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20年黄河流域甘肃段产水量的趋势演变
1
作者 张江科 戴文渊 +1 位作者 高彦婷 张芮 《灌溉排水学报》 2025年第3期104-112,共9页
【目的】探究黄河流域甘肃段2000—2020年产水量动态变化趋势。【方法】采用InVEST模型模拟评估2000—2020年黄河流域甘肃段产水量,并采用空间格局分析、趋势分析和冷热点分析分别探究产水量的空间分布情况、时间演变轨迹以及关键区域... 【目的】探究黄河流域甘肃段2000—2020年产水量动态变化趋势。【方法】采用InVEST模型模拟评估2000—2020年黄河流域甘肃段产水量,并采用空间格局分析、趋势分析和冷热点分析分别探究产水量的空间分布情况、时间演变轨迹以及关键区域定位。【结果】2000—2020年研究区平均产水量由295.09mm增长到442.12mm;其空间分布与海拔高程呈明显的协同关系;甘南州产水量达到峰值且表现最优,白银、庆阳市等区域产水量较差;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得知,水体对区域产水量的贡献明显且稳定,积雪和冰川的产水供给能力受年际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结论】研究区2000—2020年产水量整体随时间序列呈上升趋势,且在不同海拔、气候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影响下表现出冷热不均的异质性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水量 时空格局 InVEST模型 黄河流域甘肃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汭河流域水土流失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安亚鹏 曹喆 +4 位作者 张芮 李雅娴 赵志斌 赵云 戴文渊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3年第3期58-63,共6页
汭河流域地形破碎、坡度陡峭以及汛期多暴雨等情况,导致其生态敏感区较大,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文章从地形、环境和人类活动3方面选取了9个引发水土流失的因子,在ArcGIS软件支持下,采用“双评价”指南中的水土流敏感性评价指数,计算了该... 汭河流域地形破碎、坡度陡峭以及汛期多暴雨等情况,导致其生态敏感区较大,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文章从地形、环境和人类活动3方面选取了9个引发水土流失的因子,在ArcGIS软件支持下,采用“双评价”指南中的水土流敏感性评价指数,计算了该流域水土流失空间敏感性大小。结果表明:汭河流域水土流失高敏感区和极高敏感区的面积分别为980.52、647.86km^(2),主要集中于崆峒区和泾川县。通过对研究区水土流失影响因素与敏感性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表明,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可为汭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性 “双评价”指南 水土流失 到道路的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典型小流域汭河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赵云 张芮 +5 位作者 李雅娴 赵永强 王苗 戴文渊 罗晶 安亚鹏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3年第2期46-50,55,共6页
针对汭河流域供水能力不足及流域辖区内用水部门用水量分配存在矛盾,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以流域生活、工业、农业、生态等用水部门的用水总效益目标最大、余水量最大为目标,建立了多目标规划模型,采用多目标遗传优化算法求解,利用Topsi... 针对汭河流域供水能力不足及流域辖区内用水部门用水量分配存在矛盾,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以流域生活、工业、农业、生态等用水部门的用水总效益目标最大、余水量最大为目标,建立了多目标规划模型,采用多目标遗传优化算法求解,利用Topsis法对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后求出最优的配置方案。结果表明:2020、2030年用水保证率(50%)下配置水量与预测水量相比工业用水量减少了528.336×10^(4)、457.095×10^(4)m^(3),生活用水量减少262.652×10^(4)、342.059×10^(4)m3,林牧渔畜用水量增加53.538×104、84.098×10^(4)m^(3)生态用水量增加-7.905×104、10.398×10^(4)m^(3),农业减少641.047×104、300.292×10^(4)m^(3)。通过优化配置可以有效地发挥汭河流域供水能力,以及供水不平衡采取的有效措施。方案的优化配置符合汭河流域目前的现实发展和流域综合规划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优化配置 多目标遗传 TOPSIS法 汭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崔宁 《广西节能》 2020年第1期16-17,共2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的开采不断增多,传统的资源型城市已经逐渐转变成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推动这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本文拟在讨论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的前提下,简要介绍国外以美...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的开采不断增多,传统的资源型城市已经逐渐转变成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推动这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本文拟在讨论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的前提下,简要介绍国外以美国休斯顿地区为代表的四个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讨论分析当前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最终提出我国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未来应向何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可持续发展理论 循环经济理论 产业结构 继续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