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昆虫病原线虫3个优良品系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谷黎娜 钱秀娟 刘长仲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5-89,109,共6页
基于对大蜡螟幼虫Galleria mellonella的致病性测定,对采自甘肃省内的3个优良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megidis的0627 M品系、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itiae的0619 HT品系和斯氏线虫S.krussei的0657L品系)的生... 基于对大蜡螟幼虫Galleria mellonella的致病性测定,对采自甘肃省内的3个优良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megidis的0627 M品系、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itiae的0619 HT品系和斯氏线虫S.krussei的0657L品系)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质量的大蜡螟幼虫体内,0627 M品系线虫繁殖量最高,侵染周期最长;0627 M品系和0619 HT品系侵染大蜡螟所用剂量小,但相同剂量下0619 HT品系的侵染速度较高;0627 M、0619 HT、0657L 3种线虫品系的侵染活性最适温度范围分别为20-25℃、15-30℃、20-30℃;在25℃恒温下,当沙土含水量低于1.0%时,3种线虫品系均丧失侵染活性.研究表明3种线虫品系在田间害虫防治上均具有较高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优良品系 斯氏线虫 异小杆线虫 生物学特性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蚂蚁初步名录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应武 冯喜忠 +3 位作者 窦彩虹 吴友国 郭丽娜 刘长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14133-14134,共2页
对甘肃省蚁科昆虫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甘肃省蚂蚁有39种,分属于6亚科17属,其中猛蚁亚科(Ponerinae)3种;伪切叶蚁亚科(Mymicinae)1种;切叶蚁亚科(Myrmicinae)11种;粗角猛蚁亚科(Cerapachyinae)1种;臭蚁亚科(Dolichoderinae)2种;蚁亚科(... 对甘肃省蚁科昆虫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甘肃省蚂蚁有39种,分属于6亚科17属,其中猛蚁亚科(Ponerinae)3种;伪切叶蚁亚科(Mymicinae)1种;切叶蚁亚科(Myrmicinae)11种;粗角猛蚁亚科(Cerapachyinae)1种;臭蚁亚科(Dolichoderinae)2种;蚁亚科(Formici-nae)25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蚁科 名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蝶类二新记录种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波 陈明 罗进仓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75-76,共2页
经对甘肃省蝶类资源调查,发现甘肃省新记录二种:褐钩凤蝶风伯亚种Meandrusa sciron aribbas和黑紫蛱蝶Sasakia funebris.
关键词 蝶类 新记录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草地蜘蛛新记录
4
作者 耿睿 刘长仲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10-115,共6页
通过对甘肃部分地区草地蜘蛛的采集调查并结合整理甘肃农业大学馆藏蜘蛛标本,补充记述了甘肃草地蜘蛛153种,分属于17科67属,其中105种为甘肃省新记录种.
关键词 甘肃省 草地 蜘蛛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田主要节肢动物种群数量研究 被引量:33
5
作者 张新瑞 刘长仲 +3 位作者 严林 陈应武 魏列新 钱秀娟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56-560,共5页
对甘肃省定西市九华沟苜蓿(Medicago sativa)田节肢动物主要种类的数量动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苜蓿田主要害虫是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蓟马(Thripidae)和盲蝽(Miridae)等,主要天敌是瓢虫(C... 对甘肃省定西市九华沟苜蓿(Medicago sativa)田节肢动物主要种类的数量动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苜蓿田主要害虫是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蓟马(Thripidae)和盲蝽(Miridae)等,主要天敌是瓢虫(Coccinellidae)、草蛉(Chrysopidae)、食蚜蝇(Syrphidae)、寄生蜂、小花蝽(Orius minutes)和蜘蛛等;苜蓿斑蚜、豌豆蚜和蓟马在苜蓿上的消长动态呈单峰型,高峰期分别出现在6月下旬、7月上旬和7月上旬;建立了苜蓿斑蚜、豌豆蚜、蓟马和盲蝽的时序动态模型;蚜虫与瓢虫、草蛉、食蚜蝇、寄生蜂、蜘蛛、蓟马与小花蝽,盲蝽与蜘蛛的相互作用表明主要天敌与害虫自然种群数量之间呈极显著的互作关系,天敌的发生出现明显的时间跟随现象,比害虫推迟10-2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节肢动物 昆虫 种群数量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蓼提取物杀虫活性及其对粘虫的作用方式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新瑞 胡冠芳 +2 位作者 刘敏艳 李玉奇 余海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7-382,共6页
采用虫体浸渍法和夹毒叶碟法等方法研究红蓼(Polygonumorientale L.)提取物杀虫活性及其对粘虫的作用方式,为利用该植物研制新型植物源杀虫剂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红蓼的最高杀虫活性部位是种子和秋季茎秆,甲醇提取物稀释5倍液对粘虫... 采用虫体浸渍法和夹毒叶碟法等方法研究红蓼(Polygonumorientale L.)提取物杀虫活性及其对粘虫的作用方式,为利用该植物研制新型植物源杀虫剂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红蓼的最高杀虫活性部位是种子和秋季茎秆,甲醇提取物稀释5倍液对粘虫(Mythi mnaseparate Walker)5龄幼虫的触杀死亡率分别为21.18%和20.29%。种子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触杀作用以乙醇最强,校正死亡率可达41.97%;秋季茎秆则以甲醇最强,校正死亡率为20.29%。种子和秋季茎秆乙酸乙酯萃取物的触杀死亡率分别为88.89%和59.20%,二者的LC50值分别为8.6466 g(浸膏)/L和29.0484 g(浸膏)/L。种子和秋季茎秆乙酸乙酯萃取物稀释10倍液对菜粉蝶(Pieris rapae L.)4龄幼虫的触杀死亡率均达100%,种子乙酸乙酯萃取物稀释5倍液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3龄幼虫、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bner)和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L.)5龄幼虫的触杀死亡率分别为70.27%、87.50%和90.00%。种子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粘虫3龄幼虫的胃毒死亡率可达57.14%,秋季茎秆乙酸乙酯萃取物对3龄幼虫的生长发育抑制率为3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蓼 提取物 杀虫活性 粘虫 作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羽菊提取物对蚜虫和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郭致杰 胡冠芳 +3 位作者 刘敏艳 余海涛 牛树君 张新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57-960,共4页
顶羽菊(Acroptilon repens(L.)DC.)的杀虫杀螨生物活性研究,国内外迄今未见文献报道。探明顶羽菊提取物的杀虫杀螨活性,可为利用该植物研制新型植物源杀虫杀螨剂提供线索和理论依据。本文采用浸叶(穗)浸虫法和玻片浸渍法研究了顶羽菊提... 顶羽菊(Acroptilon repens(L.)DC.)的杀虫杀螨生物活性研究,国内外迄今未见文献报道。探明顶羽菊提取物的杀虫杀螨活性,可为利用该植物研制新型植物源杀虫杀螨剂提供线索和理论依据。本文采用浸叶(穗)浸虫法和玻片浸渍法研究了顶羽菊提取物对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 L.)等9种蚜虫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的杀虫杀螨活性。结果表明:顶羽菊乙酸乙酯粗提物之石油醚萃取段对萝卜蚜(Lipaphiserysimi Kaltenbach)、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和禾谷缢管蚜(R.padi L.)具有很强的触杀活性,在3.21g.L-1浓度下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6.15%,94.17%和90.74%;对朱砂叶螨也具有很强的触杀活性,在0.96g·L-1浓度下的校正死亡率可达94.81%;对甘蓝蚜、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豆蚜(A.craccivora Koch)、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和麦无网长管蚜(Metopolophium dirhodum Walker)无触杀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羽菊 提取物 蚜虫 朱砂叶螨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蚜虱净对苜蓿主要害虫及天敌种群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刘长仲 严林 +2 位作者 张新瑞 陈应武 张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188-5193,共6页
在甘肃省定西市九华沟系统研究了喷施蚜虱净对苜蓿主要害虫及天敌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药田蚜虫和蓟马的季节平均数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田,而盲蝽和瓢虫、小花蝽、蜘蛛等大多数天敌的季节平均数量则极显著低于对照田,寄生蜂与... 在甘肃省定西市九华沟系统研究了喷施蚜虱净对苜蓿主要害虫及天敌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药田蚜虫和蓟马的季节平均数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田,而盲蝽和瓢虫、小花蝽、蜘蛛等大多数天敌的季节平均数量则极显著低于对照田,寄生蜂与对照田没有显著差异。喷施蚜虱净对种群数量时序动态的影响在不同害虫和天敌种类中表现不同,5月底施药后7d对照田蚜虫和蓟马的种群数量分别为施药田的4.13倍和5.2倍,此后施药田害虫的种群数量开始迅速增加,到6月底2种害虫的种群数量均与对照田无显著差异,到7月中旬以后反而显著高于对照田。施药对盲蝽种群数量时序动态的影响与蚜虫和蓟马不同,5月底施药后盲蝽的种群数量一直显著低于对照田,直到7月下旬以后,种群数量才恢复到对照田的水平。喷施蚜虱净对天敌种群数量的时序动态有极显著的影响,大多数天敌的种群数量在5月底施药后到7月底都一直显著低于对照田,直到8月上旬才恢复到对照田的水平。施用杀虫剂在防治害虫的同时杀伤大量天敌,使害虫的种群数量迅速增加,甚至造成更严重的为害。因此在苜蓿上使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杀虫剂对保持天敌的自然控制能力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害虫 天敌 种群动态 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星瓢虫和多异瓢虫对三叶草彩斑蚜的功能反应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乾 刘长仲 +1 位作者 孙鹭 窦晓青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8-81,共4页
研究了七星瓢虫和多异瓢虫在不同猎物密度下对三叶草彩斑蚜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七星瓢虫和多异瓢虫对三叶草彩斑蚜密度的功能反应可用Holling-Ⅱ方程较好地拟合,经卡平方检验误差不显著(p>0.05);捕食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猎物密度的增... 研究了七星瓢虫和多异瓢虫在不同猎物密度下对三叶草彩斑蚜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七星瓢虫和多异瓢虫对三叶草彩斑蚜密度的功能反应可用Holling-Ⅱ方程较好地拟合,经卡平方检验误差不显著(p>0.05);捕食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而七星瓢虫和多异瓢虫对三叶草彩斑蚜的捕食量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干扰,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能用Hassell数学模型较好地反映,经卡平方检验误差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星瓢虫 多异瓢虫 三叶草彩斑蚜 功能反应 捕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粉虱刺吸胁迫对棉花叶片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周丹丹 刘长仲 +2 位作者 姜生林 马峰 王海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7-110,114,共5页
2007年在敦煌市以烟粉虱-棉花为模式,研究了棉花在烟粉虱胁迫下化学防御的生理生化特征.在不同虫口密度下,测定了棉花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类胡萝卜素(Car)的动态变... 2007年在敦煌市以烟粉虱-棉花为模式,研究了棉花在烟粉虱胁迫下化学防御的生理生化特征.在不同虫口密度下,测定了棉花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类胡萝卜素(Car)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烟粉虱作用后,棉株叶片SOD、POD、CAT和APX活性与虫口密度呈正相关,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虫口密度呈负相关.距虫源10 m处SOD、POD、CAT、APX活性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大于距虫源20 m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棉花 生理指标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市棉田烟粉虱发生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伟 刘长仲 +4 位作者 姜生林 巩玉芳 马峰 张凤花 王海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04-107,共4页
2006年4月~2006年9月,对敦煌市棉田烟粉虱的生物型进行了鉴定并对其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敦煌市棉田烟粉虱为B型烟粉虱.烟粉虱5月初开始从温室向棉田扩散,6月下旬在棉田内开始普遍发生,8月上旬形成第1个成虫高峰,至9月中下旬... 2006年4月~2006年9月,对敦煌市棉田烟粉虱的生物型进行了鉴定并对其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敦煌市棉田烟粉虱为B型烟粉虱.烟粉虱5月初开始从温室向棉田扩散,6月下旬在棉田内开始普遍发生,8月上旬形成第1个成虫高峰,至9月中下旬随棉花采摘和气温的下降田间成虫数量逐渐减少,卵、若虫的种群动态与成虫基本一致.烟粉虱从温室迁入棉田,其扩散距离越远,数量越少;距离温室越近的棉田烟粉虱发生数量越多,距离温室大棚10 m处的棉田的种群数量显著高于50 m处的棉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烟粉虱 生物型 发生规律 温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巴氏新小绥螨对西花蓟马初孵若虫的捕食功能 被引量:10
12
作者 尚素琴 刘平 张新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1-144,共4页
为明确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Hughes)]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初孵若虫的捕食效应,在相对湿度RH 85%±5%,5个温度梯度16、20、24、28、32℃,光照L∥D=16h∥8h条件下选取西花蓟马的初孵若... 为明确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Hughes)]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初孵若虫的捕食效应,在相对湿度RH 85%±5%,5个温度梯度16、20、24、28、32℃,光照L∥D=16h∥8h条件下选取西花蓟马的初孵若虫进行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巴氏新小绥螨对西花蓟马初孵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方程。在16~28℃温度范围内,巴氏新小绥螨对西花蓟马初孵若虫的攻击系数、捕食能力、最大日捕食量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处理时间则缩短,28℃时日捕食量最高达14.471 8头,处理时间最短为0.069 1d。温度达到32℃时,捕食量下降。当西花蓟马初孵若虫的种群密度一定时,巴氏新小绥螨的平均捕食量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说明猎物密度固定时巴氏新小绥螨存在明显的相互干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新小绥螨 西花蓟马 捕食功能 干扰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无光干芽和花乙酸乙酯粗提物杀虫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致杰 胡冠芳 +3 位作者 刘敏艳 牛树君 余海涛 张新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3-181,共9页
关于马铃薯芽和花的杀虫活性研究,国内外未见文献报道。研究马铃薯无光干芽和花的杀虫活性及其对粘虫的作用方式,可为利用无光干芽和花创制新型植物源杀虫剂提供线索和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虫体浸渍法和夹毒叶碟法测定了庄薯3号马铃薯... 关于马铃薯芽和花的杀虫活性研究,国内外未见文献报道。研究马铃薯无光干芽和花的杀虫活性及其对粘虫的作用方式,可为利用无光干芽和花创制新型植物源杀虫剂提供线索和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虫体浸渍法和夹毒叶碟法测定了庄薯3号马铃薯无光干芽和花乙酸乙酯粗提物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庄薯3号马铃薯无光干芽和花乙酸乙酯粗提物对粘虫幼虫具有很强的触杀作用,稀释5倍液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2.0%和61.36%。无光干芽和花乙酸乙酯粗提物对粘虫幼虫具有很强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处理后1,2,3,4,5,6d的生长发育抑制率分别为100%和100%,76.92%和61.54%,66.67%和59.26%,70.27%和45.95%,72.55%和49.02%,67.12%和35.62%;具有很强的麻醉作用,1h内的麻醉率分别为68.0%和66.0%,麻醉作用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2.0542+3.1331 X和Y=3.0114+2.3334 X,苏醒中时RT50分别为8.71和7.12h;对小菜蛾、菜粉蝶、大菜粉蝶和云斑粉蝶幼虫具有很强的触杀作用,稀释5倍液(小菜蛾4倍液)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5.0%和58.33%,87.50%和95.0%,100%和93.33%,100%和100%;对萝卜蚜均具有很强的触杀作用,稀释30倍液的校正死亡率分别高达98.52%和97.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庄薯3号) 无光干芽 乙酸乙酯粗提物 杀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种常用杀螨剂对巴氏新小绥螨和二斑叶螨的毒力及毒力选择性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平 尚素琴 张新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1-184,202,共5页
为使化学防治和保护利用捕食螨的生物防治措施相协调,实现以螨治螨,采用叶片残毒法分别测定了甘肃省保护地常用的9种杀螨剂对巴氏新小绥螨和二斑叶螨的LC50,计算出各药剂的益害生物毒性选择指数(TSR)。供试药剂的毒性选择指数大小依次为... 为使化学防治和保护利用捕食螨的生物防治措施相协调,实现以螨治螨,采用叶片残毒法分别测定了甘肃省保护地常用的9种杀螨剂对巴氏新小绥螨和二斑叶螨的LC50,计算出各药剂的益害生物毒性选择指数(TSR)。供试药剂的毒性选择指数大小依次为:毒死蜱>螺螨酯>哒螨灵>炔螨特>唑螨酯>阿维菌素>三唑锡>甲氰菊酯>噻螨酮。其中,毒死蜱和螺螨酯的毒性选择指数分别为10.864 1和9.361 3,对巴氏新小绥螨和二斑叶螨均有较高的正向选择性,毒死蜱和螺螨酯可优先用于生产中害虫(螨)的防治,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捕食螨,实现对害虫(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相互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螨剂 巴氏新小绥螨 二斑叶螨 毒性选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斑蚜刺吸胁迫对苜蓿幼苗的生理影响 被引量:25
15
作者 兰金娜 刘长仲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4-77,共4页
研究了苜蓿斑蚜为害苜蓿幼苗初期0~9d内,15、30头/株两个虫口密度下苜蓿幼苗植株叶绿素含量、SOD、POD、PPO等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短期内苜蓿斑蚜刺吸为害使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与同期对照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 研究了苜蓿斑蚜为害苜蓿幼苗初期0~9d内,15、30头/株两个虫口密度下苜蓿幼苗植株叶绿素含量、SOD、POD、PPO等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短期内苜蓿斑蚜刺吸为害使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与同期对照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叶绿体内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SOD活性及POD活性、PPO活性均随为害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与同虫口密度对照相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同时,15头/株、30头/株处理植株同期内其3种酶活性明显升高,与对照相比差异分别达显著水平(p〈0.05)和极显著水平(p〈0.01),虫口密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这反映出苜蓿斑蚜刺吸胁迫后使苜蓿幼苗对苜蓿斑蚜的防御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斑蚜 苜蓿幼苗 叶绿素 保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的豌豆蚜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高有华 刘长仲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59,共3页
在6种温度(12、15、18、21、24℃和27℃)和相对湿度为80%的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豌豆蚜发育和增殖的影响。组建了生命表,并统计出种群内禀增长率、净增殖率、世代平均周期、种群加倍时间和周限增长率等种群动态参数。结果表明,在试验温... 在6种温度(12、15、18、21、24℃和27℃)和相对湿度为80%的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豌豆蚜发育和增殖的影响。组建了生命表,并统计出种群内禀增长率、净增殖率、世代平均周期、种群加倍时间和周限增长率等种群动态参数。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豌豆蚜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在24℃条件下最大(rm=0.281 0),相应的种群净增殖率(R0)、周限增长率(λ)、平均世代周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t)分别为17.030 9、1.324 5、10.089 3 d和2.466 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蚜 实验种群 生命表 内禀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致死质量浓度吡虫啉对苹果蠹蛾解毒酶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尚素琴 柳永花 +1 位作者 刘龙 王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1-137,共7页
【目的】探讨吡虫啉亚致死浓度对苹果蠹蛾体内解毒酶的影响,为深入研究苹果蠹蛾的抗药性机制及吡虫啉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胃毒法测定吡虫啉对苹果蠹蛾敏感种群3龄幼虫的毒力,通过毒力回归方程计算苹果蠹蛾死亡率为10%... 【目的】探讨吡虫啉亚致死浓度对苹果蠹蛾体内解毒酶的影响,为深入研究苹果蠹蛾的抗药性机制及吡虫啉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胃毒法测定吡虫啉对苹果蠹蛾敏感种群3龄幼虫的毒力,通过毒力回归方程计算苹果蠹蛾死亡率为10%和20%时吡虫啉的亚致死质量浓度LC_(10)和LC_(20)。用LC_(10)和LC_(20)质量浓度吡虫啉处理苹果蠹蛾,以丙酮水作对照,分析其体内多功能氧化酶(MFOs)、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羧酸酯酶(CarEs)的比活力及其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LC_(10)和LC_(20)质量浓度吡虫啉处理后苹果蠹蛾CarEs比活力在48h以前均高于对照,48h时LC_(10)处理低于对照,LC_(10)和LC_(20)处理CarEs比活力分别在12和36h达到最大值。GSTs比活力LC_(20)处理6~60h均高于对照,36h时达到最大;LC_(10)处理除在6,12和60h低于对照外,其他时间点均高于对照,48h时达到最大。MFOs比活力LC_(10)和LC_(20)处理在12,24和36h高于对照,而48h时LC_(20)处理低于对照,LC_(10)处理与对照基本相同。CarEs和MFOs的Km值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Vmax均低于对照;GSTs的Km均低于对照,Vmax均高与对照。【结论】CarEs、MFOs和GSTs在苹果蠹蛾对吡虫啉的解毒代谢中均起作用,其中GSTs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蠹蛾 吡虫啉 亚致死浓度 解毒酶 酶动力学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幼苗期抗禾谷缢管蚜的生理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廷伟 刘乾 刘长仲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9-122,共4页
以5个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人工接禾谷缢管蚜后植株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抗虫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接虫后,随着接虫天数的增加各个小麦品种的PPO活性都比同期对照有所升高,其中抗虫品种的PPO活性增加幅度... 以5个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人工接禾谷缢管蚜后植株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抗虫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接虫后,随着接虫天数的增加各个小麦品种的PPO活性都比同期对照有所升高,其中抗虫品种的PPO活性增加幅度显著高于感虫品种,不同抗性品种PPO活性差异显著(P<0.05);PPO活性与品种抗蚜指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953 9)。接虫后第1天各个品种总酚含量都比同期对照有所增加,但抗虫品种第3天和第5天的总酚含量都比同期对照有所降低,而感虫品种则相反;不同抗性小麦品种总酚含量与对禾谷缢管蚜的抗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缢管蚜 小麦幼苗 多酚氧化酶 总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市棉田烟粉虱的种群数量动态及防治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伟 刘长仲 马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2-105,共4页
2006年4~9月系统调查敦煌市杨家桥乡棉田烟粉虱的种群动态及5种药剂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敦煌市棉田5月下旬始见烟粉虱成虫,6月下旬开始普遍发生,8月上旬形成第一个成虫高峰,至9月中下旬随棉花采摘和气温的下降田间成虫数量逐渐减... 2006年4~9月系统调查敦煌市杨家桥乡棉田烟粉虱的种群动态及5种药剂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敦煌市棉田5月下旬始见烟粉虱成虫,6月下旬开始普遍发生,8月上旬形成第一个成虫高峰,至9月中下旬随棉花采摘和气温的下降田间成虫数量逐渐减少。烟粉虱在不同的棉花品种上发生数量不同,敦棉V3上虫量显著低于另外4个品种。5种农药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阿克泰、蚧虱傲克药效最好,其3d后的校正防效分别为88.86%、82.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烟粉虱 种群动态 品种 发生数量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酸对门源草原毛虫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严林 刘长中 吴静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47,共5页
在23℃下,分别用2、5、10、20、40、80和160 mg单宁酸与食物(5 g)充分混合,饲喂门源草原毛虫(Gynaephora menyuanenis)幼虫,观察幼虫死亡数量,蛹的质量、总食量和幼虫期发育历期的变化,以了解单宁酸对门源草原毛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 在23℃下,分别用2、5、10、20、40、80和160 mg单宁酸与食物(5 g)充分混合,饲喂门源草原毛虫(Gynaephora menyuanenis)幼虫,观察幼虫死亡数量,蛹的质量、总食量和幼虫期发育历期的变化,以了解单宁酸对门源草原毛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宁酸剂量对门源草原毛虫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单宁酸剂量的增加,幼虫的取食效率、生长率、体质量及存活率随之降低。单宁酸抑制门源草原毛虫幼虫生长的效应与其摄取的单宁酸的量呈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草原毛虫 生长发育 存活 单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