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南尕海湿地退化过程中植被生物量变化及其季节动态 被引量:36
1
作者 马维伟 王辉 +5 位作者 李广 石万里 赵锦梅 罗永忠 聂志刚 薛景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5091-5101,共11页
为探讨尕海湿地退化过程中植被生物量变化规律,以尕海泥炭沼泽和沼泽化草甸为例,采用定位样地调查方法,研究了不同退化程度湿地植被生物量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随着湿地退化演替,两类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逐渐减小,泥炭沼泽未退化(... 为探讨尕海湿地退化过程中植被生物量变化规律,以尕海泥炭沼泽和沼泽化草甸为例,采用定位样地调查方法,研究了不同退化程度湿地植被生物量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随着湿地退化演替,两类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逐渐减小,泥炭沼泽未退化(PⅠ)、退化阶段(PⅡ)地上生物量依次为334.19,290.72 g/m^2,沼泽化草甸未退化(SⅠ)、轻度退化(SⅡ)、中度退化(SⅢ)地上生物量依次为378.40,308.07,261.21 g/m^2;地上生物量季节动态规律均为单峰型,8月中下旬达到峰值;同一湿地类型各退化阶段地上生物量绝对增长率(AGR)和相对增长率(RGR)在同一年份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不同年份间存在差异,而同一湿地类型不同阶段AGR和RGR的大小存在差异。2)地下生物量也随退化程度加剧显著减小(P<0.05),PⅠ,PⅡ地上生物量依次为23081.46,12607.72 g/m^2,SⅠ,SⅡ,SⅢ地下生物量依次为4583.16,3008.63,1290.73 g/m^2;地下生物量季节变化均表现出愈接近生长季始末值愈大;地下生物量由土壤表层向深层显著下降(P<0.05),总体呈"T"形分布,0—10cm土层,泥炭沼泽、沼泽化草甸地下生物量都最大,分别占各自总地下生物量50%和70%以上。3)尕海2类高寒湿地5—9月平均根冠比均表现未退化高于退化,根冠比季节动态为越接近生长季始末值越大,生长旺盛季值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退化 植物生物量 根冠比 季节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尕海不同湿地类型土壤物理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 被引量:22
2
作者 马维伟 王辉 +2 位作者 王修华 王元峰 赵赫然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4-198,220,共6页
通过对甘南尕海4种湿地类型的土壤物理性状和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湿地的土壤颗粒组成、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差异明显,且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波动性变化。土壤平均粗砂粒含量为草本泥炭地(63.00%)>永久性沼泽湿... 通过对甘南尕海4种湿地类型的土壤物理性状和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湿地的土壤颗粒组成、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差异明显,且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波动性变化。土壤平均粗砂粒含量为草本泥炭地(63.00%)>永久性沼泽湿地(46.47%)>高山湿地(37.60%);细砂粒为高山湿地(62.40%)>永久性沼泽湿地(53.53%)>草本泥炭地(37.00%)。永久性沼泽湿地(0.49g/cm3),高山湿地(0.90g/cm3)和亚高山草甸(1.29g/cm3)平均土壤容重约是草本泥炭地(0.22g/cm3)的2,4,6倍。土壤总孔隙为草本泥炭地>永久性沼泽湿地>高山湿地>亚高山草甸,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为草本泥炭地>亚高山草甸>高山湿地>永久性沼泽湿地。土壤平均最大蓄水量为草本泥炭地(13 143.94t/hm2)>永久性沼泽湿地(11 640.19t/hm2)>高山湿地(9060.79t/hm2)>亚高山草甸(7 391.80t/hm2),非毛管蓄水量为草本泥炭地(937.67t/hm2)>亚高山草甸(598.50t/hm2)>高山湿地(594.67t/hm2)>永久性沼泽湿地(325.13t/hm2)。土壤排水能力的平均值为亚高山草甸(51.49mm)>永久性沼泽湿地(49.66mm)>高山湿地(43.42mm)>草本泥炭地(22.45mm)。在甘南尕海,草本泥炭地的水源涵养功能最好,而亚高山草甸排水功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南尕海 湿地类型 土壤物理特性 水源涵养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尕海洪泛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0
3
作者 黄蓉 王辉 +2 位作者 马维伟 李德钰 石小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1-227,共7页
以甘南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内的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及重度退化的洪泛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恢复生态学原理和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洪泛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洪泛湿地退化程... 以甘南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内的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及重度退化的洪泛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恢复生态学原理和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洪泛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洪泛湿地退化程度的加剧,土壤容重逐渐增加,土壤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通气度均表现为未退化〉中度退化〉轻度退化〉重度退化,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为重度退化〉中度退化〉未退化〉轻度退化;与未退化洪泛湿地相比,轻度、中度、重度退化洪泛湿地的平均土壤最小持水量、毛管蓄水量和饱和蓄水量较其分别降低19.20%,47.91%,55.11%;11.24%,5.16%,16.49%;11.61%,1.93%,11.84%,非毛管蓄水量表现为重度退化(431.01t/hm2)〉中度退化(393.01t/hm2)〉未退化(303.81t/hm2)〉轻度退化(255.22t/hm2)。(2)各洪泛湿地的土壤平均速效N、P、K、全量N、P、K和有机质(SOM)向表层聚集明显;与未退化洪泛湿地相比,轻度、中度、重度退化湿地的土壤速效N含量分别降低25.91%,34.40%,37.03%,速效P含量分别降低16.91%,32.96%,40.53%,速效K含量分别降低14.48%,33.96%,41.42%,有机质含量分别降低0.57%,22.01%,22.73%;各湿地的C/N比在17.11~20.69之间,未退化湿地最低;pH变动范围为7.76~7.92,未退化湿地最高。(3)随着湿地退化程度的加剧,容重逐渐增加,孔隙度逐渐减小,持水和蓄水性能逐渐降低,养分含量逐渐减少,土壤环境趋于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海 洪泛湿地 退化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尕海湿地泥炭土土壤理化性质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元峰 王辉 +1 位作者 马维伟 王修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8-122,共5页
泥炭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尕海湿地的泥炭土在涵养水源、储存碳汇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尕海湿地泥炭土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尕海湿地泥炭土的平均... 泥炭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尕海湿地的泥炭土在涵养水源、储存碳汇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尕海湿地泥炭土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尕海湿地泥炭土的平均含水量为122.29%,说明尕海湿地具有较强的蓄水功能;土壤容重平均值为0.478 6g/kg,土壤总孔隙度平均值为78.186%。随着土层加深,土壤容重呈现出增大趋势,而总孔隙度呈现出降低趋势。(2)尕海湿地泥炭土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平均含量依次为302.04,10.37,0.81,13.93g/kg,空间变异程度均属中等水平。随着土层加深,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平均含量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土壤全钾平均含量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说明不同深度土壤中生物量的积累对土壤养分含量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海湿地 泥炭土 土壤含水量 土壤养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封年限对沙质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9
5
作者 黄蓉 王辉 +1 位作者 王蕙 石小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3-188,197,共7页
以腾格里沙漠南缘未围封和围封3,10,18,55年的沙质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围封年限对沙质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40cm,围封3,10,18,55年草地的平均土壤容重较未围封草地分别降低15.9... 以腾格里沙漠南缘未围封和围封3,10,18,55年的沙质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围封年限对沙质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40cm,围封3,10,18,55年草地的平均土壤容重较未围封草地分别降低15.91%,21.59%,11.36%,10.80%;非毛管孔隙度较其分别增加28.46%,56.10%,19.51%,3.25%,总孔隙度分别增加31.13%,34.69%,23.04%,1.18%,最大持水量分别增加55.37%,71.54%,38.74%,12.80%;围封3,10,18,55年草地的土壤养分均高于未围封草地,并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0-20cm,未围封,围封3,10,18,55年草地的土壤全N含量较20-40cm分别增加28.58%,19.61%,47.62%,38.67%,3.85%,全P含量分别增加18.75%,16.67%,15.38%,14.29%,全K含量分别增加23.58%,3.58%,8.23%,8.39%,2.46%,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79.45%,27.16%,89.12%,175.22%,198.47%;土壤有机碳密度表现为10Ex(7.06kg/m2)>3Ex(5.39kg/m2)>18Ex(5.20kg/m2)>55Ex(4.90kg/m2)>0Ex(2.83kg/m2);(2)随着围封年限的增加,土壤容重呈"V"形变化,围封10年达到最小值,群落植被特征、土壤孔隙度、土壤持水量、土壤养分,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均呈倒"V"形变化,围封10年达到最大值,之后降低,但均好于未围封草地,围封后,草地的地表覆盖度增加,土壤理化性质有所改善,土壤固碳能力有所提高,但围封年限并非越长越好,本研究区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土壤贫瘠,完全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10年围封并不能使该区完全恢复,适宜其完全恢复的时间还有待于继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质草地 围封年限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尕海泥炭地退化过程中土壤渗透特征的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克宏 王立 +2 位作者 马维伟 王琪 石小伟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13-818,共6页
由于恶劣的气候条件和过度的放牧、修建公路等因素,尕海泥炭湿地退化严重,泥炭地质量和生态作用持续下降。本研究采用空间分布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该区域4种不同退化程度下泥炭湿地土壤渗透性能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进一步评价与... 由于恶劣的气候条件和过度的放牧、修建公路等因素,尕海泥炭湿地退化严重,泥炭地质量和生态作用持续下降。本研究采用空间分布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该区域4种不同退化程度下泥炭湿地土壤渗透性能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进一步评价与揭示退化过程中泥炭地的生态功能。结果表明:在前35 min,泥炭地土壤入渗速率曲线在各土壤分层中的变化情况不一;0~1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入渗速率曲线变化稳定且都表现为未退化的优于退化土壤;而10~20 cm土层土壤入渗速率曲线变化复杂多变,无明显规律。0~40 cm泥炭土中,植被退化对各层土壤渗透特征的影响不一,在0~10 cm土层,植被未退化土壤的初渗率、稳渗率、平均渗透速率、渗透系数和渗透总量与其他退化土壤渗透特征差异性显著;10~20 cm土层,未退化的土壤稳渗率、渗透速率、渗透系数与渗透量随着植被的退化程度呈“∽”形态波动变化;0~40 cm土层,土壤稳渗率、平均渗透速率、渗透系数和渗透总量均随着植被的退化,呈现出逐级递减的规律。土壤平均渗透速率与土壤孔隙度呈一定的正显著相关,而与土壤初始含水量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保护高寒泥炭地生态系统,对于尕海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库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海 不同退化程度 土壤渗透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