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分类学实验”数字化与传统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欢 方强恩 +1 位作者 曹文侠 赵桂琴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11-1417,共7页
结合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植物分类学实验”课程实际教学情况,阐明该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现状及改革方向,并进一步探索课程数字化与传统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网络为依托,积极构建“植物分类学实验”在线教学平台,建立... 结合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植物分类学实验”课程实际教学情况,阐明该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现状及改革方向,并进一步探索课程数字化与传统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网络为依托,积极构建“植物分类学实验”在线教学平台,建立基于“传统实验室课堂的系统教学+网络引导式教学+室外实践基地的综合式教学”的多元互动教学方式,并以此为切入点,合理利用慕课、APP开展“翻转课堂”,模块化实验教学内容,调整过程化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实践证明,“植物分类学实验”混合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时空广泛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性及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总结教学经验及不足,提出进一步完善策略,为草业科学相关混合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分类学实验” 数字化 课堂 混合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中东部地区小黑麦茬后复种青贮玉米品种的产量研究
2
作者 张银霞 宋谦 +3 位作者 刘翠 郭蕊 赵方媛 杜文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181,214,共10页
于2020年和2021年连续2年以9个青贮玉米品种(‘大京九26’,G1;‘利合228’,G2;‘西蒙青贮707’,G3;‘武科青贮107’,G4;‘利单656’,G5;‘蒙青贮1812’,G6;‘京科青贮932’,G7;‘豫青贮23’,G8;‘华美2号’,G9)为材料,分别在临洮县和泾... 于2020年和2021年连续2年以9个青贮玉米品种(‘大京九26’,G1;‘利合228’,G2;‘西蒙青贮707’,G3;‘武科青贮107’,G4;‘利单656’,G5;‘蒙青贮1812’,G6;‘京科青贮932’,G7;‘豫青贮23’,G8;‘华美2号’,G9)为材料,分别在临洮县和泾川县研究了秋播小黑麦茬后复种青贮玉米的鲜草产量。结果表明:除2020年G4和2021年G3在泾川点未能达到最佳收获期外,其余品种在“两年两点”试验中均能达到青贮玉米收获标准,且所有青贮玉米的干物质含量介于22.74%~41.74%,满足青贮要求。其中鲜草产量的单因素分析结果为2020年平均鲜草产量(77.01 t·hm^(-2))显著高于2021年(49.57 t·hm^(-2));临洮点的平均鲜草产量(73.75 t·hm^(-2))显著高于泾川点(52.85 t·hm^(-2));品种G8的平均鲜草产量(74.51 t·hm^(-2))最高。二因素交互作用下,同一年份临洮点9个品种的平均鲜草产量均高于泾川点,同一试验点间2020年9个品种的平均鲜草产量均高于2021年。三因素交互作用下2020年和2021年临洮点G8的鲜草产量均最高(109.36 t·hm^(-2)和63.79 t·hm^(-2)),泾川点G6的鲜草产量均最高(80.73 t·hm^(-2)和59.75 t·hm^(-2))。GGE双标图对青贮玉米生产性能及试验点区分力的综合评价表明:‘大京九26’、‘豫青贮23’、‘京科青贮932’和‘蒙青贮1812’品种兼具丰产性和稳定性,适宜作为复种品种在甘肃中东部地区推广种植;泾川点因青贮玉米品种年际间产量较稳定,可作理想鉴定试点进行品种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小黑麦茬后 产量稳定性 区域适应性 甘肃中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对高寒生态条件下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草地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
3
作者 汉鑫 牧仁 +3 位作者 陈鑫 全梓豪 高浩诚 焦婷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45,共13页
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是建设高寒人工草地的优良植物,具有抗性强、营养价值高等特点,但高寒草地氮素缺乏仍是限制垂穗披碱草产量的主要因素。为深入了解不同施氮水平对高寒草地植物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设置N0(0 kg/hm^(2))、N1(1... 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是建设高寒人工草地的优良植物,具有抗性强、营养价值高等特点,但高寒草地氮素缺乏仍是限制垂穗披碱草产量的主要因素。为深入了解不同施氮水平对高寒草地植物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设置N0(0 kg/hm^(2))、N1(12 kg/hm^(2))、N2(24 kg/hm^(2))、N3(48 kg/hm^(2))、N4(96 kg/hm^(2))施肥梯度,探究不同施氮浓度对垂穗披碱草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磷(MBP)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添加显著提高了垂穗披碱草根际和非根际土壤MBC、MBN的含量,且在N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高寒生态条件下垂穗披碱草草地根际土壤MBC和MBN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而MBP含量低于非根际土壤。(2)在垂穗披碱草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细菌的主要优势菌门包括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真菌的主要优势菌门则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主。同一施氮水平下,N0组根际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群落Chao1指数和Ace指数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P<0.05)。不同处理下,非根际土壤中N0组细菌群落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N3组(P<0.05),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不同处理真菌群落α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穗披碱草 施肥梯度 根际土与非根际土 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业科学专业《草食动物饲养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被引量:4
4
作者 焦婷 曹文侠 +4 位作者 蒲小鹏 赵生国 祁娟 雷赵民 苏军虎 《中国牛业科学》 2019年第4期93-96,共4页
结合当前草牧业发展现状,笔者在《草食动物饲养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创新尝试。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项目教学法在《草食动物饲养学》课程中... 结合当前草牧业发展现状,笔者在《草食动物饲养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创新尝试。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项目教学法在《草食动物饲养学》课程中的综合应用及其效果,并结合雨课堂的应用,使得课程表现形式灵活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加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促进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及实践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食动物饲养学》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 项目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高寒阴湿区播种方式和氮肥施用量对猫尾草种质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文轩 李瑞珍 +1 位作者 田新会 杜文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0-921,共12页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通过研究甘肃高寒阴湿区4个氮肥施用量(A1:施纯氮量0 kg/hm^(2),A2:施纯氮量90 kg/hm^(2),A3:施纯氮量180 kg/hm^(2),A4:施纯氮量360 kg/hm^(2))和3种播种方式(B1:条播,B2:撒播,B3:点播)对4个猫尾草种质(C1:新品系,C2...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通过研究甘肃高寒阴湿区4个氮肥施用量(A1:施纯氮量0 kg/hm^(2),A2:施纯氮量90 kg/hm^(2),A3:施纯氮量180 kg/hm^(2),A4:施纯氮量360 kg/hm^(2))和3种播种方式(B1:条播,B2:撒播,B3:点播)对4个猫尾草种质(C1:新品系,C2:‘川西’,C3:‘岷山’,C4:‘克劳沃1号’)生产性能的影响,以筛选出最佳氮肥施用量、最佳播种方式和最佳猫尾草种质。结果表明,从单因素看,4个氮肥施用量间,A4的平均生产性能最好;3种播种方式间,B3的平均生产性能最好;4个猫尾草种质中,C1的平均生产性能最好。从二因素交互作用看,氮肥施用量×猫尾草种质交互作用间,A4C3的平均生产性能最好;播种方式×猫尾草种质交互作用间,B3C1的平均生产性能最好;氮肥施用量×播种方式交互作用间,A4B3的平均生产性能最好。从三因素交互作用看,C1在A2B3处理下生产性能最好;C2和C4在A4B3处理下生产性能最好;C3在A4B2处理下生产性能最好。综上,新品系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90 kg/hm^(2),最佳播种方式为点播;‘川西’和‘克劳沃1号’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360 kg/hm^(2),最佳播种方式为点播;‘岷山’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360 kg/hm^(2),最佳播种方式为撒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尾草 氮肥施用量 播种方式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20年甘肃省甘南州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志春 曹文侠 +3 位作者 王正文 王世林 王俊杰 陈新栋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1-240,共10页
[目的]甘肃省甘南州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补给区,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研究甘南州水源涵养功能空间分布格局、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旨在为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促进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基于InVEST模型定... [目的]甘肃省甘南州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补给区,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研究甘南州水源涵养功能空间分布格局、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旨在为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促进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基于InVEST模型定量分析2005—2020年甘南州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其驱动因素展开分析。[结果](1)甘南州多年平均水源涵养深度和涵养总量分别为25.77 mm,9.45×10^(8)m^(3),空间上整体呈现出南部高北部低,草地和林地水源涵养功能占据主导地位,其水源涵养量分别占水源涵养总量的65.92%和29.43%。(2)2005—2020年水源涵养整体呈增长趋势,平均增长幅度为1.10 mm/a。对于行政区划来说,水源涵养量高值主要分布在玛曲南部、迭部南部和舟曲;对于地形因子来说,其高值主要集中在海拔3000~4000 m区间和8°~25°坡度区间。(3)结合地理探测分析,降水量是影响研究区水源涵养时间变化的主要因素,降水量和土地利用是影响研究区水源涵养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结论]甘南州水源涵养功能存在明显的时间演变规律和空间分布格局,自然因素(主要是降水量)和人类活动(主要是土地利用)的双重影响是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甘南州 水源涵养 InVEST模型 时空变化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7
作者 黄晓 杨艳丽 +1 位作者 吴晓凡 方强恩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9-148,共10页
明确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区系特征及分布格局,可为开发和利用早熟禾属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整理馆藏标本,查阅文献资料,建立了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名录,并从物种组成、地理分布、区系成分、区系分化等方面进行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 明确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区系特征及分布格局,可为开发和利用早熟禾属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整理馆藏标本,查阅文献资料,建立了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名录,并从物种组成、地理分布、区系成分、区系分化等方面进行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区系特征及分布格局的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共43种(包含3变种、8亚种);从水平分布看,祁连山北麓地区和甘南高原地区早熟禾属物种数最多,中部黄土高原区分布物种数最少;从垂直分布看,早熟禾属主要分布在2000~<4000 m亚高海拔区,其中2500~<3000 m段物种最为丰富;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区系划分为7个分布型和10个变型,主要以东亚分布为主;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区系与邻省区系均有较高相似性,相似系数达50.00%~74.73%,与青海省相似性最高;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区系分化强度与物种的分布格局一致,区系分化强度最高的是祁连山北麓地区和甘南高原地区。总体上,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主要分布于冷凉湿润的亚高海拔区,祁连山北麓地区和甘南高原地区是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分布的多度中心,温带属性、区域特有性低、交汇和过渡性是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早熟禾属 植物区系 区系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添加对草甸草原不同功能群植物微量元素的影响
8
作者 肖红 戎郁萍 +4 位作者 王昀 马凯 刘鹏飞 王强鹏 韩淑萍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1-1139,共9页
陆地生态系统中养分输入增加会改变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生物有效性,进而影响群落生产力。然而,目前关于氮磷养分添加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不同功能群植物微量元素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规律尚不明确。2018-2020年在呼伦贝尔草甸草原采用... 陆地生态系统中养分输入增加会改变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生物有效性,进而影响群落生产力。然而,目前关于氮磷养分添加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不同功能群植物微量元素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规律尚不明确。2018-2020年在呼伦贝尔草甸草原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氮添加[0 g·(m^(-2)·a)^(-1)(N_(0))、1.55 g·(m^(-2)·a)^(-1)(N_(1))、13.95 g·(m^(-2)·a)^(-1)(N_(2))]和磷添加[0 g·(m^(-2)·a)^(-1)(P0)、5.24 g·(m^(-2)·a)^(-1)(P1)]及其交互添加对不同功能群植物微量元素(Fe、Mn、Cu和Zn)含量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添加可显著降低禾本科植物Fe含量、Fe꞉Cu和Mn꞉Cu(P<0.05),N_(2)P_(0)处理下禾本科植物Fe含量、Fe꞉Cu和Mn꞉Cu较N_(0)P_(0)处理分别降低了52.46%、61.84%和47.39%;与N_(0)P_(0)相比,N_(2)P_(0)处理下豆科植物Fe含量增加了33.30%。磷添加可显著降低菊科植物Fe含量,进而降低了Fe꞉Cu和Fe꞉Zn。此外,菊科植物Mn含量、豆科植物Cu含量和Zn含量受到氮磷添加交互作用的影响。与N_(0)P_(0)相比,高氮添加处理(N2P0)显著增加了豆科植物Cu含量和Zn含量,以及菊科植物Mn含量,而与N_(2)P_(0)相比,高氮处理下添加磷(N2P1)显著降低了豆科植物Cu含量和Zn含量,以及菊科植物Mn含量。氮添加显著增加禾本科植物相对生物量,其变化量与Fe、Mn、Zn含量、Fe꞉Cu、Fe꞉Zn、Mn꞉Cu和Mn꞉Zn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综上,不同功能群植物对微量元素利用策略不同,不同功能群植物微量元素内稳态受到氮磷养分添加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磷添加 植物功能群 微量元素含量 化学计量比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中心碳代谢途径参与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董文科 张玉娟 马晖玲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09-1720,共12页
中心碳代谢途径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种糖代谢途径,由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磷酸戊糖途径共同组成,主要参与调控植物呼吸作用中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代谢过程,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应对逆境胁迫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中心碳代谢途径... 中心碳代谢途径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种糖代谢途径,由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磷酸戊糖途径共同组成,主要参与调控植物呼吸作用中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代谢过程,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应对逆境胁迫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中心碳代谢途径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的功能,重点阐述了中心碳代谢介导的抗逆响应机制,包括温度、水分、离子等非生物胁迫和病原菌、虫害等生物胁迫,讨论了中心碳代谢途径在植物分子生物育种和新型绿色农业技术开发中的应用潜力。深入开展植物中心碳代谢途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可以为植物抗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通量 糖酵解 三羧酸循环 磷酸戊糖 胁迫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旱塬区禾‖豆间作的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祝嘉慧 宋谦 杜文华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8-468,共11页
旨在筛选陇东地区禾‖豆间作系统的最佳间作模式。本试验以‘京科青贮932’和‘京九青贮16’玉米品种为主区,青贮玉米种植密度(41994株·hm^(-2),50000株·hm^(-2),61994株·hm^(-2))为副区,研究不同玉米品种和种植密度对... 旨在筛选陇东地区禾‖豆间作系统的最佳间作模式。本试验以‘京科青贮932’和‘京九青贮16’玉米品种为主区,青贮玉米种植密度(41994株·hm^(-2),50000株·hm^(-2),61994株·hm^(-2))为副区,研究不同玉米品种和种植密度对陇东旱塬区青贮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的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就2个青贮玉米品种而言,‘京九青贮16’在不同密度下的平均叶片数(12.8)、果穗质量(395.56 g)、鲜草产量(46.32 t·hm^(-2))以及CP含量(8.93%)和EE含量(7.43%)均显著高于‘京科青贮932’。(2)从种植密度看,61994株·hm^(-2)密度下2个青贮玉米品种的平均鲜草产量(48.36 t·hm^(-2))显著高于其他2个密度,但此密度下大豆的鲜草产量最低(6.53 t·hm^(-2))。(3)从青贮玉米品种和种植密度的交互作用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京九青贮16’以500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与大豆进行9‖6模式间作时,间作系统的总鲜草产量达到52.25 t·hm^(-2),青贮玉米和大豆的CP含量分别为7.01%和18.11%,RFV分别为90.34和100.75,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均较好,适宜在陇东旱塬区种植,实现一年两熟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种植密度 青贮玉米 大豆 间作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豆草苗期耐盐种质鉴定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戈 南丽丽 +2 位作者 杨丽丽 郭佳雨 马香香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69-1877,共9页
为筛选耐盐性优异的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材料,以国内外27份红豆草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相关形态和生理指标在0.8%NaCl处理下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盐胁迫下,供试红豆草除株高、叶面积、根冠比、叶片相对含水量与K^(+)含量均呈... 为筛选耐盐性优异的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材料,以国内外27份红豆草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相关形态和生理指标在0.8%NaCl处理下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盐胁迫下,供试红豆草除株高、叶面积、根冠比、叶片相对含水量与K^(+)含量均呈降低趋势外,根系活力、超氧根阴离子(Superoxide anion,O^(2-))含量、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_(2)O_(2))含量、脯氨酸(Proline,Pro)含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Na^(+)及Ca^(2+)含量均呈升高趋势。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表明,材料‘1994’和‘13523’耐盐能力强,材料‘2208’‘蒙农’红豆草及‘6’红豆草耐盐能力最差。回归分析表明,株高、Ca^(2+)含量、O^(2-)含量、叶面积、叶片相对含水量、根系活力和POD活性可作为红豆草苗期耐盐性评价首选指标。研究结果为耐盐红豆草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优异的种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草 耐盐性 隶属函数分析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发电站对高寒草甸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孙文倩 楚彬 +4 位作者 叶国辉 蔡斌 张静 张志莹 花立民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0-450,共11页
为探究高寒草甸区光伏发电站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在运营5年的玛曲光伏试验站设置光伏区(PV)、禁牧无光伏区(E)和自由放牧区(G),调查各区微气候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分析环境因子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 为探究高寒草甸区光伏发电站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在运营5年的玛曲光伏试验站设置光伏区(PV)、禁牧无光伏区(E)和自由放牧区(G),调查各区微气候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分析环境因子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区中土壤细菌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优势菌属均为Candidatus-Udaeobacter属和RB41属,其丰度差异显著;土壤细菌α多样性指数呈禁牧无光伏区(E)>光伏区(PV)>自由放牧区(G)趋势;光伏电站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途径,与同化作用相关的细菌物种丰度最高;土壤蒸发量、含水量、全氮和有机质是影响高寒草甸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综上,光伏电站通过改变高寒草甸的小气候和土壤环境,显著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站 高通量测序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 生态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红豆草BAN基因克隆与双标记选择表达载体构建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春艳 马晖玲 +4 位作者 董文科 杨江伟 李玉珠 姜寒玉 冯玉兰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80-1888,共9页
为探讨编码花青素还原酶BAN基因的功能及其与缩合单宁合成的关系,根据BAN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RT-PCR技术获得甘肃红豆草BAN的相似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分析,预测其c DNA序列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采用Real-time PCR法检... 为探讨编码花青素还原酶BAN基因的功能及其与缩合单宁合成的关系,根据BAN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RT-PCR技术获得甘肃红豆草BAN的相似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分析,预测其c DNA序列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该基因在甘肃红豆草各组织中的表达;构建含有BAN基因的双标记选择载体。结果表明,克隆的BAN基因与报道的BAN基因序列相似性达到99.41%,其ORF长为1 020 bp,可编码339个氨基酸残基,具有花青素还原酶保守结构域和重要功能位点;三级结构预测显示,预测模型与花青素还原酶单体结构(C2RH8A)相似,属于短链脱氢/还原酶超家族成员,表明其可能具有花青素还原酶的功能。BAN基因在各组织中均表达,其表达量依次为荚果、叶、蕾、花、茎。以此为靶序列,构建携带抗除草剂bar和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双标记选择植物表达载体,将为缩合单宁合成、代谢的进一步研究及抗除草剂和抗臌胀病牧草新品种的培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红豆草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载体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天祝农牧区燕麦田孢囊线虫调查及种类鉴定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健荣 赵鹏 +3 位作者 徐鹏刚 坚晋卓 彭德良 李惠霞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61-968,共8页
为了明确甘肃天祝农牧区燕麦田孢囊线虫的发生情况及种类,2014年8-9月,采用Z字型取样法,对天祝燕麦主要种植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采集到的80份燕麦根际土样中孢囊线虫发生率为44%,孢囊密度为4.3个·100g-1土样。安远镇的发生率最... 为了明确甘肃天祝农牧区燕麦田孢囊线虫的发生情况及种类,2014年8-9月,采用Z字型取样法,对天祝燕麦主要种植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采集到的80份燕麦根际土样中孢囊线虫发生率为44%,孢囊密度为4.3个·100g-1土样。安远镇的发生率最高,为54.2%,华藏寺的发生率最低,为14.3%。孢囊浅褐色,阔柠檬形,长571μm(447~727μm),宽449μm(375~595μm)。阴门双膜孔,膜孔长31μm(28~33μm),膜孔宽16μm(13~20μm),阴门裂长9μm(8~11μm),泡状突明显,未见阴门下桥。天祝5个乡镇孢囊线虫rDNA-ITS区片段长度均为1 045bp,经Blast比对发现,所测序列与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的ITS序列相似度达99%-100%。系统进化关系分析显示,天祝孢囊线虫与国内及国外燕麦孢囊线虫在同一个大的进化分支,与中国的燕麦孢囊线虫在同一个小的分支。因此,形态特征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将甘肃天祝燕麦田的孢囊线虫鉴定为燕麦孢囊线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祝 农牧区 燕麦 孢囊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添加剂对高寒牧区燕麦与箭筈豌豆混合青贮品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15
作者 徐双鹏 赵永琦 +3 位作者 董晓慧 梁文斌 尹国丽 鱼小军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94-2702,共9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乳酸菌添加剂对高寒牧区燕麦(Avena sativa)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混合青贮品质及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本试验将燕麦和箭筈豌豆混合青贮,采用了2种乳酸菌添加剂[植物乳杆菌(CI)、植物乳杆菌(6H2)],以直接青贮为对照(... 本研究旨在探讨乳酸菌添加剂对高寒牧区燕麦(Avena sativa)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混合青贮品质及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本试验将燕麦和箭筈豌豆混合青贮,采用了2种乳酸菌添加剂[植物乳杆菌(CI)、植物乳杆菌(6H2)],以直接青贮为对照(CK),青贮7,14,45和90 d时测定其品质和酶活性。结果表明:6H2与CI组pH值和氨态氮含量在各个青贮时间点均显著低于CK组(P<0.05)。青贮45和90 d时,6H2组的乳酸和乙酸含量显著高于CI,CK组;pH值显著低于CI,CK组(P<0.05)。在各个青贮时间点6H2,CI组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6H2组在青贮45和90 d时,酸性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CI,CK组(P<0.05)。因此,乳酸菌6H2和CI改善了燕麦与箭筈豌豆混合青贮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酶活性。乳酸菌6H2在高寒牧区燕麦与箭筈豌豆混合青贮中表现出更优越的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优化效果,适宜作为该地区青贮饲料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箭筈豌豆 混合青贮 耐低温乳酸菌 青贮品质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刈割频率对皇竹草产量及其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德明 刘金祥 孙进武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41,共3页
采用每30(T1)、60(T2)、90(T3)、120d(T4)刈割1次4个处理,分析刈割频率与产量的关系以及刈割频率对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皇竹草的刈割频率对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湛江地区,不同处理的皇竹草的产量高低为T3>T2>T1&g... 采用每30(T1)、60(T2)、90(T3)、120d(T4)刈割1次4个处理,分析刈割频率与产量的关系以及刈割频率对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皇竹草的刈割频率对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湛江地区,不同处理的皇竹草的产量高低为T3>T2>T1>T4,不同处理的皇竹草的同化能力强弱为T3>T2>T1>T4,T3处理的皇竹草产量最高,为最佳刈割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竹草 刈割 产量 光合生理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中旱作区夏播青贮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比较
17
作者 张银霞 宋谦 +3 位作者 刘翠 郭蕊 赵方媛 杜文华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85,共11页
本文旨在筛选适宜陇中旱作区秋播小黑麦茬后复种青贮玉米品种,以期提高当地饲草产量和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推动经济持续发展。试验于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以9个青贮玉米品种为材料,分别为‘华美2号’(G1)、‘豫青贮23’(G2... 本文旨在筛选适宜陇中旱作区秋播小黑麦茬后复种青贮玉米品种,以期提高当地饲草产量和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推动经济持续发展。试验于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以9个青贮玉米品种为材料,分别为‘华美2号’(G1)、‘豫青贮23’(G2)、‘大京九26’(G3)、‘武科青贮107’(G4)、‘利合228’(G5)、‘利单656’(G6)、‘西蒙青贮707’(G7)、‘京科青贮932’(G8)和‘蒙青贮1812’(G9),在临洮县开展了小黑麦开花期刈割后复种青贮玉米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研究。结果表明:(1)G1、G2、G6、G8和G9在两年间的干物质含量均接近30%,满足青贮玉米干物质含量要求;(2)2020年参试青贮玉米品种的平均株高、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显著高于2021年,平均茎粗和叶长则显著低于2021年(P<0.05);(3)各青贮玉米品种在两年间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平均表现为:G9的平均株高和穗位高,G3的平均茎粗、叶长和叶片数,G8的平均叶宽和穗叶数及G2的平均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在参试品种中表现更优;(4)在种植年份和品种自身遗传特性共同作用下,所有参试品种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表现为2020年高于2021年,且G2在2020年和2021年的鲜草产量(109.36 t/hm^(2)和63.79 t/hm^(2))均高于其他参试品种,G8在2020年和2021年的干草产量分别为29.36 t/hm^(2)和18.93 t/hm^(2),分别仅次于G2和G5。综合参试青贮玉米品种的干物质含量、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豫青贮23’和‘京科青贮932’较适合作为小黑麦茬后复种青贮玉米品种在甘肃中部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区 复种 青贮玉米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种子包衣材料筛选及其对种子萌发影响
18
作者 吉凌鹤 何傲蕾 +2 位作者 何峰 李昌宁 姚拓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28-2736,共9页
本研究采用4种粘着剂(黄原胶、阿拉伯胶、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与3种填充材料(生物炭、硅藻土、凹凸棒土)及其复配组合,通过种子萌发试验,进一步系统地筛选出适用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包衣配方。结果表... 本研究采用4种粘着剂(黄原胶、阿拉伯胶、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与3种填充材料(生物炭、硅藻土、凹凸棒土)及其复配组合,通过种子萌发试验,进一步系统地筛选出适用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包衣配方。结果表明,1.0%聚乙烯醇为粘着剂、生物炭与凹凸棒土为填充材料按1∶4比例复配(20%生物炭+80%凹凸棒土)的包衣配方显著提升了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且优于其他处理组。该优选配方为进一步开发紫花苜蓿复合微生物包衣剂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种子包衣 种子萌发 粘着剂 填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祁连山高寒草甸山生柳灌丛地上净初级生产力估测研究
19
作者 魏文强 肖红 +4 位作者 徐长林 邓明月 马凯 王昀 刘鹏飞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96-2602,共7页
为构建高寒草甸山生柳(Salix oritrepha)灌丛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bove-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ANPP)的非破坏性估测模型,本研究以东祁连山高寒草甸山生柳(S. oritrepha)灌丛为研究对象,随机调查了400株山生柳,依据冠幅面积(CA... 为构建高寒草甸山生柳(Salix oritrepha)灌丛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bove-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ANPP)的非破坏性估测模型,本研究以东祁连山高寒草甸山生柳(S. oritrepha)灌丛为研究对象,随机调查了400株山生柳,依据冠幅面积(CA)划分为小丛(≤0.15 m^(2))、中丛(0.15~0.6 m^(2))、大丛(≥0.6 m^(2))三个等级,选取各等级10株(共30株)测定冠幅面积等4个灌丛整体形态参数和新生枝条数量等5个生长参数,以新生枝条生物量作为ANPP的实测值,通过回归分析建立ANPP估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以冠幅面积为自变量建立的指数函数估测模型y=30.59e^(2.20x)(R^(2)=0.89)各项评价指标均较好,能够方便、快捷地估测该地区山生柳灌丛ANPP;以新生枝条数量为自变量建立的幂函数估测模型y=0.62x^(1.51)(R^(2)=0.95)各项评价指标均为最优,精度最高,可用于该地区山生柳灌丛ANPP精准估测。本研究结果可为快速、精准地量化高寒灌丛生产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生柳灌丛 地上净初级生产力 估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根结线虫种类鉴定及分布 被引量:2
20
作者 葛俊杰 钱秀娟 +1 位作者 王延红 刘长仲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8-59,共2页
于2010—2012年对甘肃省各蔬菜产区根结线虫种类采用传统会阴花纹切片和同工酶两种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发现:甘肃省蔬菜根结线虫主要有两种,分别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gyne incognita)和爪哇根结线虫(Meloidgyne java),其中南方根结线虫... 于2010—2012年对甘肃省各蔬菜产区根结线虫种类采用传统会阴花纹切片和同工酶两种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发现:甘肃省蔬菜根结线虫主要有两种,分别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gyne incognita)和爪哇根结线虫(Meloidgyne java),其中南方根结线虫为优势种。根结线虫主要分布于兰州市、白银市、陇南市、武威市、庆阳市、平凉市和天水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花纹 同工酶 南方根结线虫 爪哇根结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