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M技术在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维珩 樊技飞 罗广元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3-173,共1页
作为建筑领域的重要应用技术之一,bim技术在工程改造设计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价值与作用越来越明显。其促进了工程改造设计的信息化与精细化,让工程改造设计变得更为方便与科学,因此,应当重视bim技术在工程改造设计中的应用。随着建... 作为建筑领域的重要应用技术之一,bim技术在工程改造设计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价值与作用越来越明显。其促进了工程改造设计的信息化与精细化,让工程改造设计变得更为方便与科学,因此,应当重视bim技术在工程改造设计中的应用。随着建筑设计领域的不断更新,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的社会背景,使得人们对于建筑工程需求不断增加,这就对既有建筑工程产生了新的功能定位,如何解决新的建筑功能对既有建筑带来的结构问题,并结合设计改造方案对建筑工程进行科学推进,成为建筑工程改造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领域 既有建筑 建筑工程 建筑功能 精细化 改造设计 改造方案 价值与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土-构筑物界面粘聚-损伤-摩擦本构模型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晓 何鹏飞 +2 位作者 董建华 任新 吴晓磊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5-121,共7页
冻土与构筑物界面本构模型对寒区工程的设计、分析和数值模拟至关重要.耦合粘聚损伤模型和摩擦模型建立了冻土与构筑物界面的一维本构模型.模型从界面的细观力学特征出发,考虑胶结冰在界面剪切过程中的力学响应及界面出现相对滑动后的... 冻土与构筑物界面本构模型对寒区工程的设计、分析和数值模拟至关重要.耦合粘聚损伤模型和摩擦模型建立了冻土与构筑物界面的一维本构模型.模型从界面的细观力学特征出发,考虑胶结冰在界面剪切过程中的力学响应及界面出现相对滑动后的摩擦力学特征,将界面微元区域分为损伤部分和非损伤部分进行分析.在界面发生相对位移的过程中,微元由非损伤向完全损伤过渡,其中非损伤部分假设为弹性变形,随着损伤的发展摩擦力逐渐发挥作用.基于界面的基本运动学假设得到了微元体损伤演化过程和摩擦演化过程,进而依据均匀化方法建立了界面的本构关系,模型中的参数物理意义明确且容易从试验数据中获取.数值结果表明模型对界面的应变软化型曲线和应变硬化型曲线都有较好的拟合效果,试验曲线中的关键参数在模型中都能够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界面本构模型 粘聚-损伤 摩擦 细观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卸荷变形模量的坑底回弹变形计算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晓 董建华 +2 位作者 董和平 汤小林 田文通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34-1141,共8页
针对基坑开挖卸荷导致坑底土体回弹变形问题,考虑开挖卸荷过程中土体弹性模量随着卸荷应力路径变化的特征,推导在卸荷应力路径作用下土体变形模量的计算公式,考虑基坑的开挖为地表以下基坑开挖面处应力的变化,基于Mindlin应力解计算矩... 针对基坑开挖卸荷导致坑底土体回弹变形问题,考虑开挖卸荷过程中土体弹性模量随着卸荷应力路径变化的特征,推导在卸荷应力路径作用下土体变形模量的计算公式,考虑基坑的开挖为地表以下基坑开挖面处应力的变化,基于Mindlin应力解计算矩形基坑开挖卸荷引起的坑底土体附加应力,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基坑开挖引起的坑底土体的回弹变形,结合已有文献中的工程实例,采用该方法计算开挖引起的坑底隆起变形,并与实际监测数据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预测基坑开挖引起的坑底隆起变形,能够作为基坑开挖坑底隆起变形的一种有效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荷模量 MINDLIN 坑底隆起变形 分层总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连接方式下钢板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模拟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马云龙 陈志亮 +2 位作者 牛昌林 李锋 杨溥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14,36,共7页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建立了钢板剪力墙结构非线性模型,将结构地震非线性模拟分析结果与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建模方式的有效性;对比分析Ⅰ形开洞钢板剪力墙结构和四边连接钢板剪力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自振频率、位...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建立了钢板剪力墙结构非线性模型,将结构地震非线性模拟分析结果与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建模方式的有效性;对比分析Ⅰ形开洞钢板剪力墙结构和四边连接钢板剪力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自振频率、位移响应、加速度响应以及塑性铰分布情况等,结果表明Ⅰ形开洞钢板剪力墙在结构整体中的等效性较好,能够较好地解决在振动台试验中缩尺钢板剪力墙厚度较小而无法制作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剪力墙 Ⅰ形开洞 等效替代 有限元模拟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维珩 贾鸿儒 谢爱萍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第3期33-38,共6页
兰州市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做好兰州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级区划可为科学防治地质灾害提供数据支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质灾害模型与GIS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研究。从地形地貌、地质结构... 兰州市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做好兰州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级区划可为科学防治地质灾害提供数据支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质灾害模型与GIS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研究。从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土地利用、水文降水等方面,选取坡度、海拔、土地利用类型、距河流距离、距地质断层距离等12个影响因子,采用信息量法和确定性系数法确定每个影响因子的得分值和权重值,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结合ArcGIS软件进行兰州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研究,并分析不同影响因子对兰州市地质灾害易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兰州市地质灾害极高易发区、高易发区、易发区3个分区总面积占兰州市总面积的50.70%,地质灾害对兰州市的影响较大;地质灾害极高易发区呈带状分布,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南、北部河谷Ⅳ级阶地前缘及各沟谷台地前缘、黄土丘陵沟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易发性 信息量 确定性系数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纤维-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6
作者 靳艳萍 乔宏霞 马永炯 《功能材料》 2025年第8期8186-8192,共7页
以原位聚合法结合超临界干燥法制备了聚丙烯腈纤维-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研究了聚丙烯腈(PAN)纤维掺杂量对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微观形貌、物相结构、光谱性能和保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凝胶复合材料为无定型结构,具有海绵状多... 以原位聚合法结合超临界干燥法制备了聚丙烯腈纤维-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研究了聚丙烯腈(PAN)纤维掺杂量对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微观形貌、物相结构、光谱性能和保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凝胶复合材料为无定型结构,具有海绵状多孔网络,聚丙烯腈纤维被SiO_(2)气凝胶紧密包裹。在800℃进行高温裂解测试时,复合材料中Si-O-Si特征峰依旧存在,气凝胶骨架结构保持较好,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裂解性能。随着纤维掺杂量的增多,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孔容、抗压强度和最大变形量均先增大后减小,孔径和导热系数先降低后增大。PAN-5%试样的比表面积、孔容、抗压强度和最大变形量均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30.85 m^(2)/g,0.1132 cm^(3)/g,1.051 MPa和5.05 mm;孔径和导热系数达到最低值,分别为14.05 nm和0.0196 W/(m·K)。可见,PAN-5%试样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保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纤维 SiO_(2)气凝胶 复合材料 导热系数 建筑保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