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敦煌西湖湿地植物群落平均盖度与土壤含盐量耦合关系 被引量:15
1
作者 郑姚闽 崔国发 +5 位作者 雷霆 李飞 邱观华 吴三雄 孙志成 袁海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665-4672,共8页
实地调查了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植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综合比较了各种多样性指数及环境因子,并应用SPSS统计软件的多元方差分析功能筛选出自变量x(含盐量)和因变量y(平均盖度)。应用了曲线参数估计法对24个湿地植物群落样... 实地调查了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植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综合比较了各种多样性指数及环境因子,并应用SPSS统计软件的多元方差分析功能筛选出自变量x(含盐量)和因变量y(平均盖度)。应用了曲线参数估计法对24个湿地植物群落样方的平均盖度和土壤含盐量进行多次回归模型拟合,最终提出了最优的拟合模型为Logarithmic对数曲线模型,曲线方程:y=1.076-0.391lnx,P(Sig·=0.009)<0.01,并提出模型存在的不足及改进之处,旨在为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湿地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植物群落 土壤含盐量 敦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敦煌西湖多枝柽柳群落特征和种群格局 被引量:21
2
作者 郑姚闽 崔国发 +3 位作者 雷霆 吴三雄 孙志成 袁海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44,共11页
为阐明多枝柽柳的群落特征和种群格局,选择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调查地点,在2006年10月和2007年6月分别调查了35个20m×20m的样方,采集了经纬度、海拔和土壤类型等环境因子数据,运用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 为阐明多枝柽柳的群落特征和种群格局,选择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调查地点,在2006年10月和2007年6月分别调查了35个20m×20m的样方,采集了经纬度、海拔和土壤类型等环境因子数据,运用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等多样性指标及丛生指标、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扩散系数和负二项参数等聚集强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枝柽柳群落中共记录植物20种,分属12科19属,其中,灌木层8种,分属5科8属,草本层12种,分属7科11属;该群落可划分为4个群丛组:Ⅰ多枝柽柳-芦苇群丛组;Ⅱ多枝柽柳+苏枸杞群丛组;Ⅲ多枝柽柳+盐节木群丛组;Ⅳ多枝柽柳沙包群丛组。多枝柽柳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为0.375,物种多样性指数为0.330,物种均匀度指数为0.487。从群丛组间比较来看,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呈现相同的分布规律,依次为Ⅲ>Ⅱ>Ⅰ>Ⅳ;物种均匀度指数依次为Ⅲ>Ⅳ>Ⅱ>Ⅰ。从指数间的相关性分析来看,物种多样性指数与物种均匀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20(α<0.01)。种群格局分析表明,多枝柽柳和共建种芦苇的种群空间分布都呈显著的聚集分布,且芦苇对空间的侵占和填充能力要强于多枝柽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群丛组 多样性指数 均匀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敦煌西湖荒漠-湿地生态系统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孙飞达 陈文业 +4 位作者 袁海峰 窦英杰 邴丹珲 冯颖 吴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5-173,共9页
土壤水分是内陆荒漠区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限制因子,为了揭示该区域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0~200cm内各层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及海拔、土壤质地和植被对其的影... 土壤水分是内陆荒漠区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限制因子,为了揭示该区域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0~200cm内各层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及海拔、土壤质地和植被对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极干旱区湿地生态系统植被修复和保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本研究所得各变量的变异系数、块金方差、基台值、变程和结构比分别为36.51%~88.65%、0.007~0.098、0.112~0.549、116~453和76.6%~97.6%,各变量均为中等变异,存在高度异质性,具有较强空间自相关。(2)深层(60~200cm)土壤水分含量较浅层(0~60cm)变异大,且不同层次土壤水分含量的空间异质性差别也较大,空间变异主要发生在较小尺度上(分维数D在1.902~1.989之间)。(3)海拔是影响该区域深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的主导因子。(4)土壤质地与浅层(0~60cm)土壤水分含量的相关性大于与深层(60~200cm)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它们与海拔相关性表现相反;草本植被盖度与浅层土壤水分含量呈较高的正关联关系,灌木根量与深层土壤水分含量呈较高的负关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西湖 荒漠-湿地生态系统 土壤水分 空间异质性 环境因子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敦煌西湖荒漠-湿地生态系统土壤水分含量对植被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文业 赵明 +4 位作者 张继强 袁海峰 窦英杰 朱丽 陈旭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16,共9页
【目的】土壤水分含量是内陆荒漠区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限制因子,对植被生态特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土壤水分含量和植被特征的关系,揭示土壤水分含量对植物多样性分布的影响规律,以期为该区域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保育、恢复和管理... 【目的】土壤水分含量是内陆荒漠区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限制因子,对植被生态特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土壤水分含量和植被特征的关系,揭示土壤水分含量对植物多样性分布的影响规律,以期为该区域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保育、恢复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水分含量、植被高度、植物种类和盖度等的调查,对植被特征与土壤特性等资料进行分析,开展该生态系统土壤水分含量对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影响的研究。【结果】研究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均相对较小,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Ma)、Simpson多样性指数(D)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最大值分别为0.72,0.72和1.38;植被平均盖度、多度、高度和密度分别为39.26%-70.19%、15.50-180.11株·m-2、49.65-124.63 cm和0.039-7.204株·m-2;垂直方向上,各群落各样点土壤水分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增大,同一样点相邻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变化不大,变幅为3.87%-41.23%,浅层(0-60 cm)含水量、深层(60-200 cm)含水量与0-2 m土层贮水量平均值分别为4.67%-14.59%,6.45%-25.33%和65.6-248.2 mm;深层土壤水分含量对乔(灌)木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显著高于对草本植物种的影响,对乔(灌)木物种丰富度和多度均有一定影响,但对多度影响远大于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且与物种的多度显著正相关,而草本物种多样性更多地依赖于浅层土壤水分含量,且正相关;各层土壤水分含量之间及各层土壤水分含量与0-2 m土层贮水量、植被盖度之间均正相关,0-80 cm内各土层水分含量与植被高度和植被密度之间均负相关,80-200 cm内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与植被高度之间均正相关,0-2 m土层贮水量与植被盖度、植被高度和植被密度之间均显著正相关,植被盖度与植被高度和植被密度之间均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植被高度与植被密度之间负相关。【结论】研究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均相对较小,土壤水分含量相对较低;乔(灌)木物种多样性依赖于深层土壤水分含量,而草本物种多样性更多地依赖于浅层土壤水分含量;深层土壤水分含量和0-2 m土层贮水量是影响研究区植被特征的主要因子;植被各种属性之间既相互制约、密切联系,又存在一定的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西湖 荒漠-湿地生态系统 土壤水分含量 植被群落特征 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敦煌西湖湿地芦苇群落种间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继强 陈文业 +3 位作者 康建军 袁海峰 刘冬皓 王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8-363,共6页
为了探明甘肃敦煌西湖湿地芦苇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在对其植物群落进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通过2×2列联表,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Ochiai指数、Dice指数和Jaccard指数对甘肃敦煌西湖湿地芦苇群落8个主要物种组成的28个种对间... 为了探明甘肃敦煌西湖湿地芦苇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在对其植物群落进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通过2×2列联表,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Ochiai指数、Dice指数和Jaccard指数对甘肃敦煌西湖湿地芦苇群落8个主要物种组成的28个种对间的关联性和相关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芦苇群落总体间的关联性表现为显著正关联。(2)在28对种对中,有20对显示为正关联,占总关联对数的71.4%;有8对显示负关联,占总关联对数的28.6%。(3)芦苇群落种对间多呈正关联,正负关联的对数比为2.5,正关联占优势,但关联性较弱,负关联数较少,但关联性较强;28种物种对之间关联程度及共同出现概率不高,多数表现为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敦煌 西湖湿地 植物群落 种间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西湖荒漠⁃湿地生态系统优势物种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董雪 李永华 +10 位作者 辛智鸣 姚斌 包岩峰 脱登峰 扆凡 段瑞兵 李新乐 汪静 孙志成 王海 陈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6841-6849,共9页
水文情势改变会引起土壤盐分变化,直接影响到荒漠⁃湿地生态系统植被的分布与演替。基于对57个样地、171个样方植物物种分布影响较大的土壤pH值和土壤电导率两个环境因子,将其划分为6个梯度等级,测度分析了敦煌西湖植被群落中15个主要优... 水文情势改变会引起土壤盐分变化,直接影响到荒漠⁃湿地生态系统植被的分布与演替。基于对57个样地、171个样方植物物种分布影响较大的土壤pH值和土壤电导率两个环境因子,将其划分为6个梯度等级,测度分析了敦煌西湖植被群落中15个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特征,了解不同物种利用资源和占据生态空间的能力,对维持和科学保育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1)在土壤pH值和电导率梯度两个资源维上,多枝柽柳和芦苇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均较大,说明这两个物种适应能力强能够较好地利用环境资源,分布范围大且均匀。它们作为敦煌西湖植被群落中的广域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和作用。其次生态位较宽的疏叶骆驼刺、胡杨和苏枸杞对环境因子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2)两个土壤因子梯度下植物种群生态位宽度相似,但也存在差异。如泡泡刺、蒙古沙枣在土壤pH值梯度资源维上的生态位宽度值远大于在土壤电导率梯度资源维上,但尖叶盐爪爪和甘蒙柽柳在土壤电导率梯度资源维上生态位宽度较大,表现出较强的耐盐能力,从而说明这些物种对不同土壤因子的利用能力和适应性不完全相同。(3)在两个资源维上优势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小于0.5的种对均为61对,占总种对的58.10%,因此生态位重叠值整体保持在较低水平,说明物种在土壤pH值和土壤电导率两个环境梯度上生态位分化明显。(4)敦煌西湖优势物种间总体表现为不显著的负关联,表明物种之间处于竞争关系,但竞争强度不大且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西湖 优势物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西湖湿地鸟类栖息地重要性模糊综合评判 被引量:9
7
作者 邱观华 李飞 +3 位作者 雷霆 崔国发 吴三雄 孙志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485-3492,共8页
根据2007~2008年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的湿地鸟类调查种类和数量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保护区内的8块湿地进行了湿地鸟类栖息地重要性评价。评判中隶属度的确定采用最佳因子值法,并分春、秋两种最佳因子值进行评判... 根据2007~2008年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的湿地鸟类调查种类和数量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保护区内的8块湿地进行了湿地鸟类栖息地重要性评价。评判中隶属度的确定采用最佳因子值法,并分春、秋两种最佳因子值进行评判。结果表明:(1)春季各湿地均比秋季的重要性程度高,春季是管理的重点;(2)春秋两季南湖湿地重要性(0.938和0.966)都要远大于其它的湿地。春季盐池湾、羊水海子、南大湖的结果较相近,重要性程度次之,可持有相同程度的管理水平。党河水库、墩子湾、马圈湾、南园湖的重要性程度较低,只需一般水平的管理;(3)秋季各湿地水平除了南湖外普遍较低,羊水海子和盐池湾的重要性(0.340和0.269)相对较高些,但也只需一般水平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判法 湿地 鸟类 栖息地 敦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西湖湿地生态系统现状、退化原因及综合修复对策 被引量:33
8
作者 戚登臣 陈文业 +2 位作者 张继强 吴三雄 袁海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4-203,共10页
通过对敦煌西湖湿地生态系统现状的实地调查和现有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自然环境、人文和社会等复杂因素的多重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日益恶化。在对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原因深入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产业... 通过对敦煌西湖湿地生态系统现状的实地调查和现有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自然环境、人文和社会等复杂因素的多重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日益恶化。在对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原因深入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发展节水型城市,完善湿地生态系统科研监测体系,强化环境法规和相关政策建设等措施方面出发,提出了修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对策,实现敦煌西湖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西湖湿地 生态系统 修复对策 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西湖盐化草甸芦苇群落特征及多样性沿水分梯度的分布格局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继强 陈文业 +4 位作者 康建军 吴三雄 袁海峰 王志广 陈徵尼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3-176,共4页
对敦煌西湖盐化草甸芦苇植物群落特征及多样性沿土壤水分梯度的分布进行了监测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区内主要植物以旱生和超旱生灌木、半灌木及草本植物为主。优势种为苏枸杞、疏叶骆驼刺、芦苇等,伴生植物有赖草、圆囊苔草、猪毛菜等... 对敦煌西湖盐化草甸芦苇植物群落特征及多样性沿土壤水分梯度的分布进行了监测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区内主要植物以旱生和超旱生灌木、半灌木及草本植物为主。优势种为苏枸杞、疏叶骆驼刺、芦苇等,伴生植物有赖草、圆囊苔草、猪毛菜等,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大体分为3层。通过对3条样线上生物多样性随水分梯度变化规律的分析,表明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丰富度指数dMe和均匀度指数E总体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趋势,优势度指数C总体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单谷趋势;Simpson多样性指数总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最后降低的双峰形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表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西湖 盐化草甸 群落特征 土壤水分梯度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敦煌绿洲天然胡杨林土壤水分空间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克新 刘普幸 +1 位作者 霍华丽 吴三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9-113,共5页
利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敦煌绿洲天然胡杨林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变化规律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敦煌绿洲天然胡杨林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总体表现为随深度增加而不断增加的趋势。0-60 cm土壤含水量变化程度较大,再向下... 利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敦煌绿洲天然胡杨林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变化规律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敦煌绿洲天然胡杨林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总体表现为随深度增加而不断增加的趋势。0-60 cm土壤含水量变化程度较大,再向下各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趋于平缓。土壤水分变异系数在不同土壤层有较明显的差异,土层越深,其含水量变化程度越小,这主要与气候、土壤质地及树龄等因素有关。采用GIS的反距离加权(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插值法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含水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和较强的相似性。即各层均表现为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的空间格局,这与西临库姆塔格沙漠和罗布泊东靠绿洲的地貌格局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绿洲 胡杨林 土壤含水量 反距离加权插值 空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骆驼的研究和保护: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6
11
作者 薛亚东 吴三雄 +3 位作者 孙志成 郭铁征 沙拉·哈那皮亚 李迪强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6-480,共5页
野骆驼Camelus ferun是亚洲中部对极端干旱环境具有高度适应性的珍稀濒危动物。自19世纪中期以来,野骆驼分布范围不断缩小,种群数量日渐减少。由于野骆驼生性机警,且在远离人迹、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荒漠、半荒漠地区分布等特点,野... 野骆驼Camelus ferun是亚洲中部对极端干旱环境具有高度适应性的珍稀濒危动物。自19世纪中期以来,野骆驼分布范围不断缩小,种群数量日渐减少。由于野骆驼生性机警,且在远离人迹、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荒漠、半荒漠地区分布等特点,野骆驼种群生态学、行为生态学基础研究较为缺乏,对其分类地位和进化关系仍有争论。除塔克拉玛干沙漠分布区外,其他分布区均已建立以野骆驼为主的保护区。2011~2013年间对库姆塔格沙漠地区进行了6次野外样线调查,分别观察到83、80、39、14、78、29峰野骆驼。其中阿尔金山北麓地区野骆驼分布最为集中,采矿活动集中的5~10月观察到的野骆驼数量明显少于其他季节(t=7.154,P〈0.05)。野骆驼分布区面临着道路建设、矿产开发以及畜牧业的发展等威胁,生境丧失和破碎化严重。人为干扰下野骆驼异质种群动态及其对破碎化生境的响应是急需研究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骆驼 研究 保护 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养条件下野生双峰驼初冬活动时间分配及节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薛亚东 孙志成 +2 位作者 吴鹏 张于光 李迪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9-174,共6页
【目的】对散养状态下野生双峰驼(下称野骆驼)昼夜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进行研究,旨在丰富野骆驼行为生态学基础资料,为其进一步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10—12月期间,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 【目的】对散养状态下野生双峰驼(下称野骆驼)昼夜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进行研究,旨在丰富野骆驼行为生态学基础资料,为其进一步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10—12月期间,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试验性放归的4峰野骆驼(2雄2雌)进行昼间行为的观测。将野骆驼的行为分为6类:休息、警戒、运动、采食、反刍和其他行为。【结果】时间分配上雄性采食行为时间比例最高,为28.13%±10.42%,雌性野骆驼由于适应新的环境表现出警戒行为比例最高,为28.22%±10.74%。观察期间雌、雄性野骆驼行为时间分配无显著差异。随月份变化,野骆驼休息、警戒和反刍时间呈下降趋势,运动时间和采食时间呈上升趋势。野骆驼昼间警戒和运动行为存在晨昏活动的高峰,其采食行为有2个高峰时段,出现在当地时间日出之后(9:00—10:00)和日落之前(14:00—16:00),野骆驼的休息高峰出现在中午时分(11:00—13:00)。散养条件下野骆驼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与大多数有蹄类动物类似。【结论】散养条件下野骆驼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与大多数有蹄类动物相似,相关数据可为其进一步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养 野生双峰驼 行为时间分配 活动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WEPP模型的桥子沟流域土壤侵蚀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岳东霞 朱敏翔 +4 位作者 杨超 王海 苗俊霞 陈冠光 王东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6-105,111,共11页
为探讨人类活动对黄土丘陵区土壤侵蚀时空格局的影响,选取黄土高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桥子沟(包括桥子东沟和桥子西沟两个对照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GeoWEPP模型对不同时段内两个子流域土壤侵蚀时空格局进行了定量模拟,并开展了1988-200... 为探讨人类活动对黄土丘陵区土壤侵蚀时空格局的影响,选取黄土高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桥子沟(包括桥子东沟和桥子西沟两个对照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GeoWEPP模型对不同时段内两个子流域土壤侵蚀时空格局进行了定量模拟,并开展了1988-2000年水土保持治理效应对比分析,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产流和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获得的两子个流域各阶段径流深及输沙模数与实测数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5%,说明GeoWEPP模型适用于桥子沟;在阶段1(1988-1990年)、阶段2(1991-1995年)和阶段3(1998-2000年)三个阶段,桥子沟土壤侵蚀状况均有好转.对比发现,在实施了土地利用整改措施的阶段1-阶段2时期,两个子流域土壤侵蚀均得到改善,而在阶段2-阶段3时期,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桥子东沟土壤侵蚀改善效益明显高于未实施措施的桥子西沟,表明水土保持措施在水土流失治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同时期流域的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强度的时空变化关系密切,说明合理的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该流域下垫面条件,能有效地减缓流域土壤侵蚀,是流域土壤侵蚀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有效实施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开展土壤侵蚀监测、防治和小流域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模拟 GeoWEPP模型 土壤侵蚀时空格局 土地利用 桥子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首曲-玛曲县高寒草甸沙化动态演变趋势及其驱动因子定量分析 被引量:35
14
作者 陈文业 张瑾 +10 位作者 戚登臣 赵明 张继强 李广宇 魏强 王芳 朱丽 刘振恒 孙飞达 康建军 罗文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21,共11页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选取1975、1990、1994、2000、2005和2009年6期遥感影像,综合该区地形图、各期沙化监测资料以及土地利用图等资料,采用遥感动态监测、数据解译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甘肃省玛曲县近35a来高寒草甸沙化的时空...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选取1975、1990、1994、2000、2005和2009年6期遥感影像,综合该区地形图、各期沙化监测资料以及土地利用图等资料,采用遥感动态监测、数据解译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甘肃省玛曲县近35a来高寒草甸沙化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解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其沙化驱动因素进行定量辨识和贡献率分析。结果表明,1)近35a来研究区沙化在时间上表现为沙化土地面积处于持续扩张的态势,其扩展经历了缓慢增加-略有减少-快速增加的过程。其中流动沙地(丘)呈现缓慢上升-急速上升-逆转的变化趋势;半固定沙地(丘)呈现缓慢上升-急速上升-急速逆转的变化趋势;固定沙地(丘)呈现缓慢上升-逆转-急速上升的变化趋势。在空间上表现为沙化土地的分布区域呈沿黄河沿岸不断扩展态势。在沙化程度上表现为波动减弱趋势。2)各驱动因子与沙化土地总面积的关联排序为:国民生产总值>羊只存栏数>人口数量>年均气温>畜牧业总产值>年均降水量>大牲畜存栏数>年均蒸发量>牛羊肉总产量>干燥度指数>黄河径流量>年均风速;主要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沙化土地总面积的驱动力比重分别为40.43%和59.57%。说明气候变暖的异常扰动导致草场沙化,为诱导和次要因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加速了土地沙化的发展,为强化和主导因素。研究区草地沙化的扩展是2类因子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综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首曲 玛曲 高寒草甸 沙化 动态演变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干扰对内陆荒漠湿地芦苇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娟 陈文业 +8 位作者 谈嫣蓉 王多锋 袁海峰 陈旭 吴婷 王斌杰 邴丹珲 刘鸿源 刘冬皓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70-776,共7页
采用人为起火的方法,通过对比敦煌西湖荒漠湿地干扰区域和未干扰区域火后第一年芦苇群落特征的变化,探讨内陆荒漠湿地植被对火干扰的响应机制。了解火干扰对内陆荒漠湿地芦苇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火干扰能够延长植物青绿期,促进了... 采用人为起火的方法,通过对比敦煌西湖荒漠湿地干扰区域和未干扰区域火后第一年芦苇群落特征的变化,探讨内陆荒漠湿地植被对火干扰的响应机制。了解火干扰对内陆荒漠湿地芦苇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火干扰能够延长植物青绿期,促进了植被的个体发育;火干扰对草本层植被盖度、高度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对密度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对灌木层植被群落盖度、高度及密度均有正面影响,但影响不明显;火干扰后植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C均减少,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Ma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增加;火干扰致使草本层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研究区植物群落总体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一致,致使灌木层物种H′、D和J指数均减少,而Ma和C指数均增加;火干扰致使植物群落地上总的生物量降低,主要使灌木层生物量降低,而使草本层生物量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西湖 火干扰 群落特征 内陆荒漠湿地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预处理对酸枣种子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姜雪 《甘肃林业科技》 2014年第3期30-32,共3页
酸枣种子硬实率高达93.4%,自然条件下较难发芽出苗,进行一定处理可提高种子发芽率,有利于生产实践。本次试验对酸枣种子进行20 d和30 d层积催芽,60℃和35℃的温水浸种,浓硫酸浸种,4%NaOH浸种,29%H2O2浸种等预处理,测定不同的预处理方法... 酸枣种子硬实率高达93.4%,自然条件下较难发芽出苗,进行一定处理可提高种子发芽率,有利于生产实践。本次试验对酸枣种子进行20 d和30 d层积催芽,60℃和35℃的温水浸种,浓硫酸浸种,4%NaOH浸种,29%H2O2浸种等预处理,测定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酸枣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芽试验中,不同的预处理显著地提高了酸枣种子的发芽率,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同,低温层积30 d+98%硫酸带壳浸泡30 min+清水浸泡24 h+60℃温水浸泡48 h可以使酸枣种子的发芽率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种子发芽 层积 温水浸种 浓硫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