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7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巴胺对甘肃河西走廊阳光玫瑰葡萄光合性能及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戴子博 杨江山 +3 位作者 李斗 陈亚娟 邵璋 王宇航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11,共18页
【目的】研究多巴胺(dopamine)对葡萄光合性能及品质的影响机制,筛选出生产上适宜的调控浓度和方法。【方法】以设施延后栽培阳光玫瑰葡萄植株为试材,使用50μmol·L^(-1)(T1)、100μmol·L^(-1)(T2)、150μmol·L^(-1)(T3)... 【目的】研究多巴胺(dopamine)对葡萄光合性能及品质的影响机制,筛选出生产上适宜的调控浓度和方法。【方法】以设施延后栽培阳光玫瑰葡萄植株为试材,使用50μmol·L^(-1)(T1)、100μmol·L^(-1)(T2)、150μmol·L^(-1)(T3)、200μmol·L^(-1)(T4)多巴胺喷施叶片,以清水为对照。分别于初花期、幼果期(花后30 d)、果实膨大期(花后60 d)、转色期(花后90 d)进行处理。测定了不同时期叶片的光合性能和成熟期果实品质相关指标。【结果】多巴胺处理能够改善设施延后栽培阳光玫瑰葡萄叶片质量,增强其光合性能,以T2处理效果最为显著,T2处理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上表皮、下表皮厚度及栅海比不同时期平均值较对照分别增加了8.72%、13.68%、8.62%、23.18%、12.44%和3.92%。多巴胺处理在不同时期均可以提高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其中T2处理不同时期平均值较对照分别增加了48.37%、61.26%、111.72%、53.44%和16.97%。多巴胺处理均提升了葡萄果实外观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及可溶性糖、维生素C、总酚、花青素、总类黄酮和糖组分(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降低了果实可滴定酸和单宁含量,其中T2处理较对照分别显著降低了21.83%和26.35%。【结论】与对照相比,喷施多巴胺可以改善阳光玫瑰葡萄叶片质量,提升其光合性能,进而提高葡萄果实品质,其中以100μmol·L^(-1)多巴胺处理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光玫瑰葡萄 多巴胺 光合特性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高原夏菜农业保险发展中的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6
2
作者 孙源谦 颉建明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13,共7页
高原夏菜是利用冷凉气候条件生产的主要供应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需求的蔬菜。高原夏菜农业保险既有效保障了农业经营主体的经济利益,也是农业保险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针对甘肃高原夏菜产业发展、面临风险,以及农业保险实施过程、应用... 高原夏菜是利用冷凉气候条件生产的主要供应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需求的蔬菜。高原夏菜农业保险既有效保障了农业经营主体的经济利益,也是农业保险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针对甘肃高原夏菜产业发展、面临风险,以及农业保险实施过程、应用成效、存在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重点分析了农业保险实践中面临的保险宣传推广不够、政府权力缺乏约束、产品开发缺乏精准、财政补贴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提出了加快出台农业保险法律、优化保险产品开发设计、建立财政弹性补贴机制、重视农业保险基础研究等措施建议,有效应对甘肃高原夏菜生产中可能出现的低温、干旱、冰雹、洪涝导致的自然风险,以及产品同质化和上市时间集中化导致的市场风险,有力稳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高原夏菜 农业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静宁早熟苹果品种最佳采收期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冯童 贺雅娟 +2 位作者 马宗桓 毛娟 陈佰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2-85,共14页
【目的】对甘肃静宁地区4个苹果品种在不同采收期的果实品质指标进行分析,明确各品种的最佳采收期,为苹果优质生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甘肃静宁地区标准化果园管理条件下的‘嘎啦’‘美国8号’‘红露’和‘艾斯达’4个早熟苹果品... 【目的】对甘肃静宁地区4个苹果品种在不同采收期的果实品质指标进行分析,明确各品种的最佳采收期,为苹果优质生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甘肃静宁地区标准化果园管理条件下的‘嘎啦’‘美国8号’‘红露’和‘艾斯达’4个早熟苹果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果实进入成熟期(花后95 d)后每隔5 d取1次样,测算各时期单果质量、果实纵横径、果心大小、可食比、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可滴定酸、淀粉、总酚、花青素含量和糖酸组分及其含量等14项品质指标,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4个苹果品种单果质量和果实纵横径均随着采样期的推迟而增加,其中‘嘎啦’和‘美国8号’在花后125 d达到最大,单果质量和果实横径分别为166.33,229.23 g和74.90,86.34 mm;‘红露’和‘艾斯达’分别在花后120和135 d达到最大,单果质量和果实横径分别为207.97,307.90 g和75.49,94.10 mm。4种苹果果实果心在成熟过程中逐渐增大,但‘嘎啦’和‘美国8号’果心大小变化不显著。‘美国8号’和‘红露’在花后120 d可食比最大,而‘嘎啦’和‘艾斯达’可食比在果实成熟过程中无显著变化。随采收期的推迟,4个苹果品种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果皮花青素相对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而果实硬度、可滴定酸、淀粉和果皮总酚含量持续下降。‘嘎啦’‘美国8号’‘红露’和‘艾斯达’果实中含有果糖、葡萄糖、蔗糖和山梨糖醇4种可溶性糖,其含量总体均随采收期的推迟而呈上升趋势,其中果糖在不同品种果实中含量最高,其甜度值分别在花后120,125,120和135 d达到最大值143.724,162.730,198.418和118.783。‘嘎啦’‘美国8号’‘红露’和‘艾斯达’果实中含有草酸、酒石酸、奎宁酸、苹果酸、抗坏血酸、乙酸、柠檬酸7种有机酸,其含量总体均随采收期的推迟而呈下降趋势,其中苹果酸含量占总酸量的70%以上,其总酸量均在花后125 d降到最低值,分别为2.253,1.477,0.558和1.452 mg/g;其甜度值/总酸量均在花后125 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8.917,110.176,268.935和74.607。聚类分析发现,可选择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抗坏血酸含量作为判断‘嘎啦’和‘艾斯达’果实成熟度的评价指标,可选择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作为判断‘美国8号’和‘红露’果实成熟度的评价指标。【结论】‘嘎啦’‘美国8号’和‘红露’的最佳采收期在花后115~120 d,此阶段其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0.78%,11.83%和14.04%,平均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为4.84,6.19和3.99 mg/g;‘艾斯达’最佳采收期在花后130~135 d,此阶段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可滴定酸含量为10 mg/g,平均抗坏血酸含量为0.025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苹果栽培 果实品质 甘肃静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民勤地区‘赤霞珠’葡萄成熟度指标体系
4
作者 曾宝珍 刘涛 +6 位作者 成永娟 杨娟博 车莉莉 卢世雄 边志远 梁国平 毛娟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22,共17页
【目的】确定甘肃民勤地区‘赤霞珠’品系酿酒葡萄的成熟度指标体系。【方法】以甘肃民勤地区主栽的5个酿酒葡萄为研究对象,从9月9日(花后80 d)开始,每隔3 d采集一次葡萄样品,共采集6次,对葡萄果实的基本理化指标、多酚指标和糖酸组分... 【目的】确定甘肃民勤地区‘赤霞珠’品系酿酒葡萄的成熟度指标体系。【方法】以甘肃民勤地区主栽的5个酿酒葡萄为研究对象,从9月9日(花后80 d)开始,每隔3 d采集一次葡萄样品,共采集6次,对葡萄果实的基本理化指标、多酚指标和糖酸组分的变化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随着果实的不断成熟,总糖、可溶性固形物、pH值逐渐增加,总酸的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果实的百粒质量逐渐增加,达到最高值后略有下降的趋势;浆果中糖组分的变化规律与总糖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呈上升的趋势;根据不同采收期果实的基本理化指标、多酚指标和糖酸组分的变化,基于主成分分析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得分评价,结果表明:‘赤霞珠’品系在最后一个采收期(即花后100 d)的品质得分最高,进一步建立了甘肃民勤地区‘赤霞珠’葡萄成熟度指标体系,‘赤霞珠’品系的一级指标均是糖酸比,最佳取值范围分别为:赤霞珠15(26.26~28.05)、赤霞珠169(27.03~28.53)、赤霞珠170(26.89~27.26)、赤霞珠VCR11(25.34~27.43)、赤霞珠VCR19为花色苷,最佳取值范围为(8.84~10.59 mg·g^(-1))。二级指标以总酚和单宁为主,三级指标多为维生素C。【结论】甘肃民勤地区‘赤霞珠’葡萄最佳采收期为花后100 d,通过计算指标权重,建立了以糖酸为主、多酚为辅的3级成熟度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为糖酸比,二级指标以总酚和单宁为主,三级指标多为维生素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霞珠 成熟度 最佳采收期 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甘肃临夏栽培的优良鲜食葡萄品种
5
作者 张学芬 赵乐凡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24年第8期30-34,共5页
葡萄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为丰富甘肃省临夏地区的优良鲜食葡萄品种,从果实经济性状、生长结果特性、物候期、适应性及抗性等方面,优选出适合临夏地区露地栽培的早、中熟鲜食葡萄品种。
关键词 鲜食葡萄 甘肃 临夏 果实经济性状 生长结果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瓜果实糖分代谢及相关酶活性分析
6
作者 孔维萍 张凯莉 +4 位作者 唐桃霞 任凯丽 程鸿 魏虎霞 岳宏忠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1,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糖分甜瓜果实糖分代谢与相关酶活性的关系,为甜瓜育种奠定基础。【方法】以高糖甜瓜日本甜宝和低糖甜瓜小翠瓜为试验材料,采用Elsa试剂盒测定甜瓜果实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及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不同发育时期甜... 【目的】研究不同糖分甜瓜果实糖分代谢与相关酶活性的关系,为甜瓜育种奠定基础。【方法】以高糖甜瓜日本甜宝和低糖甜瓜小翠瓜为试验材料,采用Elsa试剂盒测定甜瓜果实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及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不同发育时期甜瓜果实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变化不大,果糖含量略大于葡萄糖。日本甜宝果实中蔗糖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小翠瓜果实在整个生长期基本无蔗糖积累。日本甜宝果实中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PS)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酸性转化酶(Acid invertase,AI)活性呈下降趋势;小翠瓜果实SPS与AI活性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变化幅度不大。日本甜宝果实蔗糖含量与SPS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40,与AI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1;小翠瓜果实蔗糖含量与SPS、AI均呈正相关且未达到显著水平,同时日本甜宝蔗糖含量与代谢相关酶均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22,而小翠瓜果实蔗糖含量与代谢相关酶的相关性不显著,相关系数为0.683。【结论】通过对2个品种甜瓜果实蔗糖含量与相关酶活性相关性分析,果实糖分含量与蔗糖代谢酶净活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甜瓜果实中蔗糖含量与相关酶活性有着较高的相关性,且SPS在甜瓜蔗糖积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甜瓜果实中蔗糖的积累是受SPS、AI、中性转化酶(Neutral invertase,NI)、蔗糖合成酶(SS-S)以及蔗糖分解酶(SS-C)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糖分积累 蔗糖代谢相关酶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份黄瓜种质资源的果实质地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丁银 侯栋 +5 位作者 张东琴 陶海霞 岳宏忠 李亚莉 颉建明 王仕宝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7,共10页
【目的】通过对51份黄瓜种质资源质地数据分析,建立统一、标准的黄瓜果肉质地评价方法,以期为黄瓜食用品质评价和高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质构仪对51份黄瓜种质资源的黄瓜果实硬度、粘力、粘性、弹性、内聚性、咀嚼性等进... 【目的】通过对51份黄瓜种质资源质地数据分析,建立统一、标准的黄瓜果肉质地评价方法,以期为黄瓜食用品质评价和高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质构仪对51份黄瓜种质资源的黄瓜果实硬度、粘力、粘性、弹性、内聚性、咀嚼性等进行测定,并对相关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并进行品尝试验,得出综合评价评分,筛选优质黄瓜。【结果】对黄瓜纵向面测试,其质地指标硬度、粘性、弹性、胶着性、内聚性、咀嚼性间均无显著差异,用黄瓜横切面测试,其质地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对51份黄瓜样品主成分分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0.07%,建立黄瓜质地品质评价模型Y=0.606×Y_(1)+0.195×Y_(2),并计算综合得分,且得分与口感评价排序基本相同。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4类:优等品质类群、良等品质类群、中等品质类群和差等品质类群。而对同一品种春季优于冬季质地品质。【结论】黄瓜果实纵向果肉均匀一致,在一定范围内任取一点,可代表整条黄瓜质地特性,得出质地品质好的品种有H21、H29、H23、H3、H30,得出黄瓜种质资源中质地品质好的类群是优等品质类群和良等品质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全质构分析(TPA) 主成分分析(PCA)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块茎蒸制和烘焙后嗅味品质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杰 夏露露 +4 位作者 唐振三 李文丽 赵甜甜 程李香 张峰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09-1420,共12页
马铃薯块茎加工后嗅味品质是衡量加工产品品质的重要指标,分析块茎加工后嗅味品质不仅能够完善马铃薯块茎风味评价体系,还为选育优异风味品种提供一定依据。本研究以20个马铃薯品种(系)块茎为试验材料,110℃蒸制和250℃烘焙加工后,采用... 马铃薯块茎加工后嗅味品质是衡量加工产品品质的重要指标,分析块茎加工后嗅味品质不仅能够完善马铃薯块茎风味评价体系,还为选育优异风味品种提供一定依据。本研究以20个马铃薯品种(系)块茎为试验材料,110℃蒸制和250℃烘焙加工后,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熟化块茎产生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鉴定,分析挥发性风味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合嗅味品质感官评价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PLS-DA)分析和主成分(PCA)分析。110℃蒸制后, 20份供试材料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中醛类含量最高,醛类与吡嗪类呈显著正相关;酯类与烃类呈显著负相关。250℃烘焙后,20份供试材料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中酯类含量最高,醛类与呋喃类呈显著正相关;酮类与烃类呈显著正相关;酸类与其他杂环类呈显著正相关;酮类与呋喃类呈显著负相关;醛类与酯类、酮类呈显著负相关。蒸制加工后块茎共有39种ROAV>1的关键风味物质, PLS-DA分析VIP>1的有月桂醛、正十四烷、棕榈酸、苯乙醛、正十六烷、2-氨基-5-甲基苯甲酸、正壬醛、癸醛、正十二烷、正辛醛和对二甲苯, PCA分析提取到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6.248%;烘焙加工后块茎共有45种ROAV>1的关键风味物质, PLS-DA分析VIP>1的有正十六烷、正壬醛、癸醛、正十四烷、棕榈酸、正十二烷、月桂醛、苯甲醛和香叶基丙酮, PCA分析提取到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8.102%。月桂醛、苯乙醛、正壬醛、癸醛、正十四烷、正十六烷和棕榈酸是蒸制加工后马铃薯优质嗅味品质的标志物。苯甲醛、正壬醛、癸醛、月桂醛、正十四烷、正十六烷、棕榈酸和香叶基丙酮是烘焙加工后马铃薯优质嗅味品质的标志物。蒸制加工和烘焙加工后嗅味品质优异的马铃薯品种均是sante Malta、H0916、H0933、H0951和甘农奶香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蒸制 烘焙 挥发性风味物质 嗅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作豆科植物对马铃薯连作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娟娟 石铭福 +5 位作者 孙得翔 吴敏娟 张卫娜 康益晨 刘玉汇 秦舒浩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4,111,共9页
【目的】缓解马铃薯连作障碍,研究轮作豆科植物对马铃薯连作土壤质量的改良效果。【方法】通过轮作豆科植物,设置5个处理,CK:马铃薯连作3年-马铃薯(不覆膜)、CB:马铃薯连作3年-蚕豆(不覆膜)、CF:马铃薯连作3年-蚕豆(覆膜)、WB:马铃薯连... 【目的】缓解马铃薯连作障碍,研究轮作豆科植物对马铃薯连作土壤质量的改良效果。【方法】通过轮作豆科植物,设置5个处理,CK:马铃薯连作3年-马铃薯(不覆膜)、CB:马铃薯连作3年-蚕豆(不覆膜)、CF:马铃薯连作3年-蚕豆(覆膜)、WB:马铃薯连作3年-豌豆(不覆膜)和WF:马铃薯连作3年-豌豆(覆膜)分析不同处理对连作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轮作处理能降低土壤pH和电导率,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N)、全磷(P)、全钾(K)的含量,提高土壤中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并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其中,CF处理效果最佳,块茎膨大期,CF处理土壤pH和电导率较CK分别降低20.42%和30.30%,土壤全N、P、K和有机质含量较CK分别增加16.51%、16.90%、8.71%和28.01%,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较CK分别提高38.57%、40.20%和23.67%。【结论】覆膜轮作蚕豆对马铃薯连作土壤质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可作为改善马铃薯连作土壤质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豆科植物 轮作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种质资源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
10
作者 王慧婷 侯栋 +6 位作者 马娟娟 陶海霞 张东琴 颉建明 黄书超 岳宏忠 李亚莉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3-951,共9页
为明确不同黄瓜材料果实品质差异,筛选品质优良的种质资源。本研究对58份黄瓜材料进行口感评价,从中筛选得到9种具有代表性的材料(m43、u427、Jm25、u415、m38、T111、R101、m39和m32),测定可溶性糖组分含量及果实风味品质,并通过相关... 为明确不同黄瓜材料果实品质差异,筛选品质优良的种质资源。本研究对58份黄瓜材料进行口感评价,从中筛选得到9种具有代表性的材料(m43、u427、Jm25、u415、m38、T111、R101、m39和m32),测定可溶性糖组分含量及果实风味品质,并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9种黄瓜材料的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黄瓜果实中主要的可溶性糖是果糖和葡萄糖,主要的有机酸是苹果酸,主要的氨基酸是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不同黄瓜材料果实品质间存在差异,m43果实中葡萄糖含量、柠檬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材料;u415果实中天冬氨酸含量和谷氨酸含量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葡萄糖含量、果含量糖、鼠李糖含量与总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m43、u415、u427、Jm25、m38、T111、m32、R101、m39。通过聚类分析将9种黄瓜材料分为4类,第Ⅰ类分别为T111、m32、R101;第Ⅱ类分别为u415、u427、m38、Jm25;第Ⅲ类为m43;第Ⅳ类为m39。综合分析发现m43的营养品质最好,可作为黄瓜高品质育种的优质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果实品质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StCytb5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11
作者 李泓阳 刘震 +9 位作者 曾钰婷 李志涛 朱金勇 陈丽敏 史田斌 王玮璐 齐喆颖 张俊莲 白江平 刘玉汇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5,96,共13页
【目的】在全基因组水平下对马铃薯StCytb5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并分析了StCytb5s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及块茎花色素苷生物合成中的表达模式,为后续深入研究马铃薯StCytb5s基因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马铃薯全基因组水平下,利用H... 【目的】在全基因组水平下对马铃薯StCytb5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并分析了StCytb5s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及块茎花色素苷生物合成中的表达模式,为后续深入研究马铃薯StCytb5s基因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马铃薯全基因组水平下,利用HMM 3.1和BlastP鉴定了22个StCytb5基因家族成员,利用ExPASy、CELLO、MEME、MCScanX和GSDS等在线工具,对其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蛋白保守结构域和基因复制事件进行了分析。利用PGSC数据库下载的RNA-seq数据,分析StCytb5s在双单倍体(DM)马铃薯不同组织部位、非生物胁迫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了解StCytb5s在不同抗旱性马铃薯品种和不同颜色块茎中的表达模式,分别对干旱胁迫下大西洋和青薯9号的叶片以及3个不同颜色马铃薯杂交子代(‘Y’‘R’‘P’)块茎薯肉进行了转录组测序,挖掘了可能参与马铃薯干旱胁迫响应和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的候选基因。【结果】共鉴定出22个马铃薯StCytb5基因家族成员,不均匀的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通过对其基因结构和系统发育特征的分析,把22个StCytb5基因家族成员分为4个亚组;共线性分析表明,片段复制在StCytb5基因家族的扩展中发挥主要作用;其中StCytb5-4和StCytb5-14在干旱胁迫中差异表达,StCytb5-6和StCytb5-17在彩色马铃薯块茎中上调表达。【结论】共鉴定出22个马铃薯StCytb5基因家族成员,其中StCytb5-4和StCytb5-14可能响应马铃薯干旱胁迫,而StCytb5-6和StCytb5-17可能参与马铃薯块茎花色素苷的生物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Cytb5基因家族 非生物胁迫 表达分析 花色素苷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免疫诱抗剂对大樱桃生长发育及抗旱性的影响
12
作者 郭志刚 李玉涛 +6 位作者 杜石勇 呼丽萍 安小娟 魏佳峰 谭维军 蒋晓霞 邹亚丽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6-695,共10页
为阐明4种植物免疫诱抗剂对大樱桃生长发育及抗旱性的影响,以1a生‘胜利’大樱桃为试验材料,在3种干旱胁迫条件下,分别喷施5%氨基寡糖素(T1)、9.69 mmol·L^(-1)β-氨基丁酸(T2)、0.3 mmol·L^(-1)茉莉酸甲酯(T3)以及3mmol·... 为阐明4种植物免疫诱抗剂对大樱桃生长发育及抗旱性的影响,以1a生‘胜利’大樱桃为试验材料,在3种干旱胁迫条件下,分别喷施5%氨基寡糖素(T1)、9.69 mmol·L^(-1)β-氨基丁酸(T2)、0.3 mmol·L^(-1)茉莉酸甲酯(T3)以及3mmol·L^(-1)的乙酰水杨酸(T4),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通过测定大樱桃生长量、基本光合参数、SPAD值含量、SOD、POD、CAT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研究4种植物免疫诱抗剂对大樱桃生长发育及抗旱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轻度干旱条件下,T2处理后大樱桃的新梢长度、新梢粗度及叶面积较CK分别提高13.27%,20%和16.70%,Pn、Ci和SPAD值分别提高40.59%、7.34%和23.87%,SOD酶活性提高11.34%,CAT活性降低43.31%;在中度干旱条件下,T2处理后新梢长度较CK提高27.04%,Pn、Ci和SPAD值分别提高40.62%、7.34%和23.87%,SOD酶活性提高36.40%,游离脯氨酸含量提高26.91%;在重度干旱条件下T1对大樱桃生长发育及抗旱性的提升效果最显著(P<0.05),新梢长度和叶面积较CK分别提高5.40%、42.03%,Pn、SPAD分别提高10.64%、28.21%,游离脯氨酸含量提高17.17%,丙二醛含量降低31.21%。综上,在轻度和中度干旱条件下,T2对‘胜利’樱桃的生长发育和抗旱性影响最显著(P<0.05),在重度干旱条件下T1对‘胜利’樱桃的生长发育和抗旱性影响最显著(P<0.05),其次为T4、T2和T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 植物免疫诱抗剂 抗旱性 防御性酶 游离脯氨酸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两个生态区马铃薯加工品质差异和加工品系筛选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玉萍 隋景航 +1 位作者 梁延超 卢潇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45,共7页
【目的】对两个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和品系在低温贮藏不同时间后,通过对加工品质主要成分差异的分析,筛选适应性广的炸片炸条加工品系.【方法】对两个不同生态条件下种植的1个马铃薯品种和4个品系低温储藏后块茎中还原糖、蔗... 【目的】对两个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和品系在低温贮藏不同时间后,通过对加工品质主要成分差异的分析,筛选适应性广的炸片炸条加工品系.【方法】对两个不同生态条件下种植的1个马铃薯品种和4个品系低温储藏后块茎中还原糖、蔗糖、游离氨基酸、绿原酸、抗坏血酸和柠檬酸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分析.【结果】还原糖含量,绿原酸含量在两个生态区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是评价加工品质的关键指标.游离氨基酸含量、蔗糖含量、柠檬酸含量、抗坏血酸含量可以作为间接指标.【结论】这些指标同时可以作为筛选适应不同生态类型区加工型品种的品质标准;应用以上指标对4个马铃薯品系进行分析,筛选出炸片炸条加工新品系‘08116-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生态区 加工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油茶饼粕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14
作者 李好健 张博森 +7 位作者 李宛聪 张富军 薛晓敏 王延秀 张伟 王小非 由春香 张振鲁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8-265,共8页
生物有机肥在苹果产量及果实品质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油茶饼粕是油茶籽榨油后剩余的残渣,富含多糖、蛋白、油脂等营养物质,但其能否作为有机肥用于果树生产尚未可知。本研究对苹果树施用不同量的油茶饼粕,并检测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以... 生物有机肥在苹果产量及果实品质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油茶饼粕是油茶籽榨油后剩余的残渣,富含多糖、蛋白、油脂等营养物质,但其能否作为有机肥用于果树生产尚未可知。本研究对苹果树施用不同量的油茶饼粕,并检测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探究油茶饼粕作为果园有机肥的可行性。试验以‘首富3’、‘富士’、‘岩富10’苹果为试材,设置不同油茶饼粕施用量:0、1.5、2.5、3.5 kg·株^(-1)。与不施用油茶饼粕处理相比,施用油茶饼粕能够有效改善果实的外在品质,其中3.5 kg·株^(-1)油茶饼粕处理在单果重、果形指数、光泽度、色差指标等方面提升显著,效果最好。在果实内在品质方面,虽然施用油茶饼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有机酸含量,但整体效果并不显著。综上,施用油茶饼粕能提升果实的综合品质,表明油茶饼粕具备作为有机肥用于果树生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有机肥 油茶饼粕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丝椒果实风味品质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琳舒 张婧 +4 位作者 颉建明 马宁 韩康宁 常有麟 高彦强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7,共10页
为明确螺丝椒风味品质特征,以光面辣椒肃椒9号(S9)为对照,选取9个螺丝椒品种,测定商品果实(绿熟期)辣椒素类物质、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等风味品质相关指标以及部分其他品质指标,并利用隶属函数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 为明确螺丝椒风味品质特征,以光面辣椒肃椒9号(S9)为对照,选取9个螺丝椒品种,测定商品果实(绿熟期)辣椒素类物质、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等风味品质相关指标以及部分其他品质指标,并利用隶属函数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螺丝椒的辣椒素类物质含量高低不等,辣度等级为7~8级;10个辣椒品种共测定出222种挥发性物质,其中螺丝椒比光面辣椒S9多28~62种,且平均含量高55.19%。螺丝椒的香气类型主要为青香、花香和醛香,正己醛、2-已烯醛、正辛醛和1-辛烯-3-醇等香气活性物质可能是构成螺丝椒独特风味的关键物质。此外,与光面辣椒S9相比,螺丝椒的果实硬度低36.44%~47.97%,VC含量高17.09%~95.47%,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螺丝椒的果实品质综合得分排名均高于光面辣椒S9。综上,螺丝椒具有硬度低、VC含量高、挥发性成分丰富和风味独特等优点,果实品质优于光面辣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丝椒 辣椒素 挥发性物质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剂施用深度和施用量对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华 陈亮 +3 位作者 杜雷超 刘斌 张生银 张景辉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2,共13页
为筛选适宜玉米种植的保水剂施用深度和施用量,以玉米为试材,以不施用保水剂处理为对照(CK),研究保水剂施用深度[20 cm(D1)、10 cm(D2)]和施用量[150 kg/hm^(2)(T1)、210 kg/hm^(2)(T2)、270 kg/hm^(2)(T3)、330 kg/hm^(2)(T4)]对玉米... 为筛选适宜玉米种植的保水剂施用深度和施用量,以玉米为试材,以不施用保水剂处理为对照(CK),研究保水剂施用深度[20 cm(D1)、10 cm(D2)]和施用量[150 kg/hm^(2)(T1)、210 kg/hm^(2)(T2)、270 kg/hm^(2)(T3)、330 kg/hm^(2)(T4)]对玉米生长发育、光合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保水剂施用深度处理,D2处理玉米株高、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质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均显著高于D1处理和CK,其中,产量、WUE、IWUE分别较CK提高31.64%、31.20%、31.58%。D1条件下,玉米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叶片数、SPAD值、Pn、Gs、Tr、产量、WUE、IWUE均随保水剂施用量增加而增加,以T4处理最高,Ci逐渐降低;D2条件下,玉米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叶片数、SPAD值、Pn、Gs、Tr、产量、WUE、IWUE均随保水剂施用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以T3处理最高,Ci先降低后增加。对于不同处理组合,D2T3处理叶片Pn、Gs、Tr均最高,Ci最低,产量、WUE、IWUE均最高,分别较CK显著提高42.37%、41.88%、42.46%,D2T4处理次之。综合分析,玉米适宜的保水剂施用深度为10 cm,施用量为27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保水剂 施用深度 施用量 光合特性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形态及配比对马铃薯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7
作者 胡雄亮 赵雪蕊 +7 位作者 焦淑娟 张茹艳 王勇 王星星 张卫娜 康益晨 刘玉汇 秦舒浩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80-1288,共9页
为探究氮素不同形态及配比对马铃薯生理特性、块茎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马铃薯晚熟品种陇薯17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设置6个处理:不施氮肥对照(CK)处理,施酰胺态氮尿素(T1)处理,施铵态氮硫酸铵(T2)处理,施硝态氮硝酸钙(T3)处... 为探究氮素不同形态及配比对马铃薯生理特性、块茎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马铃薯晚熟品种陇薯17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设置6个处理:不施氮肥对照(CK)处理,施酰胺态氮尿素(T1)处理,施铵态氮硫酸铵(T2)处理,施硝态氮硝酸钙(T3)处理,以50∶50的比例施用硝态氮和铵态氮(T4)处理,以75∶25的比例施用硝态氮和铵态氮(T5)处理。研究了氮素形态及配比对马铃薯叶片光合作用、内源激素含量、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块茎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形态氮素和配比可不同程度改善马铃薯光合作用,其中硝态氮和铵态氮比例为75∶25时马铃薯叶片气孔导度(G s)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显著增加了玉米素(ZT)含量。与CK相比,T5处理的吲哚乙酸(IAA)含量和ZT含量分别提高了119.02%和132.06%,ABA含量降低了59.80%,GA 3含量提高了8.25%;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K。同时,不同形态氮素及配比处理马铃薯块茎产量较CK增加了28.66%~60.43%。上述结果表明,施用不同形态氮素及配比可以不同程度地调控马铃薯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提高马铃薯叶片光合性能及产量和品质,且以硝态氮与铵态氮比例为75∶25(T5)时对马铃薯的生长促进作用最强,产量和品质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氮素形态 光合作用 内源激素 氮代谢酶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褪黑素对碳酸钠胁迫下青花菜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18
作者 胡世莲 颉建明 +4 位作者 张婧 张俊峰 李凤 周睿 马康宁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6,共11页
【目的】研究土壤碱胁迫对青花菜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及其叶面喷施褪黑素(MT)的缓解作用,为盐碱地青花菜高产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方法】以耐寒优秀青花菜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种植的方式,以无碱胁迫且不喷施褪黑素为对... 【目的】研究土壤碱胁迫对青花菜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及其叶面喷施褪黑素(MT)的缓解作用,为盐碱地青花菜高产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方法】以耐寒优秀青花菜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种植的方式,以无碱胁迫且不喷施褪黑素为对照(CK),在Na_(2)CO_(3)(60 mmol/L)胁迫下,叶面喷施浓度为0(M_(0)),50(M_(1)),100(M_(2)),150(M_(3)),200(M_(4)),250(M5)μmol/L的褪黑素,共计7个处理,分别于处理的3 d,6 d,9 d,12 d动态取样,测定青花菜幼苗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结果】Na_(2)CO_(3)胁迫下,青花菜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显著上升,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下降。100~150μmol/L MT处理3~12 d,Na_(2)CO_(3)对青花菜幼苗的抑制作用得到缓解;处理9 d青花菜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及处理12 d的MDA含量较碱胁迫处理显著降低,分别降低16.95%~18.42%和10.46%~12.11%;处理12 d青花菜幼苗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分别提高23.10%~30.41%和12.94%~30.84%。250μmol/L MT与碱胁迫同时处理后的青花菜幼苗植株矮小,叶片黄化、失水、相对电导率显著增加。【结论】叶面喷施适宜浓度(100~150μmol/L)的MT可以通过降低细胞膜质过氧化程度,提高渗透调节作用,有效缓解碱胁迫对青花菜幼苗的抑制作用,增强植株抗碱性盐胁迫的能力。MT浓度过大(250μmol/L)使青花菜幼苗受到Na_(2)CO_(3)和MT的双重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菜 碳酸钠 褪黑素 碱胁迫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氮增施有机肥和菌肥对马铃薯生理特性、产量和贮藏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吴敏娟 石铭福 +5 位作者 孙得翔 刘娟娟 张卫娜 康益晨 刘玉汇 秦舒浩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13,共8页
【目的】探究减氮增施有机肥和菌肥对马铃薯生理特性、产量和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陇薯7号为试验材料,设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常规施肥(T_(1))、减氮肥20%+有机肥(T_(2))、T_(2)+有机巧农微生物菌剂(T_(3))、T_(2)+促生防... 【目的】探究减氮增施有机肥和菌肥对马铃薯生理特性、产量和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陇薯7号为试验材料,设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常规施肥(T_(1))、减氮肥20%+有机肥(T_(2))、T_(2)+有机巧农微生物菌剂(T_(3))、T_(2)+促生防病复合微生物菌剂(T_(4))、T_(2)+布兰特-GH有机螯合液体肥料(T5)。分析不同处理下马铃薯叶片酶活性、产量及贮藏品质的变化。【结果】与CK相比,整个生育期内马铃薯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提高,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有所降低,其中T_(4)最显著。块茎膨大期,T_(4)处理SOD和POD活性较CK提高了30.78%和39.02%,MDA和Pro含量较CK降低了24.20%和51.51%。T_(4)的产量最高,为41202.46 kg/hm^(2),较CK提高了19.21%。贮藏第135天时,T_(4)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铁含量较CK分别增加了36.43%、19.35%、24.40%和25.91%,还原糖含量较CK降低了21.43%。【结论】T_(2)+促生防病复合微生物菌剂(T_(4))可显著影响马铃薯的生理特性、提高产量和改善贮藏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减施氮肥 有机肥和菌肥 生理特性 产量 贮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介导的甘蓝基因沉默体系的建立
20
作者 王江 刘永贵 +3 位作者 韩睿 钟雄辉 颉建明 康俊根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7-165,共9页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是一种转录后基因沉默技术,广泛应用于植物基因功能研究。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关于建立甘蓝VIGS基因沉默体系的报道较少。旨在甘蓝上建立以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hytoene desaturase,PDS)作为有效视觉指示...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是一种转录后基因沉默技术,广泛应用于植物基因功能研究。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关于建立甘蓝VIGS基因沉默体系的报道较少。旨在甘蓝上建立以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hytoene desaturase,PDS)作为有效视觉指示基因、病毒载体PCVA/PCVB介导的基因沉默体系。以甘蓝、大白菜和萝卜为植物材料,通过构建PCVA-PDS载体,对甘蓝PDS进行沉默。通过构建PCVA/PCVB-PDS-GFP转化农杆菌,并采用注射法侵染甘蓝和烟草叶片下表皮细胞、真空负压侵染甘蓝幼苗,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体系在甘蓝中的适用性,并将该体系应用于另外2个具有代表性的十字花科作物—大白菜和萝卜。结果表明,载体PCVA/PCVB-PDS-GFP转化的农杆菌侵染甘蓝及烟草叶片细胞后,细胞膜可以观察到荧光出现;通过真空负压侵染甘蓝幼苗14 d后,新生叶片出现光漂白现象,并呈现范围逐渐扩大的趋势;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PDS同源基因在试验组中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分别下降3.2,1.7倍;侵染大白菜和萝卜幼苗后,观察到大白菜和萝卜的叶脉及部分叶片出现白化现象,同时伴随一定程度的叶面卷曲。综上所述,通过对PDS基因沉默后甘蓝叶片出现光漂白现象,证明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体系在甘蓝植株中实现了有效的复制和传播,大白菜萝卜叶片出现白化也表明,VIGS系统同样可以应用于其他十字花科作物,进一步扩展了该沉默系统的应用范围。甘蓝VIGS沉默体系的建立,为十字花科作物相关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光漂白 基因沉默 病毒介导 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