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方法在二斑叶螨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杨顺义 岳秀利 +4 位作者 王进军 沈慧敏 郭金梅 沈一凡 周兴隆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3-160,共8页
靶标突变是二斑叶螨对拟除虫菊酯类药剂产生高抗性的重要原因,而用于靶标突变检测的方法较多,有必要寻找一种经济、灵敏且有效的方法进行突变检测。本研究根据二斑叶螨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s,VGSCs)基因上... 靶标突变是二斑叶螨对拟除虫菊酯类药剂产生高抗性的重要原因,而用于靶标突变检测的方法较多,有必要寻找一种经济、灵敏且有效的方法进行突变检测。本研究根据二斑叶螨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s,VGSCs)基因上已报道的3个点突变(L1022V、A1215D和F1538I),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两种不同的方法对二斑叶螨田间种群(WW-R和LZ-R)进行靶标VGSCs基因突变检测。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显示,与SS种群相比,WW-R和LZ-R种群VGSCs基因均存在两种氨基酸突变A1215D和F1538I,但没有发现存在F1022V突变,其中A1215D突变发生在结构域ⅡS6-ⅢS1连接处,F1538I突变发生在结构域ⅢS6螺旋处,而采用PCR-RFLP方法只检测出A1215D突变。两种不同的方法对田间采集的二斑叶螨种群VGSCs基因突变位点检测的比较,为抗菊酯类药剂二斑叶螨种群抗性分子监测技术的建立和抗性治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斑叶螨 甲氰菊酯 靶标突变 直接测序法 PCR-RFLP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斑叶螨对螺螨酯抗药性及对18种杀螨剂交互抗性 被引量:24
2
作者 张志刚 沈慧敏 +2 位作者 段辛乐 杨顺义 高新菊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2-85,共4页
采自甘肃兰州兴隆山公园的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用雌雄单系培养敏感品系(S),用螺螨酯处理二斑叶螨种群培养抗性品系(SP-R),用室内生测法对二斑叶螨S和SP-R品系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二斑叶螨对螺螨酯抗性发展初期... 采自甘肃兰州兴隆山公园的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用雌雄单系培养敏感品系(S),用螺螨酯处理二斑叶螨种群培养抗性品系(SP-R),用室内生测法对二斑叶螨S和SP-R品系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二斑叶螨对螺螨酯抗性发展初期较慢,中期稳定,后期较快,选育至26代抗性指数(RI)达58.83。SP-R对甲氰菊酯、氯氰菊酯有一定的交互抗性,RI分别为11.54和10.03;对苯丁锡、四螨嗪、苦皮藤生物碱、阿维菌素、氯氟氰菊酯、哒螨.四螨嗪、哒.水胺硫磷、三唑锡、三氯杀螨醇、哒螨灵、氧化乐果无交互抗性(1<RI<5.00);对浏阳霉素、毒死蜱、噻螨酮、柴油、哒螨灵、唑螨酯可能存在负交互抗性(RI<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斑叶螨 螺螨酯 抗药性 交互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斑叶螨不同抗性品系最佳内参基因的筛选及CYP392E亚家族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杨顺义 岳秀利 +1 位作者 王进军 沈慧敏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52-1159,共8页
【目的】筛选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敏感品系(SS)、抗阿维菌素品系(Av-R)和抗螺虫乙酯品系(Sp-R)中合适的内参基因,研究二斑叶螨不同抗性品系CYP392E亚家族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 【目的】筛选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敏感品系(SS)、抗阿维菌素品系(Av-R)和抗螺虫乙酯品系(Sp-R)中合适的内参基因,研究二斑叶螨不同抗性品系CYP392E亚家族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对二斑叶螨α-tubulin,β-actin,ELFn,GAPDH,5.8S rRNA基因和SDHA共6个看家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进行分析以期筛选出合适的内参基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二斑叶螨不同品系P450酶系CYP392E亚家族基因的表达量差异。【结果】在二斑叶螨SS,Av-R和Sp-R品系中稳定性最高的内参基因为ELFn。以ELFn为内参基因,CYP392E7基因相对表达量在二斑叶螨Av-R品系中显著高于SS品系(P<0.05),为后者的2.18倍,而在Sp-R品系和SS品系中差异不显著;其余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2个抗性品系中均没有增加,Av-R品系的CYP392E4,CYP392E9和CYP392E10基因以及Sp-R品系的CYP392E1和CYP392E9基因相对表达量甚至显著下调,分别为SS品系的48%,74%,65%,63%和73%。【结论】在二斑叶螨SS,Av-R和Sp-R品系中ELFn为理想的内参基因,Av-R品系CYP392E4,CYP392E7,CYP392E9和CYP392E10基因相对表达量的显著变化可能与二斑叶螨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形成有关,Sp-R品系CYP392E1和CYP392E9基因也可能与二斑叶螨对螺虫乙酯的抗性形成有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斑叶螨 阿维菌素 螺虫乙酯 抗性品系 敏感品系 P450酶系 CYP392E亚家族 qRT—PCR 内参基因 表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形叶螨抗哒螨灵种群抗性遗传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宋丽雯 张君霞 +1 位作者 杨顺义 沈慧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2-115,共4页
通过对室内选育出的截形叶螨敏感品系和抗哒螨灵品系的杂交和回交试验表明:所测得的截形叶螨正交F1SR(SS♀×RR♂)和反交F1RS(RR♀×SS♂)代的显性度DSR和DRS分别为0.40和0.60,表明抗性由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两个D值(DRS和DSR)... 通过对室内选育出的截形叶螨敏感品系和抗哒螨灵品系的杂交和回交试验表明:所测得的截形叶螨正交F1SR(SS♀×RR♂)和反交F1RS(RR♀×SS♂)代的显性度DSR和DRS分别为0.40和0.60,表明抗性由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两个D值(DRS和DSR)95%置信限有重叠,并且经t检验,两个D值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证明截形叶螨对哒螨灵的抗性遗传为常染色体控制;回交F2代(BC1RS和BC1SR)的实际死亡率和期望值经χ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χ2=9.72,df=9,P>0.05),表明抗性遗传由单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形叶螨 哒螨灵 抗性 遗传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孢霉孢子悬浮液对小麦和黄瓜种子萌发及六种作物幼苗生长的影响
5
作者 郝雨 杨顺义 +3 位作者 张新虎 沈慧敏 岳秀利 罗玲艳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5-101,共7页
【目的】研究顶孢霉Ahy1对作物的安全性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生测和生理生化分析法,测定了顶孢霉(Ahy1)孢子悬浮液对小麦和黄瓜种子萌发、体内酶活性以及对6种作物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在25℃,相对湿度75%条件下,不同... 【目的】研究顶孢霉Ahy1对作物的安全性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生测和生理生化分析法,测定了顶孢霉(Ahy1)孢子悬浮液对小麦和黄瓜种子萌发、体内酶活性以及对6种作物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在25℃,相对湿度75%条件下,不同浓度的悬浮液对小麦和黄瓜种子萌发及根长生长表现出高抑和低促作用;对小麦种子中4种酶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对黄瓜种子中SOD、POD表现为促进作用,相对抑制率分别为-82.51%和-35.96%,对CAT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Pro含量影响不明显.对菜豆、小麦、玉米、辣椒、茄子、黄瓜6种供试作物株高平均抑制率分别为-18.62%、-8.12%、-11.11%、-8.56%、-6.61%和-1.71%;对菜豆、小麦幼苗鲜质量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21.10%、-14.29%,对辣椒、菜豆、茄子和小麦干质量抑制率分别为-16.41%、-15.59%、-15.10%和-9.50%,表现促生作用,但对黄瓜和玉米的干质量表现抑制作用.【结论】Ahy1菌株不同浓度孢子悬浮液处理供试作物21d后,均未见任何发病症状,植株生长正常,对供试作物生长没有明显可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孢霉孢子悬浮液 幼苗株高 鲜质量 干质量 种子萌发率 根长生长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