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移居人群返回平原后高原脱适应症的诊断标准: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1
1
作者 周其全 杨生岳 +9 位作者 袁振才 王引虎 张雪峰 高炜 石自福 杨有利 邬云红 范勇 王关嵩 高钰琪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6-155,共10页
目的探讨高原脱适应症的诊断方法,制定高原脱适应症的诊断标准。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相结合的方法,对由高原返回低海拔地区的3011人的一般健康状况、血尿便常规、心肌酶谱、肝肾功能、神经功能、性激素、尿微量蛋... 目的探讨高原脱适应症的诊断方法,制定高原脱适应症的诊断标准。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相结合的方法,对由高原返回低海拔地区的3011人的一般健康状况、血尿便常规、心肌酶谱、肝肾功能、神经功能、性激素、尿微量蛋白、心电图、心脏彩超、肺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进行检测,并与同一地区、同一海拔高度、相同年龄梯度的健康人群进行比较,找出高原脱适应症的规律和发病特点,并依据此特点制定高原脱适应症的诊断标准。结果高原返回内地人群中有脱适应症状者占84.36%,其中60%为轻度反应,30%为中度反应,重度患者仅占10%。返回地的海拔越低、高原居住时间越长、高原劳动强度越大者的高原脱适应症发病率越高。高原脱适应症患者不仅存在血液学指标异常,也常有左、右心功能的异常,尤以右心室的舒张功能恢复最慢,一般需1~5年。长期高原暴露人群的心脏形态学改变明显,表现为左、右心室增大,尤以右心室增大明显。此外高原脱适应症患者血压测定以低血压和低脉压多见,尿中可见微量蛋白,少数患者粪便潜血阳性。因此诊断高原脱适应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患者近期从高原返回平原,出现头昏、乏力、嗜睡、胸闷、浮肿、记忆力减退等脱适应症状和体征,经短期休整或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同时须排除其他心、肺、脑、肾等器质性病变。结论高原脱适应症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移居人群 低海拔 高原脱适应症 诊断标准 多中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速度成像及定量技术在脑梗死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琦 谢建华 吕晓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目的 :探讨彩色速度成像及定量技术 (CVI- Q )评价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 方法 :采用 CVI- Q技术检查 6 0例正常人和 40例脑梗死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 ,观察颈总动脉走行、内膜厚度、有无粥样硬化斑片 ,测量血管内径(d) ,... 目的 :探讨彩色速度成像及定量技术 (CVI- Q )评价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 方法 :采用 CVI- Q技术检查 6 0例正常人和 40例脑梗死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 ,观察颈总动脉走行、内膜厚度、有无粥样硬化斑片 ,测量血管内径(d) ,峰值血流速度 (Vmax) ,阻抗系数 (RI)和血流量 (Q)。结果 :脑梗死组中 75 %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内膜增厚 ,45 %的患者有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片 ,且 71%的斑片位于膨大及分叉处。脑梗死患者各项测值与正常组对照结果显示 :(1)颈总动脉 d较正常人明显增宽 (P<0 .0 5及 P<0 .0 1) ;(2 )颈总动脉 Vmax较正常人明显降低 (P<0 .0 5 ) ;(3)颈总动脉 RI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 .0 5及 P<0 .0 1) ;(4 )颈总动脉 Q较正常人明显降低 (P<0 .0 1)。结论 :CVI- Q技术可用于检测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为临床脑梗死缺血程度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有价值的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速度成像 定量技术 脑梗死 血流动力学 超声波检查 CVI-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速度成像及定量技术对正常成人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检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琦 谢建华 吕晓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6-238,共3页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正常值范围。方法 :运用彩色速度成像及定量 (CVI- Q)技术分别检测 180名正常人的左右颈总动脉共 36 0支 ,记录血管内径 (d)、峰值血流速度 (Vmax)、阻力指数 (RI)及血流量 (Q)等数据。结果 ...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正常值范围。方法 :运用彩色速度成像及定量 (CVI- Q)技术分别检测 180名正常人的左右颈总动脉共 36 0支 ,记录血管内径 (d)、峰值血流速度 (Vmax)、阻力指数 (RI)及血流量 (Q)等数据。结果 :(1)正常颈动脉血管内径平均值为 0 .6 0~ 0 .70 cm ,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宽 ,6 0岁以上组显著大于其他两组 (P<0 .0 1) ;(2 )正常颈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平均值为 6 0 .7~ 10 2 .6 cm / s,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 (P<0 .0 5 ,P<0 .0 1) ;(3)正常颈动脉阻力指数平均值为 0 .73~ 0 .76 ,各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异 ;(4 )正常颈动脉血流量平均值为 315 .3~ 386 .7ml/ min,各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颈动脉血流量及其他参数正常值的测量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了有价值的血流动力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速度成像 颈动脉 血流动力学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阑尾巨大黏液囊肿1例
4
作者 张有 郑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5-755,共1页
关键词 阑尾囊肿 黏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