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5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塑化标本在动物形态类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1
作者 杜晓华 刘霞 +2 位作者 袁莉刚 何俊峰 张倩 《宜春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05-109,共5页
塑化标本是一种新型的动物形态结构展示标本,也是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生物标本保存方式。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于2018年购进一批动物塑化标本,主要用于动物形态类课程的实验教学,经过两年多时间的使用,对于塑化标本的特性有了更加深入... 塑化标本是一种新型的动物形态结构展示标本,也是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生物标本保存方式。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于2018年购进一批动物塑化标本,主要用于动物形态类课程的实验教学,经过两年多时间的使用,对于塑化标本的特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教学经验。使用结果显示:塑化标本没有刺激性气味且具有良好的观感,改善了动物解剖学实验教学的环境与氛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塑化标本能够逼真还原动物体器官组织的原始形态特征,更有利于老师对相关内容的阐释以及学生的准确理解;塑化标本使用操作灵活、便捷,也为保障实验教学效果提供了技术支撑。在今后的实验教学环节中,需要进一步发挥塑化标本的技术优势,也要合理挖掘传统标本的优点,取长补短,科学施教,努力提升动物形态类课程实验教学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化标本 形态 实验教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常见瓜菜种传病毒病及其消毒预防措施
2
作者 常涛 蒯佳琳 +3 位作者 张玉鑫 刘国春 杨婷 孙琬婷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91-94,共4页
种传病毒病对瓜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很大,严重时会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并查阅大量文献,归纳总结了甘肃省瓜菜种子常见病毒病及其消毒预防措施,并为提高瓜菜种子消毒质量,促进甘肃省瓜菜种子健康生产及农业可持续高... 种传病毒病对瓜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很大,严重时会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并查阅大量文献,归纳总结了甘肃省瓜菜种子常见病毒病及其消毒预防措施,并为提高瓜菜种子消毒质量,促进甘肃省瓜菜种子健康生产及农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菜种子 种传病毒病 消毒预防 健康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敦煌市机采棉生产技术探索与实践
3
作者 杨莒 宿俊吉 《中国棉花》 2024年第9期8-12,共5页
从甘肃敦煌市机采棉的生产现状入手,通过对机采棉生产技术和效果等方面综合分析,介绍了敦煌机采棉生产发展现状,全面总结了敦煌市目前机采棉生产中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技术,并分析了敦煌发展机采棉的优势,最后提出了敦煌市今后发展机采... 从甘肃敦煌市机采棉的生产现状入手,通过对机采棉生产技术和效果等方面综合分析,介绍了敦煌机采棉生产发展现状,全面总结了敦煌市目前机采棉生产中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技术,并分析了敦煌发展机采棉的优势,最后提出了敦煌市今后发展机采棉的对策,为甘肃大面积发展机采棉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机采棉 敦煌 生产现状 生产模式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高产β-葡萄糖苷酶酵母菌株筛选 被引量:26
4
作者 侯晓瑞 王婧 +3 位作者 杨学山 盛文军 祝霞 韩舜愈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39-143,共5页
以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成熟葡萄浆果自然发酵过程中分离得到的115株酵母菌株为出发菌株,采用对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为底物的平板初筛,摇瓶复筛,对高产β-葡萄糖苷酶酵母菌株进行WL营养培养基和赖氨酸培养基初步分类以及26S r ... 以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成熟葡萄浆果自然发酵过程中分离得到的115株酵母菌株为出发菌株,采用对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为底物的平板初筛,摇瓶复筛,对高产β-葡萄糖苷酶酵母菌株进行WL营养培养基和赖氨酸培养基初步分类以及26S r DNA D1/D2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6株酵母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商业酵母ICV-D254酶活性相似,酶活力可达(51.40±4.74)m U/m L,其中菌株QLFE、MQFEH-1、MQFSC-3、MQFEH-2和MQFSM-3为酿酒酵母属,菌株QLFE-4为梅奇酵母属,与分子鉴定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筛选 β-葡萄糖苷酶活性 鉴定 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生草HgS5基因的克隆与抗旱性鉴定
5
作者 汪欣瑶 彭亚萍 +8 位作者 姚立蓉 汪军成 司二静 张宏 杨轲 马小乐 孟亚雄 王化俊 李葆春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4-195,共12页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干旱环境问题,发掘植物体内的抗旱基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前期盐生草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结果,盐胁迫后HgS5基因的表达量与差异倍数最高,故选其为研究对象,对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进行亚细胞定位;通过...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干旱环境问题,发掘植物体内的抗旱基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前期盐生草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结果,盐胁迫后HgS5基因的表达量与差异倍数最高,故选其为研究对象,对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进行亚细胞定位;通过qRT-PCR检测目的基因在拟南芥植株叶片和根系的相对表达量,并利用农杆菌完成拟南芥异源表达,以验证目的基因的抗旱能力。结果表明,HgS5基因中碱基对的数量为1738,编码370个氨基酸,编码蛋白为酸性亲水性蛋白且没有跨膜区;具有116个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HgS5基因和巨人柱、苋菜和甜菜相关同源基因拥有相同的A_thal_3526保守结构域;亚细胞定位显示HgS5基因主要在细胞膜上表达;荧光定量结果显示HgS5基因主要在拟南芥根系表达,处理第6天表达量与其他组别差异显著(P<0.05);抗旱鉴定结果显示过表达拟南芥的抗旱性明显增强,具体表现为植株枯萎程度减缓;基因HgS5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对抗干旱环境,过表达拟南芥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干旱胁迫后期整体高于野生型。综上所述,基因HgS5在抗旱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旨在为进一步探索HgS5基因应对干旱胁迫的分子响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草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克隆 抗旱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种量对甘肃礼县掌叶大黄育苗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天铜 陈垣 +2 位作者 郭凤霞 曹师 齐浩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9-105,共7页
通过在甘肃礼县采收三年生掌叶大黄种株种子并采用不同播种量(35,45,55,65,75和85kg/hm2)育苗,育苗结束后测定苗栽质量指标,移栽定植到大田后定期测定成活率,旨在揭示播种量对掌叶大黄苗栽质量的影响,为其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通过在甘肃礼县采收三年生掌叶大黄种株种子并采用不同播种量(35,45,55,65,75和85kg/hm2)育苗,育苗结束后测定苗栽质量指标,移栽定植到大田后定期测定成活率,旨在揭示播种量对掌叶大黄苗栽质量的影响,为其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甘肃礼县育苗时种子播种量对掌叶大黄育苗质量具有极显著影响,在35kg/hm2最低播种量基础上,随着播种量的增大育成苗栽数持续增多,苗栽产量先显著提高后下降,但苗栽根长、根粗、单苗重和根系TTC还原强度等个体质量指标均呈降低趋势,播种量为65kg/hm2时苗栽产量最高,单苗鲜重和根系TTC还原强度减小程度较轻,苗栽综合指标优异,生长健壮,大小适中,产苗数多,移栽成活率高,说明从育苗质量和育苗效益综合考虑,甘肃礼县掌叶大黄育苗适宜种子播种量为6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大黄 播种量 苗栽质量 根系TTC还原强度 移栽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贝母种子吸水及发芽特性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常彦莉 陈垣 +2 位作者 郭凤霞 林玉红 黎天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46,共6页
对经后熟处理的甘肃贝母种子吸水规律进行测定,并设置不同温度(10,15,20,25,10/20℃变温)进行发芽试验,旨在为其人工驯化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甘肃贝母种子千粒重为0.72~0.82g。经20℃保湿储藏45d基本完成形态后熟,沙子与种子(4:1)... 对经后熟处理的甘肃贝母种子吸水规律进行测定,并设置不同温度(10,15,20,25,10/20℃变温)进行发芽试验,旨在为其人工驯化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甘肃贝母种子千粒重为0.72~0.82g。经20℃保湿储藏45d基本完成形态后熟,沙子与种子(4:1)混合5~10℃层积150d基本完成生理后熟,种子吸水过程符合Logistic曲线,分急剧吸水期、稳定吸水期和饱和吸水期3个阶段。温度对经后熟处理的甘肃贝母种子发芽质量具有显著影响。黑暗下10~15℃内,随温度升高发芽质量显著改善,15℃发芽最佳,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达90.67%和89.33%。当温度超过15℃,发芽质量又显著降低,高温还抑制芽的伸长。以上结果说明经后熟处理后,温度是决定甘肃贝母种子发芽质量的关键因素。建议生产中当土温达15℃是甘肃贝母种子最佳播期,育苗期应保湿遮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贝母种子 后熟作用 吸水动态 温度 萌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重RT-PCR检测甘肃‘成县迟蒜’中的大蒜潜隐病毒和洋葱黄矮病毒 被引量:12
8
作者 许蕊 栗孟飞 +1 位作者 王雅琳 李唯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6-49,54,共5页
根据大蒜潜隐病毒(garlic latent virus,GLV)和洋葱黄矮病毒(onion yellow dwarf virus,OYDV)的外壳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分别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在单重RT-PCR检测的基础上,建立同时检测GLV和OYDV的多重RT-PCR技术体系.结果表明:该方法可... 根据大蒜潜隐病毒(garlic latent virus,GLV)和洋葱黄矮病毒(onion yellow dwarf virus,OYDV)的外壳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分别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在单重RT-PCR检测的基础上,建立同时检测GLV和OYDV的多重RT-PCR技术体系.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从带病的甘肃‘成县迟蒜’大蒜样品中扩增出GLV(849bp)和OYDV(571bp)的2条特异性片段.GLV扩增产物与GenBank中登录的其他分离物核苷酸同源性在90.00%~99.76%,OYDV扩增产物与其他分离物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0.00%~98.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多重RT-PCR 大蒜潜隐病毒 洋葱黄矮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硅量和播种方式对胡麻养分积累及分配规律的影响
9
作者 王瑞珺 吴兵 +6 位作者 高玉红 郭丽琢 卢培娜 李玥 薛文芳 马幸康 范鑫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8-487,共10页
为探索适合黄土高原陇中地区旱作胡麻的高产栽培措施,了解施用硅肥对常规条播和宽幅匀播技术下旱地胡麻养分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田间试验,以硅肥施用量0(Si0)、75(Si1)、150(Si2)kg·hm^(-2)为主区,常规条播(R0)和宽幅匀播(R1)两种... 为探索适合黄土高原陇中地区旱作胡麻的高产栽培措施,了解施用硅肥对常规条播和宽幅匀播技术下旱地胡麻养分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田间试验,以硅肥施用量0(Si0)、75(Si1)、150(Si2)kg·hm^(-2)为主区,常规条播(R0)和宽幅匀播(R1)两种播种方式为副区,分析了施硅量对不同播种方式下胡麻全生育期地上部干物质、氮、磷、钾素积累及分配规律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条播,宽幅匀播条件下胡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平均增加8.41%,籽粒产量提高9.31%。与此同时,宽幅匀播促进了胡麻整个生育期氮、磷、钾素积累,增幅分别达到7.61%~22.24%、7.14%~44.06%、9.27%~25.80%,进而提升各养分在成熟期生殖器官中的分配。随着施硅量的增加,胡麻植株地上部干物质、养分积累量和产量均表现为Si1>Si2>Si0,其中Si1水平下胡麻植株干物质积累量较Si0处理显著增加9.29%~25.81%;氮磷钾积累量呈相似变化,施硅肥对各养分积累的促进作用表现为:钾>氮>磷;籽粒产量提高12.31%。干物质积累量对养分积累量贡献率为13.5%~36.0%,养分含量贡献率为63.6%~87.6%。Si1R1处理显著提高胡麻养分收获指数、硅肥偏生产力和产量。综上表明,施75 kg·hm^(-2)硅肥结合宽幅匀播的播种方式可显著促进胡麻干物质量及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积累,提升氮磷素在生殖器官中的分配,进而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硅肥 宽幅匀播 氮磷钾养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型奶牛乳房炎乳腺组织中LDHA和PFKP的表达定位及功能分析
10
作者 霍王博 张博皓 +4 位作者 蔺婷 魏倩倩 赵兴绪 张勇 张全伟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8,共9页
【目的】探究临床型奶牛乳房炎乳腺组织中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 A,LDHA)和血小板型磷酸果糖激酶(Platelet phosphofructose kinase,PFKP)的分布、表达规律及其潜在功能。【方法】采集泌乳期健康(Control,C,n=3)和患临床型... 【目的】探究临床型奶牛乳房炎乳腺组织中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 A,LDHA)和血小板型磷酸果糖激酶(Platelet phosphofructose kinase,PFKP)的分布、表达规律及其潜在功能。【方法】采集泌乳期健康(Control,C,n=3)和患临床型乳房炎(clinical mastitis,CM,n=3)荷斯坦奶牛乳腺组织,通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奶牛乳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cal,IHC)染色、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分析奶牛乳腺组织中LDHA和PFKP的分布和表达规律;基于非依赖型模式(data-independent acquisition,DIA)蛋白质组学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LDHA和PFKP潜在功能。【结果】H&E染色结果表明,C组乳腺结构完整,腺泡充盈,CM组乳腺结构模糊,腺泡塌陷,且有炎性细胞浸润;IHC和IF结果显示LDHA和PFKP蛋白主要定位于乳腺上皮细胞的胞质;qRT-PCR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CM组乳腺中LDHA和PFKP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生信预测分析发现LDHA和PFKP可能通过酸代谢、糖代谢等生物学途径参与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生。【结论】LDHA与PFKP参与奶牛乳房炎的发病过程,其高表达可加剧乳房炎症反应,这为深入研究奶牛乳腺组织中LDHA和PFKP的功能及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型奶牛乳房炎 糖酵解途径 LDHA PFKP DIA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与品种更新对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冬小麦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尚艳 赵鸿 柴守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6-72,共7页
利用甘肃省通渭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的气象和农气观测资料,运用相关分析、趋势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就气候变化与品种变化对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冬小麦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来该地区在冬小麦生育期内温... 利用甘肃省通渭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的气象和农气观测资料,运用相关分析、趋势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就气候变化与品种变化对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冬小麦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来该地区在冬小麦生育期内温度升高(增长率为0.225℃·10a^(-1))、降水量减少(减少率为23.879mm·10a^(-1)),气候呈现暖干化趋势。降水的减少与品种更新均导致冬小麦的生育期明显缩短。近30年来,甘肃省通渭县冬小麦产量增加了4 514.97 kg·hm^(-2),冬小麦生育期内温度的增加和降水量的减少对产量增加没有明显促进作用。冬小麦品种的改良可提高产量8.8%~132.0%,其变异系数在4.1%~65.6%之间。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的平均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F=4.056,P<0.01)。通过分析产量在年际间、气候要素间和品种间的变化,可以发现品种的更新是冬小麦产量显著提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气候变化 品种更新 生育期 温度 降水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啮齿动物Web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12
作者 曹慧 刘荣堂 +7 位作者 花立民 张永 吴媛媛 王凯 杨思维 王健 刘晓东 陈小妮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4-50,共7页
通过查询、整理和分析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调汇、参与式农牧民调查以及请教有关专家等方式,系统收集了甘肃啮齿动物的区系组成、形态特征、分类地位、种群动态、地理分布、测报模型及防控措施等大量信息资料,并以此支撑建立甘肃啮齿动物... 通过查询、整理和分析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调汇、参与式农牧民调查以及请教有关专家等方式,系统收集了甘肃啮齿动物的区系组成、形态特征、分类地位、种群动态、地理分布、测报模型及防控措施等大量信息资料,并以此支撑建立甘肃啮齿动物数据库。采用ASP技术,以SQL Server 2000为数据库平台,设计开发了甘肃啮齿动物Web信息系统。本系统是由后台甘肃啮齿动物信息数据库、前台用户查询系统及管理员信息管理系统共同组成的综合系统,采用Browser/Server模式,实现了甘肃啮齿动物信息的管理科学化和共享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甘肃 SQL SERVER A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金鳟、日本金鳟和道氏虹鳟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艳萍 王海芳 +2 位作者 苏军虎 娄忠玉 魏彦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7-41,共5页
利用筛选出的14个10 bp随机引物,对甘肃金鳟、日本金鳟和道氏虹鳟3个养殖群体进行了随机扩增DNA分析.结果显示:甘肃金鳟、日本金鳟和道氏虹鳟3个群体的多态座位比例(P)分别为75%、43.08%和52.9%,群体内遗传相似系数(S)分别为0.734 30、.... 利用筛选出的14个10 bp随机引物,对甘肃金鳟、日本金鳟和道氏虹鳟3个养殖群体进行了随机扩增DNA分析.结果显示:甘肃金鳟、日本金鳟和道氏虹鳟3个群体的多态座位比例(P)分别为75%、43.08%和52.9%,群体内遗传相似系数(S)分别为0.734 30、.887 5和0.857 0;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H0)分别为0.8977,0.165 4和0.499 4,Shannon多样性值(H)分别为0.110 9、0.673 0和0.135 0.分析表明:甘肃金鳟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而日本金鳟和道氏虹鳟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为贫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金鳟 RAPD 遗传多样性 遗传相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沿黄灌区连作马铃薯根区土壤有机物GC-MS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沈宝云 李朝周 +6 位作者 余斌 张俊莲 王蒂 白江平 王文 康小华 王海龙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共7页
对轮作(前3 a均种植玉米)和连作(连续4 a种植马铃薯)条件下马铃薯"大西洋"品种出苗期和落花期根区土壤溶液进行GC-MS测定,研究连作逆境下马铃薯根系分泌物的自毒物质。结果发现,两种根区土壤溶液中匹配度80%以上的有机物均检... 对轮作(前3 a均种植玉米)和连作(连续4 a种植马铃薯)条件下马铃薯"大西洋"品种出苗期和落花期根区土壤溶液进行GC-MS测定,研究连作逆境下马铃薯根系分泌物的自毒物质。结果发现,两种根区土壤溶液中匹配度80%以上的有机物均检测出烃、苯、酸、醇、酯、醛、酮,酰胺及其烃衍生物,其中出苗期有13种有机物是连作土壤溶液中独有物质,且含量最高的是丙酸丙酯(22.335%),最低的是2-十一烯醛(0.258%)。落花期连作土壤溶液中新增有机化合物7种,其中十六烷酸丙基酯也称棕榈酸丙基酯是植物自毒物质。比对出苗期和落花期两种土壤溶液有机物,确定12种化合物〔壬烷、丙酸丙酯、辛醛、二丁基羟基甲苯、1,2-苯二甲酸二(2-甲基丙基)酯、2,6-二甲基壬烷、2-辛烯醛、2-十一烯醛、1-十二烯、1-十三烷醇、1-十五碳烯、5-十八烯〕不是马铃薯自毒化合物。落花期连作土壤溶液中独有的N,N-二甲基甲酰胺化合物也是出苗期连作土壤独有物质,其浓度为0.455%(出苗期)和0.699%(落花期),该物质是否为自毒物质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轮作 连作 土壤有机物 GC-M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年限对甘肃贝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武睿 陈垣 +2 位作者 郭凤霞 周洋 焦旭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3-161,共9页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撂荒地(CK)、生长1 a(BM-1Y)、3 a(BM-3Y)和5 a(BM-5Y)的甘肃贝母根际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可变区进行测序分析,探究不同生长年限甘肃贝母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年限对...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撂荒地(CK)、生长1 a(BM-1Y)、3 a(BM-3Y)和5 a(BM-5Y)的甘肃贝母根际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可变区进行测序分析,探究不同生长年限甘肃贝母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年限对甘肃贝母土壤理化因子和细菌菌群均有影响,其中BM-5Y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质(OM)、水解氮(HN)和速效磷(AP)的含量(P<0.05),较CK处理分别降低了22.76%、9.28%、51.25%;BM-5Y处理显著降低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P<0.05),其中OUT数、PD值及Chao I指数较CK处理分别降低了7.23%、6.79%、6.47%。生长年限改变了细菌群落在门和属水平的群落组成,但各生长年限中的优势菌门(相对丰度>5%)相对稳定,均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其在CK、BM-1Y、BM-3Y和BM-5Y处理中的相对丰度总和分别为82.28%、84.16%、83.12%和82.30%。土壤pH、OM、HN、AP及AK含量是驱动根际土细菌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其程度大小为:pH>AK>HN>AP>OM。土壤理化因子与各优势细菌门的相关性不同,pH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呈显著负相关(P<0.05),OM、HN和AP均与厚壁菌门(Firmicutes)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甘肃贝母生长年限延长(BM-5Y)会显著降低土壤的养分含量和细菌群落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贝母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4种鼢鼠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分析及其系统进化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苏军虎 张三亮 +2 位作者 刘荣堂 王静 杨路存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24-28,共5页
采用PCR技术对甘肃省境内4种鼢鼠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进行扩增测序,获得了23条长度为414~424 bp的同源序列.通过序列比较分析,共检出179个多态信息位点,定义了15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Hd)为:0.941±0.340.同源基因序列平均含A... 采用PCR技术对甘肃省境内4种鼢鼠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进行扩增测序,获得了23条长度为414~424 bp的同源序列.通过序列比较分析,共检出179个多态信息位点,定义了15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Hd)为:0.941±0.340.同源基因序列平均含AT碱基65.6%,GC碱基34.4%.基于控制区对其构建的分子进化树表明:4种鼢鼠构成2个进化枝,高原鼢鼠和斯氏鼢鼠先聚在一起,后与秦岭鼢鼠聚在一起构成一枝;甘肃鼢鼠构成另一枝,处于基部,其分别与采集的三个地理种群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鼢鼠 Eospalax亚属 MTDNA控制区 系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再投喂对‘甘肃金鳟’幼体生长和肌肉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海芳 刘霞 徐亚娟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42,共6页
选用225尾体质量为54g左右的‘甘肃金鳟’幼体为研究对象,设置饥饿7、14、21、28d组和正常投喂对照组5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各处理饥饿后均恢复饱食投喂至56d试验结束,分别于试验开始、饥饿结束和试验结束时测定‘甘肃金鳟’... 选用225尾体质量为54g左右的‘甘肃金鳟’幼体为研究对象,设置饥饿7、14、21、28d组和正常投喂对照组5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各处理饥饿后均恢复饱食投喂至56d试验结束,分别于试验开始、饥饿结束和试验结束时测定‘甘肃金鳟’幼体体质量、摄食率、食物转化率和特定生长率等生长性能指标和肌肉脂肪、粗蛋白、水分等组分,研究了饥饿和再投喂对‘甘肃金鳟’幼体生长性能和肌肉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体质量损失率和脂肪含量不断下降,饥饿28d组脂肪损失率达到最高为28.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水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粗蛋白和灰分含量基本不变(P>0.05);在恢复投喂结束后,饥饿7d和14d组‘甘肃金鳟’体质量与对照组水平相当(P>0.05),其他各饥饿处理组体质量未达到对照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各处理组的摄食率、食物转化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金鳟’幼体 饥饿 再投喂 肌肉组分 补偿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葡萄扇叶病毒和卷叶病毒的检测 被引量:3
18
作者 谭雪莲 马静芳 曹孜义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5-68,共4页
采用 DAS-ELISA 检测方法对甘肃地区的葡萄主要品种进行扇叶病毒和卷叶病毒的调查和测定。结果表明,这两种病毒病在甘肃地区的主要葡萄产区均有发生。兰州地区和一些老的葡萄产区葡萄带病毒病较严重。通过对比植株下部枝条的幼叶、幼茎... 采用 DAS-ELISA 检测方法对甘肃地区的葡萄主要品种进行扇叶病毒和卷叶病毒的调查和测定。结果表明,这两种病毒病在甘肃地区的主要葡萄产区均有发生。兰州地区和一些老的葡萄产区葡萄带病毒病较严重。通过对比植株下部枝条的幼叶、幼茎、老叶和老茎病原的检测结果,说明植株下部幼嫩组织是卷叶病毒最适的检测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扇叶病毒 卷叶病毒 DAS—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甘肃省杜仲产业化基础与开发途径 被引量:3
19
作者 贾恢先 贾磊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13-217,共5页
杜仲是我国特有名贵中药,能降血压、抗衰老、增强人体免疫。而且杜仲全身是宝,皮、叶、果、木材均有重要的医疗、保健和工业用途,仅叶就可以进行三级开发,形成高附加值的独立产业。加之该树种耐寒、耐旱,并能在土壤全盐1.6 % 的环境中... 杜仲是我国特有名贵中药,能降血压、抗衰老、增强人体免疫。而且杜仲全身是宝,皮、叶、果、木材均有重要的医疗、保健和工业用途,仅叶就可以进行三级开发,形成高附加值的独立产业。加之该树种耐寒、耐旱,并能在土壤全盐1.6 % 的环境中正常生长,这又为干旱、半干旱及盐渍地区绿化造林、保持水土、改良盐渍提供了一种难得的优良树种。所以大力发展杜仲产业,将会在甘肃经济建设和西部大开发中发挥重要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产业化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桔梗科四个新纪录种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源 刘晓娟 孙学刚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0-83,共4页
【目的】在甘肃省文县进行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厘清文县野生中药资源的现状.【方法】通过查阅腊叶标本,结合野外考察的结果,对桔梗科系统的分布和分类进行整理及分析.【结果】鉴定出桔梗科植物在甘肃省自然分布的4个新纪录种,分别为党... 【目的】在甘肃省文县进行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厘清文县野生中药资源的现状.【方法】通过查阅腊叶标本,结合野外考察的结果,对桔梗科系统的分布和分类进行整理及分析.【结果】鉴定出桔梗科植物在甘肃省自然分布的4个新纪录种,分别为党参属的川鄂党参Codonopsis heuryi Oliv.,川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subsp.tangshen,风铃草属的西南风铃草Campanula colorata Wall.以及沙参属的轮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phylla(Thunb.)Fis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属 风铃草属 沙参属 新纪录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