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铃薯种薯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彤彤 陈富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40-148,共9页
目的系统总结马铃薯种薯采后生理特性与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为提高种薯贮藏质量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基于国内外文献,分析马铃薯种薯采后休眠特性、呼吸代谢、水分变化及生理老化等生理过程,评述温湿度调控、化学处理、物理干预及生... 目的系统总结马铃薯种薯采后生理特性与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为提高种薯贮藏质量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基于国内外文献,分析马铃薯种薯采后休眠特性、呼吸代谢、水分变化及生理老化等生理过程,评述温湿度调控、化学处理、物理干预及生物防控等保鲜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种薯休眠与内源激素动态平衡密切相关,温度是影响休眠持续时间的关键因素;呼吸强度与种薯活力直接相关,贮藏期间呼吸代谢变化显著;水分流失影响种薯生理状态和萌发潜力;生理老化与活性氧积累及抗氧化系统功能降低显著相关。科学的温湿度管理是确保种薯贮藏质量的基础;香芹酮等天然植物源抑芽剂因低毒性受到广泛关注;植物激素可有效调控休眠期和萌发过程;紫外线处理能有效抑制病害发生;生物防控通过有益微生物提高种薯抗病性。结论马铃薯种薯贮藏过程中休眠特性与内源激素平衡密切相关,贮藏保鲜技术多样且各具特点。未来研究应侧重开发绿色低碳贮藏技术、智能化贮藏系统、多功能复合保鲜技术及微生物组调控策略,实现种薯贮藏保鲜技术向精准化、智能化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种薯 休眠特性 贮藏保鲜 温湿度调控 化学调控 物理处理 生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旱作区马铃薯品种(系)品质分析与评价
2
作者 张志伟 冯坤蓉 +3 位作者 梁宏杰 李海娇 徐国平 张武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5-83,共9页
为了筛选出适宜甘肃省旱作区种植的优质马铃薯品种(系),对37个马铃薯品种(系)的块茎性状、基础营养指标和矿物质元素含量相关的19个指标进行测定,并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对马铃薯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马铃薯S... 为了筛选出适宜甘肃省旱作区种植的优质马铃薯品种(系),对37个马铃薯品种(系)的块茎性状、基础营养指标和矿物质元素含量相关的19个指标进行测定,并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对马铃薯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马铃薯Se含量、平均单薯质量和Mg含量的变异系数最高,分别为0.64、0.47和0.45;相关性分析表明,37个马铃薯品种(系)的19个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37个马铃薯品种(系)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LY1631-1和临薯18号位居前2且综合得分大于1,用逐步线性回归法构建模型,验证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模型准确可靠;系统聚类分析表明,在阈值为1.5左右时可以将材料分为3类,第1类LY1631-1、临薯18号等26份材料综合评价较高,第2类丽薯6号等9份材料综合评价居中,第3类L1330-33和LY1520-9综合评价较低。综上,LY1631-1、临薯18号等26份综合评价较高的品种(系),可作为优质马铃薯种质资源在甘肃省旱作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种质资源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早熟马铃薯‘陇薯20号’高效再生体系建立及抗草铵膦种质创制
3
作者 贾小霞 齐恩芳 +6 位作者 文国宏 马胜 黄伟 吕和平 李建武 曲亚英 丁宁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85-2294,共10页
为建立中早熟菜用型马铃薯新品种‘陇薯20号’的高效再生体系、创制抗草铵膦新种质,本研究通过系统分析试管苗茎段在添加不同浓度及其配比6-BA、NAA和GA3的MS培养基上的胚性愈伤诱导效率与芽再生能力发现,在MS+1.0 mg L^(–1)6-BA+0.5 m... 为建立中早熟菜用型马铃薯新品种‘陇薯20号’的高效再生体系、创制抗草铵膦新种质,本研究通过系统分析试管苗茎段在添加不同浓度及其配比6-BA、NAA和GA3的MS培养基上的胚性愈伤诱导效率与芽再生能力发现,在MS+1.0 mg L^(–1)6-BA+0.5 mg L^(-1)NAA+4.5 mg L^(-1)GA3+3%蔗糖的培养基中,胚性愈伤诱导率(89.83%)与芽分化率(91.81%)最高。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Bar基因过表达载体,借助农杆菌介导法转化试管苗茎段,经2.0 mg L^(-1)PPT筛选,成功获得6个独立转化株系。种植转基因及其未转基因对照株系,在苗期茎叶喷施有效成分1271 g hm^(-2)的市售草铵膦后,未转基因对照株系9 d内完全枯萎死亡,而转基因株系均表现出稳定的草铵膦抗性;成熟期表型分析表明,转基因株系的单株结薯数、单株产量及主要品质性状呈现不同程度分化,其中S_(20-4)的单株结薯数、单株产量与块茎淀粉、粗蛋白、还原糖含量等关键品质性状指标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这说明S_(20-4)在整合草铵膦抗性的同时成功维持受体品种的产量与品质特性。本研究建立的高效再生体系为‘陇薯20号’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创制的S20-4为抗除草剂高产育种提供了可直接应用的候选株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陇薯20号 再生体系 BAR基因 草铵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连作年限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沛国 谢奎忠 +2 位作者 胡新元 王维 谭雪莲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7-205,共9页
采用长期定位试验,设马铃薯连作1~7 a(CP1~CP7)和轮作(RT)8个处理,通过高通量测序探究不同连作年限对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厚壁菌门为主要的优势菌门。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 采用长期定位试验,设马铃薯连作1~7 a(CP1~CP7)和轮作(RT)8个处理,通过高通量测序探究不同连作年限对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厚壁菌门为主要的优势菌门。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数量表现出波动变化趋势,连作年限影响细菌群落结构。RT、CP1、CP2、CP3处理土壤细菌相似度较高,CP4、CP5、CP6、CP7处理土壤细菌相似度较高。马铃薯连作7 a土壤中的放线菌门相对丰度降幅最大,较RT降低10.47%;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在连作6 a土壤中显著降低,较RT减少22.07%;类诺卡氏属相对丰度在连作7 a显著减少,较RT减少2.34%;芽孢杆菌属相对丰度在连作6 a时最低,较RT减少9.18%;连作7 a较RT减少5.14%;芽单胞菌属相对丰度在连作7 a土壤中达到最高(16.54%),较RT增加5.26%。长期连作改变了马铃薯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连作4 a土壤细菌群落种类开始变化,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也随之改变。土壤中预防病害的菌类减少,增加了马铃薯染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连作年限 根际土壤 细菌群落 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倒茬与秸秆覆盖对连作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5
作者 李金钰 谢奎忠 +2 位作者 胡新元 董博 陈松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7,159,共11页
为了研究玉米倒茬和秸秆覆盖对长期连作马铃薯土壤的影响,试验在连续种植马铃薯8 a的土地上进行了4种不同的处理:对照组(CK),未进行任何处理;采用玉米秸秆覆盖(T_(1));先进行玉米倒茬,然后覆盖玉米秸秆(T_(2));仅进行玉米倒茬处理(T_(3)... 为了研究玉米倒茬和秸秆覆盖对长期连作马铃薯土壤的影响,试验在连续种植马铃薯8 a的土地上进行了4种不同的处理:对照组(CK),未进行任何处理;采用玉米秸秆覆盖(T_(1));先进行玉米倒茬,然后覆盖玉米秸秆(T_(2));仅进行玉米倒茬处理(T_(3))。通过高通量测序研究玉米倒茬与秸秆覆盖对马铃薯现蕾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秸秆覆盖后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的丰富度均增长,T_(1)、T_(2)分别增长了3.72%和5.18%,但单独采用玉米倒茬降低了4.91%,并且玉米倒茬和秸秆覆盖会明显提高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T_(1)、T_(2)、T_(3)较CK分别提高7.03%、8.03%、3.4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将不同处理马铃薯土壤样品细菌群落结构相似度进行聚类分析,按细菌相似度可将处理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包含CK和T_(1)处理组,第二类包含T_(2)和T_(3)处理组。玉米倒茬与秸秆覆盖下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的优势种群以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黏球菌门(Myxococcota)为主。其中T_(1)处理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较CK增长10.89%,T_(2)和T_(3)处理较CK分别降低4.83%和8.78%。与CK相比,3组处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均增长,T_(2)增幅最高(33.44%)。各处理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较CK均降低,T_(2)较CK降低最多,为77.41%。T_(1)处理的绿弯菌门(Chloroflexi)相对丰度较CK增长29.09%,T_(2)和T_(3)处理较CK分别显著增长41.03%和34.45%(P<0.05)。各处理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相对丰度较CK均有所增长,T_(1)、T_(2)、T_(3)分别增长58.86%、27.69%、35.27%。环境因子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磷含量、土壤脱氢酶活性是影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玉米倒茬和秸秆覆盖改善了土壤微环境,显著降低了有害菌属如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数量,尤其是T_(2)处理其数量显著降低了70.28%,有效缓解了马铃薯病害的传播与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连作障碍 玉米倒茬 秸秆覆盖 根际土壤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锌肥施用方式对马铃薯光合效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6
作者 王维 徐沛国 谢奎忠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119,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锌肥施用方式对马铃薯的光合特性、冠层结构、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农艺性状等生理变化规律。【方法】选用陇薯10号、陇薯17号2个品种,以常规施肥为对照(CK),用常规施肥分别与基施(ZnSO_(4)·7H2O 30 kg/hm^(2))、拌种(... 【目的】探究不同锌肥施用方式对马铃薯的光合特性、冠层结构、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农艺性状等生理变化规律。【方法】选用陇薯10号、陇薯17号2个品种,以常规施肥为对照(CK),用常规施肥分别与基施(ZnSO_(4)·7H2O 30 kg/hm^(2))、拌种(100 g ZnSO_(4)粉末+375 g滑石粉+10 g大森+15 g甲基托布津)、喷施(0.3%ZnSO_(4)·7H2O+0.05%尿素混合溶液0.045 L/m^(2))进行复配,分别记为CJBP、CJ、CB和CP。【结果】不同处理马铃薯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都显著高于对照,陇薯10号和陇薯17号的净光合速率分别高于对照14.15%和13.76%;施锌处理的马铃薯叶片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显著升高,平均叶角和投射系数显著降低,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效率、表观量子效率显著升高,光补偿点显著降低;不同处理下暗适应的F_(o)、F_(o)′、F_(m)、F_(v)/F_(m)均显著升高,光适应的F_(v)′/F_(m)′、ETR和ΦPSII也显著升高,施锌处理的马铃薯叶片qP和NPQ显著高于对照;不同处理不同品种间的株高、单株结薯数、单株经济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结论】锌肥能有效改善马铃薯的光合特性,促进生物量累积,提高马铃薯产量,其CJBP为最佳处理,为进一步研究不同锌肥施用方式对马铃薯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光合特性 荧光参数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雨养农业区马铃薯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定西市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小东 陈富 +5 位作者 张彤彤 孙小花 张荣 黄伟 张勇 王芳芳 《中国马铃薯》 2024年第4期313-321,共9页
为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北雨养农业区马铃薯全生育期气候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利用Pearson相关、滑动相关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对定西市2005-2022年马铃薯全生育期逐月气候因子与马铃薯产量间的关系展开研究。2005-2... 为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北雨养农业区马铃薯全生育期气候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利用Pearson相关、滑动相关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对定西市2005-2022年马铃薯全生育期逐月气候因子与马铃薯产量间的关系展开研究。2005-2022年研究区在马铃薯全生育期表现出“暖湿化”趋势;马铃薯气象产量与气温相关性最高,其次是降水,最后是云量与自校准帕默尔干旱指数(Self-calibrating palmer drought index,scPDSI);马铃薯全生育期及7月气温对气象产量抑制作用较大,其中全生育期平均气温可解释气象产量50.6%的变化;5月降水对马铃薯生长表现为负效应,6月降水表现为正效应;气象产量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不稳定,随研究区降水量增加和气温升高,2010年以后气象产量与全生育期平均最高气温由不显著负相关增强至显著负相关。若未来气候持续变暖,定西市马铃薯产量将受到严峻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产量 气候变化 响应关系 定西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马铃薯适度连作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陆立银 谢奎忠 罗爱花 《农业科技通讯》 2013年第1期106-109,共4页
针对马铃薯适度连作技术研究,总结提出加深耕作层、复种灭茬、补施微肥、配方施肥、使用沼肥、加施菌肥、施足有机肥、病虫害防控、新品种选用等马铃薯适度连作栽培技术。
关键词 马铃薯 连作障碍 研究 适度连作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旱区主食化马铃薯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柳永强 胡新元 +2 位作者 陆立银 罗爱花 谢奎忠 《中国种业》 2019年第8期48-50,共3页
在典型的甘肃中部旱区,以优质主食化马铃薯陇薯9号、陇薯10号和陇薯14号为材料,采用黑膜垄作旱作双行、黑膜垄作滴灌双行和黑膜垄作滴灌单行3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品种在不同栽培模式下成苗、产量及病薯情况,得出滴灌比旱作产量高,但病薯... 在典型的甘肃中部旱区,以优质主食化马铃薯陇薯9号、陇薯10号和陇薯14号为材料,采用黑膜垄作旱作双行、黑膜垄作滴灌双行和黑膜垄作滴灌单行3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品种在不同栽培模式下成苗、产量及病薯情况,得出滴灌比旱作产量高,但病薯率也高的结论。试验发现,黑膜垄作滴灌双行栽培模式是甘肃中部旱区值得推行的高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旱区 主食化 马铃薯 栽培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nstat GGE双标图评价甘肃省马铃薯区域试验的参试品种和试点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李建武 李高峰 +4 位作者 文国宏 张荣 马胜 齐恩芳 贾小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46-1151,共6页
以2007-2008年甘肃省马铃薯区域试验的9个品种在7个试点的块茎产量为材料,利用基于Genstat的GGE双标图分析评价参试品种(系)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以及各试点的代表性和区分力。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陇薯9号’‘L0227-18’‘天薯1... 以2007-2008年甘肃省马铃薯区域试验的9个品种在7个试点的块茎产量为材料,利用基于Genstat的GGE双标图分析评价参试品种(系)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以及各试点的代表性和区分力。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陇薯9号’‘L0227-18’‘天薯10号’‘陇薯8号’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7个试点被划分为2个类型区域,在2个类型区域中表现最好的品种分别为‘陇薯9号’和‘陇薯6号’,安定、会川和临夏是比较理想的试点,具有较强的区分力和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块茎产量 GGE双标图 区域试验 品种 试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马铃薯主要病毒病发生情况调查 被引量:14
11
作者 齐恩芳 刘石 +4 位作者 贾小霞 文国宏 吕和平 黄伟 高彦萍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1-176,共6页
2015年-2016年,在甘肃省10个地市24个马铃薯主栽县(区)146个生态区域(乡镇)采集了757份具有典型症状的马铃薯样品,应用DAS-ELISA法进行检测,筛查6种主要病毒(PVX、PVY、PLRV、PVA、PVS和PVM)。结果表明:631份样品检测到病毒,PVS的检出... 2015年-2016年,在甘肃省10个地市24个马铃薯主栽县(区)146个生态区域(乡镇)采集了757份具有典型症状的马铃薯样品,应用DAS-ELISA法进行检测,筛查6种主要病毒(PVX、PVY、PLRV、PVA、PVS和PVM)。结果表明:631份样品检测到病毒,PVS的检出率最高,达47.03%,PVY次之,为33.82%,PVA最低,只有0.63%;发生复合侵染的病毒主要为PVY+PVS,复合侵染率达到10.13%,三种病毒复合侵染主要是PVY+PVS+PVM;病毒种类和感病程度与品种、地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病毒病 调查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立式深旋松耕马铃薯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12
作者 于显枫 张绪成 +6 位作者 黄伟 雷康宁 缪平贵 方彦杰 马一凡 王红丽 侯慧芝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72-1882,共11页
旨在研究立式深旋松耕作条件下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马铃薯水肥利用和产量的影响,为实现水肥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生产提供依据。设置全膜覆盖立式深旋松耕不施肥(VP),全膜覆盖立式深旋松耕施化肥(VPF),全膜覆盖立式深旋松耕有机肥替代60... 旨在研究立式深旋松耕作条件下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马铃薯水肥利用和产量的影响,为实现水肥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生产提供依据。设置全膜覆盖立式深旋松耕不施肥(VP),全膜覆盖立式深旋松耕施化肥(VPF),全膜覆盖立式深旋松耕有机肥替代60%化肥(VPO)3个处理。测定土壤含水量、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叶面积指数(LAI)、块茎产量,计算贮水量、阶段耗水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等。结果表明:与VP相比,VPO和VPF均提高了马铃薯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和叶片SPAD值,二者均减慢了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后的LAI和叶片SPAD值降低幅度,延长了光合期。2018-2020年,VPO和VPF均降低了土壤贮水量,尤其是收获期较VP降低了6.45%~18.33%;VPO降低了花前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时增加了花后耗水量,花后耗水量较VPF和VP增加了20.61~92.74 mm。VPO降低了肥料贡献率,提高了肥料的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较VPF分别提高了37.66%~201.22%和117.94%~165.29%;VPO和VPF都增加了马铃薯的块茎产量和商品率,块茎产量较VP增加了10.66%~68.39%和19.35%~93.16%。因此,立式深旋松条件下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可延长叶片光合功能期,改变了马铃薯的耗水进程,没有降低块茎产量,同时还提高了商品率和肥料的农学效率,是资源高效和作物增产的养分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有机肥替代 阶段耗水量 化肥偏生产力 水肥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马铃薯产业现状及提升措施建议 被引量:43
13
作者 何三信 文国宏 +2 位作者 王一航 李高峰 李建武 《中国马铃薯》 2010年第1期54-57,共4页
本文在对甘肃省马铃薯产业现状进行简要阐述后,认为甘肃马铃薯产业涉及的品种选育、种薯繁育、商品生产、贮藏保鲜、加工转化、市场销售等6大环节已发展完备,但发展不平衡,不配套,产业链没有形成有效对接,整个产业大而不强,缺乏产业整... 本文在对甘肃省马铃薯产业现状进行简要阐述后,认为甘肃马铃薯产业涉及的品种选育、种薯繁育、商品生产、贮藏保鲜、加工转化、市场销售等6大环节已发展完备,但发展不平衡,不配套,产业链没有形成有效对接,整个产业大而不强,缺乏产业整体的市场竞争力。产业各环节自身还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刻分析后,进而提出了"设立育种专项"等进一步提升甘肃省马铃薯产业特色优势的措施建议12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马铃薯产业 提升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试管薯诱导集成优化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武 齐恩芳 +2 位作者 王一航 李玉萍 张勇 《长江蔬菜》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08期31-33,共3页
用食用白糖代替蔗糖、自来水代替蒸馏水,通过不同培养基、不同的散射光和温度诱导脱毒马铃薯陇薯3号试管薯,观察其对试管薯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MS+80g/L食用白糖+1g/L活性炭+200mg/L多效唑液体培养基,在弱散射光(100lx)和(18... 用食用白糖代替蔗糖、自来水代替蒸馏水,通过不同培养基、不同的散射光和温度诱导脱毒马铃薯陇薯3号试管薯,观察其对试管薯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MS+80g/L食用白糖+1g/L活性炭+200mg/L多效唑液体培养基,在弱散射光(100lx)和(18±1℃)条件下更利于提早结薯,单瓶试管薯鲜重和单薯鲜重都显著增加,同时降低了畸形薯率;用食用白糖和自来水配制培养基不会影响诱导微型薯的效果,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试管薯 诱导 光照 温度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陇薯23号选育
15
作者 郑永伟 李掌 +3 位作者 文国宏 曲亚英 白永杰 李建武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6-138,F0003,共4页
陇薯23号是以延97-8为母本,以品系L0404-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中晚熟,生育期95 d(天)左右,大中薯率80%左右,平均单薯质量115.5 g,单株结薯数7.25个。株型半直立,薯块圆形,薯皮黄色,薯肉浅黄色,芽眼浅,干... 陇薯23号是以延97-8为母本,以品系L0404-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中晚熟,生育期95 d(天)左右,大中薯率80%左右,平均单薯质量115.5 g,单株结薯数7.25个。株型半直立,薯块圆形,薯皮黄色,薯肉浅黄色,芽眼浅,干物质含量24.83%,淀粉含量18.36%。每667 m^(2)产量3000 kg左右,适宜在北方一作区的甘肃、陕西、新疆、青海、宁夏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陇薯23号 加工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打造马铃薯种业强省对策与建议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掌 张开乾 +3 位作者 马忠明 吕和平 文国宏 曲亚英 《甘肃农业科技》 2022年第6期5-13,共9页
为提升甘肃马铃薯种业发展水平,攻克种质创新难关,通过对甘肃省马铃薯种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摸清了马铃薯种业在甘肃省发展的优势和制约瓶颈,确定了种业强省的思路、策略及目标,围绕种质资源、脱毒种薯繁育等方面,提出构建新型育种... 为提升甘肃马铃薯种业发展水平,攻克种质创新难关,通过对甘肃省马铃薯种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摸清了马铃薯种业在甘肃省发展的优势和制约瓶颈,确定了种业强省的思路、策略及目标,围绕种质资源、脱毒种薯繁育等方面,提出构建新型育种主体、突出商业化育种、科研平台与繁育基地水平提升建设、种薯监督管理、品牌打造及机制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种业 建议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马铃薯花色素苷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齐恩芳 贾小霞 +1 位作者 黄伟 王敏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5-32,共8页
花色素苷是彩色马铃薯主要呈色物质,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马铃薯花色素苷研究工作取得的进展,重点对马铃薯花色素苷种类、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行归纳,以期为后续马铃薯花色素苷生物合成机制研究和富集... 花色素苷是彩色马铃薯主要呈色物质,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马铃薯花色素苷研究工作取得的进展,重点对马铃薯花色素苷种类、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行归纳,以期为后续马铃薯花色素苷生物合成机制研究和富集花色素苷马铃薯品质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马铃薯 花色素苷 生物合成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条件下马铃薯试管结薯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齐恩芳 贾晓霞 +3 位作者 张武 高彦萍 张荣 柳永强 《种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69,共6页
采用两因素(A因素:光温,B因素:培养基)三水平试验设计,研究了光照、温度、培养基等不同培养条件对陇薯3号和陇薯7号试管薯诱导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冬季,自然光照变温培养、自然光照变温培养7 d转黑暗恒温培养以及黑暗恒温培养条件均能诱... 采用两因素(A因素:光温,B因素:培养基)三水平试验设计,研究了光照、温度、培养基等不同培养条件对陇薯3号和陇薯7号试管薯诱导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冬季,自然光照变温培养、自然光照变温培养7 d转黑暗恒温培养以及黑暗恒温培养条件均能诱导2个品种结薯。自然光照变温条件下,陇薯7号试管薯结薯数、单瓶薯重及大薯数均极显著高于其它培养条件下(p<0.01)。与"固体+液体"、"固体"培养基相比,"液体+液体"培养基结薯时间早,数量多,大薯率高。在冬季,自然光照培养室诱导结薯效果显著且节约能源,但其它季节,自然光照诱导试管薯的效果如何,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试管薯 自然光照诱导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阴湿旱作区马铃薯主粮化品种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爱花 陆立银 +2 位作者 胡新元 谢奎忠 柳永强 《中国马铃薯》 2019年第4期211-216,共6页
随着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不断推进,筛选适宜旱作雨养农业区种植的马铃薯主粮化需求的新品种(系),并探索其高效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以2个马铃薯主粮化品种‘陇薯7号’、‘陇薯9号’原种为材料,以露地种植常规施肥处理为对照,研... 随着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不断推进,筛选适宜旱作雨养农业区种植的马铃薯主粮化需求的新品种(系),并探索其高效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以2个马铃薯主粮化品种‘陇薯7号’、‘陇薯9号’原种为材料,以露地种植常规施肥处理为对照,研究了黑膜、大垄、氮肥减施10%、氮肥减施20%对马铃薯植株叶片生理参数、田间枯萎病发病率、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氮肥减量10%处理对‘陇薯9号’与对照处理相比,叶片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差异显著。栽培措施显著影响2个马铃薯品种田间枯萎病发病率。在高寒阴湿旱作区,与露地种植、常规施肥处理相比,采用黑膜覆盖、氮肥减施处理(最高可减施20%)与黑膜覆盖、大垄双行栽培有利于实现马铃薯主粮化品种‘陇薯7号’、‘陇薯9号’绿色栽培与高产高效的生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阴湿 马铃薯 主粮化 栽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中半干旱地区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武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研究了陇中半干旱地区垄沟栽培、垄作栽培、平作栽培以及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沟栽培较平作栽培增产72.0%,每hm2纯收入增加1 050元;垄作栽培较平作播种栽培增产36.0%;三元复合肥施用量以675 kg/hm2为宜;种... 研究了陇中半干旱地区垄沟栽培、垄作栽培、平作栽培以及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沟栽培较平作栽培增产72.0%,每hm2纯收入增加1 050元;垄作栽培较平作播种栽培增产36.0%;三元复合肥施用量以675 kg/hm2为宜;种植密度以4.8万株/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马铃薯 栽培技术 丰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