度变... 下垫面性质决定了近地面风沙流输沙量,而植被状况是下垫面中影响风沙流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不同年限退耕地上安装0~100cm的积沙仪,测定植被不同生长阶段的风沙流输沙率及植被特征,分析不同生长阶段植被对输沙率的影响以及输沙率随高度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1)退耕地物种丰富度、植被盖度、年输沙率随退耕时间呈规律性变化,物种数量、物种丰富度与退耕年限呈显著负相关,年输沙量与退耕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与植被总盖度呈负相关;2)在不同退耕年代退耕地上,输沙率随高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0~30cm,越到上层,输沙率变化幅度越小;3)在同一风速条件下植被不同生长阶段,输沙率在植被生长高峰期明显低于生长初期,同时与植被盖度、草本植物数量显著相关;4)输沙率在不同高度范围内因植被增加而呈减少趋势,随着高度的增加输沙率增加百分比逐渐降低;5)干旱荒漠区退耕地灌木种类稀少,草本植物对群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雨季,进而影响了退耕地风沙流输沙率。研究结果为退耕地采取植物治理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地 退耕年限 植被盖度 风沙流 输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寒F_1、波寒F_1与小尾寒羊育肥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光武 徐先英 贺访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8年第9期155-156,共2页
通过在同等条件下,对3月龄左右的波寒F1代、陶寒F1代和小尾寒羊育肥60d。结果增重速度和饲料报酬以陶寒F1最好,波寒F1次之,二者均高于小尾寒羊,产肉性能以陶寒F1最好、波寒F1次之、小尾寒羊较差,差异显著。认为波♂×寒♀,陶♂×... 通过在同等条件下,对3月龄左右的波寒F1代、陶寒F1代和小尾寒羊育肥60d。结果增重速度和饲料报酬以陶寒F1最好,波寒F1次之,二者均高于小尾寒羊,产肉性能以陶寒F1最好、波寒F1次之、小尾寒羊较差,差异显著。认为波♂×寒♀,陶♂×寒♀在肉羊生产中是比较理想的杂交组合,尤其是陶♂×寒♀杂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寒F1 陶寒F1 小尾寒羊 育肥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祝县天然草地退化成因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易珺 杨自辉 +4 位作者 满多清 郭树江 刘瑞 杜鹃 王继卿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78-1683,共6页
2010年天祝县天然草地退化面积为23.00万hm2,占草地面积的58.76%,目前仍以每年1.33万hm2的速度退化。草地退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超载过牧是主要原因,它引起天然草地由轻度退化向中度和重度退化演变。因此,本研究以... 2010年天祝县天然草地退化面积为23.00万hm2,占草地面积的58.76%,目前仍以每年1.33万hm2的速度退化。草地退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超载过牧是主要原因,它引起天然草地由轻度退化向中度和重度退化演变。因此,本研究以控制载畜量、解决草畜矛盾为核心措施,提出天然草地综合治理对策,以促进天祝县天然草地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祁连山草地资源合理利用和草地退化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祝县 草地退化 成因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绿洲灌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银科 李菁菁 +4 位作者 周兰萍 刘光武 张芝萍 张进虎 郑庆钟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06-1311,共6页
通过春小麦田间试验,以传统耕作为对照,分析免耕不覆盖、免耕秸秆覆盖、立茬和残茬压倒4种保护性耕作措施田间输沙量、土壤团聚体、<0.01 mm物理性黏粒、<0.01 mm分散性黏粒和分散系数随年限增加的变化,研究民勤绿洲灌区保护性耕... 通过春小麦田间试验,以传统耕作为对照,分析免耕不覆盖、免耕秸秆覆盖、立茬和残茬压倒4种保护性耕作措施田间输沙量、土壤团聚体、<0.01 mm物理性黏粒、<0.01 mm分散性黏粒和分散系数随年限增加的变化,研究民勤绿洲灌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输沙量显著减少;>1 mm团聚体作为不可风蚀颗粒的数量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保护性耕作大团聚体(>0.25 mm)含量有增大趋势、微团聚体(0.25~0.05 mm)含量有减少趋势;保护性耕作实施2年后,<0.05 mm土粒含量占比除立茬处理减少不显著外,其他保护性耕作处理均显著减少;试验第3年,传统耕作处理<0.01 mm物理性黏粒含量较保护性耕作处理有减少趋势;免耕不覆盖、立茬和残茬压倒处理<0.01 mm分散性黏粒含量随年限的增加显著下降,免耕秸秆覆盖处理变化不显著;免耕不覆盖和残茬压倒处理土壤分散系数随年限的增加显著下降,免耕秸秆覆盖和立茬处理下降不显著;保护性耕作实施的第3年,各保护性耕作处理分散系数出现减小的趋势。输沙量与>1 mm团聚体、<0.05 mm土粒和<0.01mm分散性黏粒含量都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0.25~0.05 mm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1~0.25 mm团聚体、<0.01 mm物理性黏粒含量和分散系数无显著的相关关系。综上所述,研究区保护性耕作能减少土壤风蚀;随年限的增加,保护性耕作土壤微结构得到改善。土壤微结构的改善有利于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但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本文3年的研究时间内,还不足以对土壤风蚀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风蚀 土壤团聚体 土壤微结构 民勤绿洲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薄叶荒漠植物光谱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兰萍 魏怀东 +4 位作者 詹科杰 陈芳 李亚 袁宏波 胡小柯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4-81,共8页
了解和掌握干旱区薄叶荒漠植物的光谱特征,不仅可为干旱荒漠区植物的遥感识别奠定基础,且对于干旱区的生态环境调控、演变及遥感反演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荒漠植物种丰富的河西走廊为研究区,利用全光谱便携式地物光谱仪测定13种灌木和... 了解和掌握干旱区薄叶荒漠植物的光谱特征,不仅可为干旱荒漠区植物的遥感识别奠定基础,且对于干旱区的生态环境调控、演变及遥感反演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荒漠植物种丰富的河西走廊为研究区,利用全光谱便携式地物光谱仪测定13种灌木和9种草本薄叶荒漠植被地物反射光谱,对其光谱特征曲线、光谱特征参数及植被指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反射光谱波形大致相同,总体符合植被光谱特征的规律性;灌木植被和草本植被各在4个波段区间植被反射率差异明显,可用于识别荒漠植物;2)蓝边、黄边、红边位置及红谷、绿峰出现的波段范围差异不大,而蓝边、黄边、红边的斜率和面积各有差异;3)DVI值明显高于NDVI、SAVI、RVI、RDVI,利用同一种植被的5种植被指数的值同时大或小的排列顺序区分测定的大部分灌木植被和草本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特征 荒漠植物 光谱曲线 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灌和滴灌对三种典型荒漠植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得禄 严子柱 +4 位作者 姜生秀 张芝萍 王多泽 李昌龙 唐卫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71-374,共4页
根灌是一种能将水直接灌到植物根部的高效节水农业新技术,具有抗旱、保水的功能。利用根灌和滴灌对人工栽植于退耕地上的柽柳、沙枣、柠条锦鸡儿进行了灌溉试验,通过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植物生长量和土壤含水率及其变化规律,探讨了两种... 根灌是一种能将水直接灌到植物根部的高效节水农业新技术,具有抗旱、保水的功能。利用根灌和滴灌对人工栽植于退耕地上的柽柳、沙枣、柠条锦鸡儿进行了灌溉试验,通过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植物生长量和土壤含水率及其变化规律,探讨了两种灌溉方式对土壤水分的补给和保持作用以及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1)根灌和滴灌对土壤水分补给的范围和深度不一致,滴灌主要集中在土壤表面,而根灌主要集中在20cm以下区域,而且与灌水时间和灌水量密切相关。(2)根灌能够更好地保存土壤水分,而滴灌表层土壤水分散失较快。(3)根灌灌溉的三种植物生长量均大于滴灌灌溉的,根灌能够更好地促进植物生长,是三种典型沙生植物理想的灌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生植物 滴灌 根灌 生长量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绿洲灌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银科 徐先英 +3 位作者 张莹花 刘虎俊 张卫星 万翔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9-252,259,共5页
[目的]研究绿洲灌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的影响,评估保护性耕作在该区防治农田土壤风蚀的作用,为揭示相关机理提供参考。[方法]以甘肃省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为例,通过野外风洞试验,以传统耕作为对照,分析保护性耕作对风速廓线、风沙流结... [目的]研究绿洲灌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的影响,评估保护性耕作在该区防治农田土壤风蚀的作用,为揭示相关机理提供参考。[方法]以甘肃省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为例,通过野外风洞试验,以传统耕作为对照,分析保护性耕作对风速廓线、风沙流结构(输沙量)、风蚀量的影响。[结果]保护性耕作近地表风速降低,大风时近地表风速随高度增加仍均匀增大,与传统耕作迅速增大不同,从而阻止风沙流结构出现“象鼻效应”,输沙量在0—20 cm减小最为明显,土壤风蚀量减小。随试验风速的增大,保护性耕作土壤风蚀减小的程度越大。[结论]绿洲灌区保护性耕作能有效防止土壤风蚀,其中,立茬地表风速降低最多,输沙量、风蚀量较小,实施简便,适宜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风蚀 输沙量 野外风洞 绿洲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市近30年荒漠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卫东 李得禄 +1 位作者 赵明 康才周 《甘肃林业科技》 2010年第3期21-25,共5页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敦煌市荒漠化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年末总人口、耕地面积、粮食产量、造林面积、经济作物面积、农村用电量、上游来水量、年均降水量、平均气温、平均风速、人均收入、工业总产值等12个指标的多年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敦煌市荒漠化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年末总人口、耕地面积、粮食产量、造林面积、经济作物面积、农村用电量、上游来水量、年均降水量、平均气温、平均风速、人均收入、工业总产值等12个指标的多年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各个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各类指标对敦煌荒漠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敦煌地区的现代荒漠化是一个以人为因素作用为主的的综合过程,其中人为因素对敦煌荒漠化起决定作用,自然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市 荒漠化 影响因素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霸王群落结构及种群年龄结构特征
17
作者 张立恒 《甘肃林业科技》 2013年第1期5-8,共4页
通过对民勤霸王群落植被调查,研究了民勤霸王群落结构和霸王种群年龄结构。结果表明:霸王群落共有14种植物组成,分属7科12属,单科单属种占到了一半以上,表明霸王群落物种组成数量少,类型十分单一。霸王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低,生态优势度... 通过对民勤霸王群落植被调查,研究了民勤霸王群落结构和霸王种群年龄结构。结果表明:霸王群落共有14种植物组成,分属7科12属,单科单属种占到了一半以上,表明霸王群落物种组成数量少,类型十分单一。霸王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低,生态优势度高,种间相遇率低。由于气候干旱化,降水减少,影响了霸王种群的更新演替,霸王群落年龄结构表现为下降形锥体,幼苗所占比例很小,种群更新较差,属于衰退型种群。受气候环境条件和植物生物学特性影响,霸王群落优势种大部分呈集群分布,仅有个别呈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 霸王种群 物种多样性 年龄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刺沙堆退化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被引量:25
18
作者 王月 李程 +4 位作者 李爱德 杨自辉 张清涛 梁晓健 邱国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07-1421,共15页
近几十年来,我国西北干旱区白刺沙堆退化严重,导致固定沙丘活化,流沙掩埋绿洲,造成了严重危害。如何尽可能长期保持白刺沙堆的稳定、防止白刺沙堆活化成为绿洲保护和沙漠化防治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多年野外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土... 近几十年来,我国西北干旱区白刺沙堆退化严重,导致固定沙丘活化,流沙掩埋绿洲,造成了严重危害。如何尽可能长期保持白刺沙堆的稳定、防止白刺沙堆活化成为绿洲保护和沙漠化防治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多年野外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壤水分收支不平衡所导致的土壤水分减少是白刺沙堆退化的主要原因"的研究假设。但是,由于缺少长期的野外观测试验,这个假设一直未被很好地证明。为了证明这个假设,在甘肃民勤的绿洲外围选择了雏形、发育、稳定和死亡四个退化阶段的白刺沙堆,于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利用中子水分仪和土壤烘干称重法对土壤水分进行了长期观测。结果表明:各样地的土壤含水量均呈现出2008年最大,2009年和2011年次之,2010年最小的趋势。年内变化是春季土壤含水量最低,夏季逐渐增加,随后逐渐减小。在不同发育阶段,雏形阶段的土壤含水量最大,且降水容易下渗。稳定和死亡阶段的白刺沙堆土壤含水量很低,降水难以下渗,只有大的降水事件发生时,水分才可以下渗。因此,稳定和死亡阶段白刺沙堆的土壤水分经常在植物的凋萎点之下,是造成白刺沙堆退化重要原因。证明了"土壤水分减少是白刺沙堆退化的原因"的研究假设。研究结果对今后的植物固沙实践活动会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刺沙堆 土壤水分 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尾闾水面形成区土壤颗粒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16
19
作者 刘淑娟 袁宏波 +7 位作者 刘世增 刘虎俊 李发明 郭树江 王琪 郭春秀 李菁菁 魏怀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85-289,共5页
青土湖是石羊河的尾间湖,观测分析了距青土湖水面边缘0~500m范围内的土壤颗粒粒径分布、分形维数及其与土壤颗粒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范围分别在2.3708~2.8796和2.359O~2.7509。在0~150... 青土湖是石羊河的尾间湖,观测分析了距青土湖水面边缘0~500m范围内的土壤颗粒粒径分布、分形维数及其与土壤颗粒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范围分别在2.3708~2.8796和2.359O~2.7509。在0~150m范围内,0-20cm土层土壤粒径分形维数与水面间距呈缓慢增加趋势,在150m处达到最大(2.8796),随后逐渐降低;而20—40cm土层在O~100m范围内呈缓慢增加趋势,在100m处分形维数达到最大(2.7509);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大小与土壤质地的细粒化有一致的变化趋势,且与大于0.05mm粒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黏粒含量、粉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小于0.05mm粒径物质含量的增加和〉0.05mm粒径物质含量的降低共同导致了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在水面形成150m范围内的增大,说明水面形成对土壤粒径的影响范围在0~15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土湖 水面形成 土壤粒径分布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姆塔格沙漠的形成时代与演化 被引量:10
20
作者 唐进年 苏志珠 +7 位作者 丁峰 廖空太 俄有浩 翟新伟 王继和 易志宇 刘虎俊 张锦春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5-333,共9页
库姆塔格沙漠腹地广泛出露含古风成砂的第四纪地层剖面。根据含古风成砂地层剖面的野外调查与地层年代的室内分析结果,并与已有的周边区域地质资料对比分析,库姆塔格沙漠形成至少始于早更新世初,到中更新世晚期285.9±42.9 ka BP沙... 库姆塔格沙漠腹地广泛出露含古风成砂的第四纪地层剖面。根据含古风成砂地层剖面的野外调查与地层年代的室内分析结果,并与已有的周边区域地质资料对比分析,库姆塔格沙漠形成至少始于早更新世初,到中更新世晚期285.9±42.9 ka BP沙漠已大面积扩展形成,奠定了现代沙漠环境格局。沙漠最初从西南部开始形成,之后向北和东北扩展。依据梭梭沟地层剖面,沙漠在第四纪演化过程中至少经历了19个沙漠正、逆过程旋回,平均周期约为110 ka。新构造运动对沙漠的形成演化和地貌的形成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构造了山间断陷盆地并使其逐渐向封闭的干旱盆地演化形成沙漠,受四周断裂控制沙漠整体形态呈"扫帚状"。分布在沙漠北部的独特砾石体地貌形成于晚更新世末(285.9±42.9)ka BP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姆塔格沙漠 形成时代 演化 风成砂 第四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