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酶化学计量研究小陇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对微生物磷限制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海裕 郑子龙 +2 位作者 刘小林 李惠萍 高鹏程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共9页
不同林地类型会改变土壤的理化特性,尤其是土壤有机碳(SOC),但这些理化性质变化后土壤微生物的代谢限制尚不清楚。2020年,在小陇山林区测定了锐齿栎纯林和锐齿栎混交林0~10、10~20、20~30、30~40、40~60 cm土层土壤中的β-1,4-葡萄糖苷... 不同林地类型会改变土壤的理化特性,尤其是土壤有机碳(SOC),但这些理化性质变化后土壤微生物的代谢限制尚不清楚。2020年,在小陇山林区测定了锐齿栎纯林和锐齿栎混交林0~10、10~20、20~30、30~40、40~60 cm土层土壤中的β-1,4-葡萄糖苷酶(BG)、β-D-纤维二糖水解酶(CBH)、β-1,4-N-乙酰氨基葡糖苷酶(NAG)、L-亮氨酸氨基肽酶(LAP)与酸性磷酸酶(AP)。生态酶化学计量模型用于计算微生物代谢限制,通过计算载体的向量长度与角度量化土壤微生物的C、N、P限制。与锐齿栎纯林处理相比,锐齿栎混交林各土层的平均有机碳和全N含量分别提高了21.14%和17.26%。与锐齿栎纯林处理相比,锐齿栎混交林处理下BG+CBH和AP的活性分别降低了16.6%和32.6%,而NAG+LAP活性提高了10.3%。土壤养分及其计量比、pH和土壤容重影响土壤微生物C或P限制。锐齿栎纯林和锐齿栎混交林的土壤微生物P限制主要归因于土壤有机C。土壤有机C的分解是土壤有效P的关键来源。锐齿栎纯林下较高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加快了SOC的分解,从而增加了土壤P的限制。然而,由于更多凋落物的长年输入,锐齿栎混交林增加了更多的土壤有机C,并且其分解释放的有效P减轻了土壤微生物受到的P限制。因此,在山地丛林条件下,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养分计量比和有机C都会影响土壤微生物代谢,而山地丛林酸性土壤有机C含量的降低是导致微生物受到有效P限制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土壤有机碳 微生物代谢 生态酶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多样性调查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才渝 杨仁婧 郑子龙 《南方农业》 2024年第21期101-106,114,共7页
对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碧峪、金龙山、桃花沟、黑河、百花、后峡等六大景区地开展植物物种、分布、生境状况及受威胁因素的调查,分析威胁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结果表明:景区分布高等植物物种140科426属812种,... 对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碧峪、金龙山、桃花沟、黑河、百花、后峡等六大景区地开展植物物种、分布、生境状况及受威胁因素的调查,分析威胁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结果表明:景区分布高等植物物种140科426属81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4种、二级保护植物21种,甘肃省重点保护植物8种,新发现未录入《甘肃省小陇山高等植物志》植物4科4属4种。调查结果为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的建设及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调查 保护对策 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陇山森林生态站区小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瑞锋 杨海裕 +1 位作者 高兴红 郑子龙 《甘肃林业科技》 2019年第4期5-8,共4页
以甘肃小陇山森林生态站区2016-2018年自动气象站监测数据为依据,对森林小气候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小陇山生态站区最热月平均气温35.9℃,最冷月平均气温-21.9℃,气温年较差57.8℃,气温随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年均降水量847.3 mm... 以甘肃小陇山森林生态站区2016-2018年自动气象站监测数据为依据,对森林小气候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小陇山生态站区最热月平均气温35.9℃,最冷月平均气温-21.9℃,气温年较差57.8℃,气温随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年均降水量847.3 mm,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0.3%;年总辐射量1185.28 MJ/m2,年日照时间2419.8 h,月变化较大;年平均风速0.7~1.2 m/s,最大风速13.7 m/s,全年盛行西南风和西南偏南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陇山林区 小气候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窗干扰对森林更新及其微环境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小鹏 王得祥 +2 位作者 常明捷 康海斌 郑玉莹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0-177,共8页
林窗干扰是一种普遍发生的小尺度森林干扰形式,对维持森林的更新和循环演替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科研成果,在系统阐述林窗形成原因和外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林窗干扰条件下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及土壤理化性质等森林微... 林窗干扰是一种普遍发生的小尺度森林干扰形式,对维持森林的更新和循环演替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科研成果,在系统阐述林窗形成原因和外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林窗干扰条件下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及土壤理化性质等森林微环境的差异,指出林窗大小、形状和边界木特征是造成环境异质性的最直接因素。并从干扰和更新理论角度出发,分析林窗特征与种子扩散、植物多样性以及幼苗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关系,展望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以及林窗理论对于森林经营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窗 干扰 森林更新 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落叶松种子园和优树自由授粉家系选择与利用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吕寻 李万峰 +3 位作者 胡勐鸿 戴小芬 成红梅 委霞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在甘肃小陇山沙坝落叶松/云杉良种基地,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25个种子园的自由授粉家系和30个优树自由授粉家系在日本落叶松采伐迹地进行了更新造林试验,应用SPSS16.0和ASReml v3.0对造林9年生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 在甘肃小陇山沙坝落叶松/云杉良种基地,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25个种子园的自由授粉家系和30个优树自由授粉家系在日本落叶松采伐迹地进行了更新造林试验,应用SPSS16.0和ASReml v3.0对造林9年生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还是优树自由授粉家系试验林,树高、胸径、材积等性状家系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家系不同性状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表型变异系数和遗传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材积。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试验林树高、胸径、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为0.492、0.680、0.694和0.093、0.162、0.171,优树自由授粉家系试验林树高、胸径、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为0.560、0.544、0.496和0.128、0.109、0.096,家系性状遗传力大于单株遗传力,家系性状受到中等以上的遗传控制,家系选择潜力大。根据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亲本育种值指导初级无性系种子园去劣疏伐、改建1.5代种子园。以材积为主要选择指标,兼顾胸径、树高,在家系择基础上配合单株选择,从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和优树自由授粉家系各选择20个优良单株构建高阶生产群体,高阶生产群体的预期遗传增益和现实增益分别达到25.74%、22.85%和122.59%、154.22%。从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选择的50个单株作为构建遗传改良群体的应用材料,将优树自由授粉家系选择的45个单株作为育种群体的补充材料,构建遗传品质不断提高和遗传基础不断拓展的改良群体应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种子园 自由授粉 家系 优树 育种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南坡松栎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种间联结性和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张岗岗 王得祥 +2 位作者 张明霞 刘文桢 郭小龙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57-1668,共12页
为了揭示秦岭南坡松栎林群落动态变化过程中物种间关系与群落演替的相互作用,基于2×2列联表,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性系数探讨了油松林→松栎混交林→锐齿栎林演替序列过程中3个演替阶段群落优势... 为了揭示秦岭南坡松栎林群落动态变化过程中物种间关系与群落演替的相互作用,基于2×2列联表,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性系数探讨了油松林→松栎混交林→锐齿栎林演替序列过程中3个演替阶段群落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1)油松林、松栎混交林和锐齿栎林群落总体联结性均为显著正联结,各自具有相对的稳定性。(2)油松和松栎混交林群落正负联结性和相关性比例较小,群落稳定性均低于锐齿栎林群落。(3)先锋种间及其与前期过渡种间、顶级种间及其与后期过渡种间竞争较为激烈,过渡种间(包括前期过渡种间、前期过渡种与后期过渡种间、后期过渡种间)正联结占优势,较为稳定。(4)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可分别划分为4个、5个、4个生态种组。研究认为,秦岭南坡松栎混交林演替过程中种间关系逐渐趋于稳定共存,实践中及时调整种间关系可促使秦岭南坡松栎林群落趋于健康稳定,有效缩短演替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松栎林群落 演替 种间联结 种间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小陇山林区华山松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小鹏 王得祥 +4 位作者 张鹏 张岗岗 刘文桢 沈亚洲 张晓梅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42,共6页
为探索不同间伐强度对华山松人工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在甘肃小陇山林区设置典型样地,以29年生华山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弱度间伐(20%)、中度间伐(30%)和强度间伐(40%)林下的灌草丰富度指数、植物多样性指数以及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规... 为探索不同间伐强度对华山松人工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在甘肃小陇山林区设置典型样地,以29年生华山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弱度间伐(20%)、中度间伐(30%)和强度间伐(40%)林下的灌草丰富度指数、植物多样性指数以及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规律,并以未间伐样地作为对照,比较不同样地间的共有种和相似性系数。结果表明:1)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华山松林下灌草植物种类明显增加,强度间伐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2)阴坡样地的物种丰富度大于阳坡样地,但坡向对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没有显著影响;3)不同强度间伐样地之间有较多的共有种,但与未间伐样地间的相似性系数较低。研究表明,强度间伐能够维持小陇山林区华山松人工林下较高的植物多样性,且以阴坡林下的物种丰富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人工林 间伐强度 坡向 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西段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朱红燕 王得祥 +2 位作者 柴宗政 沈亚洲 郭小龙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共7页
以秦岭西段小陇山林区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搜集大量资料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典型样地调查及树干解析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树高连年生长量均在第8年达到最大值;材积连年生... 以秦岭西段小陇山林区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搜集大量资料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典型样地调查及树干解析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树高连年生长量均在第8年达到最大值;材积连年生长量于20a时达到最大,材积平均生长量在28a时达到最大,整个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的数量成熟龄为28a。分别5个地位级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进行对比,各地位级日本落叶松胸径、树高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的年龄大致都在第8年;胸径、树高、材积连年生长量最大值随着地位级的增大而逐渐推后,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各地位级的数量成熟龄集中在26-30a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小陇山 生长过程 地位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楸无性系幼龄期生长变异与中龄优选
9
作者 贠慧玲 杨海裕 李银梅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36,60,共7页
分析灰楸不同种源间遗传变异,为选择表现优良的灰楸无性系,采用相关分析和标准差选择方法,对5个地点62个灰楸无性系进行遗传变异分析与优良无性系选择。结果显示:树高、胸径及各性状在种源间差异极显著(F=7.56_(**)和F=6.32^(**)),种源... 分析灰楸不同种源间遗传变异,为选择表现优良的灰楸无性系,采用相关分析和标准差选择方法,对5个地点62个灰楸无性系进行遗传变异分析与优良无性系选择。结果显示:树高、胸径及各性状在种源间差异极显著(F=7.56_(**)和F=6.32^(**)),种源内差异显著。树高变异系数10.27%~19.54%,胸径变异系数为9.47%~25.39%。灰楸62个无性系变异基础丰富,选择潜力较大。灰楸各性状的重复力在0.429~0.829之间,遗传属于中等强度范围,不同种源间差异较大,各性状受遗传控制较强,环境影响较弱,对其进行早期选择比较可靠。10 a生灰楸的树高、胸径均呈现出极显著的年-年相关性。速生期持续时间长短可作为灰楸优良无性系选择的一个重要指标,与其他指标综合选优。按10%入选率,选择6个灰楸优良无性系(线灰、线灰14号、灰楸07104、暖家灰、灰楸07150、细20-2)。所选优良无性系平均树高和胸径分别比对照提高17.5%、82.9%。树高遗传增益达到9.7%,胸径遗传增益达到18.9%。灰楸无性系应在树龄6 a后进行早期优选和良种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楸 无性系 变异系数 优选 遗传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育苗方式对高海拔地区青海云杉出苗及生长的影响
10
作者 戴小芬 杨银礼 +1 位作者 胡勐鸿 李宗德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94-97,106,共5页
为提高青海云杉的育苗成活率和苗木质量,从源头上提高造林质量,促进青海云杉人工林高质量发展,在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滩歌林场育苗基地,开展了大田撒播和营养钵点播2种育苗方式对高海拔地区青海云杉出苗情况和苗木生长的影响对比... 为提高青海云杉的育苗成活率和苗木质量,从源头上提高造林质量,促进青海云杉人工林高质量发展,在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滩歌林场育苗基地,开展了大田撒播和营养钵点播2种育苗方式对高海拔地区青海云杉出苗情况和苗木生长的影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常规处理下,大田撒播和营养钵点播2种育苗方式对青海云杉出苗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营养钵点播育苗方式下一年生和二年生青海云杉保存率均显著高于大田撒播育苗方式。营养钵点播育苗方式下三年生青海云杉的地径和苗高分别较大田撒播育苗方式显著提高7.81%和23.36%,且地径与苗高的变异系数小,地径和苗高均一化程度高。采用营养钵点播育苗方式较大田撒播育苗方式节约种子。建议高海拔地区青海云杉育苗采用营养钵点播育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 育苗方式 出苗情况 幼苗生长 高海拔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陇山林区3种林分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惠萍 郑子龙 +2 位作者 刘小林 马建伟 杨海裕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21-128,140,共9页
【目的】监测分析小陇山林区乱石窖沟集水区40 a林龄的锐齿栎林、阔叶混交林与日本落叶松林3种林分不同土层土壤物理(土壤容重、孔隙度)化学(pH、有机碳、全氮磷钾)性状及其变化规律,为小陇山林区森林的经营及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决... 【目的】监测分析小陇山林区乱石窖沟集水区40 a林龄的锐齿栎林、阔叶混交林与日本落叶松林3种林分不同土层土壤物理(土壤容重、孔隙度)化学(pH、有机碳、全氮磷钾)性状及其变化规律,为小陇山林区森林的经营及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在标准地内采用环刀法采集不同土层土壤进行土壤理化性状测定.【结果】研究区域土壤理化性状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性并受林分类型影响;3种林分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分别为:锐齿栎为1.27 g/cm^(3)、52.8%,日本落叶松为1.38 g/cm^(3)、48.0%,阔叶混交林为1.39 g/cm^(3)、47.6%;pH表现为阔叶混交林(6.75)>锐齿栎林(6.14)>日本落叶松林(6.03);全磷与全钾表现为日本落叶松林(0.413 g/kg、26.63 g/kg)>阔叶混交林(0.360 g/kg、23.67 g/kg)>锐齿栎林(0.247 g/kg、22.96 g/kg);有机碳与全氮均表现为锐齿栎林(19.8 g/kg、1.82 g/kg)>日本落叶松林(14.2 g/kg、1.26 g/kg)>阔叶混交林(9.54 g/kg、0.72 g/kg);3种林分土壤容重与pH均随土层加深而增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全氮与全磷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而非毛管孔隙度、全磷与全钾随深度变化无规律,土壤有机碳与全氮、总孔隙度及毛管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种林分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密度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现为锐齿栎林>日本落叶松林>阔叶混交林;土壤C/N值表现为阔叶混交林>日本落叶松林>锐齿栎林.【结论】综合分析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固碳性能与土壤理化性质,表明锐齿栎林为小陇山林区较好的森林经营树种和经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混交林 锐齿栎林 日本落叶松林 理化性质 C/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陇山林区沙坝试验基地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瑞锋 郑子龙 李惠萍 《南方农业》 2022年第23期157-161,共5页
调查小陇山沙坝试验基地林木种质资源的名称、种类、特性、数量、来源、分布范围等,为有效保护和研究利用小陇山林区的林木种质资源提供数据基础。采用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结合的方法,对小陇山沙坝试验基地林木种质资源现状进行详细的调... 调查小陇山沙坝试验基地林木种质资源的名称、种类、特性、数量、来源、分布范围等,为有效保护和研究利用小陇山林区的林木种质资源提供数据基础。采用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结合的方法,对小陇山沙坝试验基地林木种质资源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最终调查采集林木种质资源共55科126属295种,其中野生林木种质资源有51科113属280种(裸子植物有3科3属4种,被子植物有48科110属276种),栽培利用种质资源有11科15属15种;在调查的种质资源当中,有14种用材树种,17种观赏树种,19种药用类型树种,13种食用类型树种;珍稀濒危树种3种,有珍贵树种14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该流域物种资源比较丰富,应采取保护和科学开发利用种质资源措施,充分发挥地方资源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陇山林区 林木种质资源 调查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陇山水曲柳19个家系苗期选优 被引量:1
13
作者 沙红 孙曼 +1 位作者 郭小龙 杜坤 《甘肃林业科技》 2021年第4期17-20,共4页
通过对小陇山林区水曲柳19个家系和1个辽宁家系的苗期,9株小区、4次重复的对比试验表明;苗高和地径家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优选家系为19号、6号,其2 a生苗高分别为参试家系平均苗高的125.5%、113.0%,地径为135.6%、13... 通过对小陇山林区水曲柳19个家系和1个辽宁家系的苗期,9株小区、4次重复的对比试验表明;苗高和地径家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优选家系为19号、6号,其2 a生苗高分别为参试家系平均苗高的125.5%、113.0%,地径为135.6%、13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陇山 水曲柳 家系 苗期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落叶松种子园和人工林优树自由授粉家系苗期选择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勐鸿 李万峰 +3 位作者 吕寻 戴小芬 李宗德 周卓玲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78,共15页
探究日本落叶松种子园和人工林优树自由授粉家系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变异规律,为优良家系造林和后期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以沙坝国家落叶松/云杉良种基地日本落叶松初级无性系种子园25个自由授粉家系和30个人工林优树自由授粉家系为试验材料... 探究日本落叶松种子园和人工林优树自由授粉家系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变异规律,为优良家系造林和后期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以沙坝国家落叶松/云杉良种基地日本落叶松初级无性系种子园25个自由授粉家系和30个人工林优树自由授粉家系为试验材料,种子园混合种子苗作为对照,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试验设计,在沙坝国家落叶松云杉良种基地苗木培育圃进行苗期生长试验。数据采用SPSS 16.0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并估算遗传力和遗传增益,以2年生苗地径、苗高、新梢生长量为指标,采用Brykin多性状综合评定法进行家系评价和选择。种子园、人工林优树自由授粉家系1年生苗和2年生苗生长性状(地径、苗高、2年生苗新梢生长量)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生长性状间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家系选择潜力大。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2年生苗地径、苗高、新梢生长量的表型变异系数分别是27.61%、36.82%、44.28%,家系遗传力依次为0.76、0.79、0.79,人工林优树自由授粉家系地径、苗高、新梢生长量的表型变异系数分别是25.57%、32.94%、38.83%,家系遗传力依次为0.90、0.92、0.92,属较高遗传力。家系生长性状受强的遗传控制,具有一定的稳定遗传能力,家系选择的遗传增益显著。按照50%的入选率初步选择苗期表现好的优良家系,种子园有种1、种25、种8、种34、种26、种12、种16、种20、种2、种100、种7、种21、种101共13个家系入选,入选家系地径、苗高、新梢生长量的遗传增益达到1.89%、6.18%、7.65%;人工林优树自由授粉家系有优19、优8、优2、优28、优30、优3、优7、优1、优18、优6、优15、优26、优25、优24、优13共15个家系入选,入选家系的地径、苗高、新梢生长量的遗传增益分别是3.73%、9.31%、11.19%。不论种子园还是人工林优树自由授粉家系,采用Brykin综合评价法选择的优良家系恰好是将苗高最大的家系入选。因此,建议日本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苗期采用单一性状——苗高作为评价和选择指标,会更加直观、经济、有效。在50%的入选率下,种子园、人工林优树自由授粉家系苗期分别有13个和15个家系入选,苗期初选家系为造林试验和后期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有效减小田间试验规模,提高选择效率。苗高作为评价和选择指标,在生产中更加直观、方便、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 优树自由授粉家系 苗期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楸光合指标的无性系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贠慧玲 杨海裕 +3 位作者 张一 麻文俊 李银梅 戴秀芳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8-143,共6页
分析灰楸无性系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遗传变异,旨在鉴定高光合效率、低蒸腾耗散的灰楸优良无性系,为灰楸光合高效育种和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光合和气体交换参数,采用S... 分析灰楸无性系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遗传变异,旨在鉴定高光合效率、低蒸腾耗散的灰楸优良无性系,为灰楸光合高效育种和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光合和气体交换参数,采用SPAD-502叶绿素仪测定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灰楸无性系间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等4个主要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_(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净光合速率与空气CO_(2)浓度呈负相关。通过回归方程确定了光照强度对瞬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均有较大正贡献。叶绿素含量与瞬时净光合速率呈正显著相关,说明叶绿素含量的高低直接决定楸树光合能力和生长状况。光合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显著,光照强度对灰楸无性系瞬时净光合速率影响最大。灰楸无性系光合指标变异系数和重复力均较高,无性系光合能力选择潜力较大。叶绿素含量可作为灰楸早期选育的一个重要参考技术指标,与树高、胸径等共同作为开展灰楸良种选择的关键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楸 光合指标 环境因子 叶绿素含量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阴对连香树幼苗生长和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韩云花 赵秋玲 +1 位作者 张晶 沙红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6,共11页
为探究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幼苗的需光特性和对光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以及确定其最佳生长光照环境,采用1年生连香树为试验材料,设置遮阴度为80%、65%、50%、35%和0%(全光照)的5种光环境,观测5种遮阴度下连香树幼苗生长、叶... 为探究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幼苗的需光特性和对光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以及确定其最佳生长光照环境,采用1年生连香树为试验材料,设置遮阴度为80%、65%、50%、35%和0%(全光照)的5种光环境,观测5种遮阴度下连香树幼苗生长、叶片形态、生物量和不同器官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连香树幼苗生长、生物量、根系发育、元素含量和积累量及化学计量比均受到外界光照强度的显著影响(P<0.05)。随着遮阴度的增加,苗高、叶长、叶宽、单叶叶面积、叶片含水量和根系形态6个指标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地径和比叶面积则逐渐增加,而比叶重减少。遮阴处理的叶长、叶宽、单叶叶面积、叶片含水量和比叶面积均高于全光照,而比叶重则低于全光照。总生物量在65%遮阴下最大,在80%遮阴下最小。遮阴处理的根和叶C含量低于全光照,而茎高于全光照,根、茎和叶的N含量均高于全光照,茎和叶的P含量均低于全光照。随着遮阴度的增加,C积累量逐渐降低,在35%遮阴下达到最大值,N积累量则逐渐增加,在80%遮阴下达到最大值,P积累量则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且在全光照下含量最高。连香树幼苗C∶N和C∶P随遮阴度变大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遮阴度为50%下均达最大值。连香树各器官N∶P范围在3.1~12.5,均小于14,说明在不同遮阴条件下连香树幼苗的生长主要受N限制。综上所述,遮阴改变连香树幼苗不同器官的C、N、P含量与分配,进而影响其生长、根系发育和生物量分配。连香树苗期培育可适当进行遮阴,遮阴度在50%左右有助于幼苗生长、生物量、养分含量和积累量的增加,而过度遮阴则会抑制幼苗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香树幼苗 遮阴 生长 生物量 化学计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曲柳叶片功能性状及C、N、P化学计量对海拔的响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秋玲 郭小龙 +1 位作者 张晶 张彦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2-801,共10页
【目的】水曲柳是小陇山主要珍贵的用材树种,探讨其叶片性状对小生境变化的适应性,可为深入研究影响该树种的主要环境因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黑河保护区天然水曲柳为研究对象,分析4个海拔梯度(1268,1529,1741,1926 m)间14种叶片... 【目的】水曲柳是小陇山主要珍贵的用材树种,探讨其叶片性状对小生境变化的适应性,可为深入研究影响该树种的主要环境因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黑河保护区天然水曲柳为研究对象,分析4个海拔梯度(1268,1529,1741,1926 m)间14种叶片功能性状和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差异显著性及其相关性。【结果】(1)随海拔升高,叶片厚度、干物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逐渐增大,并分别在海拔1741 m、1926 m、1741 m处达到最大,比叶面积、最大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C和N含量则逐渐减少,除叶C含量外均在海拔1268 m达到最大。叶面积、气孔导度和叶C∶N随着海拔升高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胞间CO_(2)浓度、C∶P和N∶P呈先降后升的趋势。(2)海拔平均每上升200 m,叶片功能性状和C∶N平均增加1.13%~30.72%,比叶面积、最大净光合速率和C、N含量减小2.22%~15.75%。(3)各海拔叶N∶P为4.36~6.89,与最大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最大净光合速率与比叶面积、C和N含量、C∶P和N∶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厚度、干物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比叶面积与干物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C和N含量和C∶P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海拔显著影响水曲柳叶片功能性状及元素含量,海拔1700 m以下有利于叶的发育和养分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 叶片功能性状 C、N、P化学计量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楸无性系早期木材性状变异分析与评价
18
作者 丁鹏举 赵秋玲 安三平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1-17,共7页
以小陇山林科所收集的一年生164个灰楸无性系为材料,测定树高、地径、木材基本密度、胞壁率、双壁厚、胞腔直径和纤维长度等多个生长和材性性状指标,采用聚类和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定法评价了灰楸种质材性优良程度。结果表明:材性性状在... 以小陇山林科所收集的一年生164个灰楸无性系为材料,测定树高、地径、木材基本密度、胞壁率、双壁厚、胞腔直径和纤维长度等多个生长和材性性状指标,采用聚类和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定法评价了灰楸种质材性优良程度。结果表明:材性性状在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表型变异系数最大,达19.76%,纤维长度的最小,仅为6.28%;木材基本密度、胞壁率、纤维长和双壁厚的重复力都大于0.7,属于高重复力;相关分析表明,基本密度与胞壁率、双壁厚和纤维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胞腔直径、弦向直径和平均中央直径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材性性状间的表型相关系数绝对值均小于遗传相关系数绝对值,其相关主要受遗传控制。通过早期评价,灰楸无性系可初步分为四大类群:高木材密度型、短纤维型、低木材密度型和长纤维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楸 无性系 早期 遗传变异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根短截对锐齿槲栎播种苗苗木质量的影响
19
作者 马丽娜 陈奕蓉 赵秋玲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4,38,共5页
以锐齿槲栎容器苗为研究对象,将不同胚根短截处理的种子分别在相同的播种条件下播种,分析胚根短截对播种苗生长、根系发育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胚根短截对锐齿槲栎幼苗生长、根系发育和生物量均有显著影响;胚根短截能显著抑制锐齿... 以锐齿槲栎容器苗为研究对象,将不同胚根短截处理的种子分别在相同的播种条件下播种,分析胚根短截对播种苗生长、根系发育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胚根短截对锐齿槲栎幼苗生长、根系发育和生物量均有显著影响;胚根短截能显著抑制锐齿槲栎幼苗主根生长,促进侧根数、根冠比和生物量的增加;胚根短截1/3苗木质量最佳,其苗高、地径、质量指数、根冠比、侧根数和生物量(侧根、根、总)分别较其它处理高4.8%~21.8%、6.5%~24.6%、4.3%~68.9%、6.0%~61.5%、5.9%~216.3%、和1.6%~329.0%。综合来看,胚根短截1/3更有利于提高锐齿槲栎幼苗生长发育,提高苗木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根短截 锐齿槲栎 生长 根系发育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下种植黄精栽培技术及发展
20
作者 邹转妮 《种子科技》 2024年第13期58-60,共3页
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模式逐渐从传统粗放型朝着集约型方向转变,这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应对“新常态”的有效举措。林下种植作为一种典型的林业复合生产经营方式,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可为农民增产创收,实现经济和生态... 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模式逐渐从传统粗放型朝着集约型方向转变,这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应对“新常态”的有效举措。林下种植作为一种典型的林业复合生产经营方式,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可为农民增产创收,实现经济和生态建设的统一协调。基于此,论述了黄精的价值及林下种植黄精栽培技术,以期对林下黄精的种植与使用提供借鉴,促进当地特种经济作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种植 黄精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