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北山造山带红石山地区正ε_(Nd)(t)值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3
1
作者 刘明强 王建军 +1 位作者 代文军 党引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31-836,共6页
在1∶5万红岭幅等3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对晚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和火山岩的Sm-Nd同位素研究表明,这些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岩石,均表现出高的正εNd(t)值和较低的TDM值,而且变化范围很小,揭示该区花岗质岩石的源岩同位素成分均一,且主要来... 在1∶5万红岭幅等3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对晚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和火山岩的Sm-Nd同位素研究表明,这些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岩石,均表现出高的正εNd(t)值和较低的TDM值,而且变化范围很小,揭示该区花岗质岩石的源岩同位素成分均一,且主要来源于地幔。正εNd(t)值花岗质岩石的存在,可能对研究大陆地壳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Nd同位素 正εNd(t)值 花岗质岩石 大陆地壳生长 北山造山带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玛曲大水金矿矿体地质数据中蕴涵的成矿信息 被引量:3
2
作者 何进忠 姚书振 +1 位作者 龚全胜 陈耀宇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42-1151,共10页
大水金矿是著名的超大型矿床,对于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已有许多较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单因素直方图统计、关联分析、分形统计、曲线拟合等方法研究了矿体地质数据之间的关系。规模最大的主矿体与其他矿体相比,在顶板围岩、底板围岩、品... 大水金矿是著名的超大型矿床,对于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已有许多较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单因素直方图统计、关联分析、分形统计、曲线拟合等方法研究了矿体地质数据之间的关系。规模最大的主矿体与其他矿体相比,在顶板围岩、底板围岩、品位、矿体倾向、长度、延深等6个要素上均体现出奇异性,可见主矿体是在十分特殊的地质环境中形成的。控矿变量中,矿体长度、厚度、延深和倾向等变量之间具有相关性,倾向在20°~320°内变化,倾角、品位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由此推测,成矿作用的发生并不直接受控于浅层的构造因素,而与岩浆侵入及热液活动诱发的似环状、似锥状局部构造裂隙有关。矿体资源量具有明显的多重分形分布特征,而矿体的长度总体上呈简单分形分布,与前人的研究结果联系起来看,大吨位矿体的围岩以构造角砾岩或蚀变角砾岩为特征,属于充填成因;而中等规模的矿体则属于热液交代成因,一些小规模矿体可能与沉积作用有关;在成矿空间上,不同期次的成矿作用遵循了同位成矿规律。矿床的吨-品位关系对幂律分布并不能很好地拟合,而是服从指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体地质数据 控矿变量 矿体资源量 成矿作用 吨-品位关系 大水金矿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南带中段志留系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代文军 龚全胜 +2 位作者 李海林 梁明宏 刘明强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2-47,共6页
通过 1∶ 2 5万马鬃山幅区调填图资料 ,对小草湖 -窑洞梁一带的火山岩 ,从岩石组合、变质变形、火山系列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并据其岩石组合、变形与变质程度等特征进行区域对比及在窑洞梁基性火山岩中获 Rb- Sr等时线年龄为 4 1... 通过 1∶ 2 5万马鬃山幅区调填图资料 ,对小草湖 -窑洞梁一带的火山岩 ,从岩石组合、变质变形、火山系列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并据其岩石组合、变形与变质程度等特征进行区域对比及在窑洞梁基性火山岩中获 Rb- Sr等时线年龄为 4 17.2 4±19.2 9Ma和垒墩子东山侵入于该套火山岩中的碱长花岗岩的 Rb- Sr等时线年龄为 2 83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造山带 志留纪 火山岩 岩石组合 RB-SR等时线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文县地区三河口群微古植物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董瀚 张海峰 肖林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3-347,共5页
在南秦岭西段文县北部三河口地区,古生代浅变质沉积岩系三河口群分布广泛,前人将其划分为桥头组、屯寨组和洋汤寨组。在其中部的屯寨组中首次发现了微古植物化石,计30多个种属,时代确定为晚震旦世,为三河口群的划分与解体提供了新的依据... 在南秦岭西段文县北部三河口地区,古生代浅变质沉积岩系三河口群分布广泛,前人将其划分为桥头组、屯寨组和洋汤寨组。在其中部的屯寨组中首次发现了微古植物化石,计30多个种属,时代确定为晚震旦世,为三河口群的划分与解体提供了新的依据,证实桥头—康县裂陷盆地是南秦岭新元古代裂陷海槽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河口群 屯寨组 微古植物化石 文县地区 浅变质沉积岩系 古生代 晚震旦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祁连山东段皋兰岩群地质时代的微古植物新证据 被引量:6
5
作者 闫海卿 钱壮志 +2 位作者 刘继庆 焦建刚 肖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3-119,i001,共8页
厘定中祁连地块褶皱基底的时代 ,对探讨中祁连地块构造属性以及研究祁连造山带构造演化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 ,由于缺乏化石依据 ,加上同位素年龄测定受该区岩浆事件扰动的影响 ,中祁连东段褶皱基底皋兰岩群地质时代厘定始终悬而未决 ,... 厘定中祁连地块褶皱基底的时代 ,对探讨中祁连地块构造属性以及研究祁连造山带构造演化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 ,由于缺乏化石依据 ,加上同位素年龄测定受该区岩浆事件扰动的影响 ,中祁连东段褶皱基底皋兰岩群地质时代厘定始终悬而未决 ,本次 1∶ 2 5万兰州市幅区域地质调查 ,采获大量蓟县纪微古植物化石 ,并获得Sm - Nd等时线年龄 1 1 80 Ma。作者根据皋兰岩群岩石组合、同位素年龄、微古植物化石等方面的特征 ,结合区域地层对比 ,将皋兰岩群地层时代厘定为中元古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东段 岩群 地质时代 微古植物化石 同位素年龄测定 中祁连地块 证据 区域地质调查 褶皱基底 时代厘定 祁连造山带 等时线年龄 构造演化 构造属性 岩浆事件 岩石组合 地层对比 结合区域 中元古代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红石山以北地区前奥陶纪地层的发现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明强 龚全胜 +3 位作者 代文军 党引业 王建军 李跃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60-1161,共2页
关键词 甘肃北山 熔岩 奥陶纪 地层 酸性火山岩 火山碎屑岩 泥盆系 腕足类 化石 珊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造山带类型及基本特征 被引量:138
7
作者 龚全胜 刘明强 +2 位作者 李海林 梁明宏 代文军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8-34,共7页
北山造山带经历多期次、多阶段的板块裂解 -俯冲 -碰撞 -拼合的复杂地质演化历程 ,具多旋回复合造山的特色。通过对造山带构造单元的建立、古板块重建、原型盆地恢复、造山带结构、构造特征及造山机制和模式的研究 ,确定北山造山带类型... 北山造山带经历多期次、多阶段的板块裂解 -俯冲 -碰撞 -拼合的复杂地质演化历程 ,具多旋回复合造山的特色。通过对造山带构造单元的建立、古板块重建、原型盆地恢复、造山带结构、构造特征及造山机制和模式的研究 ,确定北山造山带类型为陆 -增生弧碰撞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碰撞造山带 陆-增生弧 构造单元 造山机制 古板块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勒巴泉变质核杂岩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明强 龚全胜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30-34,共5页
在多期伸展体制下形成的勒巴泉变质核杂岩构造,具有3层结构的特征,即结晶基底、中间韧性盖层、上部脆性盖层,其间分别被基底剥离断层和盖层剥离断层分割。本文重点论述了变质核杂岩的组成、空间展布、结构构造和典型的构造样式,并分析... 在多期伸展体制下形成的勒巴泉变质核杂岩构造,具有3层结构的特征,即结晶基底、中间韧性盖层、上部脆性盖层,其间分别被基底剥离断层和盖层剥离断层分割。本文重点论述了变质核杂岩的组成、空间展布、结构构造和典型的构造样式,并分析了变质核杂岩构造的形成时代和大地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北山地区 变质核杂岩 剥离断层 伸展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岩群花岗质片麻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孙志明 董瀚 +6 位作者 廖光宇 郑来林 耿全如 楼雄英 李生 石文礼 张东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4期1-10,共10页
野外地质填图和研究发现,东喜马拉雅构造结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中有古老的花岗岩侵入,并在鲁霞地区圈定了9个花岗质侵入体.古老的花岗质岩石主要侵位于南迦巴瓦岩群直白岩组中,与南迦巴瓦岩群一起经历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而形成花岗质片... 野外地质填图和研究发现,东喜马拉雅构造结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中有古老的花岗岩侵入,并在鲁霞地区圈定了9个花岗质侵入体.古老的花岗质岩石主要侵位于南迦巴瓦岩群直白岩组中,与南迦巴瓦岩群一起经历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而形成花岗质片麻岩套.岩石类型有花岗闪长质片麻岩、黑云母花岗质片麻岩、闪长质片麻岩等.岩石化学研究表明这些花岗片麻岩套具'S'型特征,可能有深部幔源物质的加入.花岗岩形成深度在2~5km之间,侵位时代为552~525Ma,为新元古代晚期,属泛非期陆内演化阶段的产物.高喜马拉雅地区在元古宙末期形成了结晶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 南迦巴瓦岩群 花岗质片麻岩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黑河下游额济纳盆地地下水系统研究(上) 被引量:70
10
作者 武选民 史生胜 +4 位作者 黎志恒 郝爱兵 乔文光 余志山 张顺宝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6-20,共5页
本文从额济纳盆地含水系统结构及埋藏分布、地下水补给与排泄、地下水流场、水化学特征、水环境同位素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入手 ,将全盆地划分为潜水和承压水 2大子系统 ,并进一步区分出
关键词 额济纳盆地 地下水系统 黑河 埋藏 同位素 地下水流场 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黑河下游额济纳盆地地下水系统研究(下) 被引量:40
11
作者 武选民 史生胜 +4 位作者 黎志恒 郝爱兵 乔文光 余志山 张顺宝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0-33,共4页
关键词 黑河下游 额济纳盆地 环境同位素 地下水系统 矿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迦巴瓦峰地区雅鲁藏布蛇绿混杂岩带矿物学特征及时代 被引量:5
12
作者 耿全如 潘桂棠 +4 位作者 郑来林 孙志明 欧春生 董翰 王小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7,共7页
雅鲁藏布蛇绿混杂带在南迦巴瓦峰地区呈弧形连续分布 ,主要岩石类型有石英岩和云母石英片岩、绿片岩、斜长角闪岩、变质辉长岩、变余辉绿岩等。主要造岩矿物中 ,角闪石属富镁的镁角闪石、镁闪石、韭闪角闪石、浅闪角闪石等 ;单斜辉石为... 雅鲁藏布蛇绿混杂带在南迦巴瓦峰地区呈弧形连续分布 ,主要岩石类型有石英岩和云母石英片岩、绿片岩、斜长角闪岩、变质辉长岩、变余辉绿岩等。主要造岩矿物中 ,角闪石属富镁的镁角闪石、镁闪石、韭闪角闪石、浅闪角闪石等 ;单斜辉石为富镁的类型 ,成分相当于透辉石 ;橄榄石为典型的镁橄榄石 ;斜长石在角闪岩类中为中长石 ,是变质成因的。利用地质温压计估算出的变质温压条件分别为 :t=5 0 0~ 6 5 0℃ ,p =0 .75~ 0 .8GPa ,相当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 ,发生在 4 7~ 4 7Ma左右。晚期经历了低温、高压变质作用 ,形成高压型的多硅白云母 ,时代为 2 7~ 2 0Ma ,与该区结合带边界阿尼桥断层和米林 鲁朗断层发生强烈走滑有关。地壳加速隆升、剥蚀时期形成的多硅白云母为中、低压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迦巴瓦 雅鲁藏布蛇绿岩带 矿物成分 时代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密地区帕隆藏布残留蛇绿混杂岩带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7
13
作者 郑来林 耿全如 +2 位作者 董翰 欧春生 王小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7-30,共4页
在进行1∶25万墨脱幅地质调查中,笔者首次在波密地区发现和填绘出了帕隆藏布残留蛇绿混杂岩带。帕隆藏布残留蛇绿混杂岩呈串珠状产出于花岗岩类侵入岩中,其岩石组合为橄榄辉石岩、辉石岩、辉长岩、辉长辉绿岩、辉绿岩、石英岩和大理岩,... 在进行1∶25万墨脱幅地质调查中,笔者首次在波密地区发现和填绘出了帕隆藏布残留蛇绿混杂岩带。帕隆藏布残留蛇绿混杂岩呈串珠状产出于花岗岩类侵入岩中,其岩石组合为橄榄辉石岩、辉石岩、辉长岩、辉长辉绿岩、辉绿岩、石英岩和大理岩,局部可见条带状硅质岩。上述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表明,蛇绿岩在花岗岩类岩石侵入之前发生过构造混杂和变形。根据沉积岩所记录的盆地演化过程、蛇绿岩的Rb Sr年龄值以及残留蛇绿混杂岩带两侧花岗岩类岩石的特征和生成时代综合分析认为:帕隆藏布残留蛇绿混杂岩带形成于石炭—二叠纪的弧间盆地中,至少在晚三叠纪之前出现洋壳;在消减过程中向北俯冲并在中侏罗世之前闭合(弧 弧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密地区 地质调查 蛇绿混杂岩带 沉积岩 弧间盆地 石炭-二叠纪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山东段瞭高山构造拼贴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闫海卿 钱壮志 +3 位作者 刘继庆 张铭杰 肖林 霍勤知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13,共4页
瞭高山构造拼贴体的发现对于确定祁连造山带东段中祁连地块北部边界有重大意义.该拼贴体由奥陶系火山岩、大理岩和中晚元古代皋兰岩群绢云石英片岩、变杂砂岩、千枚岩等不同时代地层块体拼贴而成,形成于新元古代末-早古生代.整体成层无... 瞭高山构造拼贴体的发现对于确定祁连造山带东段中祁连地块北部边界有重大意义.该拼贴体由奥陶系火山岩、大理岩和中晚元古代皋兰岩群绢云石英片岩、变杂砂岩、千枚岩等不同时代地层块体拼贴而成,形成于新元古代末-早古生代.整体成层无序,韧性剪切变形强烈.其变形序列特征反映早期正向逆冲,晚期压剪平移-正向伸展的造山拼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东段 构造拼贴体 构造变形 演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变形花岗岩体中的长石矿物进行有限应变测量初探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云斌 梁明宏 +1 位作者 霍勤知 魏振伟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9-24,共6页
岩石有限应变测量的方法较多,相比之下,"长短轴法"最简单、快捷,野外易于操作,但是对所选的对象变形前要求近圆形,或者椭圆形,且随机分布。花岗岩区很难找到满足此条件的颗粒。在《1∶25万玉门镇幅》调研的过程中,试以长石颗... 岩石有限应变测量的方法较多,相比之下,"长短轴法"最简单、快捷,野外易于操作,但是对所选的对象变形前要求近圆形,或者椭圆形,且随机分布。花岗岩区很难找到满足此条件的颗粒。在《1∶25万玉门镇幅》调研的过程中,试以长石颗粒为研究对象,进行长短轴法变形测量,将其结果与相邻变形砾石、杏仁体和包体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它们具有相似的应变椭圆轴率,证实在变形花岗岩区可以用变形长石颗粒研究区域变形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花岗岩体 长短轴法 有限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佛寺断层晚更新世活动段长度及活动方式研究
16
作者 张有龙 杨斌 +2 位作者 周伶琦 柳煜 刘洪春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9-275,共7页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确定五佛寺、杨窝铺、窑洞水3条断层不构成左阶羽列;五佛寺断层晚更新世活动段展布于石板沟东—大台子北东,长度为8.3km,地质剖面中具有明显的宏观蠕滑特征,室内通过对断层泥进行扫描电镜等显微结构分析发现微观蠕滑特...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确定五佛寺、杨窝铺、窑洞水3条断层不构成左阶羽列;五佛寺断层晚更新世活动段展布于石板沟东—大台子北东,长度为8.3km,地质剖面中具有明显的宏观蠕滑特征,室内通过对断层泥进行扫描电镜等显微结构分析发现微观蠕滑特征,因此判断五佛寺断层晚更新世活动段活动方式为蠕滑,断层不会对小观音水库坝址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段长度 活动方式 构造稳定性 晚更新世 五佛寺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山造山带大地构造相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194
17
作者 龚全胜 刘明强 +1 位作者 梁明宏 李海林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1-17,共7页
根据1∶25万马鬃山幅区调填图资料,从造山带不同构造单元的火山-沉积建造、岩浆岩序列演化、变质变形特征及时空配位关系研究入手,应用大地构造相划分理论,根据北山多旋回复合造山带的特点,识别出15种大地构造相,并探讨了北山古生代构... 根据1∶25万马鬃山幅区调填图资料,从造山带不同构造单元的火山-沉积建造、岩浆岩序列演化、变质变形特征及时空配位关系研究入手,应用大地构造相划分理论,根据北山多旋回复合造山带的特点,识别出15种大地构造相,并探讨了北山古生代构造格局与构造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造山带 大地构造相 构造格局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地台西北缘泥盆纪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董瀚 张海峰 李鸿睿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61-66,共6页
笔者在 1∶ 5万堡子坝幅、临江幅区域地质调查中 ,对扬子地台西北缘文县地区的泥盆纪地层进行了重新研究 ,共识别出 个三级层序 ,层序均发育有 TST和 HST,前 3阶层序缺乏 L ST和 SMST,第四个层序发育 SMST。通过对区内沉积层序的对比 ... 笔者在 1∶ 5万堡子坝幅、临江幅区域地质调查中 ,对扬子地台西北缘文县地区的泥盆纪地层进行了重新研究 ,共识别出 个三级层序 ,层序均发育有 TST和 HST,前 3阶层序缺乏 L ST和 SMST,第四个层序发育 SMST。通过对区内沉积层序的对比 ,初步建立了扬子西北缘泥盆纪地层格架 ,并对泥盆系区域地层格架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泥盆纪 扬子地台 沉积层序 岩石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西段第四纪环境变迁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麒麟 王小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43-47,共5页
祁连山西段地处青藏高原西北缘,自更新世以来的环境变迁是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环境响应。笔者根据对CaCO3、古地磁、孢粉等资料的分析,初步划分了12个寒冷期和12个温暖期,并根据气候变迁的研究,认为青藏高原隆升至少有三次加速时期。
关键词 第四纪 环境变迁 祁连山西段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祁连东段东缘韧性剪切带特征
20
作者 董瀚 李鸿睿 石文礼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53-58,共6页
位于祁连造山带东段的白银地区 ,在 1∶ 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发现了两条近乎平行排列的北北东向韧性剪切带 ,据几何形态和显微组构特征 ,该剪切带均属于右行走滑韧性剪切带 ,是加里东末期祁连造山带与秦岭造山带呈反“S”型拼接的产物 ,... 位于祁连造山带东段的白银地区 ,在 1∶ 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发现了两条近乎平行排列的北北东向韧性剪切带 ,据几何形态和显微组构特征 ,该剪切带均属于右行走滑韧性剪切带 ,是加里东末期祁连造山带与秦岭造山带呈反“S”型拼接的产物 ,区内在构造 -岩浆作用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甘肃 构造-岩次作用 几何形态 显微组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