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5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院校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1
作者 刘敏瑞 刘霞 +3 位作者 齐兴娥 许富强 郜原 司怀军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16,130,共5页
高等农业院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农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作为涉农专业中的主干实践技能培养课程之一,其现有教学资源和模式相对滞后,需进行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以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因此,课程... 高等农业院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农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作为涉农专业中的主干实践技能培养课程之一,其现有教学资源和模式相对滞后,需进行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以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因此,课程组在教学实践中优化实验项目,融入农林科技前沿和思政元素,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改革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结果显示,该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良好效果,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显著提高,学习积极性高涨,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明显增强,全国大学生生物类竞赛获奖每年增加1~2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逐年上升(5.13%~17.07%),为培养新时代复合型卓越农科人才奠定基础,为高校生物类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院校 动物生物化学 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 混合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敦煌市机采棉生产技术探索与实践
2
作者 杨莒 宿俊吉 《中国棉花》 2024年第9期8-12,共5页
从甘肃敦煌市机采棉的生产现状入手,通过对机采棉生产技术和效果等方面综合分析,介绍了敦煌机采棉生产发展现状,全面总结了敦煌市目前机采棉生产中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技术,并分析了敦煌发展机采棉的优势,最后提出了敦煌市今后发展机采... 从甘肃敦煌市机采棉的生产现状入手,通过对机采棉生产技术和效果等方面综合分析,介绍了敦煌机采棉生产发展现状,全面总结了敦煌市目前机采棉生产中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技术,并分析了敦煌发展机采棉的优势,最后提出了敦煌市今后发展机采棉的对策,为甘肃大面积发展机采棉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机采棉 敦煌 生产现状 生产模式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学研究中正交试验选优分析的新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徐向宏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9-682,共4页
正交试验设计是农业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本研究以非数量与数量混杂的多因素、多水平正交试验为例,将回归分析法应用于重复正交试验选优分析中,能够有效解决因素间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和可能受固定水平限制对选优的干扰,同时能够精... 正交试验设计是农业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本研究以非数量与数量混杂的多因素、多水平正交试验为例,将回归分析法应用于重复正交试验选优分析中,能够有效解决因素间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和可能受固定水平限制对选优的干扰,同时能够精确分析模型偏差,全面地揭示各研究因素与试验指标间的关系,客观地反映指标的实际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正交试验 交互作用 搭配 选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常见瓜菜种传病毒病及其消毒预防措施
4
作者 常涛 蒯佳琳 +3 位作者 张玉鑫 刘国春 杨婷 孙琬婷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91-94,共4页
种传病毒病对瓜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很大,严重时会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并查阅大量文献,归纳总结了甘肃省瓜菜种子常见病毒病及其消毒预防措施,并为提高瓜菜种子消毒质量,促进甘肃省瓜菜种子健康生产及农业可持续高... 种传病毒病对瓜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很大,严重时会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并查阅大量文献,归纳总结了甘肃省瓜菜种子常见病毒病及其消毒预防措施,并为提高瓜菜种子消毒质量,促进甘肃省瓜菜种子健康生产及农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菜种子 种传病毒病 消毒预防 健康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2022年甘肃省审定小麦品种情况分析与展望 被引量:2
5
作者 马玲 汪军成 +9 位作者 李鹏程 张宏 姚立蓉 司二静 杨轲 孟亚雄 马小乐 李葆春 尚勋武 王化俊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8-277,共10页
为了给甘肃省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对以甘肃省2004-2022年审定的284个小麦品种的基本情况和抗条锈病性进行了分析,并统计了生育期、株高和产量水平。结果表明,甘肃省近19年审定的小麦品种数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育种单... 为了给甘肃省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对以甘肃省2004-2022年审定的284个小麦品种的基本情况和抗条锈病性进行了分析,并统计了生育期、株高和产量水平。结果表明,甘肃省近19年审定的小麦品种数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育种单位主力为省内科研院所,联合育种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表明科研工作者对小麦品种选育具有较高的积极性;通过高使用频率直接亲本统计分析,发现甘肃省审定的小麦品种亲本配置组合主要来自主栽品种和人工创制的种质资源,并发现5个高使用频率直接亲本,表明近19年甘肃省审定品种遗传基础较窄;育成品种主要采用的育种方式为杂交育种,且育种方式趋于单一,表明今后要加强创新育种方式;审定的小麦品种以冬小麦为主,其中80.2%集中在陇东泾河上游川塬山地冬小麦区和陇南渭河上游河谷山地冬小麦区,而审定的春小麦97.9%则集中在河西内陆河灌溉春小麦区和陇中干旱川山春小麦区;小麦抗病性方面,审定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水平相对较好,但年际间波动较大;春小麦生育期年平均增加0.15 d,而冬小麦生育期年平均减少0.46 d;株高年平均降低1.10 cm,平均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47.25 kg·hm^(-2),其中2012年产量最高,为8 136.2 kg·hm^(-2);千粒重、穗粒数和有效穗数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但穗粒数变化不大,年均增加0.08粒,千粒重年均增加2.71 g,有效穗数年平均增加1.29个。综上,在后续的育种工作中,可结合不同育种方式,更进一步选育出高产、优质和高抗的小麦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小麦 审定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冬小麦品种(系)面粉品质性状相关基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杜晓霖 何瑞 +2 位作者 展宗冰 刘风 白斌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5,共10页
为了解甘肃省近20年育成的106份冬小麦品种(系)中加工品质性状相关基因分布情况,用22个分子标记对供试材料的HMW-GS、LMW-GS、面粉色泽及籽粒硬度等品质性状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供试品种(系)的HMW-GS相关基因中,在Glu-A1位点... 为了解甘肃省近20年育成的106份冬小麦品种(系)中加工品质性状相关基因分布情况,用22个分子标记对供试材料的HMW-GS、LMW-GS、面粉色泽及籽粒硬度等品质性状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供试品种(系)的HMW-GS相关基因中,在Glu-A1位点检测到34份品种(系)含有AxNull,频率为32.08%;在Glu-B1位点检测到Bx7+By8和Bx14+By15共2种基因组合,分别占17.92%和25.47%;在Glu-D1位点检测到11份品种(系)含有Dx5+Dy10,占10.38%。对LMW-GS鉴定结果显示,29份品种(系)含Glu-A3d基因,分布频率为27.36%。HMW-GS和LMW-GS亚基组合中,含有4个、3个和2个位点优质亚基基因组合的品种(系)分别占0.94%、8.49%和3.77%。对面粉色泽相关基因Ppo-A1、Ppo-D1、Psy-A1、Lox-B1和TaPod-A1位点的检测发现,优异等位变异占比分别为39.62%、50.94%、31.13%、30.19%和38.68%。对籽粒硬度相关基因检测发现,在Pina、Pinb和Pinb-2等位变异位点的检测到6种基因型,分别为Pina-D1a、Pina-D1b、Pinb-D1a、Pinb-D1b、Pinb-2v2和Pinb-2v3,分别占比90.57%、9.43%、41.51%、58.49%、14.15%和85.85%。综上所述,甘肃省近20年育成的小麦品种(系)中,麦谷蛋白亚基、籽粒硬度和面粉色泽相关基因组成丰富,但品质性状相关优质基因出现频率低且聚合多位点优势基因品种(系)少,品质改良工作亟需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麦谷蛋白亚基 面粉色泽 籽粒硬度 基因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中药材干燥技术提升策略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何成秀 李涛 +3 位作者 安长江 魏丽娟 康天兰 康璟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19年第8期22-23,5,共3页
甘肃省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的交汇地带,绝大多数地区海拔1000m以上,干旱冷凉,光照充裕,地形多样,农业立体分布特征明显,孕育了地域明显、种类丰富的中药材生长环境资源。2009年,《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 甘肃省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的交汇地带,绝大多数地区海拔1000m以上,干旱冷凉,光照充裕,地形多样,农业立体分布特征明显,孕育了地域明显、种类丰富的中药材生长环境资源。2009年,《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出台,推动了中药材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呈现出规模化、区域化、产业化发展格局,形成了特色明显的四大优势种植区域(陇南山地亚热带暖温带秦药区、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温带半干旱西药区、青藏高原东部高寒阴湿中药藏药区和河西走廊温带荒漠干旱西药区),在产业精准扶贫和促农增收致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产业 甘肃省 干燥技术 青藏高原东部 西北干旱区 陇东黄土高原 产业化发展 暖温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配方沼渣基质对黄瓜育苗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金霞 陈思瑾 +4 位作者 李娟 陈年来 孙小妹 方三叶 王昱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9-237,共9页
开展以沼渣为主要原料的新型有机栽培基质的研究对高效利用沼气发酵残余物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将沼渣与泥炭、蛭石和珍珠岩按一定粒径和质量比混配成4种复合基质,以商品基质为对照CK,以黄瓜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混配基质... 开展以沼渣为主要原料的新型有机栽培基质的研究对高效利用沼气发酵残余物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将沼渣与泥炭、蛭石和珍珠岩按一定粒径和质量比混配成4种复合基质,以商品基质为对照CK,以黄瓜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混配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配方沼渣基质容重范围为0.19~0.22 g/cm^(3),均极显著低于CK;电导率范围为1.58~2.15 mS/cm,GS2、GS3、GS4处理的电导率均显著高于CK;总孔隙度为60.30%~68.65%;混配基质的pH值和铵态氮含量均显著高于CK,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分别表现为GS4>GS3>GS1>CK>GS2和GS2>GS1>GS3>CK>GS4。(2)不同配方沼渣基质黄瓜幼苗的株高、叶面积、根体积、地上鲜重、地下干重、总鲜重、总干重等均高于CK,其中GS3处理的出苗率、株高、茎粗、地上鲜重、总干重、壮苗指数和生长函数(G)值均高于其他处理,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上鲜重与铵态氮、有效磷、pH值、电导率正相关,根体积与气水比、铵态氮正相关,地下鲜重与与持水孔隙度和持水能力负相关,Mantel分析显示壮苗指数和G值主要受铵态氮、容重、总孔隙度、持水能力和电导率的影响。(4)通过综合评价可知,GS3处理综合评价指数最高(0.61),黄瓜幼苗综合生长状况最佳。综上,沼渣部分替代泥炭进行黄瓜育苗可以有效提高黄瓜幼苗质量,G3配方处理黄瓜穴盘苗质量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渣基质 理化性质 黄瓜 生长特性 幼苗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山区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沿海拔梯度的空间变异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祯尧 陈思瑾 +2 位作者 张振明 余新晓 夏兵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9-1250,共12页
水源涵养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150-1150m海拔范围内10个海拔梯度上坡面主要水文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水源涵养量随海拔升高呈“降-升-降”的变化规律,在海拔450m处最小(55mm),海拔750m处达到最... 水源涵养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150-1150m海拔范围内10个海拔梯度上坡面主要水文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水源涵养量随海拔升高呈“降-升-降”的变化规律,在海拔450m处最小(55mm),海拔750m处达到最大值(130mm)。水源涵养量在150-450m海拔范围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以蒸散为主要形式的水分输出在这一海拔区间随海拔升高递增,蒸散量占降水量的80%,在750-1150m海拔范围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降水输入随海拔升高递减。研究区土壤砾石含量高、降雨集中的特点,有利于强降水最大限度发生下渗,土壤水深层渗漏量超过降水量的20%。水分大量下渗有利于补充地下水、降低强降水引发土壤侵蚀的风险,但土壤砾石含量过高保水性太差使得水分大量下渗会造成土壤水分亏缺(-1.61%/a)。以海拔变化表征华北地区气候暖干化趋势发现,未来该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有减弱的可能,水资源短缺造成的生态压力或将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梯度 水量平衡 生态系统服务 水源涵养 土石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块茎蒸制和烘焙后嗅味品质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杰 夏露露 +4 位作者 唐振三 李文丽 赵甜甜 程李香 张峰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09-1420,共12页
马铃薯块茎加工后嗅味品质是衡量加工产品品质的重要指标,分析块茎加工后嗅味品质不仅能够完善马铃薯块茎风味评价体系,还为选育优异风味品种提供一定依据。本研究以20个马铃薯品种(系)块茎为试验材料,110℃蒸制和250℃烘焙加工后,采用... 马铃薯块茎加工后嗅味品质是衡量加工产品品质的重要指标,分析块茎加工后嗅味品质不仅能够完善马铃薯块茎风味评价体系,还为选育优异风味品种提供一定依据。本研究以20个马铃薯品种(系)块茎为试验材料,110℃蒸制和250℃烘焙加工后,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熟化块茎产生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鉴定,分析挥发性风味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合嗅味品质感官评价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PLS-DA)分析和主成分(PCA)分析。110℃蒸制后, 20份供试材料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中醛类含量最高,醛类与吡嗪类呈显著正相关;酯类与烃类呈显著负相关。250℃烘焙后,20份供试材料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中酯类含量最高,醛类与呋喃类呈显著正相关;酮类与烃类呈显著正相关;酸类与其他杂环类呈显著正相关;酮类与呋喃类呈显著负相关;醛类与酯类、酮类呈显著负相关。蒸制加工后块茎共有39种ROAV>1的关键风味物质, PLS-DA分析VIP>1的有月桂醛、正十四烷、棕榈酸、苯乙醛、正十六烷、2-氨基-5-甲基苯甲酸、正壬醛、癸醛、正十二烷、正辛醛和对二甲苯, PCA分析提取到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6.248%;烘焙加工后块茎共有45种ROAV>1的关键风味物质, PLS-DA分析VIP>1的有正十六烷、正壬醛、癸醛、正十四烷、棕榈酸、正十二烷、月桂醛、苯甲醛和香叶基丙酮, PCA分析提取到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8.102%。月桂醛、苯乙醛、正壬醛、癸醛、正十四烷、正十六烷和棕榈酸是蒸制加工后马铃薯优质嗅味品质的标志物。苯甲醛、正壬醛、癸醛、月桂醛、正十四烷、正十六烷、棕榈酸和香叶基丙酮是烘焙加工后马铃薯优质嗅味品质的标志物。蒸制加工和烘焙加工后嗅味品质优异的马铃薯品种均是sante Malta、H0916、H0933、H0951和甘农奶香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蒸制 烘焙 挥发性风味物质 嗅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高产β-葡萄糖苷酶酵母菌株筛选 被引量:26
11
作者 侯晓瑞 王婧 +3 位作者 杨学山 盛文军 祝霞 韩舜愈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39-143,共5页
以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成熟葡萄浆果自然发酵过程中分离得到的115株酵母菌株为出发菌株,采用对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为底物的平板初筛,摇瓶复筛,对高产β-葡萄糖苷酶酵母菌株进行WL营养培养基和赖氨酸培养基初步分类以及26S r ... 以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成熟葡萄浆果自然发酵过程中分离得到的115株酵母菌株为出发菌株,采用对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为底物的平板初筛,摇瓶复筛,对高产β-葡萄糖苷酶酵母菌株进行WL营养培养基和赖氨酸培养基初步分类以及26S r DNA D1/D2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6株酵母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商业酵母ICV-D254酶活性相似,酶活力可达(51.40±4.74)m U/m L,其中菌株QLFE、MQFEH-1、MQFSC-3、MQFEH-2和MQFSM-3为酿酒酵母属,菌株QLFE-4为梅奇酵母属,与分子鉴定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筛选 β-葡萄糖苷酶活性 鉴定 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钙及钙离子抑制剂对低温条件下冬油菜种子萌发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2
作者 王凯祖 李蓉 +7 位作者 李鹏 刘丽君 马骊 孙万仓 蒲媛媛 杨刚 王旺田 武军艳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7-487,共11页
为探明低温条件下外源钙离子对冬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受钙离子调控的与低温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本研究以冬油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低温胁迫下外源Ca ^(2+)(CaCl_(2))及钙调蛋白抑制剂(W-7)对不同抗寒性冬油菜种子萌发特性的影... 为探明低温条件下外源钙离子对冬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受钙离子调控的与低温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本研究以冬油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低温胁迫下外源Ca ^(2+)(CaCl_(2))及钙调蛋白抑制剂(W-7)对不同抗寒性冬油菜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筛选适宜的处理浓度进行外源喷施,研究调控Ca ^(2+)转运及低温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初步探究了Ca ^(2+)参与冬油菜抗寒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Ca ^(2+)能够缓解低温对冬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与低温胁迫相比较,添加外源Ca ^(2+)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下胚轴及胚根长度,其中20 mmol/L CaCl_(2)处理对种子萌发的缓解作用最大;与低温处理相比,添加钙调蛋白抑制剂(W-7)使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明显降低,下胚轴与胚根长度降低,其中1.0 mmol/L W-7对种子萌发抑制作用最大。低温胁迫后,基因CRLK1、MEKK1、MPK3、MPK6在白菜型冬油菜中上调表达幅度较大,而MKK5、CBF1和CBF3在甘蓝型冬油菜中上调表达较大,外源CaCl_(2)处理后所有基因在不同品种中的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喷施W-7后,8个基因在所有品种中的表达量均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甘蓝型油菜 外源钙 钙离子抑制剂 低温 种子萌发 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金鳟遗传资源评价及其与日本金鳟和道氏虹鳟遗传分化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艳萍 苏军虎 +3 位作者 龚雪芬 娄忠玉 吴建平 魏彦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2-269,共8页
为分析甘肃金鳟遗传资源状况,研究利用18个微卫星DNA标记,对甘肃金鳟、日本金鳟和道氏虹鳟3群体各50尾个体进行了遗传分析,以评价甘肃金鳟遗传资源状况并研究其与日本金鳟和道氏虹鳟遗传分化情况。结果表明甘肃金鳟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 为分析甘肃金鳟遗传资源状况,研究利用18个微卫星DNA标记,对甘肃金鳟、日本金鳟和道氏虹鳟3群体各50尾个体进行了遗传分析,以评价甘肃金鳟遗传资源状况并研究其与日本金鳟和道氏虹鳟遗传分化情况。结果表明甘肃金鳟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15个微卫星DNA座位共获得了51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13,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40,平均观察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430和0.498。在Hardy-Weinberg平衡条件下,进行了P检验,发现3个群体均有位点发生了显著偏离;对3个群体进行了Fst值计算,表明群体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但遗传变异绝大部分存在于品种内。综合分析,认为甘肃金鳟遗传性状基本稳定,遗传变异度较高,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具有较大的遗传潜力,与道氏虹鳟和日本金鳟群体间分化明显,人工选育对群体的遗传变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对甘肃金鳟的保种、选育及其合理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金鳟 微卫星 遗传分化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生草HgS5基因的克隆与抗旱性鉴定
14
作者 汪欣瑶 彭亚萍 +8 位作者 姚立蓉 汪军成 司二静 张宏 杨轲 马小乐 孟亚雄 王化俊 李葆春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4-195,共12页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干旱环境问题,发掘植物体内的抗旱基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前期盐生草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结果,盐胁迫后HgS5基因的表达量与差异倍数最高,故选其为研究对象,对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进行亚细胞定位;通过...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干旱环境问题,发掘植物体内的抗旱基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前期盐生草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结果,盐胁迫后HgS5基因的表达量与差异倍数最高,故选其为研究对象,对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进行亚细胞定位;通过qRT-PCR检测目的基因在拟南芥植株叶片和根系的相对表达量,并利用农杆菌完成拟南芥异源表达,以验证目的基因的抗旱能力。结果表明,HgS5基因中碱基对的数量为1738,编码370个氨基酸,编码蛋白为酸性亲水性蛋白且没有跨膜区;具有116个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HgS5基因和巨人柱、苋菜和甜菜相关同源基因拥有相同的A_thal_3526保守结构域;亚细胞定位显示HgS5基因主要在细胞膜上表达;荧光定量结果显示HgS5基因主要在拟南芥根系表达,处理第6天表达量与其他组别差异显著(P<0.05);抗旱鉴定结果显示过表达拟南芥的抗旱性明显增强,具体表现为植株枯萎程度减缓;基因HgS5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对抗干旱环境,过表达拟南芥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干旱胁迫后期整体高于野生型。综上所述,基因HgS5在抗旱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旨在为进一步探索HgS5基因应对干旱胁迫的分子响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草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克隆 抗旱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行距和脱叶剂对棉花脱叶效果的影响
15
作者 徐守振 马麒 +5 位作者 宁新柱 李吉莲 宿俊吉 韩焕勇 王方永 林海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6-555,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行距配置和脱叶剂对棉花脱叶效果的影响,为减少机采杂质和提高原棉品质提供参考。【方法】以金垦1643为材料,选用新疆北疆棉区主推的行距配置方式及脱叶剂,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行距配置方式,分别为P6:1膜6行,行... 【目的】研究不同行距配置和脱叶剂对棉花脱叶效果的影响,为减少机采杂质和提高原棉品质提供参考。【方法】以金垦1643为材料,选用新疆北疆棉区主推的行距配置方式及脱叶剂,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行距配置方式,分别为P6:1膜6行,行距配置为(66 cm+10 cm)和P3:1膜3行,行距配置为等行距76 cm;副区为喷施不同脱叶剂,分别为TR:瑞脱龙(80%噻苯隆)和TS:欣噻利(50%噻苯·乙烯利悬浮剂)。测定不同处理组合下棉株脱叶率、杂叶率、棉铃脱水速率、棉花吐絮率及纤维品质等指标,探讨行距配置对棉花喷施不同脱叶剂的脱叶催熟效果。【结果】脱叶剂发挥药效的主要时间段为喷施药剂后的0~15 d。欣噻利在棉花上的脱叶及吐絮效果更加迅速(0~10 d),且在1膜6行处理下脱叶率及脱叶速率高、棉铃脱水率高、净吐絮率高,可快速促进脱叶吐絮,但会造成杂叶率的显著增加及上部棉铃纤维长度的损伤;而在1膜3行处理下喷施欣噻利脱叶吐絮效果较差。瑞脱龙在棉花上的脱叶及吐絮效果初期(0~5 d)较弱,主要在药后(5~15 d)发挥效果,1膜3行处理下棉花脱叶速度及吐絮速率虽较慢,但最终脱叶率与其他处理无显著差异,且不会造成棉花纤维长度的损伤和杂叶率的增加;而在1膜6行处理下喷施瑞脱龙脱叶吐絮效果较差。【结论】欣噻利在1膜6行配置下脱叶吐絮效果更佳且更迅速,但会造成原棉叶杂率的增加和上部棉铃纤维品质的降低;瑞脱龙在1膜3行配置下脱叶吐絮作用相对缓慢,但最终脱叶吐絮效果仍较高,且不会造成原棉叶杂率的增加和纤维品质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行距配置 脱叶剂 脱叶效果 纤维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E3泛素连接酶TaSINA101的抗逆相关功能研究
16
作者 刘雅鑫 陈涛 +3 位作者 高维东 郭利建 车卓 杨德龙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8,共10页
泛素化途径是植物响应干旱胁迫的关键信号途径之一。为明确E3泛素连接酶TaSINA101基因响应干旱胁迫的生物学功能,以小麦抗旱优异品种晋麦47为材料,克隆TaSINA61、TaSINA101和TaSINA105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其序列特征,通过qRT-PC... 泛素化途径是植物响应干旱胁迫的关键信号途径之一。为明确E3泛素连接酶TaSINA101基因响应干旱胁迫的生物学功能,以小麦抗旱优异品种晋麦47为材料,克隆TaSINA61、TaSINA101和TaSINA105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其序列特征,通过qRT-PCR检测3个基因在PEG-6000、NaCl、低温和ABA处理下小麦根和叶中表达量的变化。通过转基因水稻异源表达TaSINA101,分析TaSINA101响应干旱胁迫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TaSINA61、TaSINA101、TaSINA105基因均包含1个内含子和2个外显子,编码的蛋白质均由282个氨基酸组成,启动子区主要包含生长发育调控元件、激素响应元件和逆境胁迫响应元件。qRT-PCR表达分析显示,这3个基因在根和叶中均受干旱胁迫等各种非生物胁迫诱导表达。干旱胁迫处理TaSINA101转基因水稻的表型分析发现,转基因水稻株系OE-1、OE-2和OE-3叶片的鲜质量及干质量、最大根长、根系平均直径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野生型,而转基因水稻株系OE-1、OE-2叶片相对电导率则显著高于野生型。因此,TaSINA101负调控水稻的干旱胁迫耐受性,为深入解析小麦TaSINA10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干旱胁迫 E3泛素连接酶 表达分析 功能研究 TaSINA10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贝母种子吸水及发芽特性研究 被引量:29
17
作者 常彦莉 陈垣 +2 位作者 郭凤霞 林玉红 黎天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46,共6页
对经后熟处理的甘肃贝母种子吸水规律进行测定,并设置不同温度(10,15,20,25,10/20℃变温)进行发芽试验,旨在为其人工驯化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甘肃贝母种子千粒重为0.72~0.82g。经20℃保湿储藏45d基本完成形态后熟,沙子与种子(4:1)... 对经后熟处理的甘肃贝母种子吸水规律进行测定,并设置不同温度(10,15,20,25,10/20℃变温)进行发芽试验,旨在为其人工驯化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甘肃贝母种子千粒重为0.72~0.82g。经20℃保湿储藏45d基本完成形态后熟,沙子与种子(4:1)混合5~10℃层积150d基本完成生理后熟,种子吸水过程符合Logistic曲线,分急剧吸水期、稳定吸水期和饱和吸水期3个阶段。温度对经后熟处理的甘肃贝母种子发芽质量具有显著影响。黑暗下10~15℃内,随温度升高发芽质量显著改善,15℃发芽最佳,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达90.67%和89.33%。当温度超过15℃,发芽质量又显著降低,高温还抑制芽的伸长。以上结果说明经后熟处理后,温度是决定甘肃贝母种子发芽质量的关键因素。建议生产中当土温达15℃是甘肃贝母种子最佳播期,育苗期应保湿遮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贝母种子 后熟作用 吸水动态 温度 萌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叶片刺毛与抗旱性的关系
18
作者 李亚鹏 李蓉 +10 位作者 刘丽君 武军艳 范婷婷 蒲媛媛 马骊 王旺田 马伟明 宋小佳 张天宇 杨刚 孙万仓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0-210,共11页
为研究干旱胁迫下芥菜型油菜叶片刺毛有无与抗旱性的关系,本试验以叶片无刺毛的红叶芥与叶片有刺毛的陕西冬芥两个芥菜型油菜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对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植株表型、光合交换参数、渗透调节物质、叶绿素含量、抗氧... 为研究干旱胁迫下芥菜型油菜叶片刺毛有无与抗旱性的关系,本试验以叶片无刺毛的红叶芥与叶片有刺毛的陕西冬芥两个芥菜型油菜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对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植株表型、光合交换参数、渗透调节物质、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荧光和叶片气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两种不同叶片结构油菜的抗旱指标表现差异,植株的萎蔫程度、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叶片气孔数量、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均呈现降低趋势,陕西冬芥的光合系统相较红叶芥影响较小;丙二醛(MDA)、脯氨酸(Pr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现升高趋势,陕西冬芥的SOD、POD和CAT的活性较红叶芥升幅显著升高,干旱下分别为胁迫前的1.06倍、1.39倍、1.38倍。相关性分析表明抗旱性强弱与刺毛密切相关,有刺毛的陕西冬芥抗旱性强于无刺毛的红叶芥。综上,芥菜型油菜可以通过植株表型、光合交换参数、渗透调节物质、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荧光和叶片气孔途径共同作用来响应干旱胁迫,并且有刺毛的芥菜型油菜抗旱性强于无刺毛的芥菜型油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干旱胁迫 叶片刺毛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种量对甘肃礼县掌叶大黄育苗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天铜 陈垣 +2 位作者 郭凤霞 曹师 齐浩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9-105,共7页
通过在甘肃礼县采收三年生掌叶大黄种株种子并采用不同播种量(35,45,55,65,75和85kg/hm2)育苗,育苗结束后测定苗栽质量指标,移栽定植到大田后定期测定成活率,旨在揭示播种量对掌叶大黄苗栽质量的影响,为其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通过在甘肃礼县采收三年生掌叶大黄种株种子并采用不同播种量(35,45,55,65,75和85kg/hm2)育苗,育苗结束后测定苗栽质量指标,移栽定植到大田后定期测定成活率,旨在揭示播种量对掌叶大黄苗栽质量的影响,为其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甘肃礼县育苗时种子播种量对掌叶大黄育苗质量具有极显著影响,在35kg/hm2最低播种量基础上,随着播种量的增大育成苗栽数持续增多,苗栽产量先显著提高后下降,但苗栽根长、根粗、单苗重和根系TTC还原强度等个体质量指标均呈降低趋势,播种量为65kg/hm2时苗栽产量最高,单苗鲜重和根系TTC还原强度减小程度较轻,苗栽综合指标优异,生长健壮,大小适中,产苗数多,移栽成活率高,说明从育苗质量和育苗效益综合考虑,甘肃礼县掌叶大黄育苗适宜种子播种量为6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大黄 播种量 苗栽质量 根系TTC还原强度 移栽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岷县当归不同药用部位挥发油的提取及其成分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吴海燕 华永丽 +1 位作者 郭延生 魏彦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25-1229,共5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产于甘肃岷县道地产区当归的当归身、当归尾、当归头中的挥发油,使用气相-质谱联用(GC-MS)分析其挥发油的化学组分。在相同提取测定条件下,当归不同部位提取的挥发油中各化学成分含量存在差异性,当归身、当归...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产于甘肃岷县道地产区当归的当归身、当归尾、当归头中的挥发油,使用气相-质谱联用(GC-MS)分析其挥发油的化学组分。在相同提取测定条件下,当归不同部位提取的挥发油中各化学成分含量存在差异性,当归身、当归尾、当归头在保持较多藳本内酯的同时,均含有其他有效成分,且这些有效成分种类与含量不尽相同。提示当归不同药用部位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不同,探寻当归不同部位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变化规律,为中药当归的加工及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挥发油 水蒸气蒸馏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