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甘肃省具有代表性的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外调查和室内试验、范例样地与尺度扩展相结合的方法,对人工刺槐林不同林龄、不同器官的生物量进行估算,以测定人工刺槐林的碳密度及碳储量,最终估算出人工刺槐林的固碳能力,从而在明...以甘肃省具有代表性的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外调查和室内试验、范例样地与尺度扩展相结合的方法,对人工刺槐林不同林龄、不同器官的生物量进行估算,以测定人工刺槐林的碳密度及碳储量,最终估算出人工刺槐林的固碳能力,从而在明确区域内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现状的同时量化其固碳潜力。结果表明:1)人工刺槐林生物量受森林类型、植被层及龄组的影响,在不同情况下生物量具有差异。乔木层中,人工刺槐林随着树木的生长,乔木林的枝、叶、干、根各个器官的生物量先升后降,近熟林为趋势转变的转折点;灌木层中,人工刺槐林近熟林中无灌木生长,而林龄相同与否对枝、叶、根生物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2)甘肃省人工刺槐林碳密度达到峰值时的林龄阶段不尽相同,人工刺槐林碳密度呈现波浪式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近熟林时期达到最大值。人工刺槐林的植被(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枯落物和细根)的碳密度变化范围为18.63~164.50 t C·hm^(-2),其平均值为27.98 t C·hm^(-2)。3)刺槐林的碳储量为210.13×10^(4)t,其中乔木层的碳储量最大,为202.72×10^(4)t,植被层总固碳潜力较好,而草木层的固碳潜力为负值,说明该植被层的生长力出现衰退现象。展开更多
文摘以甘肃省具有代表性的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外调查和室内试验、范例样地与尺度扩展相结合的方法,对人工刺槐林不同林龄、不同器官的生物量进行估算,以测定人工刺槐林的碳密度及碳储量,最终估算出人工刺槐林的固碳能力,从而在明确区域内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现状的同时量化其固碳潜力。结果表明:1)人工刺槐林生物量受森林类型、植被层及龄组的影响,在不同情况下生物量具有差异。乔木层中,人工刺槐林随着树木的生长,乔木林的枝、叶、干、根各个器官的生物量先升后降,近熟林为趋势转变的转折点;灌木层中,人工刺槐林近熟林中无灌木生长,而林龄相同与否对枝、叶、根生物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2)甘肃省人工刺槐林碳密度达到峰值时的林龄阶段不尽相同,人工刺槐林碳密度呈现波浪式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近熟林时期达到最大值。人工刺槐林的植被(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枯落物和细根)的碳密度变化范围为18.63~164.50 t C·hm^(-2),其平均值为27.98 t C·hm^(-2)。3)刺槐林的碳储量为210.13×10^(4)t,其中乔木层的碳储量最大,为202.72×10^(4)t,植被层总固碳潜力较好,而草木层的固碳潜力为负值,说明该植被层的生长力出现衰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