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民族山区乡镇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途径——以临潭县为例
1
作者 曹宇翔 《农家科技》 2024年第7期148-150,共3页
近年来,甘南州大力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借助藏族同胞的香浪节、采花节等多彩的节日活动,传承展示藏族浓厚的文化内涵,着力发挥民族文化特色。同时依托独特的民族风情和自然资源风光等,加强文物古迹、传统村落、特色村... 近年来,甘南州大力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借助藏族同胞的香浪节、采花节等多彩的节日活动,传承展示藏族浓厚的文化内涵,着力发挥民族文化特色。同时依托独特的民族风情和自然资源风光等,加强文物古迹、传统村落、特色村寨、传统建筑保护,让前来甘南旅游的游客“处处见风景,处处见人情”,充分彰显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等特色,通过创新文旅融合,促进民族发展,并推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产业、生态和民族特色的有机统一,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乡村旅游 文化底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山区乡镇产业发展路径
2
作者 曹宇翔 《江西农业》 2024年第9期180-182,共3页
近年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补齐了广大农村地区“三农”问题最薄弱的环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笔者对西部民族山区乡镇的农业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化发展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 近年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补齐了广大农村地区“三农”问题最薄弱的环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笔者对西部民族山区乡镇的农业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化发展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并对该县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电商发展的困境等制约乡镇产业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结合当地特色对农业发展提出了解决对策,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山区 乡村振兴 乡镇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局部弹性理论下P波在弹性介质和饱和多孔介质分界面上的透反射问题研究
3
作者 王廷伟 李强 +1 位作者 马强 周凤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12,共11页
在工程领域,准确预测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对于结构设计和材料性能评估至关重要。经典弹性理论在描述波传播以及处理高频波和多孔介质时存在局限性。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基于非局部弹性理论,探究了P波在弹性介质和饱和多孔介质分界面... 在工程领域,准确预测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对于结构设计和材料性能评估至关重要。经典弹性理论在描述波传播以及处理高频波和多孔介质时存在局限性。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基于非局部弹性理论,探究了P波在弹性介质和饱和多孔介质分界面上的透反射问题。基于非局部介质理论和Helmholtz矢量分解原理,建立了弹性波在层间界面透反射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并分析了非局部弹性理论下入射频率、入射角度、单一非局部参数、层间非局部参数对分界面处波的透反射振幅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入射波频率的增加,两种理论下的振幅比差异逐渐增大,当频率较高时这种差异性表现尤为显著;(2)在两种理论下,随着角度的增加,反射P1波的振幅比受角度变化的影响最小,其余波型波受角度变化的影响程度相似,其中振幅比最大差异达33%;(3)分界面处波的透反射规律受到非局部参数的调控,弹性介质非局部参数的变化对透射波的振幅比的影响极为微弱。研究成果对于深入理解波在不同介质界面的传播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复合材料设计、波传播预测及环境振动分析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局部弹性理论 多孔介质 弹性波 透反射 振幅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1波在饱和冻土地基表面的反射特性
4
作者 石天宇 马强 李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77-286,共10页
基于饱和冻土介质波动理论,探讨了在饱和冻土地基自由表面上,传播速度较快的SH1的反射及能量传输问题。该文建立了饱和冻土的自由场地分析模型,通过Helmholtz矢量分解和边界条件,推导出两种反射SH波的振幅比及能量率的理论表达式。研究... 基于饱和冻土介质波动理论,探讨了在饱和冻土地基自由表面上,传播速度较快的SH1的反射及能量传输问题。该文建立了饱和冻土的自由场地分析模型,通过Helmholtz矢量分解和边界条件,推导出两种反射SH波的振幅比及能量率的理论表达式。研究了入射频率、温度(含冰量)、孔隙率、胶结参数及接触参数对两种反射弹性波振幅和能量分配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频率增加,反射S_(1)波的振幅比和能量率逐渐减小,反射S_(2)波增加;当入射角为90°时,仅有反射S_(1)波存在;在未冻土(T=-0.1℃)时,反射S_(2)波消失,S_(1)波振幅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为低温高含冰量时,反射S_(2)波振幅比最高。此外,胶结参数、孔隙率和接触参数的变化会显著影响两种反射弹性波的振幅和能量分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冻土 SH1波 波的传播 反射振幅比 反射能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土地基中P_(1)波通过波阻板的传播特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舒进辉 马强 +1 位作者 周凤玺 李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35-1146,共12页
基于单相弹性介质与非饱和多孔介质中波的传播理论和Snell定律,研究了P_(1)波从非饱和土介质中入射到波阻板(wave impeding block,WIB)时的传播特性。推导了P_(1)波在非饱和土地基中通过波阻板后反射波和透射波振幅比的解析解,分析了反... 基于单相弹性介质与非饱和多孔介质中波的传播理论和Snell定律,研究了P_(1)波从非饱和土介质中入射到波阻板(wave impeding block,WIB)时的传播特性。推导了P_(1)波在非饱和土地基中通过波阻板后反射波和透射波振幅比的解析解,分析了反射波振幅比和透射波振幅比与波阻板的剪切模量、密度以及入射角、入射频率、饱和度等各种参数的关系曲线,从而得到这些参数对非饱和土地基中波阻板隔振效果的影响规律。数值结果表明:波阻板隔振屏障的剪切模量和密度对其隔振性能影响较为显著,当波阻板剪切模量和密度在一定范围内时波阻板隔振屏障可获得较好的隔振性能;入射角对波阻板隔振性能影响较大,而入射频率对其隔振效果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波阻板 波的传播 反射振幅比 透射振幅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镁水泥-硫铝酸盐水泥复合胶凝材料的抗冻性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俊 李宝祥 包得祥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4-157,共4页
为改善快硬磷酸镁水泥的抗冻性,分别掺入26%、30%、34%、38%、42%硫铝酸盐水泥替代过烧氧化镁,制得磷酸镁水泥-硫铝酸盐水泥复合胶凝材料砂浆试样。对冻融循环前后砂浆试样进行了质量损失率测试、抗压强度试验、抗折强度试验、孔隙率测... 为改善快硬磷酸镁水泥的抗冻性,分别掺入26%、30%、34%、38%、42%硫铝酸盐水泥替代过烧氧化镁,制得磷酸镁水泥-硫铝酸盐水泥复合胶凝材料砂浆试样。对冻融循环前后砂浆试样进行了质量损失率测试、抗压强度试验、抗折强度试验、孔隙率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与能谱分析。结果表明:硫铝酸盐水泥掺量38%、冻融循环100次的砂浆试样质量损失率最小,密实度最大,孔隙率最小;硫铝酸盐水泥掺量34%、冻融循环100次的砂浆试样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高于其他试样;掺入硫铝酸盐水泥后水化产物呈颗粒状,试样结构更致密,抗冻性能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材料 快硬水泥 试验研究 磷酸镁水泥 硫铝酸盐水泥 力学性能 抗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