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家沟煤矿生产调度信息化技术开发和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广成 郭真琛 +1 位作者 王志强 张炳忠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22-124,共3页
针对煤矿信息化管理的特点对生产调度管理系统进行简介,对生产调度信息化管理的方法、生产调度信息技术的开发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阐述了生产调度信息化技术在煤矿的应用.
关键词 煤矿 生产调度信息化 技术开发 方法和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风方式对沿空留巷采空区煤自燃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军 王磊 +4 位作者 杜文涛 刘荫 陈昌明 张科峰 李岱霖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2-151,共10页
沿空留巷开采条件下采空区气体分布特征易受通风方式影响,煤自燃隐患位置难以精准掌握。针对上述问题,以甘肃某矿8521工作面为研究背景,利用Fluent软件构建了沿空留巷采空区物理模型,分析了沿空留巷采空区煤体孔隙率,对比了“W”型通风... 沿空留巷开采条件下采空区气体分布特征易受通风方式影响,煤自燃隐患位置难以精准掌握。针对上述问题,以甘肃某矿8521工作面为研究背景,利用Fluent软件构建了沿空留巷采空区物理模型,分析了沿空留巷采空区煤体孔隙率,对比了“W”型通风与“Y”型通风(一进两回、两进一回)方式下采空区漏风流场及氧浓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沿空留巷采空区煤体孔隙率整体呈“铲状”分布(即边缘高、中部低)并逐步向采空区收缩;当矿井供风量及速率一定时,沿空留巷采空区漏风速率受通风方式影响,与进风巷数量呈正相关;采空区关键漏风位置多为沿空侧风流交汇处,该位置的漏风速率受压差影响;采空区漏风流场的差异导致各通风方式下的氧浓度及氧化升温带的分布特征不同,“W”型通风方式下采空区浅部、深部气体整体均呈扇形运移,氧化升温带靠近沿空留巷且呈“√”分布,氧化升温带面积占已采区域面积的38.1%;综合对比采空区关键漏风位置、氧化升温带分布特征及防灭火难度等方面,得出“W”型通风更有利于采空区煤自燃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沿空留巷 采空区 通风方式 氧浓度 煤自燃"三带" 漏风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