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我国的法律位阶与立法权限范围──比较立法法颁布前后的内容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5-120,共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明示性地规定了我国的立法主体、立法权和立法权限范围,总结了以往立法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充实了中央和地方分权立法的原则和内容,以概括与例举式相结合的方法规定了立法主体的立法权限范围,初步改变了以往...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明示性地规定了我国的立法主体、立法权和立法权限范围,总结了以往立法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充实了中央和地方分权立法的原则和内容,以概括与例举式相结合的方法规定了立法主体的立法权限范围,初步改变了以往行政立法主体侵犯权力机关立法主体立法权限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位阶 立法权限范围 立法法 中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国务院 地方权力机关 规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法庭及其教学意义 被引量:22
2
作者 魏清沂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3-106,共4页
本文针对我国法学教学方法单一、落后的现状,根据目前新的教学理论和国家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分析讨论了模拟法庭这种教学活动的概念、特点,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要求以及在法学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关键词 模拟法庭 法学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他物权制度之检讨及完善——一种经济分析思路的确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肃元 任尔昕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8-104,共7页
我国他物权制度存在着体系封闭、忽视权利的独立性及对权利的转让限制过多等缺陷 ,相关研究方法及手段亦较为落后。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看 ,他物权的功能在于 :避免资源的闲置、浪费和人为性稀缺 ,为社会提供比债权更为确定的预期。他物权... 我国他物权制度存在着体系封闭、忽视权利的独立性及对权利的转让限制过多等缺陷 ,相关研究方法及手段亦较为落后。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看 ,他物权的功能在于 :避免资源的闲置、浪费和人为性稀缺 ,为社会提供比债权更为确定的预期。他物权不应被创设在公共物品上 ,不允许在集合物上创设他物权会降低物之利用价值、增加权利创设成本。我国应吸收英美财产法的优点 ,将排他性和可转让性作为他物权的基本特征 ,并将他物权制度创设为一种借助交易来消除资源配置障碍的交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一物 集合物 经济分析 公共物品 私人物品 他物权 排他性 法律经济学 中国 物权结构 可转让性 交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房地产立法的缺陷及其完善 被引量:4
4
作者 胡兰玲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0-124,共5页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形成,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房地产领域虽已初步具备了较为完备的运作规范,但与实践相比,我国的房地产法制建设则相对滞后,房地产立法中存在的问题也较多。加强房地产法制建设,完善房地产...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形成,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房地产领域虽已初步具备了较为完备的运作规范,但与实践相比,我国的房地产法制建设则相对滞后,房地产立法中存在的问题也较多。加强房地产法制建设,完善房地产立法体系,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 法律建设 立法建议 立法完善 立法 缺陷 法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宪法司法化第一案”的思考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平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5-128,共4页
齐玉苓案倍受关注表明了社会公众对建立中国宪法诉讼制度的期待 ,宪法诉讼制度的建立对于中国宪政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齐玉苓案对中国法治建设的意义不可否认 ,但称其为中国“宪法司法化第一案”值得商榷。对最高人民法院有关的司... 齐玉苓案倍受关注表明了社会公众对建立中国宪法诉讼制度的期待 ,宪法诉讼制度的建立对于中国宪政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齐玉苓案对中国法治建设的意义不可否认 ,但称其为中国“宪法司法化第一案”值得商榷。对最高人民法院有关的司法解释进行分析 ,我国实际上并没有宪法适用的法律障碍。但以类似的司法解释为依据建立中国的宪法诉讼制度并不可取 ,我国应该选择以人大立法为依据的专门机关违宪审查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玉苓案 宪法诉讼 司法解释 模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政府立法的属性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06-110,共5页
我国政府机关法定享有的立法权 ,其权力源自宪法的直接分配 ,而不是源自权力机关的授权。政府立法权 ,是从属性的立法权 ,而不是与权力机关平行的立法权。政府立法权是完整、独立的 ,不是准立法权 ;政府立法行为是立法行为 。
关键词 政府立法 政府立法法权 立法行为 中国 立法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刑法中不存在无限防卫权 被引量:1
7
作者 武小凤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12-117,共6页
我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对对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的正当防卫作了特别的规定。学者们普遍认为这在我国确立了无限防卫权 ,并对其是否具有正当性进行了争论。本文作者认为 ,首先应当澄清的是 ,本款规定是否确立了无限防卫权... 我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对对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的正当防卫作了特别的规定。学者们普遍认为这在我国确立了无限防卫权 ,并对其是否具有正当性进行了争论。本文作者认为 ,首先应当澄清的是 ,本款规定是否确立了无限防卫权。进而从防卫权的起源与本质、影响防卫权范围的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 ,认为我国刑法的规定并不是“无限防卫权”,也同样存在防卫过当的问题。它与一般正当防卫的区别在于对防卫限度的判断标准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无限防卫权 暴力犯罪 刑法 第二十条第三款 防卫人 心理素质 有限防卫 防卫过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隐私权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兰玲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7-121,共5页
对公民的隐私权进行法律保护,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隐私权包括隐私保密权、隐 私支配权和隐私保护权。在处理好隐私权与知情权关系的同时,应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在我 国有关立法中承认隐私权并对其予以完善的保护。
关键词 隐私 隐私权 知情权 法律 立法 外国 经验借鉴 宪法 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诉讼证人拒证问题探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蒋为群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0-83,共4页
借鉴国外证人制度中关于证人作证的规则、强制证人作证的有效措施及证人拒证的法律后果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结合我国的民事审判实践活动 ,从证人的权利保障、证人出庭的程序及规范证人的权利义务等方面 。
关键词 民事诉讼 证人 拒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诉讼法违法证据排除法则的分析
10
作者 魏清沂 周二勇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9-93,共5页
通过对违法证据排除法则的概念、英美法律中该法则发展状况的分析和论证,提出我国刑事诉讼法也应适用该规则,并应采用既注重内容、又兼顾形式的“部分排除”原则。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违法证据排除法则 部分排除 中国 违法证据 违法实物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完善我国职务发明创造制度的思考
11
作者 张秀玲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11-114,共4页
通过对我国现行职务发明创造制度的重新审视,对在职务发明创造的界定标准及职务发明创造的权利归属中存在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弊端的建议。
关键词 职务发明创造 非职务发明创造 灰色区域 专利法 本职工作 认定标准 权利归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举证与法院查证──兼对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质疑
12
作者 蒋为群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71-73,共3页
关于举证责任的问题,历来都是诉讼法学界争执的焦点,而法院查证的问题是直接关系到当事人能否正当举证的要害,故有必要对当事人举证与法院查证做以深入细致地探讨,以完善我国的举证责任制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司法公正。
关键词 举证责任 当事人举证 法院查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美国辩诉交易制度的可借鉴性
13
作者 杨春华 《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89-91,共3页
辩诉交易制度是几乎遍布所有美国刑事案件处理的一项刑事诉讼制度 ,本文从我国国情及解决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 ,论述了辩诉交易制度的可借鉴性。
关键词 辩诉交易制度 借鉴性 辨诉交易 刑事诉讼制度 刑事案件 司法实践 国情 存在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事诉讼中的法庭质证 被引量:7
14
作者 薛拴良 卢永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3-96,共4页
刑事庭审,本质上由举证、质证、认证构成,质证是中心环节。质证即控辩双方针对在案件中所提出的证据进行质疑、辩驳的诉讼活动。质证的内容是证据的许容性与证据能力。在司法实践中,质证困难之根源在于举证困难、无交叉询问规则、缺... 刑事庭审,本质上由举证、质证、认证构成,质证是中心环节。质证即控辩双方针对在案件中所提出的证据进行质疑、辩驳的诉讼活动。质证的内容是证据的许容性与证据能力。在司法实践中,质证困难之根源在于举证困难、无交叉询问规则、缺少庭前证据交换的制度、控辩双方无法均衡对抗等。为达到质证的实质目的,应采取的对策包括从立法上设立保障作证与强制作证之规则,设立交叉询问规则,建立“证据先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证 质证 认证 取证 证据交换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仁”的法哲学思想
15
作者 王娆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2期58-60,共3页
关键词 “仁” 法哲学思想 儒家思想 中国封建社会 中华民族 “仁学” 主导思想 统治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