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天然草地30种有毒植物提取物对菜粉碟幼虫的拒食和触杀作用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胡冠芳 刘敏艳 +3 位作者 李玉奇 牛树君 赵峰 沈慧敏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9-176,共8页
采用虫体浸渍法和叶碟浸渍法测定了甘肃天然草地30种有毒植物提取物对菜粉蝶4龄幼虫的拒食和触杀作用。结果表明,铁棒锤、贝加尔唐松草、灰绿黄堇、黄帚橐吾、冷蒿(小白蒿)、骆驼蓬和狼毒甲醇提取物对菜粉蝶4龄幼虫具有很强的拒食和触... 采用虫体浸渍法和叶碟浸渍法测定了甘肃天然草地30种有毒植物提取物对菜粉蝶4龄幼虫的拒食和触杀作用。结果表明,铁棒锤、贝加尔唐松草、灰绿黄堇、黄帚橐吾、冷蒿(小白蒿)、骆驼蓬和狼毒甲醇提取物对菜粉蝶4龄幼虫具有很强的拒食和触杀作用,48h的拒食率为82.23%~100.00%,触杀死亡率为80.00%~94.12%;露蕊乌头、青藏大戟、狼毒大戟和泽漆甲醇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拒食作用,48h的拒食率为95.14%~97.62%。综合分析,铁棒锤、贝加尔唐松草、灰绿黄堇、黄帚橐吾、冷蒿(小白蒿)、骆驼蓬、狼毒、露蕊乌头、青藏大戟、狼毒大戟和泽漆11种有毒植物具有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草地 有毒植物 提取物 菜粉蝶 拒食和触杀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蓼提取物对13种农业害虫触杀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胡冠芳 刘敏艳 +3 位作者 沈慧敏 张新瑞 李玉奇 牛树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9-235,共7页
关于红蓼提取物对农业害虫的触杀活性,国内外研究甚少。研究红蓼提取物对害虫的触杀活性,可为利用该植物研制新型植物源杀虫剂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浸渍法测定了红蓼提取物对害虫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红蓼种子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粘虫... 关于红蓼提取物对农业害虫的触杀活性,国内外研究甚少。研究红蓼提取物对害虫的触杀活性,可为利用该植物研制新型植物源杀虫剂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浸渍法测定了红蓼提取物对害虫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红蓼种子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粘虫、菜粉蝶、棉铃虫、甘蓝夜蛾、甜菜夜蛾和小地老虎4~5龄幼虫具有很强的触杀活性,在16.80 g/L浓度下的校正死亡率在87.50%~100%;对小菜蛾3龄幼虫也具有很强的触杀活性,在21.00g/L浓度下的校正死亡率为92.85%;秋季茎秆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菜粉蝶4龄幼虫和粘虫5龄幼虫具有很强和较强的触杀活性,在33.60 g/L浓度下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和59.20%。盛花期茎秆石油醚粗提物对棉蚜具有较强的触杀活性,在0.27 g/L浓度下的校正死亡率为51.65%。盛花期花石油醚和甲醇粗提物对朱砂叶螨具有很强的触杀活性,在0.13和1.15 g/L浓度下的校正死亡率均高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蓼 提取物 农业害虫 触杀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天祝高寒草原16种植物丙酮提取物对粘虫的杀虫活性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刚 沈慧敏 张新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1-104,共4页
以粘虫为供试昆虫,测定了天然分布于甘肃省天祝高寒草原的醉马草、异叶青兰、臭蒿、黄花马先蒿、山莨菪、披针叶黄华、乳白香青、节裂角茴香、密花香薷、锐果鸢尾、迷果芹、风毛菊、星状风毛菊、毛果婆婆纳、麻花艽、珠芽蓼等16种植物... 以粘虫为供试昆虫,测定了天然分布于甘肃省天祝高寒草原的醉马草、异叶青兰、臭蒿、黄花马先蒿、山莨菪、披针叶黄华、乳白香青、节裂角茴香、密花香薷、锐果鸢尾、迷果芹、风毛菊、星状风毛菊、毛果婆婆纳、麻花艽、珠芽蓼等16种植物丙酮提取物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节裂角茴香、臭蒿对粘虫的拒食活性比较明显,处理后48 h对粘虫的拒食活率为72.1%、86.9%;披针叶黄华、迷果芹在处理后72 h对粘虫的触杀活性为30.0%和23.3%;醉马草在处理后48 h对粘虫的胃毒活性为16.7%.其他植物对供试粘虫杀虫活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有毒植物 粘虫 杀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蚜威在黄瓜果实中的消解动态数学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闫亚杰 杨莉萍 +2 位作者 张明宗 段宇红 沈慧敏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42-45,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抗蚜威在黄瓜果实中的残留量数据,建立指数负增长函数模型、Rayleigh动态模型、灰色预测GM(1,1)模型等不同类型的数学模型,然后对其进行拟合度检验,结果表明:灰色预测GM(1,1)模型的预测拟合度最好,农药在生态环境中...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抗蚜威在黄瓜果实中的残留量数据,建立指数负增长函数模型、Rayleigh动态模型、灰色预测GM(1,1)模型等不同类型的数学模型,然后对其进行拟合度检验,结果表明:灰色预测GM(1,1)模型的预测拟合度最好,农药在生态环境中的降解过程是一个典型的灰色系统,应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抗蚜威在生态环境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蚜威 黄瓜 消解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甲氰菊酯二斑叶螨种群对12种杀螨剂的抗药性及交互抗性 被引量:18
5
作者 高新菊 谢谦 +3 位作者 杨顺义 张志刚 王文如 沈慧敏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4-120,共7页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对室内选育的抗甲氰菊酯二斑叶螨种群和天水、静宁采集的抗性二斑叶螨即天水抗性种群(Tianshui-Resistance,Tsh-R)和静宁抗性种群(Jingning-Resistance,Jn-R)对12种杀虫杀螨剂交互抗性和抗药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对室内选育的抗甲氰菊酯二斑叶螨种群和天水、静宁采集的抗性二斑叶螨即天水抗性种群(Tianshui-Resistance,Tsh-R)和静宁抗性种群(Jingning-Resistance,Jn-R)对12种杀虫杀螨剂交互抗性和抗药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室内用甲氰菊酯药剂筛选二斑叶螨38代,抗性达到247.35倍;甲氰菊酯种群对三氯氟氰菊酯、苦皮藤生物碱、氯氰菊酯、三唑锡和四螨嗪有明显的交互抗性,抗性指数(RI)分别为19.53、19.02、12.13、8.80和5.13,而对克螨特、哒螨.四螨嗪、阿维菌素、哒螨灵、噻螨酮、毒死蜱的交互抗性指数均在5以下.Tsh-R和Jn-R二斑叶螨抗性种群对甲氰菊酯有很高的抗药性,RI值分别为103.76和92.30;对三氯氟氰菊酯、苦皮藤生物碱、氯氰菊酯、克螨特也有一定程度的抗药性,RI值的范围为5.04~29.76;对四螨嗪、哒螨.四螨嗪、阿维菌素、哒螨灵、噻螨酮、毒死蜱、三唑锡有轻微或无抗性,RI值均小于5.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斑叶螨 杀虫杀螨剂 交互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古特莨菪中生物碱的分离、鉴定与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玉灵 胡冠芳 +3 位作者 刘敏艳 余海涛 牛树君 李玉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8-195,共8页
研究唐古特莨菪中生物碱对农业害虫(螨)的生物活性,可为利用该植物研制新型植物源杀虫(螨)剂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柱色谱分离法从唐古特莨菪地上部分分离得到2个生物碱类化合物,通过MS、NMR 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分别为莨菪碱、东莨菪... 研究唐古特莨菪中生物碱对农业害虫(螨)的生物活性,可为利用该植物研制新型植物源杀虫(螨)剂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柱色谱分离法从唐古特莨菪地上部分分离得到2个生物碱类化合物,通过MS、NMR 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分别为莨菪碱、东莨菪碱.采用微量点滴法和玻片浸渍法测定了莨菪碱、东莨菪碱对甘蓝蚜、桃蚜等9种蚜虫和朱砂叶螨、二斑叶螨等4种叶螨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莨菪碱对禾谷缢管蚜、桃粉蚜、豆蚜和绣线菊蚜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LC50值分别为257.863,275.459,344.645和344.717mg/L.东莨菪碱对豆蚜和禾谷缢管蚜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LC50值分别为311.585和392.309mg/L.对照药剂鱼藤酮对甘蓝蚜和棉蚜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LC50值分别为399.542和436.124mg/L.对甘蓝蚜等9种蚜虫的触杀作用,莨菪碱强于或与东莨菪碱相当;对豆蚜、禾谷缢管蚜的触杀作用,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均强于鱼藤酮;对甘蓝蚜、桃蚜和棉蚜的触杀作用,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均弱于鱼藤酮.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对截形叶螨、山楂叶螨、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2种生物碱对4种叶螨的毒力相当,对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的毒力(201.027~224.172 mg/L)均高于截形叶螨和山楂叶螨(257.014~332.698mg/L).对照药剂鱼藤酮对截形叶螨、山楂叶螨的LC50 值分别为196.847 和224.592mg/L,其毒力高于莨菪碱和东莨菪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莨菪 生物碱 分离 鉴定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杀菌剂对立枯丝核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19
7
作者 贾辉 吕和平 +1 位作者 沈慧敏 王瑞贤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99-101,共3页
采用生长速率法在室内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棉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棉花立枯丝核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甲基立枯磷对立枯丝核菌的抑菌效果最佳,抑制中浓度(EC50)为0.042 mg/kg,... 采用生长速率法在室内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棉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棉花立枯丝核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甲基立枯磷对立枯丝核菌的抑菌效果最佳,抑制中浓度(EC50)为0.042 mg/kg,其次为多菌灵,EC50为0.044 mg/kg.相关分析表明药剂浓度与抑制作用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立枯丝核菌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耳愈伤组织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 被引量:2
8
作者 白文苑 沈慧敏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82-86,共5页
以野外采集苍耳和室外种植苍耳提取物为对照,利用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及显微观察,研究了苍耳愈伤组织提取物对番茄灰霉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苍耳愈伤组织提取物对番茄灰霉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为20.27 mg/mL... 以野外采集苍耳和室外种植苍耳提取物为对照,利用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及显微观察,研究了苍耳愈伤组织提取物对番茄灰霉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苍耳愈伤组织提取物对番茄灰霉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为20.27 mg/mL,在30 mg/mL浓度下,对番茄灰霉菌孢子形成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达到70%以上,其对孢子形成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9.06 mg/mL和15.21 mg/mL,其抑菌活性与野外采集苍耳和室外种植苍耳抑菌提取物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耳 愈伤组织 番茄灰霉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EC防治菜青虫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5
9
作者 付如刚 赵国虎 《湖南农业科学》 2007年第4期138-139,共2页
采用不同剂量的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EC进行甘蓝菜青虫防治试验,验证其防治效果,确定最佳剂量。结果表明,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EC防治菜青虫低龄期的最佳用药量为有效成分9.4 g/hm2,平均防效在94.6%以上。
关键词 菜青虫 防治 高效氯氟氰菊酯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配比二甲四氯与氯氟吡氧乙酸对麦田杂草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宝生 《甘肃农业科技》 2007年第11期28-30,共3页
采用土壤喷雾法测定了二甲四氯与氯氟毗氧乙酸混配后对防除小麦田一年生阔叶杂草的增效作用及两种药剂混配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二甲四氯t氯氟毗氧乙酸配比为27:3~21:9时,混配药剂表现出增效作用,当二甲四氯;氯氟毗氧乙酸配比... 采用土壤喷雾法测定了二甲四氯与氯氟毗氧乙酸混配后对防除小麦田一年生阔叶杂草的增效作用及两种药剂混配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二甲四氯t氯氟毗氧乙酸配比为27:3~21:9时,混配药剂表现出增效作用,当二甲四氯;氯氟毗氧乙酸配比为25:5时,增效作用最强,此时的共毒系数最高,为143.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四氯 氯氟毗氧乙酸 麦田杂草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根虫瘟霉菌株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海英 沈慧敏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12-515,共4页
在自然感病的桃蚜虫尸上分离获得一根虫瘟霉(Zoophthoraradicans)菌株(Zryzh),对菜蚜有一定的侵染能力。本文利用室内离体方法对该菌株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ryzh在固体平板上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0℃,当温度高于30℃时产... 在自然感病的桃蚜虫尸上分离获得一根虫瘟霉(Zoophthoraradicans)菌株(Zryzh),对菜蚜有一定的侵染能力。本文利用室内离体方法对该菌株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ryzh在固体平板上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0℃,当温度高于30℃时产孢量明显降低,而当温度达到35℃时生长与产孢量均受抑制。不同光照和酸碱度的处理对Zryzh菌落生长与产孢有差异,最适的pH范围是7~9,明暗交替(12L:12D)有利于Zryzh的生长与产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虫瘟霉菌株 温度 光照 PH 桃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蚜威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闫亚杰 段宇红 +2 位作者 杨莉萍 张明宗 沈慧敏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13-616,共4页
将抗蚜威按90~150 g/hm2商品推荐使用剂量进行田间试验, 应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残留量分析检测.结果表明: 抗蚜威在黄瓜及土壤中消失率分别在施药6 d和 7 d后达到90 %以上, 其消解动态方程分别为Ct=1.184 5e-0.339 5t、Ct=5.257 5e-0.390 ... 将抗蚜威按90~150 g/hm2商品推荐使用剂量进行田间试验, 应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残留量分析检测.结果表明: 抗蚜威在黄瓜及土壤中消失率分别在施药6 d和 7 d后达到90 %以上, 其消解动态方程分别为Ct=1.184 5e-0.339 5t、Ct=5.257 5e-0.390 5t,半衰期为1.7~2.0 d.抗蚜威在黄瓜及土壤中的残留量随着时间延长而递减, 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蚜威 黄瓜 土壤 残留 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