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1
作者 黄晓 杨艳丽 +1 位作者 吴晓凡 方强恩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9-148,共10页
明确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区系特征及分布格局,可为开发和利用早熟禾属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整理馆藏标本,查阅文献资料,建立了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名录,并从物种组成、地理分布、区系成分、区系分化等方面进行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 明确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区系特征及分布格局,可为开发和利用早熟禾属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整理馆藏标本,查阅文献资料,建立了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名录,并从物种组成、地理分布、区系成分、区系分化等方面进行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区系特征及分布格局的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共43种(包含3变种、8亚种);从水平分布看,祁连山北麓地区和甘南高原地区早熟禾属物种数最多,中部黄土高原区分布物种数最少;从垂直分布看,早熟禾属主要分布在2000~<4000 m亚高海拔区,其中2500~<3000 m段物种最为丰富;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区系划分为7个分布型和10个变型,主要以东亚分布为主;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区系与邻省区系均有较高相似性,相似系数达50.00%~74.73%,与青海省相似性最高;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区系分化强度与物种的分布格局一致,区系分化强度最高的是祁连山北麓地区和甘南高原地区。总体上,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主要分布于冷凉湿润的亚高海拔区,祁连山北麓地区和甘南高原地区是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分布的多度中心,温带属性、区域特有性低、交汇和过渡性是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早熟禾属 植物区系 区系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高寒阴湿区播种方式和氮肥施用量对猫尾草种质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文轩 李瑞珍 +1 位作者 田新会 杜文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0-921,共12页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通过研究甘肃高寒阴湿区4个氮肥施用量(A1:施纯氮量0 kg/hm^(2),A2:施纯氮量90 kg/hm^(2),A3:施纯氮量180 kg/hm^(2),A4:施纯氮量360 kg/hm^(2))和3种播种方式(B1:条播,B2:撒播,B3:点播)对4个猫尾草种质(C1:新品系,C2...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通过研究甘肃高寒阴湿区4个氮肥施用量(A1:施纯氮量0 kg/hm^(2),A2:施纯氮量90 kg/hm^(2),A3:施纯氮量180 kg/hm^(2),A4:施纯氮量360 kg/hm^(2))和3种播种方式(B1:条播,B2:撒播,B3:点播)对4个猫尾草种质(C1:新品系,C2:‘川西’,C3:‘岷山’,C4:‘克劳沃1号’)生产性能的影响,以筛选出最佳氮肥施用量、最佳播种方式和最佳猫尾草种质。结果表明,从单因素看,4个氮肥施用量间,A4的平均生产性能最好;3种播种方式间,B3的平均生产性能最好;4个猫尾草种质中,C1的平均生产性能最好。从二因素交互作用看,氮肥施用量×猫尾草种质交互作用间,A4C3的平均生产性能最好;播种方式×猫尾草种质交互作用间,B3C1的平均生产性能最好;氮肥施用量×播种方式交互作用间,A4B3的平均生产性能最好。从三因素交互作用看,C1在A2B3处理下生产性能最好;C2和C4在A4B3处理下生产性能最好;C3在A4B2处理下生产性能最好。综上,新品系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90 kg/hm^(2),最佳播种方式为点播;‘川西’和‘克劳沃1号’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360 kg/hm^(2),最佳播种方式为点播;‘岷山’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360 kg/hm^(2),最佳播种方式为撒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尾草 氮肥施用量 播种方式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高寒阴湿区播种方式对猫尾草种质生产性能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文轩 李瑞珍 +1 位作者 田新会 杜文华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22,共8页
为明确甘肃高寒阴湿区不同播种方式(A1:条播,A2:撒播,A3:点播)对猫尾草种质(B1:猫尾草新品系,B2:川西猫尾草,B3:岷山猫尾草,B4:克劳沃1号猫尾草)生产性能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筛选最佳播种方式和猫尾草种质,测定了不同播种方式下猫尾草种... 为明确甘肃高寒阴湿区不同播种方式(A1:条播,A2:撒播,A3:点播)对猫尾草种质(B1:猫尾草新品系,B2:川西猫尾草,B3:岷山猫尾草,B4:克劳沃1号猫尾草)生产性能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筛选最佳播种方式和猫尾草种质,测定了不同播种方式下猫尾草种质的株高、分蘖数、鲜干比、鲜(干)草产量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3种播种方式中,A2处理(撒播)下,4个猫尾草种质的平均分蘖数最高,A3处理(点播)下,平均粗蛋白(CP)含量最高;4个猫尾草种质中,B1(猫尾草新品系)和B2(川西猫尾草)在3种播种方式下的平均分蘖数和鲜(干)草产量均较高,生产性能较好。播种方式×猫尾草种质交互作用表明,播种方式对4个猫尾草种质的生产性能有显著影响:猫尾草新品系和克劳沃1号猫尾草的最佳播种方式为点播,川西猫尾草适宜于条播,岷山猫尾草适宜于撒播;猫尾草新品系和川西猫尾草的生产性能优于岷山和克劳沃1号猫尾草,猫尾草新品系的营养成分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尾草 播种方式 生产性能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地区11个野生草地早熟禾材料根茎扩展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陈润娟 白小明 +4 位作者 郑文博 郭宵 黄琪 李昌宁 卢妮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50-1258,共9页
本试验采用盆栽单株种植方式,对甘肃境内11个不同生境野生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的根茎扩展性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筛选出根茎扩展能力强的材料。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草地早熟禾(肃南)单株分蘖数最多;草地早熟禾(榆中)根茎扩展距离... 本试验采用盆栽单株种植方式,对甘肃境内11个不同生境野生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的根茎扩展性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筛选出根茎扩展能力强的材料。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草地早熟禾(肃南)单株分蘖数最多;草地早熟禾(榆中)根茎扩展距离、地上植物量、根茎植物量、根茎直径、根茎体积和根茎表面积最大,茎节最长;午夜草地早熟禾单株覆盖面积最大、根茎数量最多。地上扩展性与地下扩展性成显著正相关;根茎综合扩展性强弱依次为:草地早熟禾(榆中)>午夜草地早熟禾>草地早熟禾(秦州)>草地早熟禾(肃南)>草地早熟禾(清水)>草地早熟禾(灵台)>草地早熟禾(渭源)>草地早熟禾(康乐)>草地早熟禾(西和)>草地早熟禾(天祝)>草地早熟禾(夏河)>草地早熟禾(安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地上扩展性 根茎扩展性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野生草地早熟禾根茎扩展能力与内源激素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袁娅娟 白小明 +4 位作者 朱雅楠 张毓婧 闫玉邦 张才忠 李玉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59-1369,共11页
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是典型的根茎型禾草,根茎作为其营养物质储藏和营养繁殖的重要器官,在提高植株地表侵占能力及地下固土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根茎的发生和发育与内源激素密切相关,本试验以采自甘肃境内9个不同生态型的野生... 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是典型的根茎型禾草,根茎作为其营养物质储藏和营养繁殖的重要器官,在提高植株地表侵占能力及地下固土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根茎的发生和发育与内源激素密切相关,本试验以采自甘肃境内9个不同生态型的野生草地早熟禾为试验材料,以‘午夜Ⅱ’草地早熟禾为对照,分析根茎扩展能力与内源激素含量间的相关性,以期揭示草地早熟禾根茎扩展的激素调控机理,为草地早熟禾新品种选育和草坪养护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生态型野生草地早熟禾根茎扩展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榆中草地早熟禾的分蘖数、根茎数、地上生物量和茎节长最大;西和草地早熟禾的覆盖面积、最长根茎和根茎生物量表现最优,供试不同生态型草地早熟禾材料根茎综合扩展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榆中>西和>‘午夜Ⅱ’>渭源>灵台>清水>肃南>秦州>夏河>安定。2)内源激素在草地早熟禾根茎和茎基的分布存在差异,GA_(3)、IAA和ABA含量均为根茎>茎基,ZT含量为茎基>根茎,且两个部位GA_(3)含量均高于其余激素。3)相关性分析显示,草地早熟禾根茎扩展能力与ZT含量、茎基ZT/ABA和IAA/ABA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根茎GA_(3)/IAA显著负相关(P<0.05),与IAA、GA_(3)和ABA含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综上,榆中草地早熟禾根茎扩展性最强,且优于‘午夜Ⅱ’草地早熟禾(对照),可作为扩展能力强草地早熟禾新品种选育的优良材料;ZT含量和IAA/ABA与ZT/ABA的比值越高,GA_(3)/IAA比值越低,越有利于草地早熟禾根茎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生态型 根茎 扩展能力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曲县退牧还草工程实施效果评估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琴 孙小妹 +3 位作者 蒲强胜 姚宝辉 张倩 苏军虎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9,共13页
为了综合评价甘肃省玛曲县在第二轮退牧还草工程(2005~2020年)实施中取得的成效,本文构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工程的可持续性、工程的自身特性5个准则层、17个指标层的综合评价体系。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展开问卷调查,结合相... 为了综合评价甘肃省玛曲县在第二轮退牧还草工程(2005~2020年)实施中取得的成效,本文构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工程的可持续性、工程的自身特性5个准则层、17个指标层的综合评价体系。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展开问卷调查,结合相关部门意见构建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实施成效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自退牧还草工程实施以来,当地生态效益(0.4274)上升最为显著,其次是经济效益(0.2658)、社会效益(0.1693)、工程的可持续性(0.0838)和工程的自身特性(0.0564)。虽然退牧还草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成效,但如何使成果持续有效地延续下去至关重要。通过项目实施前后指标层的权重分析,建议政府需加大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采取近自然修复技术,选择适合高寒环境的乡土草种补播,提高草场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引领牧民构建畜产品产业链,促进第二、三产业发展,向以非传统牧业为主的经济收入模式迈进;加大对牧民文化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牧民保护草原的生态意识;构建以草定畜、草畜同步发展的自然-人文耦合系统下的放牧模式和“减畜不减产、减畜不减收”的草地农业模式,促进草场可持续发展。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政府对退牧还草工程制定科学的规划和宏观的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曲县 退牧还草工程 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 成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中心碳代谢途径参与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董文科 张玉娟 马晖玲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09-1720,共12页
中心碳代谢途径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种糖代谢途径,由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磷酸戊糖途径共同组成,主要参与调控植物呼吸作用中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代谢过程,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应对逆境胁迫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中心碳代谢途径... 中心碳代谢途径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种糖代谢途径,由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磷酸戊糖途径共同组成,主要参与调控植物呼吸作用中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代谢过程,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应对逆境胁迫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中心碳代谢途径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的功能,重点阐述了中心碳代谢介导的抗逆响应机制,包括温度、水分、离子等非生物胁迫和病原菌、虫害等生物胁迫,讨论了中心碳代谢途径在植物分子生物育种和新型绿色农业技术开发中的应用潜力。深入开展植物中心碳代谢途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可以为植物抗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通量 糖酵解 三羧酸循环 磷酸戊糖 胁迫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个紫花苜蓿品种在民勤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石菁 刘晓静 +3 位作者 李佳奇 韩颜隆 汪雪 王静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843-2853,共11页
为筛选民勤地区适种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本研究以15个国内外优良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越冬性能、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等17个性状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法进行适应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WL343’越冬率最... 为筛选民勤地区适种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本研究以15个国内外优良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越冬性能、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等17个性状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法进行适应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WL343’越冬率最高,为94%;‘龙牧806’根颈芽数量最多,‘甘农5号’根颈芽长度最长;‘龙牧801’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WL343’总产量最高,为17792.98 kg·hm^(-2);‘LW6010’相对饲用价值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分枝数、叶茎比与干草产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根颈芽数量与越冬率分别呈极显著(P<0.01)和显著正相关(P<0.05)。隶属函数综合效益值排序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值分类结果一致,综合指标最优的一类紫花苜蓿品种分别是‘WL343’‘WL298’‘LW6010’‘巨能551’,建议在民勤及河西走廊同类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民勤地区 适应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旱塬区禾‖豆间作的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祝嘉慧 宋谦 杜文华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8-468,共11页
旨在筛选陇东地区禾‖豆间作系统的最佳间作模式。本试验以‘京科青贮932’和‘京九青贮16’玉米品种为主区,青贮玉米种植密度(41994株·hm^(-2),50000株·hm^(-2),61994株·hm^(-2))为副区,研究不同玉米品种和种植密度对... 旨在筛选陇东地区禾‖豆间作系统的最佳间作模式。本试验以‘京科青贮932’和‘京九青贮16’玉米品种为主区,青贮玉米种植密度(41994株·hm^(-2),50000株·hm^(-2),61994株·hm^(-2))为副区,研究不同玉米品种和种植密度对陇东旱塬区青贮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的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就2个青贮玉米品种而言,‘京九青贮16’在不同密度下的平均叶片数(12.8)、果穗质量(395.56 g)、鲜草产量(46.32 t·hm^(-2))以及CP含量(8.93%)和EE含量(7.43%)均显著高于‘京科青贮932’。(2)从种植密度看,61994株·hm^(-2)密度下2个青贮玉米品种的平均鲜草产量(48.36 t·hm^(-2))显著高于其他2个密度,但此密度下大豆的鲜草产量最低(6.53 t·hm^(-2))。(3)从青贮玉米品种和种植密度的交互作用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京九青贮16’以500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与大豆进行9‖6模式间作时,间作系统的总鲜草产量达到52.25 t·hm^(-2),青贮玉米和大豆的CP含量分别为7.01%和18.11%,RFV分别为90.34和100.75,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均较好,适宜在陇东旱塬区种植,实现一年两熟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种植密度 青贮玉米 大豆 间作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施对三江源区燕麦生产性能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小娟 杨航 +3 位作者 宋建超 杨安 马凯凯 鱼小军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4,共11页
探究三江源区燕麦人工草地有机肥替代化肥方案,可为该区域燕麦栽培提供研究资料。在三江源区的玛沁县通过建植青海444燕麦人工草地并进行单施化肥(CK)、化肥减施10%+10%有机肥(T1)、化肥减施20%+20%有机肥(T2)、化肥减施30%+30%有机肥(... 探究三江源区燕麦人工草地有机肥替代化肥方案,可为该区域燕麦栽培提供研究资料。在三江源区的玛沁县通过建植青海444燕麦人工草地并进行单施化肥(CK)、化肥减施10%+10%有机肥(T1)、化肥减施20%+20%有机肥(T2)、化肥减施30%+30%有机肥(T3)、化肥减施40%+40%有机肥(T4)、化肥减施50%+50%有机肥(T5)、单施有机肥(T6)等处理,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燕麦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和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T1处理可以增加燕麦株高、叶面积,提高燕麦草产量,且T1、T2、T3处理与常规施肥下的草产量差异不显著。有机肥配施可以提高燕麦可溶性糖含量,T6处理较CK显著增加62.53%,并且T6处理下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较CK显著降低7.96%和10.23%;T6处理下0~15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CK显著增加26.51%,15~30 cm土层较CK显著增加24.99%;T1、T2、T3处理提高了0~15 cm土层土壤全磷含量,分别较CK增加了2.78%、5.36%和5.09%。综上所述,T1、T2、T3处理与单施化肥(CK)综合评价结果较接近,不但可以保持较高的生产力,还可提高饲草品质,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是青海三江源地区燕麦种植适宜的减施化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减施 燕麦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添加剂对高寒牧区燕麦与箭筈豌豆混合青贮品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11
作者 徐双鹏 赵永琦 +3 位作者 董晓慧 梁文斌 尹国丽 鱼小军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94-2702,共9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乳酸菌添加剂对高寒牧区燕麦(Avena sativa)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混合青贮品质及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本试验将燕麦和箭筈豌豆混合青贮,采用了2种乳酸菌添加剂[植物乳杆菌(CI)、植物乳杆菌(6H2)],以直接青贮为对照(... 本研究旨在探讨乳酸菌添加剂对高寒牧区燕麦(Avena sativa)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混合青贮品质及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本试验将燕麦和箭筈豌豆混合青贮,采用了2种乳酸菌添加剂[植物乳杆菌(CI)、植物乳杆菌(6H2)],以直接青贮为对照(CK),青贮7,14,45和90 d时测定其品质和酶活性。结果表明:6H2与CI组pH值和氨态氮含量在各个青贮时间点均显著低于CK组(P<0.05)。青贮45和90 d时,6H2组的乳酸和乙酸含量显著高于CI,CK组;pH值显著低于CI,CK组(P<0.05)。在各个青贮时间点6H2,CI组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6H2组在青贮45和90 d时,酸性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CI,CK组(P<0.05)。因此,乳酸菌6H2和CI改善了燕麦与箭筈豌豆混合青贮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酶活性。乳酸菌6H2在高寒牧区燕麦与箭筈豌豆混合青贮中表现出更优越的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优化效果,适宜作为该地区青贮饲料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箭筈豌豆 混合青贮 耐低温乳酸菌 青贮品质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多子叶变异株的变异式样与数量性状分析
12
作者 王彤 方强恩 +2 位作者 何伟 单麟茜 王振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8,共9页
为解析紫花苜蓿多子叶性状的遗传变异特征及其农艺潜力,本研究通过大田栽培体系,开展紫花苜蓿子叶变异株表型多样性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均值分析法及熵权TOPSIS法,对11个农艺数量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供试群... 为解析紫花苜蓿多子叶性状的遗传变异特征及其农艺潜力,本研究通过大田栽培体系,开展紫花苜蓿子叶变异株表型多样性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均值分析法及熵权TOPSIS法,对11个农艺数量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供试群体多子叶变异率为1.44%,共鉴定出29种表型变异模式;(2)B8(3子叶1单叶真叶主茎正常-侧枝直立)型植株变异率最高,占比达41.28%,其次是B2(2子叶2单叶真叶主茎正常-侧枝直立)型植株,变异占比达8.74%;(3)均值分析显示各变异类型植株差异主要集中在分枝数与株高上;(4)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显示,B2型表型性状评价值最优(0.8389),其次是B8型(0.6297),而B12(3子叶1单叶真叶丛生)型相对欠佳。本研究首次系统揭示紫花苜蓿多子叶变异的表型多样性及其农艺优势,为紫花苜蓿种质创新提供了突变体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多子叶 表型变异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外源脱落酸对鹰嘴紫云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13
作者 马福钦 王彦 +4 位作者 郑晓琳 晋明慧 乃国栋 张玉娟 董文科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97-1806,共10页
为探究盐胁迫下外源脱落酸对鹰嘴紫云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以甘绿2号鹰嘴紫云英为试验材料,在盐胁迫(200 mmol·L^(-1)NaCl)下,设置6个种子萌发期外源脱落酸(ABA)施加浓度(0、0.5、1、1.5、2和2.5μmol·L^(-1))和6... 为探究盐胁迫下外源脱落酸对鹰嘴紫云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以甘绿2号鹰嘴紫云英为试验材料,在盐胁迫(200 mmol·L^(-1)NaCl)下,设置6个种子萌发期外源脱落酸(ABA)施加浓度(0、0.5、1、1.5、2和2.5μmol·L^(-1))和6个幼苗生长期外源ABA施加浓度(0、5、10、20、40和60μmol·L^(-1))及叶施和根施两种不同的施加方式,测定鹰嘴紫云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施加适宜浓度外源ABA能够提高盐胁迫下鹰嘴紫云英种子的萌发指标和生长指标,其中2.0μmol·L^(-1)外源ABA处理对盐胁迫下抑制鹰嘴紫云英种子萌发的缓解作用效果最佳;相较于单盐胁迫,叶施40μmol·L^(-1)和根施20μmol·L^(-1)外源ABA显著提高了鹰嘴紫云英幼苗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抑制了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升高,缓解了盐胁迫对幼苗细胞膜结构的伤害。隶属函数法分析表明,叶施40μmol·L^(-1)外源ABA对缓解鹰嘴紫云英幼苗盐胁迫的效果最佳。综上,适宜浓度外源ABA可以减轻盐胁迫对鹰嘴紫云英种子萌发和幼苗的损伤,促进盐胁迫下鹰嘴紫云英幼苗的生长。本研究结果为鹰嘴紫云英盐碱地栽培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紫云英 外源ABA 盐胁迫 种子萌发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早熟禾白粉病抗性反应中防御酶活性及代谢组学差异
14
作者 王彦 张玉娟 +4 位作者 马福钦 郑晓琳 晋明慧 乃国栋 董文科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4,共13页
为明确不同抗病性草地早熟禾品种对白粉病菌侵染的防御反应,采用叶面喷施法对草地早熟禾抗病品种‘黑杰克’和感病品种‘超级格莱德’接种禾布氏白粉菌,并取发病部位叶片组织测定相关防御酶活性及代谢产物。结果表明,抗病品种‘黑杰克... 为明确不同抗病性草地早熟禾品种对白粉病菌侵染的防御反应,采用叶面喷施法对草地早熟禾抗病品种‘黑杰克’和感病品种‘超级格莱德’接种禾布氏白粉菌,并取发病部位叶片组织测定相关防御酶活性及代谢产物。结果表明,抗病品种‘黑杰克’接种白粉病菌后各防御酶活性均较第0 d显著提高(P<0.05);感病品种‘超级格莱德’接种白粉病菌后CAT活性始终保持下降趋势,其他防御酶活性均表现为小幅度上升后快速下降。广泛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发现,与不接种对照相比,抗病品种‘黑杰克’接菌后410种代谢物差异显著,其中195种显著上调,215种显著下调,抗病相关差异代谢物主要为绿原酸、肉桂醛、香豆素及其衍生物等,参与的代谢途径主要为苯丙烷代谢途径;感病品种‘超级格莱德’接菌后547种代谢物差异显著,其中381种显著上调,166种显著下调,抗病相关差异代谢物主要为二羟基香豆素、绿原酸、7-乙氧基香豆素等,主要参与苯丙烷代谢途径等;根据以上结果,推测香豆素类化合物与苯丙烷代谢途径是草地早熟禾响应白粉病菌侵染的关键代谢物与代谢途径。综上,受到白粉病菌侵染时,草地早熟禾抗病品种防御酶活性较感病品种更高,其相关差异代谢物参与苯丙烷代谢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白粉病 防御酶 代谢组学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鹰嘴紫云英幼苗光合特性及糖代谢的影响
15
作者 乃国栋 马福钦 +2 位作者 张玉娟 宋承瑜 董文科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6-36,共11页
为探究盐胁迫对鹰嘴紫云英幼苗光合特性及糖代谢的影响。以‘甘绿2号’鹰嘴紫云英为试验材料,用120 mmol/L 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并在胁迫后第0、1、3、5、7、14和21 d采样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盐胁迫导致鹰嘴紫云英幼苗叶片气孔关闭... 为探究盐胁迫对鹰嘴紫云英幼苗光合特性及糖代谢的影响。以‘甘绿2号’鹰嘴紫云英为试验材料,用120 mmol/L 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并在胁迫后第0、1、3、5、7、14和21 d采样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盐胁迫导致鹰嘴紫云英幼苗叶片气孔关闭,气孔导度下降,光合系统受损;同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PSⅡ反应中心实际光化学效率、表观光合电子传递效率和光化学淬灭系数显著降低,而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在胁迫初期均有上升但后期均呈下降趋势。此外,胞间CO_(2)浓度、非光化学淬灭系数、淀粉含量、蔗糖合成酶、可溶性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均有上升趋势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趋于稳定,但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糖与光合作用参数密切相关,糖类可能在调节光合作用和植物对光的利用效率中起重要作用;淀粉含量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呈正相关,淀粉可能在调节光保护和能量耗散中发挥作用。综上所述,鹰嘴紫云英幼苗通过调节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光合系统,提高可溶性糖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水平,增强对盐胁迫的适应能力。本研究结果为鹰嘴紫云英在盐碱地的生长及生理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紫云英 盐胁迫 光合特性 糖代谢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鼠丘土壤化学计量比和酶活性动态变化
16
作者 王文碧 刘梦瑶 +3 位作者 欧克杰 郝彪彪 龚俊强 苏军虎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7-1136,共10页
为明确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鼠丘土壤化学计量比和酶活性动态变化特征,本研究基于时空互代法,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高寒草甸区选择不同年限的鼠丘,探究其恢复过程中植被、土壤化学计量比和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发现:与未受干扰样地... 为明确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鼠丘土壤化学计量比和酶活性动态变化特征,本研究基于时空互代法,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高寒草甸区选择不同年限的鼠丘,探究其恢复过程中植被、土壤化学计量比和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发现:与未受干扰样地相比,1年鼠丘的植被丰富度、地上和地下植物生物量显著降低(P<0.05),但随鼠丘恢复年限增加呈上升趋势;与1年鼠丘相比,多年鼠丘的土壤C∶P,N∶P以及脲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而土壤C∶N、蔗糖酶、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无显著变化;鼠丘恢复年限解释了24.4%的土壤化学计量比和76.1%的酶活性变异。鼠丘恢复过程中土壤容重、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地上和地下植物生物量的增加,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和碳氮含量。研究增进了高原鼢鼠对草地生态系统影响的认识,为鼠害型退化高寒草地的修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鼢鼠鼠丘 恢复年限 化学计量比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黑麦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与基因功能相关性分析
17
作者 田甜 张银霞 杜文华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7-718,共12页
为揭示小黑麦(Triticale)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及其影响因素,用CodonW 1.4.2和在线软件CUSP(Codon Usage and Synonymous Condon Usage Profile)对小黑麦叶绿体基因组中52个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黑麦... 为揭示小黑麦(Triticale)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及其影响因素,用CodonW 1.4.2和在线软件CUSP(Codon Usage and Synonymous Condon Usage Profile)对小黑麦叶绿体基因组中52个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黑麦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第三位主要偏向以A/U为主;有效密码子数(Effective number of codon,ENC)值在37.64~61.00之间,平均值为47.31,大于45的有42个;密码子适应指数(Codon adaptation index,CAI)在0.12~0.33之间,平均值为0.17,说明小黑麦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较弱;16个均以A/U结尾的密码子被筛选为最优密码子。中性绘图、ENC-GC_(3s)和偏倚性绘图分析(Parity Rule 2,PR2-plot)结果表明多数功能基因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受自然选择压力影响为主。小黑麦叶绿体基因组中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的基因可能受到了突变和选择的强烈作用,使这些基因的密码子使用频率具有共同特征,表现为密码子使用模式与基因功能有较大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高寒牧区小黑麦与豌豆混播草地对施肥种类的响应
18
作者 史志强 尉志强 +1 位作者 刘汉成 杜文华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5-306,共12页
为探究施肥种类对小黑麦(Triticosecale)与饲用豌豆(Pisum sativa)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混播草地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施肥种类(不施肥、化学肥料、有机肥和菌肥),副区为混播组合(M_(1):50... 为探究施肥种类对小黑麦(Triticosecale)与饲用豌豆(Pisum sativa)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混播草地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施肥种类(不施肥、化学肥料、有机肥和菌肥),副区为混播组合(M_(1):50%小黑麦×50%‘加拿大’饲用豌豆,M_(2):50%小黑麦×50%‘西牧333’箭筈豌豆,M_(3):50%小黑麦×50%‘绿箭1号’箭筈豌豆)。结果表明:从施肥种类来看,与化肥相比,有机肥和菌肥使混播草地的干草产量分别下降了7.62%和16.40%,但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0.68%和1.29%,相对饲喂价值分别提高了7.46%和5.38%。从混播组合来看,50%小黑麦和50%‘西牧333’箭筈豌豆的混播效果较好,纯收益高,适合在甘南高寒牧区推广种植。总体来看,与化肥相比,单独施用有机肥或菌肥使混播草地的纯收益显著降低。在氮用量相近时,施用有机肥使施肥成本增加6171 CNY·hm^(-2)。因此,甘南州在饲草生产中不宜采用有机肥或菌肥完全替代化肥的方案,应考虑部分替代化肥的策略,以保障作物高产,增加农牧民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牧区 施肥种类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套种行数比对紫花苜蓿/玉米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武涛 宋福超 +6 位作者 曹文侠 赵雅姣 杨航 王诗涛 马玉颜 胥成梅 杨丽萍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61-1971,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套种行数比下混收混贮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玉米(Zea mays)青贮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的影响,以紫花苜蓿2行∶玉米2行(T_(1))、紫花苜蓿4行∶玉米2行(T_(2))和紫花苜蓿6行∶玉米2行(T_(3))下青贮前后材料为研究对象,紫... 为探究不同套种行数比下混收混贮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玉米(Zea mays)青贮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的影响,以紫花苜蓿2行∶玉米2行(T_(1))、紫花苜蓿4行∶玉米2行(T_(2))和紫花苜蓿6行∶玉米2行(T_(3))下青贮前后材料为研究对象,紫花苜蓿(MA)和玉米(MM)单贮为对照,青贮60d后测定其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结果表明,在T_(1)模式下,青贮后饲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较MA单贮提高64.6%,pH较MA单贮降低27%;T_(2)模式下,粗蛋白含量较MM单贮提高65.4%,乳酸含量较MM单贮提高50%;在T_(3)模式下,粗蛋白含量较MM单贮含量提高78%,乙酸含量较MA单贮降低了42%,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混贮处理(P<0.05)。T_(3)模式下的感官品质评定为18、V-Score得分为80.38,灰色关联度评分第一。综上,在甘肃河西武威地区,紫花苜蓿与玉米(6列∶2列)套种的混收混贮青贮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玉米 混贮比例 青贮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发酵平菇-青稞秸秆菌糠饲料化利用研究
20
作者 杨航 宋福超 +4 位作者 王诗涛 武涛 曹文侠 旦知旺加 赵雅姣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9-1298,共10页
收获籽实后的青稞秸秆作为饲料存在适口性差、营养价值低等缺点,本试验通过固态发酵来提高青稞秸秆的营养品质和饲喂价值。通过以青稞秸秆作为主料,主辅料按7∶3配比,辅料分别为麦麸占22%、油渣占5%、石灰占2%、石膏占1%。接种平菇(Pleu... 收获籽实后的青稞秸秆作为饲料存在适口性差、营养价值低等缺点,本试验通过固态发酵来提高青稞秸秆的营养品质和饲喂价值。通过以青稞秸秆作为主料,主辅料按7∶3配比,辅料分别为麦麸占22%、油渣占5%、石灰占2%、石膏占1%。接种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进行固态发酵。随后在0,25,34,40,50 d下取样测定营养品质和生理酶活性。结果表明,发酵后的栽培料柔软度、色泽和气味以40 d的最佳,其CP较0 d提高了1.05倍,最高达12%,ADF较0 d降低了33%,NDF降低了52%。粗脂肪含量在50 d时最高,最高达1.8%。而饲喂价值以发酵50 d最佳,且显著高于未接菌的青稞秸秆(P<0.05)。其中纤维素酶,漆酶,木聚糖酶活性分别高达530,39.2和77.32 U·g^(-1)。因此,采用平菇真菌进行固态发酵提高了青稞秸秆饲料的营养品质和饲喂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秸秆 固态发酵 营养品质 生物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