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马铃薯枯萎病(Fusarium avenaceum)鉴定及其病原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玉琴 杨成德 +2 位作者 陈秀蓉 薛莉 苏建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53,共6页
对甘肃省马铃薯枯萎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及培养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无色,多细胞,大小为(12.5~30)μm×(2.5~5)μm;小型分生孢子数量较多,无色,卵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4.70~12.94)μm× ... 对甘肃省马铃薯枯萎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及培养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无色,多细胞,大小为(12.5~30)μm×(2.5~5)μm;小型分生孢子数量较多,无色,卵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4.70~12.94)μm× (1.76~2.35)μm; ITS序列分析表明,病原菌与Fusarium avenaceum (JN6317483)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达到100%,结合形态特征鉴定该病原菌为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该病原菌在5~40℃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0℃;供试的碳、氮源中,果糖和亮氨酸对该菌菌丝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而显著抑制菌丝生长的是氯醛糖和碳酸铵(P<0.05);不同类型培养基中,燕麦片培养基对菌丝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枯萎病 鉴定 培养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马铃薯炭疽病的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被引量:18
2
作者 杨成德 姜红霞 +4 位作者 陈秀蓉 薛莉 蒲崇建 滕学琴 孟向荣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7-133,共7页
在甘肃省马铃薯主要种植区的田间和贮藏库中分别采集不同时期发病植株和块茎,进行症状描述,并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以及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该病害在茎秆上形成褐色长条斑;叶片上症状多不明显;薯块上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 在甘肃省马铃薯主要种植区的田间和贮藏库中分别采集不同时期发病植株和块茎,进行症状描述,并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以及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该病害在茎秆上形成褐色长条斑;叶片上症状多不明显;薯块上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略下陷,逐渐褐色腐烂;在发病部位形成分生孢子盘;马铃薯炭疽病菌菌丝无色至浅褐色,有隔膜;分生孢子盘黑褐色,其上着生有分隔和顶部渐尖的刚毛;分生孢子棒状,无色;分生孢子梗无色,具分隔,紧密排列在分生孢子盘上;通过ITS序列同源性分析,与已报道的Colletotrichum coccodes相似性达100%。基于病原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结果,鉴定该病原菌为球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其引起的病害为马铃薯炭疽病。经室内毒力测定,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丙环唑.苯醚甲环唑、苯醚甲环唑.嘧菌酯、肟菌.戊唑醇、咪鲜胺锰盐和噻霉酮对马铃薯炭疽病菌的EC50小于10,理论上对该病害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炭疽病 病原形态 ITS序列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黄芪霜霉病发病规律及防治经济阈值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泰祥 杨小利 +3 位作者 陈秀蓉 李春杰 王涵琦 王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3-120,共8页
为明确甘肃省黄芪霜霉病的发病规律、防治药剂、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和防治经济阈值,采用田间定点定期系统调查的方法,对该病害的发病进程以及影响发病的气候因素等进行了研究,采用模型拟合的方法研究了霜霉病病情指数与黄芪产量损失率的... 为明确甘肃省黄芪霜霉病的发病规律、防治药剂、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和防治经济阈值,采用田间定点定期系统调查的方法,对该病害的发病进程以及影响发病的气候因素等进行了研究,采用模型拟合的方法研究了霜霉病病情指数与黄芪产量损失率的最佳拟合模型,选用6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黄芪霜霉病在5月份显症,8月初至9月中旬为盛发期,一直延续到收获。黄芪霜霉病的病情指数随晚间平均相对湿度和病情基数的增加而增加,病情指数增长率随着白天平均温度的增加而增加。4种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对数函数(y=33.81lnx-97.15)是拟合霜霉病病情指数(x)与黄芪产量损失率(y)的最好模型;选用60%百泰(5%吡唑醚菌酯·55%代森联)WG 800倍液进行霜霉病的防治时,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和经济阈值分别为5.65%和17.73。药剂试验结果表明,52.5%抑快净WG 1500倍液、60%百泰WG 1000倍液是防治黄芪霜霉病良好的药剂;72%霜脲氰·锰锌WP400倍液、75%百菌清WP 350倍液以及65%代森锌WP 200倍液对黄芪霜霉病亦有较好的防效,可选择在生产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霜霉病 发病规律 经济危害允许水平 经济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假单胞菌防治植物病害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2
4
作者 孙广正 姚拓 +2 位作者 赵桂琴 卢虎 马文彬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4-190,共17页
随着植物病害的日趋严重,生物防治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其中,荧光假单胞菌尤为重要。本研究综述了荧光假单胞菌的培养特征(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培养条件和与其他菌的异同);从不同类群的植物分离到防治病害的荧光假单胞菌... 随着植物病害的日趋严重,生物防治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其中,荧光假单胞菌尤为重要。本研究综述了荧光假单胞菌的培养特征(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培养条件和与其他菌的异同);从不同类群的植物分离到防治病害的荧光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的生防效果(单独使用和与其他菌或物质交互使用的防治效果);荧光假单胞菌及活性物质防治植物病害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荧光假单胞菌在医学、农业和环保领域中的危害。对其风险和在生物防治领域的发展前景做了评价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假单胞菌 植物病害 生物防治 作用机制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苜蓿品种对牛角花齿蓟马的耐害性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胡桂馨 师尚礼 +2 位作者 王森山 魏列新 宋丽雯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5-509,共5页
评价8个苜蓿品种在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Haliday)不同密度成虫为害后的抗性表现,并从株高、分枝数及产量损失率3个方面测定,以揭示各品种对蓟马的耐害性以及苜蓿抗蓟马研究的最适接虫量。结果表明: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大,各苜蓿... 评价8个苜蓿品种在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Haliday)不同密度成虫为害后的抗性表现,并从株高、分枝数及产量损失率3个方面测定,以揭示各品种对蓟马的耐害性以及苜蓿抗蓟马研究的最适接虫量。结果表明: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大,各苜蓿品种植株的为害指数明显上升,M8和HA-3苜蓿均表现为抗牛角花齿蓟马,Ja苜蓿表现为高感蓟马,其他苜蓿品种处于中等水平;产量损失率M8、HA-3最低,Ja最高,在株高和分枝方面呈现相同规律;研究表明M8、HA-3苜蓿对牛角花齿蓟马的耐害性最高,Ja苜蓿的耐害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品种 牛角花齿蓟马 产量损失率 株高 分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扁蓿豆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18
6
作者 肖红 徐长林 +4 位作者 鱼小军 景媛媛 冯舒方 张玉琴 郑致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77,265,共6页
采用不同渗透势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了甘肃景泰、陇西、镇原、永昌、天水、榆中、宁县、夏河、临夏、渭源和内蒙古土默特、陕西陇县12个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居群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结果表明,PEG胁迫降低了... 采用不同渗透势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了甘肃景泰、陇西、镇原、永昌、天水、榆中、宁县、夏河、临夏、渭源和内蒙古土默特、陕西陇县12个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居群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结果表明,PEG胁迫降低了扁蓿豆种质资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抑制了胚芽和胚根的生长。-0.3 MPa的渗透势胁迫可促进陇西扁蓿豆种子的萌发,且在此浓度下其相对发芽指数和相对活力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11份材料。在-0.3 MPa PEG胁迫下景泰和土默特扁蓿豆的相对胚根长较高,表现出一定的抗旱性;高渗透势的胁迫严重抑制了扁蓿豆胚芽和胚根的生长。以种子萌发期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相对胚根长和相对胚芽长等5项为指标,应用隶属函数法对12份扁蓿豆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抗旱性强弱依次为:景泰>陇西>土默特>镇原>永昌>天水>榆中>宁县>夏河>临夏>陕西陇县>渭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蓿豆 萌发期 PEG胁迫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绿木霉对白三叶草促生作用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7
作者 张树武 徐秉良 +1 位作者 程玲娟 薛应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1-167,共7页
通过室内种子萌发和温室幼苗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对白三叶草促生作用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内试验条件下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能够显著提高白三叶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尤其10... 通过室内种子萌发和温室幼苗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对白三叶草促生作用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内试验条件下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能够显著提高白三叶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尤其100倍稀释液对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影响较为明显,分别为94.42%,13.42和9.52。在温室条件下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对白三叶草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影响,并能够增加幼苗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生理生化酶的活性,其中100倍发酵液处理后幼苗的根长、株高、植株鲜重、干重和根冠比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37.09%,13.18%,57.73%,54.35%,20.89%;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14.02%和76.21%;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处理后第3天达到最大值,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处理后第1和4天达到最大值,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在处理后第3~4天达到最大值。因此,深绿木霉发酵液对白三叶草的生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绿木霉 促生作用 白三叶草 生理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瓜品种对白粉病的抗病性与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1
8
作者 颜惠霞 徐秉良 +3 位作者 梁巧兰 薛应钰 陈荣贤 梁志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1,共3页
不同南瓜品种对白粉病的抗病性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10个南瓜品种中存在明显的抗病性差异,品种三星、红栗、甜栗表现为高抗;品种二星、日本、金钩、京域表现为抗病;品种光板、天然、红福表现为感病。品种抗病性与南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高... 不同南瓜品种对白粉病的抗病性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10个南瓜品种中存在明显的抗病性差异,品种三星、红栗、甜栗表现为高抗;品种二星、日本、金钩、京域表现为抗病;品种光板、天然、红福表现为感病。品种抗病性与南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高低和叶片气孔数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南瓜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与南瓜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呈正相关,而气孔密度与抗病性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 白粉病 叶绿素 气孔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草剂对燕麦产量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欢 慕平 +1 位作者 赵桂琴 周向睿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48,共8页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施用不同浓度仲丁灵和精异丙甲草胺除草剂的皮燕麦陇燕3号田间进行防效调查及燕麦种子产量测定,并进一步测定不同时期燕麦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和膜...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施用不同浓度仲丁灵和精异丙甲草胺除草剂的皮燕麦陇燕3号田间进行防效调查及燕麦种子产量测定,并进一步测定不同时期燕麦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以探讨除草剂对燕麦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除草剂适宜浓度范围内,高浓度除草剂对杂草的防效较好;与对照相比,除草剂处理对燕麦籽粒产量均有增产作用,最高增幅达30.7%。不同生长期的燕麦受到除草剂胁迫后,叶片MDA含量逐渐上升,且抗氧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随着除草剂浓度的升高,燕麦叶片各种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在试验期内,POD活性的变化与SOD相似,即随着燕麦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CAT活性较为稳定,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变化。两种除草剂中,精异丙甲草胺对杂草的防效和增产作用均优于仲丁灵,且对燕麦叶片各种酶活影响较小,适宜在皮燕麦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浓度 燕麦 生育期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草根际蟋蟀草平脐蠕孢菌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秀蓉 杨成德 +1 位作者 薛莉 南志标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3-418,共6页
对冰草根际分离获得的蟋蟀草平脐蠕孢(Bipolaris eleusineaJ.H.Peng et J.Y.Lu)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及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了解牧草根部平脐蠕孢菌的生长发育特点,并为该菌引起的牧草根病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蟋蟀草平脐蠕... 对冰草根际分离获得的蟋蟀草平脐蠕孢(Bipolaris eleusineaJ.H.Peng et J.Y.Lu)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及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了解牧草根部平脐蠕孢菌的生长发育特点,并为该菌引起的牧草根病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蟋蟀草平脐蠕孢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40℃,适宜温度20℃~30℃;在各酸度下均能萌发,最适为pH 6.47;其分生孢子的萌发需要液态水,在相对湿度100%时分生孢子萌发率仅为3.2%,而相对湿度低于100%时孢子不萌发;低稀释倍数的土壤悬液、麦根浸出液、羊粪浸出液和蔗糖溶液[0]及高稀释倍数的麦根液和羊粪液均抑制孢子萌发,但高稀释倍数的土壤液和蔗糖液能促进孢子萌发;且孢子萌发对光不敏感。蟋蟀草平脐蠕孢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40℃,最适25℃;碳源中D-木糖、氯醛糖对蟋蟀草平脐蠕孢菌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而蔗糖、甘露糖和D-果糖对蟋蟀草平脐蠕孢菌丝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氮源中硝酸钠、亮氨酸对蟋蟀草平脐蠕孢菌丝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尿素等9种氮源均有抑制作用,并且此菌在含有各种碳、氮源的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有差异。在国内首次报道此菌侵染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为一新寄主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草 蟋蟀草平脐蠕孢 形态 培养性状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头骨形态的地理分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苏军虎 南志标 +1 位作者 JI Weihong 王海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5-332,共8页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4个地区(临潭、天祝、玛曲和碌曲)8个地理群体的头骨形态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比较13个特征变量的地理分异,挖掘形态特征的主要变量,并探讨其形态变异与...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4个地区(临潭、天祝、玛曲和碌曲)8个地理群体的头骨形态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比较13个特征变量的地理分异,挖掘形态特征的主要变量,并探讨其形态变异与环境的关系。结果发现,群体间13个特征变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13个头骨特征变量可用3个主成分来表述,其累计贡献率达96.981%。颅全长、上齿列长及齿隙长是高原鼢鼠头骨发生分化的主要变量。天祝种群与碌曲种群,及玛曲种群与临潭种群都有重叠,其中碌曲的两个种群相似性最高,玛曲种群和临潭种群与其他种群几乎无重叠,显示完全分化,聚类分析结果与判别分析结果一致。头骨形态与地理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头骨形态大小与海拔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认为地理隔离、栖息地海拔因子影响下的生态条件等是高原鼢鼠头骨分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头骨 地理分异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霉素对粤西香根草种子发芽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金祥 张莹 黎晓丹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72-1275,共4页
采用100、200、300、400 mg/kg浓度的赤霉素(GA3)溶液,分别对7~12月采集的粤西香根草种子浸种处理8 h,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不同月份的粤西香根草种子发芽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7~10月采集的粤西香根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 采用100、200、300、400 mg/kg浓度的赤霉素(GA3)溶液,分别对7~12月采集的粤西香根草种子浸种处理8 h,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不同月份的粤西香根草种子发芽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7~10月采集的粤西香根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逐渐增加,而后11、12月的香根草种子则呈下降趋势;赤霉素浓度为100~400 mg/kg时均可促进香根草种子的萌发,其中100 mg/kg赤霉素处理10月的粤西香根草种子,其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12.00%、14.00%和15.51,但移栽成活率低。旨在为提高香根草种子的发芽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西香根草 赤霉素 种子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根腐病原菌--拟枝孢镰刀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0
13
作者 潘龙其 张丽 +3 位作者 杨成德 袁庆华 王瑜 苗丽宏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8-98,共11页
本文对从内蒙古赤峰巴雅尔草业基地紫花苜蓿根部分离到的菌株BYE27-2-5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30和28℃;pH 值5.0~11.0均宜于菌... 本文对从内蒙古赤峰巴雅尔草业基地紫花苜蓿根部分离到的菌株BYE27-2-5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30和28℃;pH 值5.0~11.0均宜于菌丝生长,产孢最适pH8.0,孢子萌发最适pH7.0;光暗交替利于菌丝生长,光照利于产孢和孢子的萌发;孢子在相对湿度低于75% 不萌发,高于95% 萌发较快;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利于产孢;碳源中葡萄糖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蔗糖利于产孢;氮源中蛋白胨利于菌丝生长,酵母膏利于产孢和孢子萌发;菌丝致死温度为54℃(10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8℃(10min);根据其形态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鉴定其为拟枝孢镰刀菌(犉狌狊犪狉犻狌犿狊狆狅狉狅狋狉犻犮犺犻狅犻犱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拟枝孢镰刀菌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中下游不同退耕年限次生草地土壤理化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柴晓虹 王理德 +4 位作者 姚拓 韩福贵 魏林源 郭春秀 张莹花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34,共11页
测定并分析了石羊河中下游不同退耕年限次生草地土壤理化(含水量、有机碳、硝态氮、铵态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缓效钾)及生物学(微生物量碳、氮、磷及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特性。结果表明,随退耕年限的延长,各土层... 测定并分析了石羊河中下游不同退耕年限次生草地土壤理化(含水量、有机碳、硝态氮、铵态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缓效钾)及生物学(微生物量碳、氮、磷及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特性。结果表明,随退耕年限的延长,各土层(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土壤铵态氮及全磷呈下降趋势;土壤含水量、有机碳、硝态氮、有效磷、有效钾及缓效钾呈上升趋势;全钾与速效钾随退耕年限的变化不显著;除30~40 cm 土层外,各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在退耕较短年限内(从1 a 到5 a)呈下降的趋势,在退耕较长年限内(从8 a 到31 a)呈上升趋势;土壤微生物量氮呈先上升(从1 a 到4 a)再下降(从4 a 到8 a)最后趋于稳定(从8 a 到31 a)的趋势;除0~10 cm 土层外,各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磷呈先下降(从1 a 到2 a)再上升(从2 a 到8 a)最后下降(从8 a 到31 a)的趋势;不同年限退耕地土壤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中下游 退耕年限 理化特性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炭疽病(Colletotrichum coccodes)拮抗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涵琦 畅涛 +1 位作者 杨成德 陈秀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8-42,共5页
采用对峙培养法对马铃薯炭疽病的拮抗菌株进行了筛选和鉴定.结果表明,拮抗菌株ZHA10对炭疽病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76.43%,其可以使病原菌菌丝变形和裂解;ZHA10菌体短杆状、革兰氏阳性、大小为(0.5~0.75)μm×(1.5... 采用对峙培养法对马铃薯炭疽病的拮抗菌株进行了筛选和鉴定.结果表明,拮抗菌株ZHA10对炭疽病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76.43%,其可以使病原菌菌丝变形和裂解;ZHA10菌体短杆状、革兰氏阳性、大小为(0.5~0.75)μm×(1.5~3.1)μm、芽胞中至尖端生.通过生理生化测定、16S rDNA以及gyrB序列分析,鉴定ZHA10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此外,ZHA10还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马铃薯干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孜然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和马铃薯褐腐病菌(Stysanus stemonitis)均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ZHA10抑菌能力良好,抑菌谱宽,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病 生防菌株 筛选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