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业科学专业《草食动物饲养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被引量:4
1
作者 焦婷 曹文侠 +4 位作者 蒲小鹏 赵生国 祁娟 雷赵民 苏军虎 《中国牛业科学》 2019年第4期93-96,共4页
结合当前草牧业发展现状,笔者在《草食动物饲养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创新尝试。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项目教学法在《草食动物饲养学》课程中... 结合当前草牧业发展现状,笔者在《草食动物饲养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创新尝试。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项目教学法在《草食动物饲养学》课程中的综合应用及其效果,并结合雨课堂的应用,使得课程表现形式灵活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加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促进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及实践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食动物饲养学》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 项目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甸草场不同载畜量下土壤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8
2
作者 焦婷 常根柱 +5 位作者 周学辉 杨红善 侯彦会 苗小林 刘荣堂 蒲小鹏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8-104,共7页
对肃北高寒草甸不同载畜量下土壤酶活性与肥力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载畜量下不同土壤深度草地土壤肥力不同。0-20 cm土壤水分、pH和有机质随载畜量增加而下降,土壤容重则随载畜量和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放牧草地土壤均呈... 对肃北高寒草甸不同载畜量下土壤酶活性与肥力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载畜量下不同土壤深度草地土壤肥力不同。0-20 cm土壤水分、pH和有机质随载畜量增加而下降,土壤容重则随载畜量和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放牧草地土壤均呈弱碱性;0-20 cm土壤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在高载畜量区达到峰值(P〈0.01),其中全氮和速效钾在中载畜量区出现最低值;0-20 cm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区高于中区和低区,随土层的加深,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不同层次间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间以及它们与土壤主要肥力因子间具一定相关性,说明土壤酶可以用来表征土壤肥力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载畜量 土壤酶活性 土壤肥力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三叶草病毒病病株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梁巧兰 魏列新 徐秉良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8-51,共4页
采用聚集指标(Iδ、I、M*/M、Ca、C、K)和Iwao回归分析法研究了白三叶草病毒病病株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白三叶草病毒病病株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群之间分布是聚集的;分析并确定了在不同病株率下保证抽样... 采用聚集指标(Iδ、I、M*/M、Ca、C、K)和Iwao回归分析法研究了白三叶草病毒病病株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白三叶草病毒病病株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群之间分布是聚集的;分析并确定了在不同病株率下保证抽样质量的理论抽样数。通过对单对角线、W型、双对角线、平行线、Z字型、五点式等六种抽样方法比较,发现平行线抽样方法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叶草病毒病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激素吲哚乙酸、6-芐基腺嘌呤与氮素配施对老芒麦幼苗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金鑫 祁娟 +5 位作者 刘文辉 吴召林 郑钰莹 杨航 宿敬龙 李明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7-287,共11页
以采自青海高寒草地阿坝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种子为材料,利用营养液砂培法,研究吲哚乙酸(IAA)或6-芐基腺嘌呤(6-BA)与氮素配施对老芒麦幼苗地上部生长特征的影响,旨在探究不同浓度氮素与外源IAA或6-BA配施对老芒麦的促生效应,以期... 以采自青海高寒草地阿坝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种子为材料,利用营养液砂培法,研究吲哚乙酸(IAA)或6-芐基腺嘌呤(6-BA)与氮素配施对老芒麦幼苗地上部生长特征的影响,旨在探究不同浓度氮素与外源IAA或6-BA配施对老芒麦的促生效应,以期为外源激素与氮素配施调控老芒麦幼苗生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氮素与IAA或6-BA配施较单一氮素、6-BA和IAA施入能更好地促进老芒麦的生长,氮素与IAA配施浓度为5∶5时老芒麦叶面积、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较对照(12 mg·L^(−1)单一氮素)处理显著提高,叶面积较对照处理增大12.31%,叶绿素提高1.2%,可溶性蛋白提高17.72%,且与对照间差异显著(P<0.05)。氮素与6-BA配施浓度5∶5时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该处理下老芒麦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较12 mg·L^(−1)单一氮素和20 mg·L^(−1)单一氮素处理分别提高了9.1%和19.72%,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氮素与6-BA配施浓度为3∶7时叶面积达到最大,叶面积分别比12 mg·L^(−1)单一氮素和20 mg·L^(−1)单一氮素处理时提高了16.77%和19.41%,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经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法进一步综合评价得出,氮素与IAA配施浓度为5∶5时能更好地促进老芒麦幼苗地上部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生长 可溶性蛋白 过氧化物酶 叶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胁迫对超干处理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祁娟 罗琰 +2 位作者 王沛 刘艳君 马国珍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9-84,共6页
以9∶1摩尔比的NaHCO_3和Na_2CO_3混合液模拟典型碱胁迫环境,在0mmol/L、25mmol/L、50mmol/L和100mmol/L 4个碱处理梯度下,采用硅胶干燥法将垂穗披碱草种子水分分别从8.20%(CK,未处理)降低到5.33%、4.67%、4.17%和4.07%,研究碱胁迫对超... 以9∶1摩尔比的NaHCO_3和Na_2CO_3混合液模拟典型碱胁迫环境,在0mmol/L、25mmol/L、50mmol/L和100mmol/L 4个碱处理梯度下,采用硅胶干燥法将垂穗披碱草种子水分分别从8.20%(CK,未处理)降低到5.33%、4.67%、4.17%和4.07%,研究碱胁迫对超干处理下不同水分含量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水分含量的种子,随着胁迫浓度增加,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株高和幼苗活力指数均呈不同程度降低趋势,而相对危害率、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呈增加趋势;在相同碱液胁迫下,不同水分含量种子的以上指标变化规律不尽相同。采用平均隶属度法进行综合评价,不同碱液处理下不同含水量种子平均隶属度排序为4.67%>8.20%(CK)>4.07%>5.33%>4.17%;超干处理不同含水量种子,其不同碱液浓度平均隶属度值25mmol/L>0mmol/L(CK)>50mmol/L>100mmol/L。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垂穗披碱草种子在含水量为4.67%、碱液浓度为25mmol/L时明显促进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穗披碱草 碱胁迫 种子超干 种子萌发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形态及其配比对老芒麦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吴召林 祁娟 +4 位作者 刘文辉 金鑫 杨航 宿敬龙 李明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5期942-951,共10页
以采自高寒草甸野生老芒麦(Elymus.sibiricus)种子为材料,单一氮素添加为对照,采用营养液沙培方式研究硝态和铵态氮及其不同配比(NO3^--N∶NH4^+-N分别为0∶10、3∶7、5∶5、7∶3和10∶0)对老芒麦苗期生长特性的影响,旨在探索不同氮素... 以采自高寒草甸野生老芒麦(Elymus.sibiricus)种子为材料,单一氮素添加为对照,采用营养液沙培方式研究硝态和铵态氮及其不同配比(NO3^--N∶NH4^+-N分别为0∶10、3∶7、5∶5、7∶3和10∶0)对老芒麦苗期生长特性的影响,旨在探索不同氮素形态对老芒麦的促生效应,以期找到最佳的氮素形态配比。结果表明:混合态氮素较单一氮素施入能够更好促进老芒麦的生长,硝态和铵态氮配比为7∶3时,老芒麦株高、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其他处理高,硝酸还原酶活性较单一NO3^--N和NH4^+-N处理分别提高了48.54%和74.71%,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10.16%和7.30%。硝态和铵态氮配比为5∶5时根系活力最高,该处理下老芒麦根系活力较单一NH4^+-N和NO3^--N处理分别提高了31.05%和8.08%,且与对照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NO3^--N∶NH4^+-N为3∶7时根长和全氮含量达到最大,全氮含量分别比NO3^--N和NH4^+-N为唯一氮源时提高了43.90%和29.76%,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经隶属函数度进一步综合分析得出,NO3^--N∶NH4^+-N为7∶3时氮素能更好地提高老芒麦生理活性,且促进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氮素形态 促生效应 渗透调节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