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西地区气候资源生产潜力及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评价 被引量:7
1
作者 尚新明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93-294,314,共3页
通过Miami模型系统分析了定西地区气候资源生产潜力和气候资源生产潜力利用率,对土地资源评价是以粮食人口承载力指数评判土地资源人口承戴力状况,对该地区今后的农业发展方向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起到宏观指导作用。
关键词 气候资源 土地人口承载力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西地区重点治理小流域抗旱减灾成效分析
2
作者 张富 陈瑾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3-56,共4页
1995年,定西地区遭受了1928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全区粮食减产幅度达45.5%,有102个乡、52万人、19万头大牲畜、37万头(只)猪羊无粮草可食。定西水保所对官兴、里仁等四条重点治理小流域及其相邻的对比小流域进行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与... 1995年,定西地区遭受了1928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全区粮食减产幅度达45.5%,有102个乡、52万人、19万头大牲畜、37万头(只)猪羊无粮草可食。定西水保所对官兴、里仁等四条重点治理小流域及其相邻的对比小流域进行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与正常年相比,尽管重点治理小流域与对比小流域小麦产量均有大幅度减产,但对比小流域的产量仅为相应重点治理小流域的37%~70%,重点治理小流域所产粮食、"三料"加上上年结余,基本可以满足需求,对比小流域缺口较大;重点治理小流域人畜饮水可基本得到解决,而对比流域发生了水荒。建议各级人民政府切实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推广聚流集水技术,稳定解决人畜饮水,正确引导脱贫群众的消费趋向,使群众有一定的粮草储备,真正做到逢灾不见灾,以保证经济平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小流域 治理 减灾分析 定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董荣万 朱兴平 +2 位作者 何增化 万廷朝 王小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9,15,共10页
通过在高泉沟小流域建立的水土流失监测网络,系统研究了小流域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小流域水土流失时空变化规律及小流域水流泥沙概念性耦合模型,揭示了定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规律,并建立了坡面土壤侵蚀数学模... 通过在高泉沟小流域建立的水土流失监测网络,系统研究了小流域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小流域水土流失时空变化规律及小流域水流泥沙概念性耦合模型,揭示了定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规律,并建立了坡面土壤侵蚀数学模型。人为因素减水减沙的贡献率分别为79.11%和85.69%,由降雨减少引起的减水减沙的贡献率分别为20.89%和14.3%;并应用水流泥沙概念性耦合模型,对“两期”治理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探索了模型法评估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总效果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降雨侵蚀力 植被度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及其效益对比研究
4
作者 张富 赵守德 许富珍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49-51,56,共4页
对比研究表明,治理措施分布的时空顺序不同,所形成的治理模式也不同,在治理程度相近的情况下,其水保效益差异显著。张家山流域以梯田为主,先以坡面中部成带连片,随后向中、下部推移的治理时序及模式,其效益明显优于官兴岔、花岔流域梯... 对比研究表明,治理措施分布的时空顺序不同,所形成的治理模式也不同,在治理程度相近的情况下,其水保效益差异显著。张家山流域以梯田为主,先以坡面中部成带连片,随后向中、下部推移的治理时序及模式,其效益明显优于官兴岔、花岔流域梯田从缓坡、村庄邻近处连片不成完整带的治理时序及模式。张家山治理程度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其减沙效益增加2%,而官兴岔、花岔流域仅为0.83%~0.90%;张家山粮食生产潜势利用率达37.72%,官兴岔为35.9%;张家山饲草潜势利用率达45.67%,官兴岔为24.34%;张家山产值达7.99万元/km^(2),官兴岔仅为3.37万元/km^(2);张家山产投比为3.818,官兴岔为1.9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治理 治理措施 治理模式 效益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式坡地集雨及滴灌系统研究
5
作者 郭彦彪 李占斌 +1 位作者 吴南江 王文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59,共4页
雨水利用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生长点 ,该文依据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降水特征、农耕地分布特点、农业种植制度、作物需水与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 ,提出了“上坡春季种粮 ,秋季覆膜集雨 ,地边打窖贮水 ,补灌下部作物”的坡地活动式... 雨水利用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生长点 ,该文依据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降水特征、农耕地分布特点、农业种植制度、作物需水与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 ,提出了“上坡春季种粮 ,秋季覆膜集雨 ,地边打窖贮水 ,补灌下部作物”的坡地活动式集雨及灌溉系统 ,并对其集雨效率、农田水分效应和系统产出效益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该系统具有集水效率高、保水效果好和增产效益明显的优点 ,是一种适合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集雨灌溉农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区 坡地 活动式集雨灌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降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健 朱兴平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32-35,共4页
在半干旱区地形坡度为10°的区域,以开发降水资源的生产潜力为目的而设计的农业集流贮水补灌系统,集流面以混凝土处理为好,贮水部分以混凝土薄壳水窖为宜。春小麦播种后采取覆盖措施,并在开花期利用补灌系统进行有限补灌,可... 在半干旱区地形坡度为10°的区域,以开发降水资源的生产潜力为目的而设计的农业集流贮水补灌系统,集流面以混凝土处理为好,贮水部分以混凝土薄壳水窖为宜。春小麦播种后采取覆盖措施,并在开花期利用补灌系统进行有限补灌,可使小麦产量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流 贮水 补灌系统 降水 高效利用 半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西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因子对坡面产流、产沙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朱兴平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7-130,共4页
运用灰色理论对定西黄土丘陵区降雨因子影响坡面产流、产沙的序列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降雨量是影响坡面产流的主要因子,降雨动能是影响坡面产沙的主要因子。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降雨因子 坡面 产流 产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丘五副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朱兴平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12-15,共4页
本项研究以高泉沟流域为试验区,对黄丘五副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时段分布不均匀,空间差异悬殊。从时间上看,一次降雨的水土流失在不同产流时段上差异较大,径流量、输沙量主要集中于某... 本项研究以高泉沟流域为试验区,对黄丘五副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时段分布不均匀,空间差异悬殊。从时间上看,一次降雨的水土流失在不同产流时段上差异较大,径流量、输沙量主要集中于某一产流时段内;年内各月间的水土流失在数量上变化较大,5~8月份分别集中了年径流总量、输沙总量的90.95%、97.79%;年际间的水土流失量各异,多年的水土流失量大小主要取决于暴雨次数多、雨强大的个别年份。从空间上看,梁峁坡面为主要产流区,沟谷为主要产沙区,沟坡沟底难利用地侵蚀最严重,梁峁坡面的产流量对沟谷产沙量的影响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水土流失 时空变化 黄丘五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因子与小流域产流、产沙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小平 张德明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04-308,共5页
运用灰色理论以定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因子影响小流域产流、产沙序列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径流量是影响小流域产沙的首要因子,降雨复合因子PI_10、PI_30对产沙量的影响仅次于径流量;降雨复合因子PI为影响小流域产流的首要... 运用灰色理论以定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因子影响小流域产流、产沙序列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径流量是影响小流域产沙的首要因子,降雨复合因子PI_10、PI_30对产沙量的影响仅次于径流量;降雨复合因子PI为影响小流域产流的首要因子,降雨复合因子PI_30对产流量的影响仅次于PI;降雨历时对小流域产流、产沙影响最小.表5,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土壤侵蚀因子 小流域 产流 产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水利用的理论与实践──对干旱半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探索 被引量:76
10
作者 朱兴平 李永红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2-36,共5页
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通过分析雨水利用的相关问题,讨论了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在总结已有雨水利用有关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论述了雨水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指出发展... 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通过分析雨水利用的相关问题,讨论了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在总结已有雨水利用有关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论述了雨水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指出发展和完善雨水利用研究理论,建立持续农业雨水利用技术体系,并加快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利用 农业 可持续发展 干旱半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流节灌是雨养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支柱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富 《中国水土保持》 1997年第2期25-28,共4页
水资源缺乏、供需错位、土地条件差和人本素质低、农业投入少、技术含量低是雨养农业区农业生产长期处于低而不稳、资源利用率差的主要影响因素.集流与节灌配套,是雨养农业持续、快速、优质发展的生长点,集流节灌技术既必需又可能.采用... 水资源缺乏、供需错位、土地条件差和人本素质低、农业投入少、技术含量低是雨养农业区农业生产长期处于低而不稳、资源利用率差的主要影响因素.集流与节灌配套,是雨养农业持续、快速、优质发展的生长点,集流节灌技术既必需又可能.采用混凝土处理的地表(坡度10°)的降雨集水效率达58%,集水成本为0.52~0.70元/m^3.与常规灌溉相比,采用集水灌溉技术省水效率达60%~90%,同时还可降低空气、地表土壤湿度,减少土壤蒸发,降低植株发病率,提高土温,促进根系发育,消除或减缓供需错位和供需矛盾,增产效益达30%~100%.果园滴灌,当年增收是总投入的2.94倍;农田、果园补灌,当年增收分别是总投入的4.33和8.5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养农业区 集流节灌 集流成效 节水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化发展可以把沙棘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金昌 《中国水土保持》 1998年第4期27-28,42,共3页
沙棘在定西地区各县广泛分布,发展沙棘产业是改善定西生态环境、扶持群众脱贫致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一项有效措施.随着沙棘产业的不断发展,走产业化道路是沙棘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实行产业化发展,才能真正把沙棘资源建设与开发... 沙棘在定西地区各县广泛分布,发展沙棘产业是改善定西生态环境、扶持群众脱贫致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一项有效措施.随着沙棘产业的不断发展,走产业化道路是沙棘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实行产业化发展,才能真正把沙棘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紧密结合起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形成支柱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沙棘产业 资源建设 开发利用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