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陇山生态站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惠萍 刘小林 +3 位作者 张宋智 蔺岩雄 杨海裕 袁一超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20,共6页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特征,探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与定位观测资料相结合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以小陇山生态站5种典型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小陇山生态站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森林...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特征,探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与定位观测资料相结合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以小陇山生态站5种典型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小陇山生态站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9 564.53万元/a,单位面积价值量为4.61万元/(hm2.a);2)6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大小顺序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制氧>涵养水源>净化大气>保育土壤>林木营养积累,变化在4 150.40~12.72万元之间。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制氧、涵养水源这3项的价值量占总价值量的92.9%;3)不同林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表现为:阔叶混交林>落叶松>栎类>油松>针叶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和落叶松林在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量依然排在前2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陇山生态站 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陇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小林 张宋智 +3 位作者 李惠萍 蔺岩雄 郑子龙 袁一超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9-74,共6页
基于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数据,评价小陇山林区27种不同林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量。结果表明:1)小陇山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301.25亿元·a-1,其中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积累营养物... 基于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数据,评价小陇山林区27种不同林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量。结果表明:1)小陇山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301.25亿元·a-1,其中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积累营养物质、森林防护、森林游憩的价值分别为102.48、62.74、54.86、35.76、24.28、11.71、9.21亿元·a-1与1 960万元·a-1。2)27种林分中阔叶混、灌木林及栎类价值量位于前3位,分别为145.36、44.98亿元·a-1和28.04亿元·a-1;水曲柳和胡桃楸价值量最小,分别为31.42万元·a-1与17.16万元·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评价 小陇山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小陇山林区主要林分类型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小林 郑子龙 +2 位作者 蔺岩雄 袁一超 孟玉珂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1,共5页
以小陇山林区4种主要林分类型土壤水分物理性质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法测定容重、孔隙度、贮水能力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4种主要林分类型土壤容重大小依次为阔叶混交林、日本落叶松林、针阔混交林、锐齿栎林,其均值为1.434、1.... 以小陇山林区4种主要林分类型土壤水分物理性质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法测定容重、孔隙度、贮水能力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4种主要林分类型土壤容重大小依次为阔叶混交林、日本落叶松林、针阔混交林、锐齿栎林,其均值为1.434、1.424、1.396、1.280g.cm-3;孔隙度大小依次为锐齿栎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日本落叶松林;各林分类型土壤随着土层厚度增加,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及饱和持水量都呈现递减趋势;各林分类型土壤贮水能力大小依次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锐齿栎林、日本落叶松林,其中针阔混交林土壤贮水能力最强,为916.0t.hm-2,日本落叶松林贮水能力最弱,为837.0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陇山林区 土壤水分 土壤孔隙度 土壤贮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陇山林区主要林分类型森林土壤持水能力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蔺岩雄 郑子龙 +2 位作者 刘小林 袁一超 高兴红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2-106,共5页
以小陇山林区阔叶混交林、锐齿栎林、日本落叶松林和针阔混交林4种主要林分类型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分类型森林土壤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林分类型森林土壤容重变化在1.28~1.44g/cm3之间,排序为:阔叶混交林>日本... 以小陇山林区阔叶混交林、锐齿栎林、日本落叶松林和针阔混交林4种主要林分类型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分类型森林土壤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林分类型森林土壤容重变化在1.28~1.44g/cm3之间,排序为:阔叶混交林>日本落叶松>针阔混交林>锐齿栎林;土壤总孔隙度变化在45.82%~51.7%之间,排序为:锐齿栎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日本落叶松;各林分类型土壤最大持水量及非毛管持水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都呈现递减趋势.土壤最大持水量排序为:锐齿栎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日本落叶松,非毛管持水量排序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锐齿栎林>日本落叶松;各林分类型森林土壤最大持水量均值为2 801.0t/hm2,有效持水量均值为872.3t/hm2.林区森林土壤有效持水量均值低于1 000t/hm2,仅相当于87.2mm的降水,表明小陇山林区森林土壤持水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类型 森林土壤 土壤持水量 有效持水量 小陇山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外生态智慧研究比较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新平 张芳芳 王得祥 《中国城市林业》 2017年第5期6-11,共6页
为综合比较国内外生态智慧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热点演进趋势,文章借助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WOS)分别统计国内"生态智慧"及国外"ecological wisdom"主题期刊文献,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以h指数和施引... 为综合比较国内外生态智慧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热点演进趋势,文章借助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WOS)分别统计国内"生态智慧"及国外"ecological wisdom"主题期刊文献,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以h指数和施引文献数为主要评价依据,从发文量、出版物、学科方向和共现关键词等4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讨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关于生态智慧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各自的成就、问题和空缺。生态智慧跨学科的特点要求研究者多领域合作,开启产学研一体化多学科融合的实证性研究,为生态智慧的后续研究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智慧 文献计量学 天人合一 可持续发展 研究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西段小陇山林区气候要素及其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蔺岩雄 王得祥 +2 位作者 刘小林 杨海裕 袁一超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26,共4页
以小陇山森林生态站2008-2010年的气象观测数据为依据,进行了流域尺度的森林小气候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秦岭西段小陇山林区气温年较差为51.5℃,气温随季节变化比较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3.2%;相对湿度随降水量... 以小陇山森林生态站2008-2010年的气象观测数据为依据,进行了流域尺度的森林小气候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秦岭西段小陇山林区气温年较差为51.5℃,气温随季节变化比较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3.2%;相对湿度随降水量变化比较明显,降水量多的月份相对湿度较大;年平均风速变化在0.7~1.3m.s-1之间,盛行北风和西南偏南风;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西段 小陇山林区 气候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陇山林区锐齿栎群落邻体干扰指数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石小龙 刘文桢 +2 位作者 郭小龙 张宋智 马建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3-76,92,共5页
以小陇山林区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iserrata)林为研究对象,设锐齿栎单株为基株,将6m半径内的其它树种定义为邻体,采用干扰指数模型和锐齿栎个体的大小进行回归分析,从而获得林木间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锐齿栎林分内,锐齿栎... 以小陇山林区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iserrata)林为研究对象,设锐齿栎单株为基株,将6m半径内的其它树种定义为邻体,采用干扰指数模型和锐齿栎个体的大小进行回归分析,从而获得林木间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锐齿栎林分内,锐齿栎个体大小与邻体干扰指数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性,锐齿栎个体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种内竞争,且种内、种间及与整个林分的邻体干扰指数强度都随着基株木个体的增大而下降。依此确定了在本林区锐齿栎林分中基株木与邻体单木间的最大邻体干扰指数值,反推出对基株木竞争强的邻体的胸径大小,从而结合其他因素对其相邻木进行必要的经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齿栎 邻体干扰指数 小陇山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楸无性系幼龄期生长变异与中龄优选
8
作者 贠慧玲 杨海裕 李银梅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36,60,共7页
分析灰楸不同种源间遗传变异,为选择表现优良的灰楸无性系,采用相关分析和标准差选择方法,对5个地点62个灰楸无性系进行遗传变异分析与优良无性系选择。结果显示:树高、胸径及各性状在种源间差异极显著(F=7.56_(**)和F=6.32^(**)),种源... 分析灰楸不同种源间遗传变异,为选择表现优良的灰楸无性系,采用相关分析和标准差选择方法,对5个地点62个灰楸无性系进行遗传变异分析与优良无性系选择。结果显示:树高、胸径及各性状在种源间差异极显著(F=7.56_(**)和F=6.32^(**)),种源内差异显著。树高变异系数10.27%~19.54%,胸径变异系数为9.47%~25.39%。灰楸62个无性系变异基础丰富,选择潜力较大。灰楸各性状的重复力在0.429~0.829之间,遗传属于中等强度范围,不同种源间差异较大,各性状受遗传控制较强,环境影响较弱,对其进行早期选择比较可靠。10 a生灰楸的树高、胸径均呈现出极显著的年-年相关性。速生期持续时间长短可作为灰楸优良无性系选择的一个重要指标,与其他指标综合选优。按10%入选率,选择6个灰楸优良无性系(线灰、线灰14号、灰楸07104、暖家灰、灰楸07150、细20-2)。所选优良无性系平均树高和胸径分别比对照提高17.5%、82.9%。树高遗传增益达到9.7%,胸径遗传增益达到18.9%。灰楸无性系应在树龄6 a后进行早期优选和良种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楸 无性系 变异系数 优选 遗传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冠截留特征 被引量:9
9
作者 袁一超 王得祥 +2 位作者 刘小林 蔺岩雄 郑子龙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0-24,共5页
2011年4月—10月7个月在秦岭西段小陇山林区对25年生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共33次降水事件的林冠截留特征定位观测,期间,林外大气降水总量为951.30mm,林冠截留率、树干茎流率、穿透率分别为16.63%、0.86%和82.51%;不同雨量级分析,穿透降水量... 2011年4月—10月7个月在秦岭西段小陇山林区对25年生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共33次降水事件的林冠截留特征定位观测,期间,林外大气降水总量为951.30mm,林冠截留率、树干茎流率、穿透率分别为16.63%、0.86%和82.51%;不同雨量级分析,穿透降水量和穿透降水率、树干茎流量和树干茎流率、林冠截留量均随着总降水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而林冠截留率则随着大气降雨量和林内净降水量的增加呈递减趋势。比较相近雨量下的不同降雨强度林冠截流变化,降雨强度越大林冠截留量和截留率越小,表明持续时间较短强度大降雨,林冠截留量少,截留率亦小;强度小历时较长的降雨,截留量和截留率都大。当林外降水量>0.5mm时才观测到林内穿透雨。树干茎流的变化幅度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林冠截留 穿透水 树干茎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陇山林区主要林分凋落物水文效应 被引量:13
10
作者 孟玉珂 刘小林 +4 位作者 袁一超 高兴红 郑子龙 李惠萍 杨永芳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8-51,共4页
对小陇山林区锐齿栎、油松、日本落叶松、山核桃、华山松、阔叶混交6种林分凋落物的现存量、持水量、最大持水率和分解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的凋落物现存量(t·hm-2)差异较大,依次为华山松(48.16t·hm-2)>油... 对小陇山林区锐齿栎、油松、日本落叶松、山核桃、华山松、阔叶混交6种林分凋落物的现存量、持水量、最大持水率和分解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的凋落物现存量(t·hm-2)差异较大,依次为华山松(48.16t·hm-2)>油松(35.72t·hm-2)>日本落叶松(25.58t·hm-2)>山核桃(13.20t·hm-2)>锐齿栎(8.52t·hm-2)>阔叶混交(6.16t·hm-2)。华山松年分解速率为11.2%,仅相当于锐齿栎的1/3。6种林分的凋落物持水量也不同,日本落叶松、华山松、油松、锐齿栎、山核桃、阔叶混交林分凋落物的持水量分别为:21.55、19.64、18.23、14.84、9.88t·hm-2和8.07t·hm-2,现存量越高,持水量越大,水源涵养功能越强。6种林分凋落物最大持水率依次为锐齿栎>阔叶混交>山核桃>日本落叶松>油松>华山松,树种间差距较大。锐齿栎凋落物水源涵养能力最强,华山松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凋落物 现存量 持水量 最大持水率 分解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陇山林区主要林地类型土壤入渗特征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小林 李惠萍 +2 位作者 郑子龙 高兴红 胡小林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9-94,共6页
【目的】选择小陇山林区最适宜的涵养水源森林类型,减轻水土流失程度.【方法】采用环刀法对小陇山林区6种主要林地类型土壤入渗特征进行研究.【结果】6种主要林地土壤稳渗率依次为:锐齿栎林(6.52mm/min)>阔叶混交林(5.30mm/min)>... 【目的】选择小陇山林区最适宜的涵养水源森林类型,减轻水土流失程度.【方法】采用环刀法对小陇山林区6种主要林地类型土壤入渗特征进行研究.【结果】6种主要林地土壤稳渗率依次为:锐齿栎林(6.52mm/min)>阔叶混交林(5.30mm/min)>油松林(4.89mm/min)>华山松林(4.48mm/min)>日本落叶松林(3.87mm/min)>无林地(3.62mm/min);Kostiakov模型对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精度比较高;同一林地类型土壤初始入渗率和稳定入渗率都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壤初渗率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稳渗率与土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非毛管孔隙度成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阔叶林土壤入渗能力较强,可有效改善生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陇山林区 土壤入渗 入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陇山林区强降雨径流过程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海裕 张宋智 +2 位作者 刘小林 蔺岩雄 袁一超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30,共4页
为探讨在小陇山林区强降雨过程中地表径流的形成过程及其变化特征,利用实际观测资料分析了2次强降水径流过程。结果表明,由于2次降雨量和降水强度的不同,测流堰水位和流量有所不同,洪峰出现时间也不同。第1次降雨量为68.0mm,降雨历时9.5... 为探讨在小陇山林区强降雨过程中地表径流的形成过程及其变化特征,利用实际观测资料分析了2次强降水径流过程。结果表明,由于2次降雨量和降水强度的不同,测流堰水位和流量有所不同,洪峰出现时间也不同。第1次降雨量为68.0mm,降雨历时9.50h,水位最高1.039m,集水区径流最大值滞后于降雨峰值2.66h,该集水区共计降水97 043.698m3,通过测流堰流出73 908.525m3;第2次降雨量为121.0mm,降雨历时7.00h,水位最高1.321m,集水区径流最大值滞后于降雨峰值5h,该集水区共计降水178 389.2m3,通过测流堰流出158 735.73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陇山 落叶阔叶林 降雨量 U-型测流堰 水位 径流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陇山林区锐齿栎林降雨再分配及矿质元素输入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子龙 杨海裕 +2 位作者 刘小林 陈瑞锋 张江涛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7-123,共7页
【目的】研究甘肃小陇山林区65 a锐齿栎林的有效降雨分配及其矿质元素输入特征,为科学评价小陇山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水土流失程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固定样地内布设林冠截流观测设施,收集水样进行测定及计算.【结果】观测... 【目的】研究甘肃小陇山林区65 a锐齿栎林的有效降雨分配及其矿质元素输入特征,为科学评价小陇山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水土流失程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固定样地内布设林冠截流观测设施,收集水样进行测定及计算.【结果】观测期林外总降雨量为1 508.22 mm,其中林内穿透雨1 204.40 mm,树干茎流112.09 mm,林冠截留191.73 mm,分别占降雨量的79.86%、7.43%和12.71%.当降雨量<1.8 mm时,林冠截留全部降雨,穿透雨量为0;当降雨量>4 mm时,树干开始产生茎流.通过数学方程拟合,穿透雨量与降雨量呈线性关系,树干茎流量、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幂函数关系.通过对水质进行化学测定得出,锐齿栎林中的矿质元素平均含量排序为:穿透雨>树干茎流>大气降雨,矿质元素不同输入方式中,K元素含量都是最大的.【结论】锐齿栎林分林冠截留直接影响地表径流的产生,减少当地的水土流失;同时林分可富集K、N、Ca等矿质元素,有效补充林分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陇山 锐齿栎 树干茎流 降雨再分配 矿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群锐齿槲栎种子形态特征与营养成分变异分析
14
作者 赵秋玲 张晶 +1 位作者 王大伟 陈奕蓉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5,共8页
为探讨锐齿槲栎种子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的变异规律,以小陇山林区5个锐齿槲栎种群的104个单株的种子为试材,对其7个种子形态特征和4个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种群间... 为探讨锐齿槲栎种子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的变异规律,以小陇山林区5个锐齿槲栎种群的104个单株的种子为试材,对其7个种子形态特征和4个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种群间及种群内的7个形态指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种群间的4个营养成分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百花种群的种宽、包被长、种脐长、包被长/种长、百粒质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其他4个种群,而东岔种群的百粒质量最低,仅为百花种群的72.35%,且种子的含水量、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也相对较低。形态特征的变异系数普遍低于营养成分,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35.41%,表明种群内的变异程度高于种群间的变异。锐齿槲栎种子的大多数性状之间及其与纬度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结果,将锐齿槲栎种子分为大包被大粒的群体、小包被大粒的群体、大包被小粒的群体、小包被小粒的群体4类。研究结果表明,锐齿槲栎种子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种群内变异是其遗传差异的主要来源。种子特征参数与纬度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张家和百花具有大种子和高营养的特征,是潜在的优异种质资源的分布区。研究结果可为锐齿槲栎种质资源保护和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陇山 锐齿槲栎 种子性状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针阔混交林下穿透降雨特征及其模拟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威 康永祥 +2 位作者 刘建军 夏国威 刘小林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9-115,共7页
为了评估天然针阔混交林的生态水文功能,利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小陇山天然次生针阔混交林下穿透降雨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格局与降雨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共收集了总降雨量947.3mm的29次降雨事件数据,总穿透雨量和穿透率分别为7... 为了评估天然针阔混交林的生态水文功能,利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小陇山天然次生针阔混交林下穿透降雨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格局与降雨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共收集了总降雨量947.3mm的29次降雨事件数据,总穿透雨量和穿透率分别为742.6mm和0.783 9。结果表明,穿透雨量随大气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直线、对数函数和Mitscherlich模型均能很好地描述二者的相关关系。穿透率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大,最终趋于稳定值,可应用对数模型和Mitscherlich模型模拟穿透率与降雨量的关系。穿透降雨变异系数与降雨量呈负相关关系,可以用Mitscherlich模型较好地描述。穿透降雨空间分布的不均匀度随降雨量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并逐渐趋于稳定。穿透率的空间分布形态在不同雨量级存在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针阔混交林 穿透降雨 降雨量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楸不同杂交组合杂种后代叶片特征与光合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13
16
作者 郭小龙 赵秋玲 张晶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0,共10页
以灰楸为母本,楸树、滇楸、灰楸为父本的杂交组合2年生苗为材料,分别测定了其叶片特征、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比较灰楸不同杂交组合杂种后代叶片性状及光合特性差异。结果表明:灰楸不同杂交组合杂种后代的叶片性状和光合性能指标均存... 以灰楸为母本,楸树、滇楸、灰楸为父本的杂交组合2年生苗为材料,分别测定了其叶片特征、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比较灰楸不同杂交组合杂种后代叶片性状及光合特性差异。结果表明:灰楸不同杂交组合杂种后代的叶片性状和光合性能指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叶面积的变异系数和重复力处于较高水平,比叶质量最低;叶面积遗传变异丰富高于其他指标。父本不同的杂交组合,叶片性状的变异趋势为滇楸>楸树>灰楸。灰楸种间杂交的光合能力、叶面积、叶绿素含量都大于种内杂交;灰滇杂最大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分别高于灰楸杂、灰灰杂12.96%、22.39%,51.29%、46.19%。相关性分析显示,灰楸不同杂交组合杂种后代的光合能力与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及比叶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29个杂交组合中,董水黄庄、石家庄选择的母本杂交组合的光合参数、叶面积、比叶质量高于廖家庄及高家庄选择的母本,董水黄庄3号×改毛4号的叶面积和最大净光合速率最高。初选5个具有杂种优势的杂交后代,其叶面积、比叶质量、光合能力的增益分别14.91%、5.71%、2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楸 杂交 叶片形态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种基质对翅果油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丁鹏举 牛渊 赵秋玲 《甘肃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19-22,共4页
以翅果油树1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腐殖土、黄土、营养土和泥炭土为播种基质,研究不同播种基质对翅果油树幼苗生长、生物量和根系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基质处理下,翅果油树幼苗生长、生物量和根系发育结果存在有效差异(p<0.05... 以翅果油树1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腐殖土、黄土、营养土和泥炭土为播种基质,研究不同播种基质对翅果油树幼苗生长、生物量和根系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基质处理下,翅果油树幼苗生长、生物量和根系发育结果存在有效差异(p<0.05)。腐殖土和营养土处理能有效促进翅果油树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积累,翅果油树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分别比黄土提高了83.5%和59.7%,32.3%和28.6%,73.6%和31.3%;4种处理的叶面积差异无效,黄土处理的比叶面积分别高其它3个处理73.3%、42.8%和14.3%;茎生物量营养土处理最高,分别高腐殖土7.3%,黄土74.1%。综上所述,黄土基质下的苗高、地径、生物量等方面生长表现最差,说明黄土不利于翅果油树的生长,而腐殖土和营养土处理根系质量较好,根系生长相对发达且均衡,适合作为翅果油树育苗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果油树 土壤基质 生长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楸家系生长和材性遗传变异及综合选择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卓玲 沙红 赵秋玲 《甘肃林业科技》 2021年第3期1-5,共5页
为了解灰楸家系生长和材性遗传变异规律,提高灰楸综合遗传改良效率。以甘肃小陇山林科所14年生灰楸家系为材料,采用活立木力学性质测定仪和阻力仪(Pilodyn),进行了材性和生长多个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和联合选择。结果表明:生长与材性性... 为了解灰楸家系生长和材性遗传变异规律,提高灰楸综合遗传改良效率。以甘肃小陇山林科所14年生灰楸家系为材料,采用活立木力学性质测定仪和阻力仪(Pilodyn),进行了材性和生长多个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和联合选择。结果表明:生长与材性性状在家系间存在差异,材积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29.71%,材性性状的遗传力高于生长性状,都受中等强度以上的遗传控制。Pilodyn值和生长性状正相关,波速与胸径负相关。采用隶属函数法选育出兼具生长和材质优良的3个优良家系,材积、树高、胸径,弹性模量平均遗传增益分别达到19.24%、8.26%、7.87%、8.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楸 生长 材性 综合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