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马鹿背最长肌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冯晓群 韩玲 +4 位作者 蒋玉梅 祝霞 曹盈盈 张爱萍 孟兆刚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59-162,共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甘肃亚种马鹿背最长肌的挥发性物质,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甘肃马鹿背最长肌挥发性物质主要有15类83种化合物,其中醛类化合物是主体成分,醇、酮、芳香族类化合物含量也相对较...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甘肃亚种马鹿背最长肌的挥发性物质,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甘肃马鹿背最长肌挥发性物质主要有15类83种化合物,其中醛类化合物是主体成分,醇、酮、芳香族类化合物含量也相对较高;己醛、1-辛烯-3-醇、2-辛烯-1-醇、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2-戊基呋喃和4,5-二甲基噻唑等挥发性物质对甘肃马鹿的特征风味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背最长肌 挥发性物质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肉牛产业发展现状与解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周绪正 阎萍 +10 位作者 殷宏 余群力 朱跃明 杨勤 于轩 李有全 程富胜 王自科 石红梅 郭宪 张继瑜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4年第4期69-72,共4页
2013年,甘肃省肉牛牦牛产业继续以20个肉牛产业大县(含3个以牦牛肉生产为主的大县)为主保持平稳发展。据甘肃省辖区86个县市统计,2013年肉牛存栏509.2万头,出栏肉牛181.3万头,牛肉产量达19.3万t。牦牛是甘肃省重要牛种资源之一,存栏118... 2013年,甘肃省肉牛牦牛产业继续以20个肉牛产业大县(含3个以牦牛肉生产为主的大县)为主保持平稳发展。据甘肃省辖区86个县市统计,2013年肉牛存栏509.2万头,出栏肉牛181.3万头,牛肉产量达19.3万t。牦牛是甘肃省重要牛种资源之一,存栏118.73万头。甘肃省初步形成了以河西走廊国家商品粮基地肉牛产业区、陇东地区肉牛产业区和依靠天然草场的牦牛产业区为优势的肉牛生产基地,甘肃省肉牛业开发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尤以西门塔尔牛和当地黄牛杂交效果最为明显,已成为甘肃省肉牛生产的主体。文章从甘肃省肉牛生产概况、肉牛产业技术应用状况、与甘肃省肉牛产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甘肃省肉牛产业发展建议4个方面进行了总结阐述,以助力甘肃省肉牛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肉牛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斯布牦牛脏器品质及活性物质分析
3
作者 张玉卿 郭兆斌 +2 位作者 韩玲 参木友 余群力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5-120,共6页
研究分别选取西藏斯布牦牛的肝脏、心脏、肺脏和肾脏为试验材料,以青海海北牦牛为对照,研究了西藏斯布牦牛的食用品质、营养特性及生物活性物特征.结果表明:西藏斯布牦牛肝脏和心脏色泽较暗,但属于正常颜色,pH1值分别为5.68、5.14,剪切... 研究分别选取西藏斯布牦牛的肝脏、心脏、肺脏和肾脏为试验材料,以青海海北牦牛为对照,研究了西藏斯布牦牛的食用品质、营养特性及生物活性物特征.结果表明:西藏斯布牦牛肝脏和心脏色泽较暗,但属于正常颜色,pH1值分别为5.68、5.14,剪切力分别为1.02kgf、1.48kgf,熟肉率分别为77.59%、79.37%,相比青海海北牦牛,西藏斯布牦牛其pH1值在规定的范围值内,剪切力高于对照,熟肉率低于对照;西藏斯布牦牛肝脏和心脏的水分含量分别为69.89%、76.20%,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0.89%、17.31%,脂肪含量分别为3.00%、3.62%,灰分含量分别为1.67%、1.29%,相比对照青海海北牦牛,其水分和脂肪相差不大,蛋白质含量高,矿物质丰富;同时测得西藏斯布牦牛含有较高的生物活性物,其中肝脏和心脏左旋肉碱含量分别为29.28、13.20mg/kg,牛磺酸含量分别为4.52、1.28mg/g,肝脏谷胱甘肽含量为0.4mg/g,肾脏谷胱甘肽含量是0.26mg/g,肺脏和心脏中肝素钠含量分别为100.54、41.04mg/kg.相比对照青海海北牦牛,西藏斯布牦牛的左旋肉碱、谷胱甘肽含量较高,而牛磺酸、肝素钠含量低于青海海北牦牛,因此认为,西藏斯布牦牛脏器是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具有很高的食品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斯布牦牛 食用品质 营养特性 生物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