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5篇文章
< 1 2 1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业科学本科生野外实习模式——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曹文侠 张德罡 +5 位作者 蒲小鹏 徐长林 姚拓 胡桂馨 蔡卓山 李亚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72-1377,共6页
总结了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依托稳定的野外实习基地,开展综合性野外教学实习的创新与实践。从综合教学实习的目标定位、实习课程的关联性分析与系统设计、综合性实习项目的筛选及综合实习的过程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草业科... 总结了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依托稳定的野外实习基地,开展综合性野外教学实习的创新与实践。从综合教学实习的目标定位、实习课程的关联性分析与系统设计、综合性实习项目的筛选及综合实习的过程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草业科学综合性野外教学实习模式的构建,实现了实习课程、实习内容与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以综合性、系统性与研究性实习项目为主体,提高了野外教学实习的效率,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业科学 实践教学 综合实习 综合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业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助理”培养模式探索——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苏军虎 师尚礼 +2 位作者 杨晶 康宇坤 杜凯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7-552,共6页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使命,新时期不断创新办学理念,探索新型培养模式,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至关重要。根据甘肃农业大学本科生"科研助理"培养模式,结合草业科学专业的特点,分析了"科研助理"培养模式及...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使命,新时期不断创新办学理念,探索新型培养模式,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至关重要。根据甘肃农业大学本科生"科研助理"培养模式,结合草业科学专业的特点,分析了"科研助理"培养模式及其宗旨,介绍了几种"科研助理"培养模式的常用方法,阐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情况,还就其运行机制和实施情况等进行了说明,最后探讨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保障措施。旨在加强本科生"科研助理"培养模式的培养效果,为高校草业科学专业与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助理 培养模式 实施情况 草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分类学实验”数字化与传统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欢 方强恩 +1 位作者 曹文侠 赵桂琴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11-1417,共7页
结合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植物分类学实验”课程实际教学情况,阐明该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现状及改革方向,并进一步探索课程数字化与传统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网络为依托,积极构建“植物分类学实验”在线教学平台,建立... 结合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植物分类学实验”课程实际教学情况,阐明该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现状及改革方向,并进一步探索课程数字化与传统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网络为依托,积极构建“植物分类学实验”在线教学平台,建立基于“传统实验室课堂的系统教学+网络引导式教学+室外实践基地的综合式教学”的多元互动教学方式,并以此为切入点,合理利用慕课、APP开展“翻转课堂”,模块化实验教学内容,调整过程化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实践证明,“植物分类学实验”混合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时空广泛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性及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总结教学经验及不足,提出进一步完善策略,为草业科学相关混合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分类学实验” 数字化 课堂 混合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农业大学“草坪学”课程建设成效及开展课程思政的思考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玉珠 马晖玲 +4 位作者 白小明 赵春旭 牛奎举 柴继宽 陈辉 《草学》 2020年第S01期96-98,共3页
"草坪学"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草业科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同时也是风景园林、观赏园艺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甘肃农业大学的"草坪学"课程建设特色明显,成果显著。为更好地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人才培养... "草坪学"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草业科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同时也是风景园林、观赏园艺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甘肃农业大学的"草坪学"课程建设特色明显,成果显著。为更好地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草坪学"课程团队在总结过去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势,提出"草坪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和具体措施,以期将思想政治元素贯穿于"草坪学"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一体化培养,构建"学术立教、学德树人"的教学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学”课程 建设成效 开展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农业大学文化广场园林设计与概算
5
作者 李珍 陈子凡 +1 位作者 陈爽 蒲小鹏 《现代园艺》 2020年第8期70-71,共2页
园林设计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工作,也是草业科学毕业生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通过卫片下载、平面手绘、GIS专题图设计和园林工程概预算等一系列的技术环节,结合甘肃农业大学东塔与西塔以北的新征地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以实现甘肃农业大学文化... 园林设计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工作,也是草业科学毕业生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通过卫片下载、平面手绘、GIS专题图设计和园林工程概预算等一系列的技术环节,结合甘肃农业大学东塔与西塔以北的新征地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以实现甘肃农业大学文化广场为基本定位,初步完成了景观设计和经费概预算工作。试验区面积为16730m2,工程总预算经费为128万人民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设计 工程概预算 文化广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小麦农家种老芒麦分子鉴定及其重要性状评价
6
作者 展宗冰 靳奇峰 +6 位作者 刘迪 吕迎春 郭莹 张雪婷 虎梦霞 王尚 杨芳萍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9-620,共12页
为了解同名不同来源老芒麦的异质性,对其主要农艺性状、抗逆性进行了多年、多点田间鉴定和AFLP指纹图谱分析,并对其4个春化基因、1个光周期基因、4个矮秆基因和3个病害兼抗基因的等位变异、面筋强度和色素基因等位变异进行分子检测。结... 为了解同名不同来源老芒麦的异质性,对其主要农艺性状、抗逆性进行了多年、多点田间鉴定和AFLP指纹图谱分析,并对其4个春化基因、1个光周期基因、4个矮秆基因和3个病害兼抗基因的等位变异、面筋强度和色素基因等位变异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1)10份同名不同来源老芒麦品种的遗传相似度极低/异质性高。(2)全部材料的春化基因Vrn-A1、Vrn-B1和Vrn-B3均为隐性等位变异;6份老芒麦和卷芒和尚头携带显性等位变异Vrn-D1,这些品种春播后抽穗期明显提早,但秋播时未表现早抽穗。仅1个品种(代号5)携带光周期非敏感等位变异Ppd-D1a。Rht-B1、Rht-D1和Rht8矮秆基因位点均携带高秆等位变异;5个品种在Rht-24位点携带矮秆等位变异Rht-24b,且降秆作用不明显,但穗粒数多于高秆等位变异品种。(3)所有材料抗倒性差,仅4份老芒麦品种抗寒性强,其中3份为冬性品种,1份为春性品种。2份老芒麦品种(代号7和9)和对照卷芒和尚头携带抗性基因Yr18/Lr34/Sr57/Pm38,3份品种(代号1、4和10)高抗条锈病。(4)面筋强度弱,仅4份品种(代号5、6、7和8)携带低PPO活性等位变异,所有材料携带高黄色素含量和高过氧化物酶活性等位变异。(5)携带春化基因显性等位变异的材料可在甘肃中西部春麦区、嘉陵江上游冬麦区及类似生态区域应用;5份携带矮秆等位变异Rht-24b的品种可在赤霉病常发区甘肃陇南及长江中下游抗赤霉病育种中应用;携带Yr18/Lr34/Sr57/Pm38和高抗条锈病的品种可在陇南、天水、陇东等条锈病常发区的抗病育种中应用;4份低PPO等位变异品种可在彩色小麦育种中应用。研究结果明确了甘肃省同名不同来源地方品种老芒麦的异质性,评价了其重要性状的优劣,提出了研究品种的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地方种 老芒麦 AFLP 分子标记检测 异质性 性状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量和播种方式对甘肃高寒阴湿区猫尾草新品系生产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张文轩 李瑞珍 +1 位作者 杜文华 田新会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7-395,共9页
为筛选甘肃高寒阴湿区猫尾草(Phleum pretense)新品系比较适宜的施肥量和播种方式,以不同施肥量[施纯氮量0(F_(1))、90(F_(2))、180(F_(3))、360 kg·hm^(-2)(F_(4))]和不同播种方式[条播(S_(1))、撒播(S_(2))、点播(S_(3))]研究二... 为筛选甘肃高寒阴湿区猫尾草(Phleum pretense)新品系比较适宜的施肥量和播种方式,以不同施肥量[施纯氮量0(F_(1))、90(F_(2))、180(F_(3))、360 kg·hm^(-2)(F_(4))]和不同播种方式[条播(S_(1))、撒播(S_(2))、点播(S_(3))]研究二者对生长第2年和第3年猫尾草新品系生产性能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施肥量看,生长第2年和第3年施肥量为90 kg·hm^(-2)时,猫尾草新品系的平均干草产量均最高,平均粗蛋白含量均较高。从播种方式看,猫尾草新品系在点播处理下的平均株高、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高于条播和撒播。施肥量×播种方式互作效用表明,播种方式不同,猫尾草新品系生长发育所需的施肥量不同;点播,生长第2年和第3年施用90 kg·hm^(-2)氮肥的猫尾草新品系模式,具有用种量和用肥量少、产量高、营养好的特点,属于低投入、高产出的一种种植方式,适宜在甘肃高寒阴湿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阴湿 猫尾草 裂区 点播 干草产量 粗蛋白 粗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中东部地区小黑麦茬后复种青贮玉米品种的产量研究
8
作者 张银霞 宋谦 +3 位作者 刘翠 郭蕊 赵方媛 杜文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181,214,共10页
于2020年和2021年连续2年以9个青贮玉米品种(‘大京九26’,G1;‘利合228’,G2;‘西蒙青贮707’,G3;‘武科青贮107’,G4;‘利单656’,G5;‘蒙青贮1812’,G6;‘京科青贮932’,G7;‘豫青贮23’,G8;‘华美2号’,G9)为材料,分别在临洮县和泾... 于2020年和2021年连续2年以9个青贮玉米品种(‘大京九26’,G1;‘利合228’,G2;‘西蒙青贮707’,G3;‘武科青贮107’,G4;‘利单656’,G5;‘蒙青贮1812’,G6;‘京科青贮932’,G7;‘豫青贮23’,G8;‘华美2号’,G9)为材料,分别在临洮县和泾川县研究了秋播小黑麦茬后复种青贮玉米的鲜草产量。结果表明:除2020年G4和2021年G3在泾川点未能达到最佳收获期外,其余品种在“两年两点”试验中均能达到青贮玉米收获标准,且所有青贮玉米的干物质含量介于22.74%~41.74%,满足青贮要求。其中鲜草产量的单因素分析结果为2020年平均鲜草产量(77.01 t·hm^(-2))显著高于2021年(49.57 t·hm^(-2));临洮点的平均鲜草产量(73.75 t·hm^(-2))显著高于泾川点(52.85 t·hm^(-2));品种G8的平均鲜草产量(74.51 t·hm^(-2))最高。二因素交互作用下,同一年份临洮点9个品种的平均鲜草产量均高于泾川点,同一试验点间2020年9个品种的平均鲜草产量均高于2021年。三因素交互作用下2020年和2021年临洮点G8的鲜草产量均最高(109.36 t·hm^(-2)和63.79 t·hm^(-2)),泾川点G6的鲜草产量均最高(80.73 t·hm^(-2)和59.75 t·hm^(-2))。GGE双标图对青贮玉米生产性能及试验点区分力的综合评价表明:‘大京九26’、‘豫青贮23’、‘京科青贮932’和‘蒙青贮1812’品种兼具丰产性和稳定性,适宜作为复种品种在甘肃中东部地区推广种植;泾川点因青贮玉米品种年际间产量较稳定,可作理想鉴定试点进行品种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小黑麦茬后 产量稳定性 区域适应性 甘肃中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莎草科植物区系分析
9
作者 杨艳丽 李永强 方强恩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2-893,共12页
为摸清甘肃省莎草科植物种类并探明其区系特征,通过标本采集、整理和文献查证,在完成甘肃省莎草科植物物种编目的基础上,对甘肃省莎草科植物属种组成、优势属、特有种、区系特征以及与相邻省份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Ar... 为摸清甘肃省莎草科植物种类并探明其区系特征,通过标本采集、整理和文献查证,在完成甘肃省莎草科植物物种编目的基础上,对甘肃省莎草科植物属种组成、优势属、特有种、区系特征以及与相邻省份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ArcGIS)技术探析了甘肃省莎草科植物地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甘肃省共有莎草科植物12属179种,其中薹草属有130种,为优势属;生活型6种,以根茎型为主。2)属、种的区系成分中,温带成分占主导,属以北温带和南温带(全温带)间断分布为主,种以中国特有分布类型和温带亚洲成分为主,其中中国特有分布有43种,且均为薹草属植物。3)甘肃省莎草科植物水平分布极不均匀,西秦岭地区和陇南山地地区最多;垂直分布海拔范围很广,在海拔500~4100 m之间均有分布,其中在1400~1700 m范围内分布种数最多,有58种,占总种数的32.40%。4)甘肃省莎草科植物与相邻省份均存在较高相似性,其中与陕西和四川的相似性最高。结果表明,甘肃省莎草科植物多样性丰富,中国特有种多,区系温带性质显著;由于甘肃省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蒙古高原等地理单元,是很多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区,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地莎草科植物区系的过渡性特征;东南部的西秦岭地区和陇南山地是甘肃省莎草科植物和特有种的多样性分布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草科 物种编目 植物区系 地理分布 甘肃省 多样性 过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配施对甘肃省武威灌区扁蓿豆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10
作者 樊文娟 宋建超 +4 位作者 张小娟 盛宇航 史金涛 张龙骥 鱼小军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4-65,共12页
为探明氮磷配施对扁蓿豆种子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质量的影响,为种子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在甘肃省武威灌区以陇中1号扁蓿豆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试验,设置4个氮肥水平0(N_(0))、47(N_(1))、94(N_(2))和141(N_(3)) kg·hm^(-2),4个磷肥水... 为探明氮磷配施对扁蓿豆种子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质量的影响,为种子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在甘肃省武威灌区以陇中1号扁蓿豆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试验,设置4个氮肥水平0(N_(0))、47(N_(1))、94(N_(2))和141(N_(3)) kg·hm^(-2),4个磷肥水平0(P_(0))、60(P_(1))、120(P_(2))和180(P_(3)) kg·hm^(-2),研究了氮磷肥配施下播种当年扁蓿豆种子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质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每花序小花数、每结荚花序荚果数、每荚果种子数及千粒重是影响扁蓿豆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单施氮肥或磷肥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不能充分发挥扁蓿豆种子的产量潜力,氮磷配施显著提高了扁蓿豆种子产量。当施肥量为N_(1)P_(2)时,实际种子产量最高,达844 kg·hm^(2)。单施氮肥可以提升扁蓿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但对发芽指数无显著影响;单施磷肥可提升扁蓿豆种子的发芽率,但对发芽势、活力指数和发芽指数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施肥量为N_(1)P_(2)时可提高扁蓿豆种子品质。因此,在武威灌区扁蓿豆种子生产的播种当年,建议施肥量为47 kg N·hm^(-2)、120 kg P_(2)O5·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灌区 扁蓿豆 氮磷配施 种子品质 种子产量 产量构成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南部地区10份野生沿阶草种质资源耐盐性综合评价
11
作者 朱奇萌 何琳琳 +7 位作者 吴廷达 张驰 冉福 李娟霞 闫玉邦 朱雅楠 张才忠 白小明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88-1601,共14页
为研究甘肃陇南、天水地区10份野生沿阶草(Ophiopogoneae)种质资源耐盐性强弱,本试验以NaCl∶Na_(2)SO_(4)=1∶1设5个土壤含盐量梯度(0%,0.25%,0.50%,0.75%,1.00%),采用盆栽模拟法,探究盐胁迫对沿阶草生长、细胞膜系统及渗透调节过程的... 为研究甘肃陇南、天水地区10份野生沿阶草(Ophiopogoneae)种质资源耐盐性强弱,本试验以NaCl∶Na_(2)SO_(4)=1∶1设5个土壤含盐量梯度(0%,0.25%,0.50%,0.75%,1.00%),采用盆栽模拟法,探究盐胁迫对沿阶草生长、细胞膜系统及渗透调节过程的影响,并对其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程度增加,10份沿阶草种质资源的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及钠离子含量呈上升趋势,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根系活力、相对含水量、钾离子和钙离子含量呈下降趋势。综合评价表明,麦冬(武都)和短药沿阶草(武都)2份种质耐盐性更强,具有在西北土壤盐渍化地区种植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阶草 盐胁迫 耐盐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极干荒漠区草地农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师尚礼 吴劲锋 柳小妮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51-355,共5页
甘肃省极干荒漠区水资源短缺,自然条件严酷,农牧比例的失调、无计划垦荒及不合理利用土地,导致环境进一步恶化,农业生产环境处于恶性循环状态,但种草养畜潜力很大。草地农业是持续农业和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大的经济和生态效... 甘肃省极干荒漠区水资源短缺,自然条件严酷,农牧比例的失调、无计划垦荒及不合理利用土地,导致环境进一步恶化,农业生产环境处于恶性循环状态,但种草养畜潜力很大。草地农业是持续农业和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通过弃耕地种草、牧草与农作物的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技术等,建立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位于一体的草地农业生产,在极干荒漠区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极干荒漠区 草地农业 现状 发展前景 综合效益 种草养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组成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建昊 戴子淙 +4 位作者 张小杰 周天旺 王春明 洪流 郭成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6-743,共8页
为明确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组成及遗传结构,利用交配型鉴定特异引物对采自该省不同地区的玉米大斑病菌进行交配型测定,并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供试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玉米大... 为明确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组成及遗传结构,利用交配型鉴定特异引物对采自该省不同地区的玉米大斑病菌进行交配型测定,并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供试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主要包括3种交配型,即A交配型、a交配型和Aa交配型,其比例约为8∶8∶1。24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36条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5.67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34条,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8.53%。利用PopGen 32软件分析发现甘肃3个地区玉米大斑病菌间的亲缘关系更近,遗传距离均小于0.08;陇南地区与陕西省的菌株有更高的遗传相似度,为0.9338;用NTSYS-pc软件对陇东地区的菌株聚类分析,发现ISSR类群的划分与菌株交配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说明玉米大斑病菌遗传类群和交配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与菌株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交配型 ISSR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荫对甘肃16个野生苔草形态及生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雅楠 白小明 +8 位作者 张才忠 闫玉邦 冉福 李娟霞 郑锋 康瑞卿 吴廷达 朱奇萌 何琳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33-2844,共12页
为研究甘肃地区苔草属(Carex L.)植物耐荫性强弱,本试验设置4个遮荫梯度(0%,30%,60%,90%),对其叶片的株高、叶片相对含水量和生理指标进行观察测定,运用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筛选出适宜西北地区种植的耐荫性好的野生苔草属植物。结果表... 为研究甘肃地区苔草属(Carex L.)植物耐荫性强弱,本试验设置4个遮荫梯度(0%,30%,60%,90%),对其叶片的株高、叶片相对含水量和生理指标进行观察测定,运用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筛选出适宜西北地区种植的耐荫性好的野生苔草属植物。结果表明:株高和叶片相对含水量随着遮荫梯度的增强持续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遮荫梯度的增强先升高后降低;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丙二醛含量随着遮荫梯度增强先升高再降低后升高。综合评价表明青藏苔草(天祝)、青绿苔草(临夏)和凹脉苔草(崇信)耐荫性较强,本研究可为西北地区园林绿化植物提供选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苔草 遮荫梯度 生理指标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高寒阴湿区播种方式和氮肥施用量对猫尾草种质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文轩 李瑞珍 +1 位作者 田新会 杜文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0-921,共12页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通过研究甘肃高寒阴湿区4个氮肥施用量(A1:施纯氮量0 kg/hm^(2),A2:施纯氮量90 kg/hm^(2),A3:施纯氮量180 kg/hm^(2),A4:施纯氮量360 kg/hm^(2))和3种播种方式(B1:条播,B2:撒播,B3:点播)对4个猫尾草种质(C1:新品系,C2...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通过研究甘肃高寒阴湿区4个氮肥施用量(A1:施纯氮量0 kg/hm^(2),A2:施纯氮量90 kg/hm^(2),A3:施纯氮量180 kg/hm^(2),A4:施纯氮量360 kg/hm^(2))和3种播种方式(B1:条播,B2:撒播,B3:点播)对4个猫尾草种质(C1:新品系,C2:‘川西’,C3:‘岷山’,C4:‘克劳沃1号’)生产性能的影响,以筛选出最佳氮肥施用量、最佳播种方式和最佳猫尾草种质。结果表明,从单因素看,4个氮肥施用量间,A4的平均生产性能最好;3种播种方式间,B3的平均生产性能最好;4个猫尾草种质中,C1的平均生产性能最好。从二因素交互作用看,氮肥施用量×猫尾草种质交互作用间,A4C3的平均生产性能最好;播种方式×猫尾草种质交互作用间,B3C1的平均生产性能最好;氮肥施用量×播种方式交互作用间,A4B3的平均生产性能最好。从三因素交互作用看,C1在A2B3处理下生产性能最好;C2和C4在A4B3处理下生产性能最好;C3在A4B2处理下生产性能最好。综上,新品系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90 kg/hm^(2),最佳播种方式为点播;‘川西’和‘克劳沃1号’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360 kg/hm^(2),最佳播种方式为点播;‘岷山’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360 kg/hm^(2),最佳播种方式为撒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尾草 氮肥施用量 播种方式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不同区域青贮紫花苜蓿乳酸菌群落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璎 刘晓静 +1 位作者 赵雅姣 董霖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24,共13页
为精细化调控不同地区紫花苜蓿青贮乳酸菌及青贮品质,采用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对甘肃不同地区紫花苜蓿叶面附生乳酸菌及青贮乳酸菌群落结构进行全面分析,并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甘肃不同地区紫花苜蓿自然青贮过程中乳酸菌的... 为精细化调控不同地区紫花苜蓿青贮乳酸菌及青贮品质,采用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对甘肃不同地区紫花苜蓿叶面附生乳酸菌及青贮乳酸菌群落结构进行全面分析,并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甘肃不同地区紫花苜蓿自然青贮过程中乳酸菌的群落结构具有区域性的分布特征,在河西干旱灌区,以植物乳杆菌为主;在陇中、陇东干旱半干旱雨养区以植物乳酸菌、鼠李糖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为主;在雨水充沛湿热的陇南地区,以乳酸片球菌和戊糖片球菌为主;在高寒的甘南州地区,以植物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为主。通过冗余分析发现,紫花苜蓿附生乳酸菌群落对青贮乳酸菌群落组成影响最大(解释度为88.27%),其中乳酸杆菌属、片球菌属起主要作用。同时,影响紫花苜蓿附生乳酸菌分布的因素程度大小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日照时数>海拔>纬度>经度。综上所述,不同区域由于其温度和降水的不同改变了紫花苜蓿附生乳酸菌的组成及丰度,进而使紫花苜蓿青贮时乳酸菌的群落结构发生改变。因此,区域性气候条件通过决定紫花苜蓿附生乳酸菌种类,是主导青贮乳酸菌群落呈区域性分布特征的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紫花苜蓿 青贮 乳酸菌群落特征 驱动因子 关联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20年甘肃省甘南州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志春 曹文侠 +3 位作者 王正文 王世林 王俊杰 陈新栋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1-240,共10页
[目的]甘肃省甘南州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补给区,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研究甘南州水源涵养功能空间分布格局、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旨在为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促进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基于InVEST模型定... [目的]甘肃省甘南州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补给区,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研究甘南州水源涵养功能空间分布格局、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旨在为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促进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基于InVEST模型定量分析2005—2020年甘南州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其驱动因素展开分析。[结果](1)甘南州多年平均水源涵养深度和涵养总量分别为25.77 mm,9.45×10^(8)m^(3),空间上整体呈现出南部高北部低,草地和林地水源涵养功能占据主导地位,其水源涵养量分别占水源涵养总量的65.92%和29.43%。(2)2005—2020年水源涵养整体呈增长趋势,平均增长幅度为1.10 mm/a。对于行政区划来说,水源涵养量高值主要分布在玛曲南部、迭部南部和舟曲;对于地形因子来说,其高值主要集中在海拔3000~4000 m区间和8°~25°坡度区间。(3)结合地理探测分析,降水量是影响研究区水源涵养时间变化的主要因素,降水量和土地利用是影响研究区水源涵养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结论]甘南州水源涵养功能存在明显的时间演变规律和空间分布格局,自然因素(主要是降水量)和人类活动(主要是土地利用)的双重影响是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甘南州 水源涵养 InVEST模型 时空变化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玉米灰斑病病原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18
作者 戴子淙 高建昊 +5 位作者 张小杰 洪流 王春明 周天旺 陈杰新 郭成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2-572,共11页
为掌握甘肃地区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分布、病原种类及遗传多样性,于2021-2022年调查了该病害在甘肃的分布范围,对采集的灰斑病样品进行分离与鉴定,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肃玉米灰斑病菌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灰斑病在... 为掌握甘肃地区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分布、病原种类及遗传多样性,于2021-2022年调查了该病害在甘肃的分布范围,对采集的灰斑病样品进行分离与鉴定,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肃玉米灰斑病菌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灰斑病在甘肃陇南和陇东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生,并已扩展至陇中地区;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甘肃地区玉米灰斑病病原菌为玉米尾孢(Cercospora zeina);16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74条条带,多态性条带73条,比例为98.65%。甘肃省陇南地区种群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且与陕西省的遗传距离最小(0.021 4)、遗传相似度最高(0.978 9),陇东地区次之。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3时,可以将所有菌株分为4个亚群,亚群1中有28个菌株,其中包括16株陇南地区菌株、5株陇东地区菌株和7株来自陕西地区的菌株;亚群2中只有1个陇南地区菌株;亚群3中有10个菌株,包括陇南地区4个、陇东地区1个和5个陕西菌株;亚群4有2个菌株,陇东地区和陕西菌株各1个,4大类群分别包含来自不同地域的菌株。以上结果说明,同陇东地区相比,陇南地区与陕西地区的菌株遗传相似度更高,且亚群内遗传多样性与地理来源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玉米灰斑病 分布 玉米尾孢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玉米鞘腐病病原菌种群多样性及优势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19
作者 王林英 张小杰 +5 位作者 洪流 常卫格 高建昊 周天旺 王春明 郭成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20-2328,共9页
为明确甘肃省玉米鞘腐病致病菌种类及优势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2022—2023年在甘肃省陇东、陇南等不同地区采集60份玉米鞘腐病病样进行组织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病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 为明确甘肃省玉米鞘腐病致病菌种类及优势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2022—2023年在甘肃省陇东、陇南等不同地区采集60份玉米鞘腐病病样进行组织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病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获得166株镰孢菌菌株,分别为拟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73.5%)、层出镰孢(Fusarium proliferatum)(13.3%)、胶孢镰孢(Fusarium subglutinans)(5.4%)、温孢镰孢(Fusarium temperatum)(3.6%)、木贼镰孢(Fusarium equiseti)(1.8%)、布氏镰孢(Fusarium boothii)(1.2%)和燕麦镰孢(Fusarium avenaceum)(1.2%),其中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为优势病原菌。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72株拟轮枝镰孢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5条引物共扩增出193条清晰条带,其中192条为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9.48%,4个生态区Shannon’s信息指数和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4612和0.3087,遗传相似度、遗传距离集中在0.9258~0.9510、0.0503~0.0771,证明拟轮枝镰孢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陇东地区菌株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且和陇南地区的遗传相似度最高,为0.9501,遗传距离最小,为0.0503,陇中地区次之。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7时,供试菌株可划分为9个类群,同一地理来源的菌株分布在不同的ISSR类群中,说明玉米鞘腐病优势病原菌拟轮枝镰孢ISSR类群的划分与地理来源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甘肃省玉米鞘腐病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玉米鞘腐病 镰孢菌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河东地区坡度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及其阈值效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雯 侯青青 裴婷婷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7-1129,共13页
生态系统服务作为生态系统功能向人类福祉转化的有效中介工具,研究其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坡度作为地形要素之一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巨大,严重影响着区域产水服务、土壤保持量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基于InVEST模型测算甘肃河东... 生态系统服务作为生态系统功能向人类福祉转化的有效中介工具,研究其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坡度作为地形要素之一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巨大,严重影响着区域产水服务、土壤保持量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基于InVEST模型测算甘肃河东地区1995-2020年产水量、碳储量和土壤保持量3种典型生态系统服务,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的坡度效应及其重要性分级,分析了坡度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并对其坡度影响阈值进行了定量识别,相较于以往基于地形梯度的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该文更为全面明确的反映了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效应随坡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95-2020年甘肃河东地区产水量和土壤保持量均呈先增加-减少-增加的趋势,碳储量呈减少趋势。空间分布上,3种典型生态系统服务总体呈现出陇中和陇东高原较低,陇南山地和甘南高原较高的空间分布格局。2)产水量和碳储量随坡度的增大呈先增加后缓慢降低的趋势,在坡度达到第Ⅷ级(25°-35°)时最高,土壤保持量随坡度增大持续增加,在坡度到第Ⅸ级(>35°)时最高。3)低坡度等级上占主导地位的是一般区和一般重要区,中高坡度上则以中度和高度重要区为主。当坡度超过最高阈值后,坡度增大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强度趋于减弱。4)一般区、一般重要区、中度重要区和高度重要区坡度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阈值分别为17.2°、9.6°、11.9°、20.5°。研究坡度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可为未来土地整治工程优化调控措施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InVEST模型 时空演变 坡度 阈值效应 甘肃河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