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9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业科学本科生野外实习模式——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曹文侠 张德罡 +5 位作者 蒲小鹏 徐长林 姚拓 胡桂馨 蔡卓山 李亚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72-1377,共6页
总结了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依托稳定的野外实习基地,开展综合性野外教学实习的创新与实践。从综合教学实习的目标定位、实习课程的关联性分析与系统设计、综合性实习项目的筛选及综合实习的过程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草业科... 总结了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依托稳定的野外实习基地,开展综合性野外教学实习的创新与实践。从综合教学实习的目标定位、实习课程的关联性分析与系统设计、综合性实习项目的筛选及综合实习的过程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草业科学综合性野外教学实习模式的构建,实现了实习课程、实习内容与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以综合性、系统性与研究性实习项目为主体,提高了野外教学实习的效率,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业科学 实践教学 综合实习 综合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分类学实验”数字化与传统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欢 方强恩 +1 位作者 曹文侠 赵桂琴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11-1417,共7页
结合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植物分类学实验”课程实际教学情况,阐明该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现状及改革方向,并进一步探索课程数字化与传统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网络为依托,积极构建“植物分类学实验”在线教学平台,建立... 结合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植物分类学实验”课程实际教学情况,阐明该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现状及改革方向,并进一步探索课程数字化与传统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网络为依托,积极构建“植物分类学实验”在线教学平台,建立基于“传统实验室课堂的系统教学+网络引导式教学+室外实践基地的综合式教学”的多元互动教学方式,并以此为切入点,合理利用慕课、APP开展“翻转课堂”,模块化实验教学内容,调整过程化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实践证明,“植物分类学实验”混合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时空广泛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性及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总结教学经验及不足,提出进一步完善策略,为草业科学相关混合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分类学实验” 数字化 课堂 混合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蚂蚁对东祁连山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鱼小军 蒲小鹏 +3 位作者 黄世杰 方强恩 徐宁 徐长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0-145,共6页
为了明晰蚂蚁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作用,于甘肃天祝高寒草地上研究了蚂蚁对土壤水分、容重、养分、土壤种子库和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蚁丘0~10 cm的土壤含水量显著低于邻近土壤,蚁丘0~10 cm的土壤容重比距离蚁丘1 m同等深度的容重小... 为了明晰蚂蚁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作用,于甘肃天祝高寒草地上研究了蚂蚁对土壤水分、容重、养分、土壤种子库和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蚁丘0~10 cm的土壤含水量显著低于邻近土壤,蚁丘0~10 cm的土壤容重比距离蚁丘1 m同等深度的容重小59%。蚂蚁具有向蚁丘土壤富集营养和种子的作用。蚁丘0~10,10~20 cm深与距离蚁丘1 m处土壤总种子密度和种子多样性最大的是蚁丘0~10 cm,其次为蚁丘10~20 cm,最小的是距离蚁丘1 m处的对照。除蚁丘0~10 cm深处的碱解氮略小于对照外,前者的全氮、全磷、速效钾和有机质显著高于蚁丘10~20 cm和邻近土壤。蚁丘的中央部分为裸地,蚁丘外围的草产量显著低于邻近无蚁丘草地的草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丘 土壤含水量 土壤容重 土壤种子库 土壤养分 高寒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57
4
作者 范月君 侯向阳 +1 位作者 石红霄 师尚礼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4-302,共9页
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效应以及由此造成的气候变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已引起人们普遍关注。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是未来陆地生物圈碳源/碳汇的关键环节之一,揭示这一作用对精确理解碳循环的过程和相关... 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效应以及由此造成的气候变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已引起人们普遍关注。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是未来陆地生物圈碳源/碳汇的关键环节之一,揭示这一作用对精确理解碳循环的过程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围绕气候变暖对草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土壤呼吸、凋落物输入与分解、土壤碳库的影响,探讨了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气候变暖响应的机制及其过程,简述了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了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草地生态系统 土壤呼吸 碳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利用方式下羊草草原土壤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PLFA分析 被引量:33
5
作者 邹雨坤 张静妮 +4 位作者 杨殿林 陈秀蓉 张天瑞 赵建宁 赵帅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33,共7页
本研究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分析了不同利用方式对羊草草原土壤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刈割下表征土壤微生物的PLFA总量显著高于围封和放牧利用,围封条件下P... 本研究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分析了不同利用方式对羊草草原土壤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刈割下表征土壤微生物的PLFA总量显著高于围封和放牧利用,围封条件下PLFA总量最低,相关分析表明,PLFA总量与土壤微生物量碳(熏蒸提取法)极显著正相关。刈割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含量,围封使土壤中放线菌含量显著增加,土壤中真菌含量在3种利用方式下则无显著变化。刈割样地表征细菌的PLFA量最高,为29.6 nmol/g,放牧和围封样地中细菌的含量分别比刈割样地降低了27.8%和49.3%。刈割样地的优势PLFA类型为a15:0,15:0,16:0和18:0,占PLFA总量的64.6%,放牧样地中优势PLFA类型为i15:0,i16:0和18:1ω9t,占PLFA总量的45.6%;围封样地中,优势PLFA类型为a15:0,15:0和i16:0,占PLFA总量的4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草原 微生物量碳 磷脂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管理模式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有机碳、氮储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文 曹文侠 +3 位作者 师尚礼 李小龙 陈建刚 徐长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5-33,共9页
为探讨不同放牧管理模式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有机碳、氮储量特征的变化,对青藏高原东缘禁牧(NG)、全生长季休牧(RG)、传统放牧(TG)和连续放牧(CG)4种放牧管理模式高寒草甸地上植被、地表凋落物、根系和土壤有机碳、氮储量进行测定... 为探讨不同放牧管理模式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有机碳、氮储量特征的变化,对青藏高原东缘禁牧(NG)、全生长季休牧(RG)、传统放牧(TG)和连续放牧(CG)4种放牧管理模式高寒草甸地上植被、地表凋落物、根系和土壤有机碳、氮储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NG、RG和TG较CG显著提高了土壤、根系、植被和凋落物有机碳、氮储量。2)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储量所占比例最大(88.859%~98.242%),其次为根系(1.563%~8.742%),再次为植被(0.172%~1.430%),最小为凋落物(0.022%~0.969%);氮储量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土壤(97.331%~99.633%),其次为根系(0.316%~2.071%),再次为植被(0.047%~0.442%),凋落物最小(0.003%~0.157%)。3)不同放牧管理模式土壤有机碳、氮储量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氮储量明显降低。为期4年不同放牧模式仅对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氮储量有影响。4)土壤有机碳、氮储量主要分布在0~40cm土层,同时,放牧有使有机碳、氮向深层转移的趋势。5)NG、RG和TG显著提高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总有机碳、氮储量,而CG显著降低了总有机碳、氮储量,导致有机碳、氮的流失。禁牧和季节性休牧能有效增加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有机碳、氮储量,实现碳、氮增汇的目的,是该区和类似区域草地放牧管理的重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放牧管理 有机碳储量 氮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UCC的兰州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林栋 马晖玲 +1 位作者 任正超 李元恒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2期134-142,共9页
生态脆弱型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保育和合理开发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构建典型生态脆弱型城市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模型,以兰州城市生态系统为例,运用GIS和遥感技术分析LUCC特征,计算1989年、1999年和2009年6类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 生态脆弱型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保育和合理开发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构建典型生态脆弱型城市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模型,以兰州城市生态系统为例,运用GIS和遥感技术分析LUCC特征,计算1989年、1999年和2009年6类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9项生态系统服务项目价值。结果表明:1)20a间兰州市耕地面积减少幅度最大为42.54%,水体湿地、草地次之。总价值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1999年兰州城市生态服务价值最大为4.4377×10~8元,2009年生态服务价值是1989年的1.5倍。2)土壤形成与保护服务功能价值占总价值的比例最高约20%,食物生产和娱乐文化服务功能价值占总价值比例较低为3.7%、3.4%,气体调节、娱乐文化和原材料生态服务价值增幅最大。3)各年份林地、草地、耕地和水体湿地生态服务价值均为总价值构成的主要部分,林地和草地生态系统对总服务价值的贡献率最高。城市扩张中应注重林草地的保育与合理规划。4)价值系数敏感性检验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其缺乏弹性,模型能够合理评估该区域生态服务价值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估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模型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祝县草地综合顺序分类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被引量:11
8
作者 徐吉宏 柳小妮 张德罡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3-29,共7页
按照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方法,利用天祝县及周边地区117个气象台站的资料和DEM分区修正,将天祝县草地分为寒温微干山地草原、寒温微润山地草甸草原、寒温湿润山地草甸、微温微干温带典型草原、微温微润草甸草原和微温湿润森林草原6类。同... 按照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方法,利用天祝县及周边地区117个气象台站的资料和DEM分区修正,将天祝县草地分为寒温微干山地草原、寒温微润山地草甸草原、寒温湿润山地草甸、微温微干温带典型草原、微温微润草甸草原和微温湿润森林草原6类。同时考虑土地利用方式和草地退化程度,结合天祝县实际的草地资源分布图和草地的不同等级,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工具,对天祝县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天祝县草地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5.685亿元/年,其中微温微润草甸草原贡献率最高,达31.52%,寒温微干山地草原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低,贡献率为8.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祝县 草地综合顺序分类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甘青段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 被引量:11
9
作者 谢保鹏 杨洁 +1 位作者 陈英 裴婷婷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3-450,共8页
以黄河流域甘青段为研究对象,采用InVEST和CASA模型评估产水量、土壤保持量、碳储量、生境质量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指数(NPP)5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应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关系,采用双变量空间相关分析对各... 以黄河流域甘青段为研究对象,采用InVEST和CASA模型评估产水量、土壤保持量、碳储量、生境质量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指数(NPP)5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应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关系,采用双变量空间相关分析对各服务间的权衡协同关系进行空间表达.结果表明, 1990-2018年产水量、碳储量和NPP 3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呈增加趋势,土壤保持量和生境质量呈减少趋势;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在全域尺度上,产水量与土壤保持量、碳储量、NPP为权衡关系,产水量与生境质量为协同关系,土壤保持量、碳储量、NPP和生境质量两两互为协同关系;从县域空间分异看,各项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存在空间异质性,黄河流域甘青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权衡协同关系具有尺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权衡协同关系 黄河流域甘青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分解功能菌及其在草业系统界面中的利用潜势 被引量:3
10
作者 芦光新 陈秀蓉 +3 位作者 杨成德 薛莉 贾辉 王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56-1161,共6页
草业系统界面论完善了草业科学的理论,为分析草业生产中系统耦合和系统相悖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本研究就国内外关于纤维素分解功能菌方面的相关报道,从纤维素分解菌的物种资源、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资源、纤维素酶基因资源3个方面总结... 草业系统界面论完善了草业科学的理论,为分析草业生产中系统耦合和系统相悖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本研究就国内外关于纤维素分解功能菌方面的相关报道,从纤维素分解菌的物种资源、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资源、纤维素酶基因资源3个方面总结纤维素分解功能菌的资源优势。以系统论和草业系统界面论为理论依据,从草地农业系统中的3个界面,即草丛-地境界面(A)、草地-动物界面(B)和草畜-经营管理界面(C),分析纤维素分解功能菌资源在草业系统中的利用潜势,认为纤维素分解功能菌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缓解草畜矛盾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并提出3个发展方向:1)继续以生态学研究为基础,研究纤维素分解菌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相互关系;2)选育对牧草及农作物秸秆具有高效降解作用的优良菌株,通过非传统的农业方法来解决家畜养殖中的饲料来源;3)促进家畜-作物系统深度耦合,维持整个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有机协调地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分解功能菌资源 草业系统界面 利用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南部地区10份野生沿阶草种质资源耐盐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奇萌 何琳琳 +7 位作者 吴廷达 张驰 冉福 李娟霞 闫玉邦 朱雅楠 张才忠 白小明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88-1601,共14页
为研究甘肃陇南、天水地区10份野生沿阶草(Ophiopogoneae)种质资源耐盐性强弱,本试验以NaCl∶Na_(2)SO_(4)=1∶1设5个土壤含盐量梯度(0%,0.25%,0.50%,0.75%,1.00%),采用盆栽模拟法,探究盐胁迫对沿阶草生长、细胞膜系统及渗透调节过程的... 为研究甘肃陇南、天水地区10份野生沿阶草(Ophiopogoneae)种质资源耐盐性强弱,本试验以NaCl∶Na_(2)SO_(4)=1∶1设5个土壤含盐量梯度(0%,0.25%,0.50%,0.75%,1.00%),采用盆栽模拟法,探究盐胁迫对沿阶草生长、细胞膜系统及渗透调节过程的影响,并对其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程度增加,10份沿阶草种质资源的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及钠离子含量呈上升趋势,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根系活力、相对含水量、钾离子和钙离子含量呈下降趋势。综合评价表明,麦冬(武都)和短药沿阶草(武都)2份种质耐盐性更强,具有在西北土壤盐渍化地区种植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阶草 盐胁迫 耐盐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中东部地区小黑麦茬后复种青贮玉米品种的产量研究
12
作者 张银霞 宋谦 +3 位作者 刘翠 郭蕊 赵方媛 杜文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181,214,共10页
于2020年和2021年连续2年以9个青贮玉米品种(‘大京九26’,G1;‘利合228’,G2;‘西蒙青贮707’,G3;‘武科青贮107’,G4;‘利单656’,G5;‘蒙青贮1812’,G6;‘京科青贮932’,G7;‘豫青贮23’,G8;‘华美2号’,G9)为材料,分别在临洮县和泾... 于2020年和2021年连续2年以9个青贮玉米品种(‘大京九26’,G1;‘利合228’,G2;‘西蒙青贮707’,G3;‘武科青贮107’,G4;‘利单656’,G5;‘蒙青贮1812’,G6;‘京科青贮932’,G7;‘豫青贮23’,G8;‘华美2号’,G9)为材料,分别在临洮县和泾川县研究了秋播小黑麦茬后复种青贮玉米的鲜草产量。结果表明:除2020年G4和2021年G3在泾川点未能达到最佳收获期外,其余品种在“两年两点”试验中均能达到青贮玉米收获标准,且所有青贮玉米的干物质含量介于22.74%~41.74%,满足青贮要求。其中鲜草产量的单因素分析结果为2020年平均鲜草产量(77.01 t·hm^(-2))显著高于2021年(49.57 t·hm^(-2));临洮点的平均鲜草产量(73.75 t·hm^(-2))显著高于泾川点(52.85 t·hm^(-2));品种G8的平均鲜草产量(74.51 t·hm^(-2))最高。二因素交互作用下,同一年份临洮点9个品种的平均鲜草产量均高于泾川点,同一试验点间2020年9个品种的平均鲜草产量均高于2021年。三因素交互作用下2020年和2021年临洮点G8的鲜草产量均最高(109.36 t·hm^(-2)和63.79 t·hm^(-2)),泾川点G6的鲜草产量均最高(80.73 t·hm^(-2)和59.75 t·hm^(-2))。GGE双标图对青贮玉米生产性能及试验点区分力的综合评价表明:‘大京九26’、‘豫青贮23’、‘京科青贮932’和‘蒙青贮1812’品种兼具丰产性和稳定性,适宜作为复种品种在甘肃中东部地区推广种植;泾川点因青贮玉米品种年际间产量较稳定,可作理想鉴定试点进行品种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小黑麦茬后 产量稳定性 区域适应性 甘肃中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配施对甘肃省武威灌区扁蓿豆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13
作者 樊文娟 宋建超 +4 位作者 张小娟 盛宇航 史金涛 张龙骥 鱼小军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4-65,共12页
为探明氮磷配施对扁蓿豆种子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质量的影响,为种子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在甘肃省武威灌区以陇中1号扁蓿豆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试验,设置4个氮肥水平0(N_(0))、47(N_(1))、94(N_(2))和141(N_(3)) kg·hm^(-2),4个磷肥水... 为探明氮磷配施对扁蓿豆种子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质量的影响,为种子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在甘肃省武威灌区以陇中1号扁蓿豆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试验,设置4个氮肥水平0(N_(0))、47(N_(1))、94(N_(2))和141(N_(3)) kg·hm^(-2),4个磷肥水平0(P_(0))、60(P_(1))、120(P_(2))和180(P_(3)) kg·hm^(-2),研究了氮磷肥配施下播种当年扁蓿豆种子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质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每花序小花数、每结荚花序荚果数、每荚果种子数及千粒重是影响扁蓿豆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单施氮肥或磷肥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不能充分发挥扁蓿豆种子的产量潜力,氮磷配施显著提高了扁蓿豆种子产量。当施肥量为N_(1)P_(2)时,实际种子产量最高,达844 kg·hm^(2)。单施氮肥可以提升扁蓿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但对发芽指数无显著影响;单施磷肥可提升扁蓿豆种子的发芽率,但对发芽势、活力指数和发芽指数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施肥量为N_(1)P_(2)时可提高扁蓿豆种子品质。因此,在武威灌区扁蓿豆种子生产的播种当年,建议施肥量为47 kg N·hm^(-2)、120 kg P_(2)O5·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灌区 扁蓿豆 氮磷配施 种子品质 种子产量 产量构成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对高寒生态条件下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草地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
14
作者 汉鑫 牧仁 +3 位作者 陈鑫 全梓豪 高浩诚 焦婷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45,共13页
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是建设高寒人工草地的优良植物,具有抗性强、营养价值高等特点,但高寒草地氮素缺乏仍是限制垂穗披碱草产量的主要因素。为深入了解不同施氮水平对高寒草地植物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设置N0(0 kg/hm^(2))、N1(1... 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是建设高寒人工草地的优良植物,具有抗性强、营养价值高等特点,但高寒草地氮素缺乏仍是限制垂穗披碱草产量的主要因素。为深入了解不同施氮水平对高寒草地植物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设置N0(0 kg/hm^(2))、N1(12 kg/hm^(2))、N2(24 kg/hm^(2))、N3(48 kg/hm^(2))、N4(96 kg/hm^(2))施肥梯度,探究不同施氮浓度对垂穗披碱草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磷(MBP)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添加显著提高了垂穗披碱草根际和非根际土壤MBC、MBN的含量,且在N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高寒生态条件下垂穗披碱草草地根际土壤MBC和MBN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而MBP含量低于非根际土壤。(2)在垂穗披碱草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细菌的主要优势菌门包括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真菌的主要优势菌门则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主。同一施氮水平下,N0组根际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群落Chao1指数和Ace指数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P<0.05)。不同处理下,非根际土壤中N0组细菌群落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N3组(P<0.05),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不同处理真菌群落α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穗披碱草 施肥梯度 根际土与非根际土 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甘肃地区7种食用菌菌糠的饲用价值评价
15
作者 杨航 林刚 +3 位作者 王诗涛 杨君娟 李治 赵雅姣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218-7228,共11页
本试验旨在评价采集自甘肃地区的7种食用菌菌糠的饲用价值,为其饲料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收集平菇、金耳、猴头菇、杏鲍菇、金针菇、榆黄菇、灵芝菌糠,对其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行评价和分析,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其饲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 本试验旨在评价采集自甘肃地区的7种食用菌菌糠的饲用价值,为其饲料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收集平菇、金耳、猴头菇、杏鲍菇、金针菇、榆黄菇、灵芝菌糠,对其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行评价和分析,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其饲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7种食用菌菌糠的感官品质评价以平菇菌糠的总分最高,其次为杏鲍菇和猴头菇菌糠。金针菇和杏鲍菇菌糠的粗蛋白质含量均为8.28%,显著高于平菇、金耳、灵芝、榆黄菇和猴头菇菌糠(P<0.05);灵芝和金针菇菌糠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显著低于猴头菇和杏鲍菇菌糠(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食用菌菌糠的粗蛋白质含量与出菇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与出菇量和色泽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主坐标分析(PCoA)表明,营养品质和感官品质在7种食用菌菌糠间存在差异显著(P<0.05),且总解释率为94.82%。隶属函数分析显示,7种食用菌菌糠的饲用价值排名为平菇菌糠>灵芝菌糠>猴头菇菌糠>杏鲍菇菌糠>金耳菌糠>金针菇菌糠>榆黄菇菌糠。综上可知,在7种食用菌菌糠中,平菇和灵芝菌糠的饲用价值较高,更适合进行饲料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菌糠 营养品质 感官品质 相关性分析 综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不同生态区域苜蓿根瘤菌表型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小甫 师尚礼 +2 位作者 南丽丽 陈积山 满元荣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6-111,共6页
对甘肃不同生态气候区域筛选出的促生能力好的31株分离自‘阿尔岗金’(Medicago sativa‘Alogon-quin’)和‘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Longdong’)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根瘤菌株,进行性状测定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1株供试菌中,DL67、G... 对甘肃不同生态气候区域筛选出的促生能力好的31株分离自‘阿尔岗金’(Medicago sativa‘Alogon-quin’)和‘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Longdong’)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根瘤菌株,进行性状测定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1株供试菌中,DL67、GL16、QA33B、QL31B、WA24和WL27菌株综合功能最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1株供试菌和3株对照标准菌株均为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sp)根瘤菌,但GA26菌株与其它33株菌株分属不同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根瘤菌 抗逆性 表型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业科学专业《草食动物饲养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被引量:4
17
作者 焦婷 曹文侠 +4 位作者 蒲小鹏 赵生国 祁娟 雷赵民 苏军虎 《中国牛业科学》 2019年第4期93-96,共4页
结合当前草牧业发展现状,笔者在《草食动物饲养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创新尝试。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项目教学法在《草食动物饲养学》课程中... 结合当前草牧业发展现状,笔者在《草食动物饲养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创新尝试。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项目教学法在《草食动物饲养学》课程中的综合应用及其效果,并结合雨课堂的应用,使得课程表现形式灵活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加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促进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及实践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食动物饲养学》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 项目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显刚 班镁光 +2 位作者 周泽英 姚拓 卢虎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11,共7页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是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土壤学、微生物学和生态学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文从研究方法、农业施肥、农业种植制度、生态防治及应用展望等方面对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的应用研究现状作了综述...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是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土壤学、微生物学和生态学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文从研究方法、农业施肥、农业种植制度、生态防治及应用展望等方面对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的应用研究现状作了综述,加强土壤微生物生态学在农作物生长和调控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微生物 生态学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甸退化程度对优势物种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和生态网络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源 王晓丽 +1 位作者 马玉寿 张德罡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37,共13页
为明确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优势物种改变对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青藏高原东缘4个不同退化程度(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IT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结合FUNGuild预测和分子生态网... 为明确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优势物种改变对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青藏高原东缘4个不同退化程度(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IT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结合FUNGuild预测和分子生态网络模型方法,分析了高寒草甸退化程度对根际真菌群落结构、功能群和分子生态网络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退化程度对根际土壤真菌Alpha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改变根际土壤真菌的Beta多样性;退化程度仅对根际真菌优势种群的相对丰度产生影响,对真菌优势种群没有影响,4个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根际土壤中真菌优势种群均为担子菌门、被孢霉门和子囊菌门;通过线性判别分析发现了29个生物标志物,其中大部分属于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草地退化过程中根际真菌群落主要由共生营养型向腐生营养型转变;网络分析发现,退化高寒草甸根际真菌群落各可操作分类单元(OTU)主要以负相关关系为主,并且退化程度越高负相关程度越强烈。同时结合网络拓扑参数,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将会导致根际真菌结构呈更为松散和不稳定的态势。综上所述,高寒草甸退化程度对优势物种根际真菌群落组成、结构和功能类型产生了显著影响,并降低了真菌群落的稳定性和复杂性。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高寒草甸根际微生态的适应性机制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草地退化 优势物种 根际土壤真菌群落 分子生态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高寒阴湿区播种方式和氮肥施用量对猫尾草种质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文轩 李瑞珍 +1 位作者 田新会 杜文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0-921,共12页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通过研究甘肃高寒阴湿区4个氮肥施用量(A1:施纯氮量0 kg/hm^(2),A2:施纯氮量90 kg/hm^(2),A3:施纯氮量180 kg/hm^(2),A4:施纯氮量360 kg/hm^(2))和3种播种方式(B1:条播,B2:撒播,B3:点播)对4个猫尾草种质(C1:新品系,C2...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通过研究甘肃高寒阴湿区4个氮肥施用量(A1:施纯氮量0 kg/hm^(2),A2:施纯氮量90 kg/hm^(2),A3:施纯氮量180 kg/hm^(2),A4:施纯氮量360 kg/hm^(2))和3种播种方式(B1:条播,B2:撒播,B3:点播)对4个猫尾草种质(C1:新品系,C2:‘川西’,C3:‘岷山’,C4:‘克劳沃1号’)生产性能的影响,以筛选出最佳氮肥施用量、最佳播种方式和最佳猫尾草种质。结果表明,从单因素看,4个氮肥施用量间,A4的平均生产性能最好;3种播种方式间,B3的平均生产性能最好;4个猫尾草种质中,C1的平均生产性能最好。从二因素交互作用看,氮肥施用量×猫尾草种质交互作用间,A4C3的平均生产性能最好;播种方式×猫尾草种质交互作用间,B3C1的平均生产性能最好;氮肥施用量×播种方式交互作用间,A4B3的平均生产性能最好。从三因素交互作用看,C1在A2B3处理下生产性能最好;C2和C4在A4B3处理下生产性能最好;C3在A4B2处理下生产性能最好。综上,新品系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90 kg/hm^(2),最佳播种方式为点播;‘川西’和‘克劳沃1号’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360 kg/hm^(2),最佳播种方式为点播;‘岷山’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360 kg/hm^(2),最佳播种方式为撒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尾草 氮肥施用量 播种方式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