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马雄 马正学 +3 位作者 张亚莉 鲍双玲 吴利华 马建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7-103,共7页
土壤动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湿地营养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对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6个湿地斑块的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共获得土壤无脊椎动物7门130类185 033只。节肢... 土壤动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湿地营养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对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6个湿地斑块的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共获得土壤无脊椎动物7门130类185 033只。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和线虫动物门(Nemata)为优势类群,分别占总捕获量的47.50%和26.08%;环节动物门和轮虫动物门为常见类群,分别占总捕获量的14.95%和9.26%;扁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缓步动物门为罕见类群,分别占总捕获量的1.25%、0.66%和0.30%。节肢动物门和线虫动物门构成了土壤动物的主体,对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起着决定性作用。16个湿地斑块中,2#样地的土壤动物个体数量最多;7#样地的类群数量最多,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4.496 7)最高;14#样地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量都最少。各样点土壤动物间的相似性指数在0.594 6~1之间,表明16个湿地斑块的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为中等不相似到中等相似,这反映了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6个湿地斑块保护状况良好,受外来影响较少;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斑块之间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与人类活动干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湿地 土壤动物 群落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松落针病初步调查 被引量:3
2
作者 鲍双玲 张亚莉 +1 位作者 朱学泰 马正学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48,41,共5页
2014年3月—2015年10月系统调查了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松落针病的发生危害并进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为:经形态学鉴定,引起该地区松落针病的病原菌为斑痣盘菌科Rhystimataceae 2属4种,即针叶树散斑壳菌Lophodermium conige... 2014年3月—2015年10月系统调查了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松落针病的发生危害并进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为:经形态学鉴定,引起该地区松落针病的病原菌为斑痣盘菌科Rhystimataceae 2属4种,即针叶树散斑壳菌Lophodermium conigenum、松针散斑壳菌L.pinastri、光亮散斑壳菌L.nitens、华山松舟皮盘菌Ploioderma pini-armandi,其中松针散斑壳菌分布广泛,感染率高,针叶林感病率34.7%,苗木感病率32.6%;主要寄主有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华山松P.armandii和樟子松P.sylvestris var.mongolica;几种常用药剂防治,45%代森铵200~300倍液防治率为86%,防治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落针病 病原菌 调查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在甘肃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恢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有斌 吴利华 +2 位作者 张亚莉 马正学 晏民生 《甘肃林业科技》 2013年第3期5-8,共4页
2011年7月中旬至2012年5月初,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织技术人员,采用样地调查方式,设置临时样地35个,对保护区的沙棘灌木林地进行了调查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沙棘生长迅速,根系发达,根蘖能力强,天然更新速度快,沙... 2011年7月中旬至2012年5月初,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织技术人员,采用样地调查方式,设置临时样地35个,对保护区的沙棘灌木林地进行了调查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沙棘生长迅速,根系发达,根蘖能力强,天然更新速度快,沙棘在较差立地条件下也能恢复植被,是植被演替的先锋树种,在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恢复方面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沙棘灌丛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毛杓兰生境调查
4
作者 刘有斌 《甘肃林业科技》 2014年第4期26-27,45,共3页
为了加强毛杓兰生境保护,对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毛杓兰分布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毛杓兰仅在保护区海拔较高、坡度较缓的阴坡及半阴坡、腐殖质丰富的疏林地及郁闭度较低的有林地区域分布,且种群数量较少,林地郁闭度、坡向、海拔、土壤... 为了加强毛杓兰生境保护,对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毛杓兰分布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毛杓兰仅在保护区海拔较高、坡度较缓的阴坡及半阴坡、腐殖质丰富的疏林地及郁闭度较低的有林地区域分布,且种群数量较少,林地郁闭度、坡向、海拔、土壤腐殖质对毛杓兰分布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统—崆峒山保护区 濒危物种 毛杓兰 种群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山桃天然更新调查研究
5
作者 刘有斌 《甘肃林业科技》 2013年第4期9-10,19,共3页
在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样地调查方式,设置临时样地,采集样地土壤、地形、坡向、灌木、活地被物等项因子数据对比分析研究了山桃天然更新情况。结果显示,山桃在其他乔灌木天然更新较差区域天然更新效果较好,灌木层盖度... 在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样地调查方式,设置临时样地,采集样地土壤、地形、坡向、灌木、活地被物等项因子数据对比分析研究了山桃天然更新情况。结果显示,山桃在其他乔灌木天然更新较差区域天然更新效果较好,灌木层盖度、坡向、海拔对山桃天然更新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山桃 天然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的策略探讨 被引量:7
6
作者 李静 《中国林业经济》 2017年第6期50-51,共2页
森林为地球之肺,难以再生的天然林资源更是如此。随着绿色环保经济时代的来临,天然林资源背后所蕴藏的经济与环保意义已经愈加为政府管理者以及每一位有责任心的现代人所重视。简述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意义,分析了现有管理存在的问题... 森林为地球之肺,难以再生的天然林资源更是如此。随着绿色环保经济时代的来临,天然林资源背后所蕴藏的经济与环保意义已经愈加为政府管理者以及每一位有责任心的现代人所重视。简述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意义,分析了现有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资源保护 意义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崆峒山风景名胜区华山松天然更新调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有斌 《甘肃林业科技》 2014年第3期35-37,共3页
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崆峒山风景名胜区山惟一天然起源的针叶树种华山松,在区域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天然更新能力较强。2012年9月中旬至2013年8月,保护区管理局组织技术人员,采用样地调查方式,设置临时样地36个,采集样地土壤、地... 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崆峒山风景名胜区山惟一天然起源的针叶树种华山松,在区域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天然更新能力较强。2012年9月中旬至2013年8月,保护区管理局组织技术人员,采用样地调查方式,设置临时样地36个,采集样地土壤、地形、坡向、乔木层、灌木层、活地被物等项因子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乔木层郁闭度对华山松天然更新效果影响极为明显,其次坡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华山松 天然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技术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春 《广东蚕业》 2021年第4期89-90,共2页
规划协调是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旨在生产、创造和利用网络相关、智能化、集成化、实用化的信息技术的林业管理模式。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是当前林业发展的关键。传统的管理方法不能准确地了解林业的现状和趋势,必须利... 规划协调是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旨在生产、创造和利用网络相关、智能化、集成化、实用化的信息技术的林业管理模式。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是当前林业发展的关键。传统的管理方法不能准确地了解林业的现状和趋势,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灵活有效地处理所有数据,以实现林业的整体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信息化 技术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