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曝气孔径对四尾栅藻污水处理及胞内有机质的影响
1
作者
普文婷
孙文志
+5 位作者
田雅琦
曹丽萍
浦云萍
陆欣
李魁晓
杨宋琪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4-92,共9页
为探究CO_(2)浓度和曝气孔径对四尾栅藻生长、光合、固碳效率的影响,并比较其污水净化效果和细胞有机质的积累。文章设置3种曝气孔径(气泡直径分别8、1.5和0.3 mm)和2种CO_(2)浓度梯度(0.4%、0.04%)并将四尾栅藻置于污水原液进行曝气培...
为探究CO_(2)浓度和曝气孔径对四尾栅藻生长、光合、固碳效率的影响,并比较其污水净化效果和细胞有机质的积累。文章设置3种曝气孔径(气泡直径分别8、1.5和0.3 mm)和2种CO_(2)浓度梯度(0.4%、0.04%)并将四尾栅藻置于污水原液进行曝气培养。结果表明,高浓度CO_(2)显著提升四尾栅藻生物量与光合效率,且微孔径曝气下四尾栅藻有更高比生长速率;低浓度CO_(2)中微孔径曝气有利于四尾栅藻光化学效率的提高。高浓度CO_(2)下四尾栅藻固碳效率较高且随曝气孔径减小显著升高,同时促进叶绿素a、多糖、蛋白质和油脂等有机质积累。高浓度CO_(2)耦合微孔径曝气培养方式在提高四尾栅藻生物量的同时亦有利于促进其对污水污染物的清除。CO_(2)固定率提高使得胞内有机质含量增加,从而获取更多的生物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曝气孔径
四尾栅藻
污水
细胞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种绿藻对市政污水的脱氮除磷效率及其细胞营养积累研究
2
作者
王杰
田玲娜
+4 位作者
马永伟
吴建新
孙小妹
杨宋琪
罗光宏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97-1102,共6页
以3种绿藻(小球藻(Chlorella sp.)、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和尖细栅藻(Scenedesmus acuminatus))为研究对象,使用灭菌和未灭菌的曝气池原水构建纯藻培养体系和藻菌共培养体系对其进行为期18 d的培养,探究了3种绿藻对市政污...
以3种绿藻(小球藻(Chlorella sp.)、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和尖细栅藻(Scenedesmus acuminatus))为研究对象,使用灭菌和未灭菌的曝气池原水构建纯藻培养体系和藻菌共培养体系对其进行为期18 d的培养,探究了3种绿藻对市政污水中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从资源化角度比较藻细胞营养差异。结果表明,3种绿藻生长良好,且在藻菌共培养体系中表现出了更高的光合潜力。3种绿藻培养液中总氮(TN)、总磷(TP)和氨氮含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培养过程中去除率分别达到51%、76%、55%以上,小球藻对营养盐去除效果更佳,且在藻菌共培养体系中去除效果显著高于纯藻培养体系(p<0.05)。细胞营养测定结果表明,小球藻蛋白质质量分数和总油脂产率均高于四尾栅藻和尖细栅藻,且在藻菌共培养体系中更高。综上所述,小球藻在市政污水净化方面更具潜力,且藻菌共培养环境更有利于污水的脱氮除磷和细胞营养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藻
市政污水
脱氮除磷
细胞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曝气孔径对四尾栅藻污水处理及胞内有机质的影响
1
作者
普文婷
孙文志
田雅琦
曹丽萍
浦云萍
陆欣
李魁晓
杨宋琪
机构
河西学院
甘肃
省微藻
技术
创新
中心
甘肃
农业大学资
源
与环境学院
甘肃凯源生物技术开发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污水资
源
化工程
技术
研究
中心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4-92,共9页
基金
甘肃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2YF7FG188)
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博士项目(2024QB-110)
+1 种基金
河西学院博士科研启动金(KYQD2024010)
河西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117)。
文摘
为探究CO_(2)浓度和曝气孔径对四尾栅藻生长、光合、固碳效率的影响,并比较其污水净化效果和细胞有机质的积累。文章设置3种曝气孔径(气泡直径分别8、1.5和0.3 mm)和2种CO_(2)浓度梯度(0.4%、0.04%)并将四尾栅藻置于污水原液进行曝气培养。结果表明,高浓度CO_(2)显著提升四尾栅藻生物量与光合效率,且微孔径曝气下四尾栅藻有更高比生长速率;低浓度CO_(2)中微孔径曝气有利于四尾栅藻光化学效率的提高。高浓度CO_(2)下四尾栅藻固碳效率较高且随曝气孔径减小显著升高,同时促进叶绿素a、多糖、蛋白质和油脂等有机质积累。高浓度CO_(2)耦合微孔径曝气培养方式在提高四尾栅藻生物量的同时亦有利于促进其对污水污染物的清除。CO_(2)固定率提高使得胞内有机质含量增加,从而获取更多的生物质资源。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曝气孔径
四尾栅藻
污水
细胞有机质
Keywords
carbon dioxide
aeration aperture sizes
Scenedesmus quadricauda
sewage
cellular organism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3种绿藻对市政污水的脱氮除磷效率及其细胞营养积累研究
2
作者
王杰
田玲娜
马永伟
吴建新
孙小妹
杨宋琪
罗光宏
机构
甘肃
农业大学资
源
与环境学院
河西学院
甘肃
省微藻
技术
创新
中心
甘肃凯源生物技术开发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张掖市环碧再生资
源
有限
公司
出处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97-1102,共6页
基金
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No.22YF7FG188、No.23JRRG0013)
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博士支持项目(No.2024QB-110)。
文摘
以3种绿藻(小球藻(Chlorella sp.)、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和尖细栅藻(Scenedesmus acuminatus))为研究对象,使用灭菌和未灭菌的曝气池原水构建纯藻培养体系和藻菌共培养体系对其进行为期18 d的培养,探究了3种绿藻对市政污水中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从资源化角度比较藻细胞营养差异。结果表明,3种绿藻生长良好,且在藻菌共培养体系中表现出了更高的光合潜力。3种绿藻培养液中总氮(TN)、总磷(TP)和氨氮含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培养过程中去除率分别达到51%、76%、55%以上,小球藻对营养盐去除效果更佳,且在藻菌共培养体系中去除效果显著高于纯藻培养体系(p<0.05)。细胞营养测定结果表明,小球藻蛋白质质量分数和总油脂产率均高于四尾栅藻和尖细栅藻,且在藻菌共培养体系中更高。综上所述,小球藻在市政污水净化方面更具潜力,且藻菌共培养环境更有利于污水的脱氮除磷和细胞营养的积累。
关键词
绿藻
市政污水
脱氮除磷
细胞营养
Keywords
green algae
municipal wastewater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cell nutrition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曝气孔径对四尾栅藻污水处理及胞内有机质的影响
普文婷
孙文志
田雅琦
曹丽萍
浦云萍
陆欣
李魁晓
杨宋琪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3种绿藻对市政污水的脱氮除磷效率及其细胞营养积累研究
王杰
田玲娜
马永伟
吴建新
孙小妹
杨宋琪
罗光宏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