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藏区自然发酵牦牛乳中优良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11
1
作者 秦虹 梁琪 +2 位作者 张卫兵 张炎 米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41-246,共6页
从甘肃藏区采集的23份自然发酵牦牛乳中分离出的195株乳酸菌,经遗传稳定性、凝乳时间、滴定酸度、保水率及感官评价初筛得到12株发酵性能较好的菌株。再通过酸化能力、后酸化能力、冷藏期间活菌数和黏度的变化及产香能力的测定,最终... 从甘肃藏区采集的23份自然发酵牦牛乳中分离出的195株乳酸菌,经遗传稳定性、凝乳时间、滴定酸度、保水率及感官评价初筛得到12株发酵性能较好的菌株。再通过酸化能力、后酸化能力、冷藏期间活菌数和黏度的变化及产香能力的测定,最终筛选出5株性能优良的乳酸菌。这5株菌凝乳时间在4~6h之间,凝乳时的滴定酸度在75.90~83.87°T之间;冷藏期间滴定酸度增加了13.72~21.16°T、活菌数含量为107~1011CFU/mL、黏度为3.01~8.21Pa·s;产生的乙醛和双乙酰含量分别为11.00~42.68μg/mL和2.91~13.18μg/mL。通过16S rDNA分子鉴定,菌株Q3为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lactis),Q4为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G3、G4、G5为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这5株乳酸菌可以应用到发酵乳制品的工业化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藏区 自然发酵牦牛乳 乳酸菌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含量对牦牛乳清蛋白浓缩物功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高瑞平 梁琪 白莉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共7页
通过不同截留分子质量的再生纤维素膜过滤纯化牦牛原乳清液和牦牛甜乳清液,分别制取牦牛原乳清蛋白浓缩物(native whey protein concentrate,NWPC)和牦牛甜乳清蛋白浓缩物(sweet whey protein concentrate,SWPC),研究蛋白含量不同的乳... 通过不同截留分子质量的再生纤维素膜过滤纯化牦牛原乳清液和牦牛甜乳清液,分别制取牦牛原乳清蛋白浓缩物(native whey protein concentrate,NWPC)和牦牛甜乳清蛋白浓缩物(sweet whey protein concentrate,SWPC),研究蛋白含量不同的乳清蛋白浓缩物(whey protein concentrate,WPC)主要成分(乳糖含量、pH值和总蛋白质含量)和功能特性(溶解性、持水性、持油性、起泡性、乳化性及热稳定性)的特征。结果表明:10 000 Da再生纤维素膜透析得到的牦牛WPC中总蛋白含量达到80%以上,不含乳糖,功能特性(溶解性、持水性、持油性、起泡性、乳化性及热稳定性)均显著高于经3 500 Da卷式膜、5 000 Da再生纤维素膜透析得牦牛WPC,WPC蛋白含量越高,其功能特性越好;不同蛋白含量的牦牛SWPC起泡能力、泡沫稳定性、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均显著(P<0.05)高于牦牛NWPC。牦牛乳WPC最不稳定温度为85℃,高于荷斯坦牛乳WPC的80℃,热处理会适当改善牦牛WPC的起泡性能、乳化性能和热稳定性。通过膜牦牛处理获取的高蛋白含量的WPC,功能特性较好,应用广泛,对解决牦牛乳清资源的利用问题、保护环境、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起到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原乳清蛋白浓缩物 牦牛甜乳清蛋白浓缩物 主要成分 功能特性 蛋白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乳清粉的功能特性 被引量:4
3
作者 高瑞平 梁琪 +1 位作者 白莉莉 石永祺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9年第3期13-18,8,共6页
为掌握牦牛乳清粉的组成特性和功能性质,分别利用酸沉淀得到的牦牛乳清液制取牦牛原乳清粉(nativeyak whey powder,NYW),利用加工牦牛乳干酪排出(即酶凝法)的乳清废液制取牦牛甜乳清粉(sweet yak wheypowder,SYW),测定NYW和SYW的总蛋白... 为掌握牦牛乳清粉的组成特性和功能性质,分别利用酸沉淀得到的牦牛乳清液制取牦牛原乳清粉(nativeyak whey powder,NYW),利用加工牦牛乳干酪排出(即酶凝法)的乳清废液制取牦牛甜乳清粉(sweet yak wheypowder,SYW),测定NYW和SYW的总蛋白质、乳糖、灰分含量和pH值等指标以及溶解性、持水性、持油性、起泡性、乳化性和热稳定性等功能性质。结果表明:SYW和NYW的总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差值为3.433%,乳糖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NYW的灰分含量高达11.188%,较SYW高3.156%,有显著差异(P<0.05),NYW和SYW溶液均呈酸性,pH值分别为4.837和5.410,差异显著(P<0.05);NYW(27.079%)和SYW(34.207%)的溶解性差异显著(P<0.05);NYW的持水率显著高于SYW,但持油率显著低于SYW(P<0.05);SYW的起泡能力、泡沫稳定性、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均显著高于NYW(P<0.05);NYW和SYW在60℃热处理时开始有沉淀产生,75℃以后沉淀量显著增加(P<0.05),85℃时沉淀率达最大值,说明牦牛乳清粉85℃时最不稳定,而市售荷斯坦乳清粉(Holstein whey powder,HW)在80℃最不稳定,牦牛乳清粉热稳定性优于HW。研究结果表明,酸沉淀和酶凝法获得的乳清粉主要成分和功能特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原乳清粉 牦牛甜乳清粉 乳清蛋白 主要成分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钠添加量对牦牛乳硬质干酪成熟过程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4
作者 宋雪梅 宋国顺 +1 位作者 梁琪 张炎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6期23-30,共8页
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测定不同氯化钠添加量牦牛乳硬质干酪成熟过程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氯化钠添加量牦牛乳硬质干酪中共检出23种游离氨基酸,主要为Asp、Glu、Ile、Leu、Phe、Thr、Cys,这7种游离氨基酸占游离氨... 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测定不同氯化钠添加量牦牛乳硬质干酪成熟过程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氯化钠添加量牦牛乳硬质干酪中共检出23种游离氨基酸,主要为Asp、Glu、Ile、Leu、Phe、Thr、Cys,这7种游离氨基酸占游离氨基酸总含量的94%~95%;在1~6个月成熟过程中,牦牛乳硬质干酪中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而且在成熟后期,氯化钠添加量的增加使得干酪中Thr、Asn、Asp、Val、Pro、Phe等含量呈现增加趋势,Ala、His、Arg、Tyr等含量呈现减少趋势,Leu、Ile、Ser、Gly、Trp等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然而,当氯化钠添加量为1.3%时,成熟时间长的牦牛乳硬质干酪中Glu、Leu、Ile、芳香族氨基酸、Cys、Gly、Ser等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氯化钠添加量较高的干酪。该研究可为开发低盐牦牛乳硬质干酪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钠添加量 牦牛乳 硬质干酪 游离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岁龄对甘南牦牛肉中脂肪酸与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马骋 梁琪 +2 位作者 文鹏程 张炎 徐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361-365,共5页
为探讨甘南牦牛肉中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含量随岁龄的变化规律,按照6个岁龄段随机选取牦牛60头,分别进行脂肪酸和氨基酸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饱和脂肪酸是牦牛肉中脂肪酸的主要组成部分,且随岁龄的增长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不饱和... 为探讨甘南牦牛肉中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含量随岁龄的变化规律,按照6个岁龄段随机选取牦牛60头,分别进行脂肪酸和氨基酸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饱和脂肪酸是牦牛肉中脂肪酸的主要组成部分,且随岁龄的增长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随岁龄的增长而降低,各岁龄段的P:S(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均在0.1左右,n-6∶n-3在〉3-4和〉4-5岁的牦牛肉中达到了推荐标准;氨基酸总量随岁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除〉2-3岁的牦牛肉以外,其他各岁龄段的牦牛肉的EAA/TAA与EAA/NEAA均达到了FAO/WHO的模式标准。通过综合分析,〉3-4岁牦牛肉中的脂肪酸与氨基酸结构更为合理,更适宜屠宰加工。综合以上结果说明,岁龄对牦牛肉中的脂肪酸与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是对牦牛肉进行营养品质评定及分级时需要考虑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肉 岁龄 脂肪酸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干保护剂对复合低温乳酸菌发酵剂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炎 张卫兵 +3 位作者 宋雪梅 杨敏 田菊梅 梁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4-147,153,共5页
以青藏高原牧区分离筛选出的低温乳酸菌为研究对象,以活菌数为指标,比较了4种冻干保护剂对复合低温乳酸菌发酵剂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其中3种较优冻干保护剂的复配配方。结果表明,复合低温乳酸菌冻干保护剂的最优组合为:甘油为8m... 以青藏高原牧区分离筛选出的低温乳酸菌为研究对象,以活菌数为指标,比较了4种冻干保护剂对复合低温乳酸菌发酵剂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其中3种较优冻干保护剂的复配配方。结果表明,复合低温乳酸菌冻干保护剂的最优组合为:甘油为8m L/L,蔗糖为10%(w/v),脱脂乳为15%(w/v),以此为保护剂冻干存活率达到了90.55%。与商业发酵剂相比,低温发酵剂发酵酸乳组织状态良好,滴定酸度为92°T,感官评分为95分,活菌含量(10.3lg CFU/m L)极显著高于商业发酵酸乳(p<0.01)。实验结果为制备高活力直投式低温乳酸菌发酵剂的冻干菌粉提供理论支撑,对开发低温乳酸菌发酵剂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乳酸菌 冻干保护剂 发酵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诱变高产凝乳酶地衣芽孢杆菌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卫兵 梁琪 +4 位作者 乔海军 米兰 张炎 杨敏 甘伯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4-176,184,共4页
以产凝乳酶地衣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变和硫酸二乙酯诱变,提高菌株的凝乳活力。经反复诱变筛选获得一株凝乳活力较高且水解活力较低的突变株DES-6,其凝乳活力为184.65SU/mL,比原菌株增加了15.41%,水解活力为23.35U/mL,比原... 以产凝乳酶地衣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变和硫酸二乙酯诱变,提高菌株的凝乳活力。经反复诱变筛选获得一株凝乳活力较高且水解活力较低的突变株DES-6,其凝乳活力为184.65SU/mL,比原菌株增加了15.41%,水解活力为23.35U/mL,比原菌株降低了64.80%。传代实验表明,突变株DES-6具有稳定的遗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乳酶 地衣芽孢杆菌 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剂对牦牛乳硬质干酪蛋白降解和苦味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刘瑛 梁琪 +2 位作者 宋雪梅 张炎 黄绍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12-117,共6页
用甘肃天祝新鲜牦牛乳为原料分别添加嗜温、嗜热和混合发酵剂制作硬质干酪,以pH 4.6-可溶性氮(soluble nitrogen,SN)、12%三氯乙酸氮(trichloroacrtic acid-N,TCA-N)、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FAA)含量和疏水性肽/亲水性肽(... 用甘肃天祝新鲜牦牛乳为原料分别添加嗜温、嗜热和混合发酵剂制作硬质干酪,以pH 4.6-可溶性氮(soluble nitrogen,SN)、12%三氯乙酸氮(trichloroacrtic acid-N,TCA-N)、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FAA)含量和疏水性肽/亲水性肽(S/Q)为蛋白水解度指标,研究3种牦牛乳硬质干酪在6个月内成熟过程中苦味和蛋白质降解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干酪在成熟过程中pH 4.6-SN、12%TCA-N和FA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苦味值与pH 4.6-SN、12%TCA-N和FAA含量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0、0.412和0.458。3种干酪成熟过程中S/Q的变化趋势和程度不同,嗜温发酵剂干酪中S/Q呈现降低趋势;嗜热和混合发酵剂干酪中S/Q均呈现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但在这两种干酪中S/Q的变化程度不同,嗜热发酵剂干酪在1~3个月S/Q略有降低,在3~6个月S/Q快速增大,而混合发酵剂干酪正好相反。S/Q与苦味值成极显著正相关(r=0.895),S/Q可很好地反映干酪中苦味的强弱。而干酪中苦味强弱与蛋白质降解强弱密切相关,对蛋白降解程度越大的发酵剂制作的干酪越容易产生苦味,其中,嗜热发酵剂对干酪蛋白降解程度最大,混合发酵剂次之,嗜温发酵剂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味值 牦牛乳 硬质干酪 蛋白质水解 疏水性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灵菇酸奶的制作及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炎 甘伯中 +4 位作者 米兰 张卫兵 何林 赵小元 杭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313-315,338,共4页
以藏灵菇为发酵剂,考察了发酵温度、时间和接种量对藏灵菇酸奶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Box-Benhnken实验设计优化了发酵条件,得到藏灵菇酸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为2%(w/v),发酵温度为20℃,发酵时间为18h。所制产品为乳白色,组织细腻、均... 以藏灵菇为发酵剂,考察了发酵温度、时间和接种量对藏灵菇酸奶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Box-Benhnken实验设计优化了发酵条件,得到藏灵菇酸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为2%(w/v),发酵温度为20℃,发酵时间为18h。所制产品为乳白色,组织细腻、均匀,稍黏稠,味道独特的营养食品,实验结果可为藏灵菇酸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灵菇 酸奶 Box-Benhnken实验设计 发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灵菇中醋酸菌和酵母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炎 张卫兵 +4 位作者 何林 米兰 文鹏程 秦虹 梁琪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10期40-42,共3页
结合藏灵菇扫描电镜结果,从藏灵菇中分离出1株醋酸菌和4株酵母菌依据其形态、培养特征和部分生理生化研究,初步鉴定醋酸菌为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4株酵母菌分别为酒香酵母属(Brettanomyces)、类酵母属(Saccharomycodes... 结合藏灵菇扫描电镜结果,从藏灵菇中分离出1株醋酸菌和4株酵母菌依据其形态、培养特征和部分生理生化研究,初步鉴定醋酸菌为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4株酵母菌分别为酒香酵母属(Brettanomyces)、类酵母属(Saccharomycodes)和酵母属(Saccharomycs)的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灵菇 醋酸菌 酵母菌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溶剂提取牦牛乳硬质干酪脂肪酸的GC-MS分析
11
作者 赵春燕 梁琪 +2 位作者 张炎 宋雪梅 杨敏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0-114,共5页
【目的】合理评价牦牛乳硬质干酪的品质及营养价值.【方法】以甘肃天祝牧区新鲜牦牛乳制作的硬质干酪为原料,分别用石油醚和氯仿作为溶剂提取脂肪酸,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石油醚... 【目的】合理评价牦牛乳硬质干酪的品质及营养价值.【方法】以甘肃天祝牧区新鲜牦牛乳制作的硬质干酪为原料,分别用石油醚和氯仿作为溶剂提取脂肪酸,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石油醚溶剂提取物中共检出46种脂肪酸成分,氯仿溶剂提取物中共检出36种;在两种溶剂提取物中,均以棕榈酸、(E)-9-十八烯酸、硬脂酸、肉豆蔻酸和11-十八烯酸5种脂肪酸的含量较高.【结论】石油醚作为溶剂提取的脂肪酸种类多,含量高,提取效果更好,是研究与分析牦牛乳硬质干酪脂肪酸成分与其含量较理想的提取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 硬质干酪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ckett-Burman和Box-Behnken试验优化嗜热链球菌Q4F8产胞外多糖工艺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刚 梁琪 +1 位作者 宋雪梅 张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36-143,共8页
嗜热链球菌Q4F8是通过诱变筛选获得的产胞外多糖突变株,为实现工业化应用,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以提高胞外多糖产量.本研究以GM17为基础培养基,通过单因素筛选试验、响应面优化中的Plackett-Burman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分析法对培养... 嗜热链球菌Q4F8是通过诱变筛选获得的产胞外多糖突变株,为实现工业化应用,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以提高胞外多糖产量.本研究以GM17为基础培养基,通过单因素筛选试验、响应面优化中的Plackett-Burman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分析法对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嗜热链球菌合成胞外多糖的因素主次顺序为pH值>培养温度>乳糖质量分数.其最佳工艺参数为pH 6.90、培养温度42℃和乳糖质量分数1.51%,且在该条件下胞外多糖产量达到191.47 mg/L,较原始菌株提高了1.3倍.通过对原始菌株Q4进行复合诱变筛选及培养条件和培养基优化,使菌株胞外多糖产量显著提高(P<0.01),为该菌株和其他链球菌的工业化发酵提供参考,其胞外多糖具有较好抑菌能力,为功能性乳酸菌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链球菌 胞外多糖 PLACKETT-BURMAN Box-Behnken 发酵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宰后成熟时间对不同年龄牦牛肉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杨巧能 梁琪 +1 位作者 文鹏程 张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37-241,共5页
研究宰后成熟时间对不同年龄牦牛肉用品质(p H值、肉色、肌红蛋白含量、剪切力、失水率、蒸煮损失率)的影响,并分析成熟时间、年龄与肉用品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宰后成熟过程中,不同年龄牦牛肉L*值和b*值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先上升... 研究宰后成熟时间对不同年龄牦牛肉用品质(p H值、肉色、肌红蛋白含量、剪切力、失水率、蒸煮损失率)的影响,并分析成熟时间、年龄与肉用品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宰后成熟过程中,不同年龄牦牛肉L*值和b*值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而a*值先下降后上升;肌红蛋白含量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 H值在成熟的前3 d发生了显著的变化(P<0.05),成熟过程中不同年龄牦牛肉p H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失水率和蒸煮损失率在宰后成熟的第3天时达到最大;成熟3 d后,剪切力值显著降低(P<0.05);年龄与牦牛肉用品质指标均呈正相关,而成熟时间与L*值、b*值、失水率、蒸煮损失率呈较强的正相关,与剪切力、肌红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牦牛宰后经过7 d的成熟,可以降低因屠宰年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同时也可以改善肉的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肉 成熟 年龄 肉用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冻融次数下牦牛肉蛋白质氧化与保水性的关系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婉竹 梁琪 +1 位作者 张炎 文鹏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9,共6页
探讨不同冻融次数下牦牛肉中的蛋白质氧化对其保水性的影响。选取3岁左右的甘南牦牛背最长肌,经过7次冻融循环,分别测定样品的pH值、解冻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加压失水率、羰基含量、巯基含量以及蛋白质溶解度。结果表明,随着冻融次数... 探讨不同冻融次数下牦牛肉中的蛋白质氧化对其保水性的影响。选取3岁左右的甘南牦牛背最长肌,经过7次冻融循环,分别测定样品的pH值、解冻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加压失水率、羰基含量、巯基含量以及蛋白质溶解度。结果表明,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pH值显著降低(P<0.05),解冻损失率、加压失水率和蒸煮损失率反映的保水性也显著降低(P<0.05),羰基、巯基含量反映的蛋白质氧化程度显著增加(P<0.05),蛋白质溶解度中全蛋白、肌原纤维蛋白以及肌浆蛋白均呈现显著下降(P<0.05)。pH值、保水性和蛋白质氧化之间相关性显著(P<0.05),在7次冻融过程中,pH值下降速率趋势与保水性下降速率趋势一致,并且后期保水性下降速率减缓的同时蛋白质氧化速率上升。表明多次冻融循环会引起牦牛肉蛋白质氧化程度显著升高,造成保水性显著下降,贮运体系中通过有效地控制蛋白质氧化可以更好地提高牦牛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肉 冻融 保水性 蛋白质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含量对牦牛乳硬质干酪质构、流变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石永祺 梁琪 +1 位作者 宋雪梅 张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4-19,共6页
通过对不同脂肪含量的牦牛乳硬质干酪功能特性测定,阐明脂肪含量对牦牛乳硬质干酪质构、流变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将脱脂和全脂牦牛乳按0∶1、1∶1、2∶1的体积比调配制成全脂、半脱脂和低脂牦牛乳硬质干酪,测其理化指标,利用质地剖面分析... 通过对不同脂肪含量的牦牛乳硬质干酪功能特性测定,阐明脂肪含量对牦牛乳硬质干酪质构、流变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将脱脂和全脂牦牛乳按0∶1、1∶1、2∶1的体积比调配制成全脂、半脱脂和低脂牦牛乳硬质干酪,测其理化指标,利用质地剖面分析(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质构特性,并用SPSS分析脂肪含量对各质构参数的相关性。使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干酪微观结构,测其在25~80℃条件下的流变特性,同时对弹性模量和黏弹特性变化趋势拟合回归方程。脂肪含量影响干酪出品率,全脂干酪>半脱脂干酪>低脂干酪,脂肪含量与水分含量、硬度、弹性和咀嚼性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9、-0.851、-0.795和-0.768;与黏聚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98。全脂、半脱脂和低脂干酪中脂肪颗粒面积分别为1800.20、1317.59、792.02μm^2,且脂肪分别占总面积的10.0%、7.3%和4.4%。干酪脂肪含量越低,弹性模量越大;干酪脂肪含量越高,黏弹特性越大;干酪脂肪含量与理化特性、质构、微观结构和流变特性关系密切,实验结果为脂肪含量对牦牛乳硬质干酪影响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含量 牦牛乳硬质干酪 质构 相关性分析 流变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乳与荷斯坦牛乳硬质干酪的抗氧化特性比较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静 梁琪 +1 位作者 宋雪梅 张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5-21,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牦牛乳硬质干酪与荷斯坦牛乳硬质干酪乳脂含量与氧化速率间的关系,探索和揭示乳脂氧化规律,完善硬质干酪乳脂氧化理论。方法:牦牛乳与荷斯坦牛乳干酪在4℃下成熟0、1、2、3、4、5、6个月,测定酸度值(acidity value,ADV)、... 目的:通过比较牦牛乳硬质干酪与荷斯坦牛乳硬质干酪乳脂含量与氧化速率间的关系,探索和揭示乳脂氧化规律,完善硬质干酪乳脂氧化理论。方法:牦牛乳与荷斯坦牛乳干酪在4℃下成熟0、1、2、3、4、5、6个月,测定酸度值(acidity value,ADV)、羰基价(carbonyl value,CV)、一级氧化程度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和二级氧化程度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acid,TBA)值,计算各指标氧化进程的总增幅与平均氧化速率。结果:1)两种干酪ADV和CV在成熟过程中均持续上升;牦牛乳硬质干酪ADV总增幅为(263.94±13.88)%,低于荷斯坦乳硬质干酪(363.91±11.71)%);成熟期间牦牛乳与荷斯坦牛乳干酪CV平均增长速率分别为(0.1400±0.0177)meq/(kg·月)和(0.1385±0.0151)meq/(kg·月);2)两种干酪POV在成熟期间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两种干酪间POV除了在3个月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其余成熟期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TBA值在成熟过程中均呈上升趋势;牦牛乳硬质干酪TBA值总增幅为(330.48±72.64)%,荷斯坦牛乳硬质干酪为(335.89±36.41)%,牦牛乳与荷斯坦牛乳干酪TBA值平均增长速率分别为(0.0354±0.0029)mg/(kg·月)和(0.0336±0.0020)mg/(kg·月);4)通过计算拟合了牦牛乳硬质干酪一级与二级氧化速率回归方程,分别为Y=-0.0017x^5+0.0382x^4-0.3366x^3+1.3477x^2-2.1467x+1.4969(R2=0.9932)、Y=0.0343x+0.0244(R^2=0.9688)。结论:在成熟过程中牦牛乳硬质干酪呈现高乳脂含量和低氧化速率的现象,说明牦牛乳硬质干酪中的抗氧化因子较荷斯坦牛乳硬质干酪高,并在成熟后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降低了氧化速率,实验可为不同原料硬质干酪的贮藏和氧化特性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干酪 脂肪氧化 氧化指标 平均增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熟条件对牦牛乳硬质干酪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高婉伟 梁琪 +1 位作者 宋雪梅 张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0-145,共6页
为了提高牦牛乳硬质干酪的风味及品质,试验以水分、pH值、NaCl含量、总氮、pH4.6可溶性氮、12%三氯乙酸可溶性氮及游离氨基酸含量为指标,研究了不同成熟条件对牦牛乳硬质干酪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成熟过程中,牦牛乳硬质干酪中的... 为了提高牦牛乳硬质干酪的风味及品质,试验以水分、pH值、NaCl含量、总氮、pH4.6可溶性氮、12%三氯乙酸可溶性氮及游离氨基酸含量为指标,研究了不同成熟条件对牦牛乳硬质干酪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成熟过程中,牦牛乳硬质干酪中的水分含量由58.23%降到53.65%,成熟前后水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pH值先下降后升高,从最初的4.86升高至5.01,但成熟温度对其影响并不显著;NaCl含量在成熟前期增加显著,成熟后期趋于平缓,15℃成熟的干酪的NaCl含量较新鲜干酪高0.67%;总氮含量在成熟期间由26.23%增加到32.95%,受成熟时间的影响较大,成熟温度影响较小;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pH4.6可溶性氮含量显著增加,15℃成熟3个月的干酪pH4.6可溶性氮含量比新鲜干酪高12.19%;12%三氯乙酸可溶性氮含量受成熟时间及成熟温度影响显著,其含量从新鲜干酪的1.43%升高到成熟干酪时的10.42%;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游离氨基酸含量整体增加,成熟温度对其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 硬质干酪 成熟温度 成熟时间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凝与酸凝牦牛乳硬质干酪成熟期间质量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义全 梁琪 +3 位作者 赵春燕 吴晗 宋雪梅 张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0-197,共8页
【目的】比较酶凝和酸凝两种凝乳方式制作的牦牛乳硬质干酪成熟期间质量特性的差异.【方法】以牦牛乳为原料,制作酶凝和酸凝牦牛乳硬质干酪,对其感官品质、质构特性、理化特性以及苦味肽分子量分布进行比较.【结果】酶凝干酪出品率高于... 【目的】比较酶凝和酸凝两种凝乳方式制作的牦牛乳硬质干酪成熟期间质量特性的差异.【方法】以牦牛乳为原料,制作酶凝和酸凝牦牛乳硬质干酪,对其感官品质、质构特性、理化特性以及苦味肽分子量分布进行比较.【结果】酶凝干酪出品率高于酸凝干酪,在成熟过程中质构特性各指标也优于酸凝干酪,而水分含量低于酸凝干酪;成熟90 d时,酸凝干酪感官品质达到最佳,具有均匀色泽、适宜乳香味和乳酸味,但其组织状态较差,总体感官评分低于酶凝干酪;在整个成熟期酸凝干酪苦味值低于酶凝干酪,成熟120 d时,酶凝与酸凝干酪苦味肽分子量范围分别在428~3 908 u和1 127~9 375 u之间,酸凝干酪苦味肽分子量范围大于酶凝干酪分子量范围;酶凝干酪苦味肽分子量在663~1 352 u时苦味值达到最大,酸凝干酪苦味肽分子量在2 249~3 564 u时苦味值最大.【结论】酸凝牦牛乳硬质干酪组织状态松散,质构欠佳,但色泽均匀,滋气味清淡,苦味值低;酶凝牦牛乳硬质干酪出品率高,水分含量较低,质构品质较好,但苦味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硬质干酪 酸凝 酶凝 质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牧区牦牛乳酸奶中产乳糖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巨蕾 梁琪 +6 位作者 乔海军 米兰 张炎 杨敏 宋雪梅 张卫兵 甘伯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39-242,254,共5页
采用含X-gal的筛选培养基,从甘南牧区采集的25份牦牛乳酸奶中分离筛选到20株产乳糖酶微生物,其中菌株SYA2产乳糖酶活力最高,综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同源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对菌株Enteroba... 采用含X-gal的筛选培养基,从甘南牧区采集的25份牦牛乳酸奶中分离筛选到20株产乳糖酶微生物,其中菌株SYA2产乳糖酶活力最高,综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同源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对菌株Enterobacter sp.SYA2产酶条件的研究表明:发酵温度为37℃,发酵周期为24h,培养基初始pH6.5时有利于该菌株产酶,此条件下乳糖酶活力为8.00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酸奶 乳糖酶 筛选 产酶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蛋白降解对牦牛乳硬质干酪苦味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玲 梁琪 +1 位作者 宋雪梅 张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6,共6页
针对牦牛乳硬质干酪的苦味缺陷,分别以小牛皱胃酶、微生物凝乳酶和木瓜蛋白酶制作的牦牛乳硬质干酪为研究对象,利用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牦牛乳硬质干酪pH 4.6水不溶性酪蛋白的降解程度,且对成熟过程中的牦牛乳硬质干酪苦味进行... 针对牦牛乳硬质干酪的苦味缺陷,分别以小牛皱胃酶、微生物凝乳酶和木瓜蛋白酶制作的牦牛乳硬质干酪为研究对象,利用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牦牛乳硬质干酪pH 4.6水不溶性酪蛋白的降解程度,且对成熟过程中的牦牛乳硬质干酪苦味进行感官评价,探究牦牛乳硬质干酪pH 4.6水不溶性酪蛋白降解对其苦味的影响。结果表明:牦牛乳硬质干酪在成熟期间酪蛋白发生了明显的降解,且α-酪蛋白均比β-酪蛋白降解速率快。经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后,发现木瓜蛋白酶制作的牦牛乳硬质干酪pH 4.6水不溶性酪蛋白在Pre-α_s-酪蛋白区域有较强的蛋白带。木瓜蛋白酶制作的牦牛乳硬质干酪pH 4.6水不溶性酪蛋白中α_s-酪蛋白和β-酪蛋白降解程度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微生物凝乳酶和小牛皱胃酶制作的牦牛乳硬质干酪(P<0.05或P<0.01),木瓜蛋白酶制作的牦牛乳硬质干酪的苦味值极显著高于微生物凝乳酶和小牛皱胃酶制作的牦牛乳硬质干酪的苦味值(P<0.01),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3种凝乳酶制作牦牛乳硬质干酪的苦味值和未降解β-酪蛋白和α_s-酪蛋白含量成极显著负相关。这为控制牦牛乳硬质干酪品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硬质干酪 酪蛋白降解 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苦味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