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业科学本科生野外实习模式——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曹文侠 张德罡 +5 位作者 蒲小鹏 徐长林 姚拓 胡桂馨 蔡卓山 李亚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72-1377,共6页
总结了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依托稳定的野外实习基地,开展综合性野外教学实习的创新与实践。从综合教学实习的目标定位、实习课程的关联性分析与系统设计、综合性实习项目的筛选及综合实习的过程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草业科... 总结了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依托稳定的野外实习基地,开展综合性野外教学实习的创新与实践。从综合教学实习的目标定位、实习课程的关联性分析与系统设计、综合性实习项目的筛选及综合实习的过程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草业科学综合性野外教学实习模式的构建,实现了实习课程、实习内容与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以综合性、系统性与研究性实习项目为主体,提高了野外教学实习的效率,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业科学 实践教学 综合实习 综合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蚂蚁对东祁连山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鱼小军 蒲小鹏 +3 位作者 黄世杰 方强恩 徐宁 徐长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0-145,共6页
为了明晰蚂蚁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作用,于甘肃天祝高寒草地上研究了蚂蚁对土壤水分、容重、养分、土壤种子库和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蚁丘0~10 cm的土壤含水量显著低于邻近土壤,蚁丘0~10 cm的土壤容重比距离蚁丘1 m同等深度的容重小... 为了明晰蚂蚁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作用,于甘肃天祝高寒草地上研究了蚂蚁对土壤水分、容重、养分、土壤种子库和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蚁丘0~10 cm的土壤含水量显著低于邻近土壤,蚁丘0~10 cm的土壤容重比距离蚁丘1 m同等深度的容重小59%。蚂蚁具有向蚁丘土壤富集营养和种子的作用。蚁丘0~10,10~20 cm深与距离蚁丘1 m处土壤总种子密度和种子多样性最大的是蚁丘0~10 cm,其次为蚁丘10~20 cm,最小的是距离蚁丘1 m处的对照。除蚁丘0~10 cm深处的碱解氮略小于对照外,前者的全氮、全磷、速效钾和有机质显著高于蚁丘10~20 cm和邻近土壤。蚁丘的中央部分为裸地,蚁丘外围的草产量显著低于邻近无蚁丘草地的草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丘 土壤含水量 土壤容重 土壤种子库 土壤养分 高寒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57
3
作者 范月君 侯向阳 +1 位作者 石红霄 师尚礼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4-302,共9页
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效应以及由此造成的气候变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已引起人们普遍关注。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是未来陆地生物圈碳源/碳汇的关键环节之一,揭示这一作用对精确理解碳循环的过程和相关... 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效应以及由此造成的气候变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已引起人们普遍关注。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是未来陆地生物圈碳源/碳汇的关键环节之一,揭示这一作用对精确理解碳循环的过程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围绕气候变暖对草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土壤呼吸、凋落物输入与分解、土壤碳库的影响,探讨了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气候变暖响应的机制及其过程,简述了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了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草地生态系统 土壤呼吸 碳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利用方式下羊草草原土壤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PLFA分析 被引量:33
4
作者 邹雨坤 张静妮 +4 位作者 杨殿林 陈秀蓉 张天瑞 赵建宁 赵帅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33,共7页
本研究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分析了不同利用方式对羊草草原土壤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刈割下表征土壤微生物的PLFA总量显著高于围封和放牧利用,围封条件下P... 本研究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分析了不同利用方式对羊草草原土壤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刈割下表征土壤微生物的PLFA总量显著高于围封和放牧利用,围封条件下PLFA总量最低,相关分析表明,PLFA总量与土壤微生物量碳(熏蒸提取法)极显著正相关。刈割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含量,围封使土壤中放线菌含量显著增加,土壤中真菌含量在3种利用方式下则无显著变化。刈割样地表征细菌的PLFA量最高,为29.6 nmol/g,放牧和围封样地中细菌的含量分别比刈割样地降低了27.8%和49.3%。刈割样地的优势PLFA类型为a15:0,15:0,16:0和18:0,占PLFA总量的64.6%,放牧样地中优势PLFA类型为i15:0,i16:0和18:1ω9t,占PLFA总量的45.6%;围封样地中,优势PLFA类型为a15:0,15:0和i16:0,占PLFA总量的4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草原 微生物量碳 磷脂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分解功能菌及其在草业系统界面中的利用潜势 被引量:3
5
作者 芦光新 陈秀蓉 +3 位作者 杨成德 薛莉 贾辉 王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56-1161,共6页
草业系统界面论完善了草业科学的理论,为分析草业生产中系统耦合和系统相悖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本研究就国内外关于纤维素分解功能菌方面的相关报道,从纤维素分解菌的物种资源、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资源、纤维素酶基因资源3个方面总结... 草业系统界面论完善了草业科学的理论,为分析草业生产中系统耦合和系统相悖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本研究就国内外关于纤维素分解功能菌方面的相关报道,从纤维素分解菌的物种资源、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资源、纤维素酶基因资源3个方面总结纤维素分解功能菌的资源优势。以系统论和草业系统界面论为理论依据,从草地农业系统中的3个界面,即草丛-地境界面(A)、草地-动物界面(B)和草畜-经营管理界面(C),分析纤维素分解功能菌资源在草业系统中的利用潜势,认为纤维素分解功能菌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缓解草畜矛盾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并提出3个发展方向:1)继续以生态学研究为基础,研究纤维素分解菌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相互关系;2)选育对牧草及农作物秸秆具有高效降解作用的优良菌株,通过非传统的农业方法来解决家畜养殖中的饲料来源;3)促进家畜-作物系统深度耦合,维持整个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有机协调地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分解功能菌资源 草业系统界面 利用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区草地-家畜优化配置研究——以青海省玛沁县1牧户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孙金金 焦婷 +3 位作者 李亚娟 王芳 汪鹏斌 鱼小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28-735,共8页
针对牧区牧草资源短缺、草畜平衡矛盾突出及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本文构建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度量的家庭牧场草地-家畜优化配置模型。以青海省玛沁县夏季牧场不足、冬春牧场剩余的1牧户为例,在分析现有家庭牧场草畜供需平衡的基础上... 针对牧区牧草资源短缺、草畜平衡矛盾突出及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本文构建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度量的家庭牧场草地-家畜优化配置模型。以青海省玛沁县夏季牧场不足、冬春牧场剩余的1牧户为例,在分析现有家庭牧场草畜供需平衡的基础上,设置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和家畜优化配置方案集并求解,进而分析草地-家畜优化配置后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及其综合效益。优化配置中,将载畜量由原来的520个羊单位减为418个羊单位,划分冬春季牧场草地面积5.4hm^2为夏季放牧,秋季牧场不作调整,冬春季牧场营养超载,结合补充精料和人工草地补饲休牧40d,放牧212d。优化配置方案下综合效益可分别提高11.8%,27.8%和27.8%。返青期休牧补饲可以使经济效益平均提高5%,生态效益平均提高22.5%,综合效益平均提高27.5%。延长夏季放牧时间为97d可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综合效益分别降低24.7%,16.5%和4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家庭牧场 草地-家畜 返青期 气候 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野生草地早熟禾原生质体分离与培养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牛奎举 俞玲 +1 位作者 李玉珠 马晖玲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7-934,共8页
建立高效的原生质体再生体系是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培育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新品种的重要前提。以甘肃陇西野生草地早熟禾(LX)和定西野生草地早熟禾(DX)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探索其原生质体游离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LX和DX原生... 建立高效的原生质体再生体系是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培育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新品种的重要前提。以甘肃陇西野生草地早熟禾(LX)和定西野生草地早熟禾(DX)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探索其原生质体游离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LX和DX原生质体分离的最佳酶液组合为1.5%纤维素酶R-10+0.5%果胶酶Y-23+1.0%离析酶R-10+0.3%崩溃酶;酶解时间为16 h;LX原生质体最适宜的甘露醇浓度为0.6 mol·L-1,而DX原生质体的最适甘露醇浓度为0.5 mol·L-1。LX原生质体的产量最高可达6.59×106个·g-1,DX可达5.95×106个·g-1。DX原生质体培养的最适密度为3.0×105个·m L-1,最适2,4-D浓度为1.0 mg·L-1,此时,DX原生质体再生细胞的分裂频率可达9.56%,植板率为4.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草地早熟禾 原生质体 分离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草地牧草消化率季节动态与营养品质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2
8
作者 梁建勇 焦婷 +4 位作者 吴建平 宫旭胤 杜文华 刘海波 肖元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8-115,共8页
试验选用5只瘤胃瘘管羊,用尼龙袋法对采自甘肃玛曲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甘肃张掖平山湖荒漠草原及新疆温性草原天然混合牧草的干物质消化率(DMD)和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的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牧草干物质消化率显著... 试验选用5只瘤胃瘘管羊,用尼龙袋法对采自甘肃玛曲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甘肃张掖平山湖荒漠草原及新疆温性草原天然混合牧草的干物质消化率(DMD)和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的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牧草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低海拔地区荒漠草原,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牧草干物质消化率先升高后降低,且在6月体内消化率达到最高,而平山湖荒漠草原表现相反趋势。新疆温性荒漠草原则随着季节的变化,从花期—果期—枯草期牧草干物质消化率逐渐降低。玛曲高寒草甸牧草干物质消化率与牧草粗蛋白含量(C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牧草中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牧草生育期与CP含量和DMD呈极显著负相关,与DM,ADF,NDF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在高寒牧区,6,7和8月牧草营养价值较高,可满足放牧家畜维持和生产能量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沼泽化草甸 荒漠草原 天然牧草 干物质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祁连山高寒灌丛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理功能群的动态分布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王国荣 陈秀蓉 +4 位作者 张俊忠 韩玉竹 胡宜刚 杨成德 徐长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38,共8页
通过对2005和2006年东祁连山杜鹃灌丛、高山柳灌丛和金露梅灌丛土壤微生物生理功能群的时空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微生物生理类群的季节变化趋势在2005与2006年存在差异;2)从土壤剖面层次来看,0~10 cm土层微生物生理功能群的... 通过对2005和2006年东祁连山杜鹃灌丛、高山柳灌丛和金露梅灌丛土壤微生物生理功能群的时空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微生物生理类群的季节变化趋势在2005与2006年存在差异;2)从土壤剖面层次来看,0~10 cm土层微生物生理功能群的数量大于10~20 cm土层;3)土壤微生物生理功能群的数量大小顺序为: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氨化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嫌气性自生固氮菌〉芽孢杆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4)不同灌丛土壤中,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总数量不同表现为:高山柳灌丛〉杜鹃灌丛〉金露梅灌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祁连山 高寒灌丛 土壤微生物生理功能群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产漆酶真菌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芦光新 王军邦 +2 位作者 陈秀蓉 杨成德 薛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3-252,共10页
以高寒草地土壤分离出的56个真菌菌株为研究对象,经愈创木酚-PDA培养基和α- 萘酚-PDA 选择性培养基初步筛选,再根据菌株在愈创木酚、邻苯二酚、邻苯甲苯胺为底物的选择性培养基上菌体生长及菌落大小、漆酶催化氧化还原反应... 以高寒草地土壤分离出的56个真菌菌株为研究对象,经愈创木酚-PDA培养基和α- 萘酚-PDA 选择性培养基初步筛选,再根据菌株在愈创木酚、邻苯二酚、邻苯甲苯胺为底物的选择性培养基上菌体生长及菌落大小、漆酶催化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变色圈直径大小及其变色圈颜色深浅程度,以及测定油菜秸秆诱导的液体发酵产漆酶活力,筛选出1株产漆酶酶活真菌菌株(编号为310b)。经rDNA-ITS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Marasmius tricolor 。对菌株310b产漆酶的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株310b在25℃ 培养条件下产漆酶活力最大,初始pH 值为4.0时,漆酶活力最大,蔗糖、蛋白胨分别为诱导菌株产漆酶活力最高的碳、氮源。几种非营养有机物对菌株产漆酶活力大小不同,α- 萘酚和吐温-80对菌株产漆酶没有明显影响,愈创木酚、单宁酸、吲哚乙酸抑制菌株产漆酶,其中吲哚乙酸抑制作用最强烈(P<0.01)。在Cu2+ 浓度为0.001~0.025g/L 范围内,随Cu2+ 增加,产漆酶活力增加,0.025g/L 时产酶活力最大。随着接种量的增加,诱导漆酶活力增加。在60~180r/min的转速范围内,随着转速的增加,漆酶活力增加。油菜秸秆粉的量在0~1g范围内,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漆酶活力增加;1~2g范围内,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漆酶活力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土壤 漆酶 真菌 鉴定 产酶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海北州不同草地利用方式土壤基本理化性状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亚娟 曹广民 龙瑞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39-1043,1050,共6页
为探索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青藏高原青海省海北州原生矮嵩草(Kobresia humil)草甸、原生灌丛草甸、退化矮嵩草草甸、退化灌丛草草甸、人工草地、农田地为研究对象,对各利用方式下土壤的基本理化性状进行研究。结果... 为探索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青藏高原青海省海北州原生矮嵩草(Kobresia humil)草甸、原生灌丛草甸、退化矮嵩草草甸、退化灌丛草草甸、人工草地、农田地为研究对象,对各利用方式下土壤的基本理化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退化导致0~10cm土层土壤容重增大,而对下层土壤容重没有明显影响,2种退化草地0~1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均大于10~20cm土层,其中退化灌丛草甸与原生灌丛草甸之间差异显著(P<0.05),人工种植也导致表层土壤容重有升高的趋势,人工种草和开垦均导致0~20cm土层土壤容重的变异消失。草地退化和开垦均导致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降低,草地退化还导致土壤全磷含量降低,但开垦为农田后对土壤全磷的影响不大;草地退化和开垦也导致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沿土壤深度的变异消失。草地退化后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明显降低,而退化对10~20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影响不大。草地退化、开垦和农用均导致土壤表层速效氮的损失,草地开垦和农用的损失尤为剧烈;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较为复杂,未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北州 草地利用方式 土壤容重 碳氮磷 土层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地放牧系统锰的季节变化及盈缺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生国 焦婷 +1 位作者 张力 曹文侠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2-135,共4页
对青海三角城种羊场夏(6月中旬)、秋(9月中旬)、冬(12月中旬)3季的水、土壤、牧草、绵羊被毛、血液、组织器官中锰含量进行了调查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锰含量夏季高于秋冬两季,都处于正常范围的下限,牧草和绵羊组织器官(肝脏除外)中... 对青海三角城种羊场夏(6月中旬)、秋(9月中旬)、冬(12月中旬)3季的水、土壤、牧草、绵羊被毛、血液、组织器官中锰含量进行了调查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锰含量夏季高于秋冬两季,都处于正常范围的下限,牧草和绵羊组织器官(肝脏除外)中锰为夏季>秋季>冬季,冬季则处于临界缺乏水平。从整个土壤-牧草-畜体生态体系来看,青海三角城种羊场绵羊冬季处于临界缺锰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草-畜生态体系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施不同缓释氮肥对坪用草地早熟禾抗寒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晓静 于铁峰 +2 位作者 张德罡 郝凤 蒯佳林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2-618,共7页
秋季对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L.)草坪施用MU(亚甲基脲)、IBDU(亚异丁基二脲)、SUD1(大颗粒尿素+硝化抑制剂)、SUD2(大颗粒尿素+硝化抑制剂)、SUDT2(大颗粒尿素+2种硝化抑制剂)、木质素肥和有机氮肥7种不同类型的缓释氮肥,以及速效氮... 秋季对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L.)草坪施用MU(亚甲基脲)、IBDU(亚异丁基二脲)、SUD1(大颗粒尿素+硝化抑制剂)、SUD2(大颗粒尿素+硝化抑制剂)、SUDT2(大颗粒尿素+2种硝化抑制剂)、木质素肥和有机氮肥7种不同类型的缓释氮肥,以及速效氮肥尿素,于冬季不同时期,测定与抗寒性相关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SP)、可溶性糖(WSS)、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以探查缓释氮肥对草坪草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的对照相比,秋季施氮肥有助于提高草地早熟禾的抗寒性;7种缓释氮肥的抗寒性效应较尿素更为全面和显著,均增强了CAT活性,提高了Pro,SP和WSS含量,降低了MDA含量。MU,IBDU,SUD1,SUD2,SUDT2和木质素肥6种缓释氮肥对5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基本相同,但MU和IDBU对MDA活性的影响较低(P<0.05);有机肥除了对CAT,Pro和SP的影响较小外(P<0.05),对MDA和WSS的影响与缓释氮肥具有相同效果,因此,秋施有机氮肥也是提高草地早熟禾抗寒性的有效措施。根据Fuzzy数学隶属函数综合评判法计算的缓释氮肥抗寒性数值,8种肥料对抗寒性影响的大小排序为SUDT2>SUD2>IBDU>木质素肥>SUD1>MU>有机肥>尿素(速效肥),也可按其对抗寒性影响的大小分为高、中、低3组,SUD2和SUDT2为高效组,有机肥和MU属于低效组,其余为中效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氮肥 草坪 草地早熟禾 抗寒性 生理指标 综合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仁美洲南瓜种皮性状遗传规律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薛应钰 师桂英 +1 位作者 徐秉良 陈荣贤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5-210,共6页
采用3个有壳美洲南瓜自交系04FC409-4、03N-122-19、04LAg-26-2和3个无壳美洲南瓜自交系04GD112-7、1N-275-7、04LAg-26-28作亲本,通过正、反交及回交组配,对其杂交组合(04FC409-4×04GD112-7、03N-122-19×1N-275-7、04LAg-26-... 采用3个有壳美洲南瓜自交系04FC409-4、03N-122-19、04LAg-26-2和3个无壳美洲南瓜自交系04GD112-7、1N-275-7、04LAg-26-28作亲本,通过正、反交及回交组配,对其杂交组合(04FC409-4×04GD112-7、03N-122-19×1N-275-7、04LAg-26-2×04LAg-26-28)的F1、F2、BC1和BC2各世代的种皮分离比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F1代种皮性状表现一致,无论正、反交均表现为有壳;F2代无论正、反交都分离出有壳和无壳2种性状,且分离比率接近3∶1;BC1(以有壳的自交系作父本进行回交)种皮均表现为有壳,BC2(以无壳的自交系作父本进行回交)种皮则表现出有壳和无壳的分离,分离比率接近1∶1。根据经典遗传学原理对种皮的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初步推断出:美洲南瓜种皮的有壳与无壳受一对核基因控制,有壳对无壳为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南瓜 种皮性状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苜蓿秋眠性评定技术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梁金 金娟 +4 位作者 贺春贵 刘陇生 潘发明 黄杰 于良祖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23-1027,共5页
以11个不同秋眠级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为材料,通过对其秋季再生高度的测定,研究了苜蓿秋眠性在兰州地区的评定技术标准,并对甘农五号、哥萨克、太阳神进行了秋眠级的评定。结果表明:在兰州地区测定苜蓿秋眠性应在9月初刈割,10月... 以11个不同秋眠级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为材料,通过对其秋季再生高度的测定,研究了苜蓿秋眠性在兰州地区的评定技术标准,并对甘农五号、哥萨克、太阳神进行了秋眠级的评定。结果表明:在兰州地区测定苜蓿秋眠性应在9月初刈割,10月初测定其再生高度;甘农五号的秋眠级为11,哥萨克的秋眠级为3,太阳神的秋眠级为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秋眠级 秋季再生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两年施氮对15龄混作禾草草地的改良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文侠 刘皓栋 +3 位作者 李文 徐长林 李小龙 师尚礼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0-137,共8页
以1999年建植的5个不同禾草组合混作草地为对象,研究连续两年不同施氮量75kg/hm2(N1),150kg/hm2(N2),225kg/hm2(N3)和0kg/hm2(CK)对草地生产力的提升及群落特征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连续2年施氮均可不同程度提升高寒地区人工禾草草地... 以1999年建植的5个不同禾草组合混作草地为对象,研究连续两年不同施氮量75kg/hm2(N1),150kg/hm2(N2),225kg/hm2(N3)和0kg/hm2(CK)对草地生产力的提升及群落特征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连续2年施氮均可不同程度提升高寒地区人工禾草草地的生产力和草层高度,但一定程度降低了草地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N2梯度可在有效提高草地生产力的同时,更好维持建植禾草的优势地位和物种的多样性水平,是该地区15龄人工草地改良的最佳施氮量。不同的禾草混作组合样地及不同施氮年份对施氮的响应存在一定差异,垂穗披碱草比重较大的样地对氮肥的响应较其他禾草更为敏感。研究也证明,过量施氮或单纯连续施氮对高寒地区多年生禾草混作草地群落的稳定性会造成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草地 多年生禾草 混作 施氮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野生草地早熟禾萌发期抗旱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25
17
作者 牛奎举 金小煜 +3 位作者 李慧萍 徐海鹏 金宁 马晖玲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41-1049,共9页
采用-0.1,-0.3,-0.5和-0.7 MPa的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在萌发期分别处理8份野生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种质和2个商用品种21d,并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和活力指数等7个鉴定指标,并以其相对值作为评价指标,利... 采用-0.1,-0.3,-0.5和-0.7 MPa的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在萌发期分别处理8份野生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种质和2个商用品种21d,并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和活力指数等7个鉴定指标,并以其相对值作为评价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对供试的10份种质材料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类,同时,对各鉴定指标在草地早熟禾萌发期抗旱性评价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用于草地早熟禾萌发期抗旱性研究的适宜PEG-6000浓度为-0.1^-0.3 MPa,种子活力指数和发芽率受干旱胁迫的影响较大,且与抗旱性的关系最为密切,可作为草地早熟禾种质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重要指标。10份种质材料抗旱性由强到弱依次为:秦州>西和>陇西>安定>渭源>天祝>榆中>MidnightⅡ>清水>Baron;聚类分析可把供试材料按抗旱性强弱分为三类,其中清水和Baron属于干旱敏感种质;安定、渭源和MidnightⅡ等属于中等抗旱种质;秦州、西和和陇西属于抗旱种质,可作为抗旱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草地早熟禾 萌发期 抗旱性 隶属函数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对15龄不同组合禾草混作草地的改良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皓栋 曹文侠 +3 位作者 李文 徐长林 李小龙 师尚礼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09-1113,共5页
以15龄混作禾草草地为对象,研究不同施氮肥量0(CK),75(N_1),1 50(N_2)和225 kg·hm^(-2)(N_3)对植物群落特征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提高牧草高度和地上生物量,降低了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但对混作草地主要牧草的优势地位影响... 以15龄混作禾草草地为对象,研究不同施氮肥量0(CK),75(N_1),1 50(N_2)和225 kg·hm^(-2)(N_3)对植物群落特征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提高牧草高度和地上生物量,降低了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但对混作草地主要牧草的优势地位影响不明显。N_2极显著增加了混作草地的产量和Jaccard多样性指数(P<0.01),降低了Whittaker多样性指数,在提升草地生产力的同时,保持了群落的相对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多年生禾草 混播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调控草地早熟禾分蘖及品种间分蘖力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锁科 马晖玲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6-321,共6页
以商用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午夜2号'、‘巴润'、‘肯塔基')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分蘖期间内源激素(IAA,ZR+Z)含量的变化特征,为选择适宜的草种和科学地管理草坪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结果表明... 以商用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午夜2号'、‘巴润'、‘肯塔基')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分蘖期间内源激素(IAA,ZR+Z)含量的变化特征,为选择适宜的草种和科学地管理草坪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草地早熟禾分蘖过程中,IAA与ZR+Z变化趋势相似,呈单峰曲线,发芽后1周左右,IAA含量达到最大值(120 ng·g^(-1)左右),此后随着生长时间的增长而减小;ZR+Z含量随着生长时间的增长而升高,在发芽后35 d达到峰值(‘午夜2号'205.82 ng·g^(-1)、‘巴润'146.67 ng·g^(-1)、‘肯塔基'172.16 ng·g^(-1)),此后下降;IAA/(ZR+Z)比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草地早熟禾分蘖期间,草地早熟禾平均分蘖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平均分蘖数与IAA含量成负相关,与ZR+Z含量成正相关。就不同品种分蘖能力而言,‘午夜2号'平均分蘖数均大于‘巴润'和‘肯塔基',且在发芽后第35 d左右达到最大值(‘午夜2号'2.45分蘖枝·株^(-1),‘巴润'2.15分蘖枝·株^(-1),‘肯塔基'1.98分蘖枝·株^(-1))。表明‘午夜2号'在同等生长环境下分蘖能力最强,‘肯塔基'分蘖能力最差,‘巴润'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分蘖 内源激素 平均分蘖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自牧草根际四株促生菌株(PGPR)互作效应研究 被引量:37
20
作者 张英 朱颖 +2 位作者 姚拓 祁娟 荣良燕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37,共9页
利用钼蓝比色、显色和Salkowski比色等方法测定了筛选自苜蓿、白三叶和红三叶根际的4株优良PGPR菌株间的拮抗反应、单独和混合培养菌株的溶磷和分泌植物生长素(IAA)能力、培养液pH值和有机酸总量变化及其彼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 利用钼蓝比色、显色和Salkowski比色等方法测定了筛选自苜蓿、白三叶和红三叶根际的4株优良PGPR菌株间的拮抗反应、单独和混合培养菌株的溶磷和分泌植物生长素(IAA)能力、培养液pH值和有机酸总量变化及其彼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菌株间无拮抗反应,可以混合使用。无机磷培养液中,菌株Hsg+lhs11组合处理有效磷增量(536.2mg/L)最大,Hsg+ls1-3+lhs11组合次之(475.6mg/L)。Hsg+lhs11组合菌株处理有效磷增量呈现"1+1>2"的加成效应,Hsg+ls1-3+lhs11处理有效磷增量较单菌株处理时显著提高(P<0.01),但未表现"1+1+1>3"的溶磷效果。有机磷培养液中,lhs11处理有效磷增量(11.11mg/L)最大,Hsg+ls1-3+lhs11组合次之(9.20mg/L),Hsg+ls1-3+lhs11组合有效磷增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处理。各处理菌株培养液有效磷增量与pH值、有效磷增量与总有机酸量、pH值和总有机酸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单菌株及菌株组合均具有分泌IAA的能力,分泌量在0.212~9.331μg/mL,Hsg+lhs11组合菌株培养液IAA含量显著高于单菌株Hsg和lhs11(P<0.01),并呈现"1+1>2"的加成效果。综合各处理的促生特性,组合Hsg+lhs11和Hsg+ls1-3+lhs11菌株间互作效应较强,有望成为研制复合菌肥的最佳菌株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磷菌 分泌IAA 溶磷能力 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