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层析试纸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建武 宋春美 +7 位作者 刘芳 吴淑燕 李浩林 刘程 邱实 曾海娟 吴嫚 刘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6-41,共6页
免疫层析试纸因其使用方便,耗时少,结果稳定,价格相对低廉,可适用现场和家庭检测,在临床诊断等领域得到了有效普及。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事故频发,该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得到快速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免疫层析试纸技术的简介、研究、应... 免疫层析试纸因其使用方便,耗时少,结果稳定,价格相对低廉,可适用现场和家庭检测,在临床诊断等领域得到了有效普及。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事故频发,该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得到快速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免疫层析试纸技术的简介、研究、应用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评述,以期为免疫层析试纸技术的未来发展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层析试纸 食品安全 检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芯片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邱实 刘芳 +5 位作者 袁晓红 马丽萍 董庆利 李浩林 刘程 刘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332-337,共6页
蛋白芯片作为一种快速、简便、高通量分析检测技术,近年来在食品检验、蛋白质组学、疾病诊断、药物筛选、农林畜牧业以及司法鉴定等领域应用日渐增多。本文简述蛋白芯片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 蛋白芯片 生物芯片 高通量检测 食品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源性致病菌菌膜形成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吴嫚 李森 +5 位作者 吴淑燕 陈国薇 刘芳 张超 董庆利 刘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9-243,共5页
菌膜是微生物黏附在介质表面形成的大量细菌群居的一种生存状态,结构致密的菌膜能够使细菌更强地抵御外界的不利环境而生存下来。在食品工业中,菌膜的形成使污染的细菌难以被彻底清除;而在医学领域,由于菌膜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使其成为许... 菌膜是微生物黏附在介质表面形成的大量细菌群居的一种生存状态,结构致密的菌膜能够使细菌更强地抵御外界的不利环境而生存下来。在食品工业中,菌膜的形成使污染的细菌难以被彻底清除;而在医学领域,由于菌膜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使其成为许多慢性感染性疾病反复发作和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综合分析了近年来菌膜形成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并对其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予以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菌膜 影响因素 食品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酶标抗体制备方法的比较及李斯特菌TASELISA试剂盒性能的优化 被引量:8
4
作者 刘雅莉 刘芳 +4 位作者 刘箐 韩舜愈 孙志博 夏俊芳 朱小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301-306,310,共7页
研制一种低成本、快速、准确的三抗体夹心酶联免疫(Three antibodies sandwich ELISA,TAS-ELISA)检测试剂盒。采用戊二醛法、改良过碘酸钠法分别制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 研制一种低成本、快速、准确的三抗体夹心酶联免疫(Three antibodies sandwich ELISA,TAS-ELISA)检测试剂盒。采用戊二醛法、改良过碘酸钠法分别制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标记的山羊抗兔IgG,比较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TAS-ELISA试剂盒两种酶标抗体的检测效果,并考察了试剂盒的检测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保存周期等指标。结果表明,采用改良过碘酸钠法制备的HRP-IgG效果好,克分子比最高可达2.9,酶结合率达27%;试剂盒检测周期6h,检测成本为3.5元/孔,特异性实验、干扰实验、重复性实验、稳定性实验表明采用该方法制备的酶标抗体,特异性好、结果稳定可靠。自制TAS-ELISA试剂盒检测性能可达到商业化试剂盒水平,为该产品的产业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改良过碘酸钠法 碱性磷酸酶 辣根过氧化物酶 三抗体夹心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免疫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程 刘芳 +5 位作者 刘箐 韩舜愈 董庆利 杨标 胡津津 马丽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9-205,共7页
将骨髓瘤细胞SP2/0与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免疫小鼠得到的脾细胞融合,通过筛选得到3株稳定分泌抗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D3、E7、B9,D3和B9亚类为IgG1,E7亚类为IgG2a,轻链亚型均为κ。交叉反应结果显示这3株... 将骨髓瘤细胞SP2/0与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免疫小鼠得到的脾细胞融合,通过筛选得到3株稳定分泌抗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D3、E7、B9,D3和B9亚类为IgG1,E7亚类为IgG2a,轻链亚型均为κ。交叉反应结果显示这3株单抗仅结合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对15株其他细菌无反应,测得胶体金标记单抗最佳pH、最佳结合量分别为D3:pH 7.5~8.0、24μg/mL;B9:pH 7.5、12μg/mL;E7∶pH7.5、18μg/mL,抗体配对选择胶体金结合D3喷涂金标垫、E7以1 mg/mL喷涂NC膜作T线为最优组合,试纸条检测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灵敏度为2.1×106CFU/mL,且仅可检出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对25株其他细菌均无交叉反应,模拟带菌实验表明,对市售面包、牛奶、果冻各25 g(mL)均添加约200 CFU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增菌培养8、10、10 h即可检出。研究表明,实验自主制备的抗体性能良好,试纸条特异性、灵敏度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可在政府食源性致病菌监管部门、食品企业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单克隆抗体 免疫胶体金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捕捉PCR和直接PCR技术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比较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雅莉 刘箐 +6 位作者 刘芳 韩舜愈 王婧 夏俊芳 汪小波 樊学军 田绿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43-248,共6页
将免疫学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免疫捕捉PCR(IC-PCR),并与传统的直接PCR(Direct-PCR)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纯菌液中IC-PCR检测灵敏度(104CFU/mL)是Direct-PCR灵敏度(105CFU/mL)的10倍;模拟带菌实验结果表明:IC-PCR最低可检测... 将免疫学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免疫捕捉PCR(IC-PCR),并与传统的直接PCR(Direct-PCR)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纯菌液中IC-PCR检测灵敏度(104CFU/mL)是Direct-PCR灵敏度(105CFU/mL)的10倍;模拟带菌实验结果表明:IC-PCR最低可检测到5×101个细菌/PCR反应体系(即104CFU/mL),检测限比Direct-PCR(5×103个细菌/PCR反应体系即106CFU/mL)高100倍;特异性实验、干扰实验结果表明IC-PCR可特异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aytogenes,LM),而和18株其他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无交叉反应。IC-PCR具有快速、经济、灵敏、特异等优点,是一种适合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食品企业的LM快速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免疫捕捉PCR 直接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售生鲜鸡肉5种主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检测及分布概率评估 被引量:3
7
作者 蒲承君 崔兴博 +5 位作者 杜兰兰 雷娅 张宏宇 刘芳 董庆利 刘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01-205,共5页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上海市52个市场的208份鸡腿、鸡爪、鸡翅、鸡胗、鸡胸肉中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单增李斯特菌、阪崎肠杆菌5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快速检测,以了解不同鸡肉食用部位各种致病菌的分布规律,...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上海市52个市场的208份鸡腿、鸡爪、鸡翅、鸡胗、鸡胸肉中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单增李斯特菌、阪崎肠杆菌5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快速检测,以了解不同鸡肉食用部位各种致病菌的分布规律,并根据β概率分布确立最具代表性的部位作为评估靶点。结果显示:在208份样品中,大肠杆菌O157∶H7和沙门氏菌未检出;阪崎肠杆菌在鸡翅中检出1株;志贺氏菌检出2株,分布于鸡翅、鸡胗;单增李斯特菌检出11株,检出率达5.29%,且在鸡翅中检出率最高(4株),鸡腿(3株)、鸡爪(3株)部位检出率相当,鸡胗检出率最低(1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式反应 致病菌 生鲜鸡肉 β概率分布 评估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