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菘蓝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余志伟 陈垣 +2 位作者 郭凤霞 董鹏斌 王红燕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74-2385,共12页
为探究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使用Codon W 1.4.2软件和在线软件CUSP对筛选到的52个蛋白质编码序列进行密码子使用模式分析。结果表明:菘蓝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总GC含量(Total GC... 为探究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使用Codon W 1.4.2软件和在线软件CUSP对筛选到的52个蛋白质编码序列进行密码子使用模式分析。结果表明:菘蓝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总GC含量(Total GC content of codon,GC_(all))为37.59%,密码子第1位碱基GC含量(GC content of the first base of codon,GC_(1))>密码子第2位碱基GC含量(GC content of the second base of codon,GC_(2))>密码子第3位碱基GC含量(GC content of the third base of codon,GC_(3)),且均小于50%,说明密码子第3位碱基拥有较低的GC含量且密码子偏好使用A或U。有效密码子数(Effective number of codon,ENC)值为35.92~55.32,密码子适应指数(Codon adaptation index,CAI)值为0.10~0.31,密码子偏好指数(Codon bias index,CBI)值为-0.24~0.20,最优密码子使用频率(Frequency of optimal codons,FOP)值为0.24~0.54,说明密码子使用偏好性较弱;通过中性绘图分析、PR2-plot分析、ENC-plot分析和对应性分析,发现菘蓝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受选择压力和突变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主要因素为自然选择。最优密码子分析共筛选出14个最优密码子,且均以A或U结尾。以上研究可为菘蓝的系统进化、环境适应性和种质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菘蓝 叶绿体基因组 选择 密码子使用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对NaHCO_(3)胁迫下黄芪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红玲 陈垣 +3 位作者 郭凤霞 梁伟 董鹏斌 王红燕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9,共10页
【目的】探究外源水杨酸(SA)缓解盐碱胁迫黄芪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生理特性的效应。【方法】以蒙古黄芪为供试材料,利用100 mmol/L的NaHCO_(3)溶液模拟盐碱胁迫,分别设置0.1,0.2,0.3,0.4,0.5 mmol/L外源SA对黄芪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进行调... 【目的】探究外源水杨酸(SA)缓解盐碱胁迫黄芪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生理特性的效应。【方法】以蒙古黄芪为供试材料,利用100 mmol/L的NaHCO_(3)溶液模拟盐碱胁迫,分别设置0.1,0.2,0.3,0.4,0.5 mmol/L外源SA对黄芪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进行调节,并以未加SA无NaHCO_(3)胁迫处理为对照1(CK1),未加SA及NaHCO_(3)胁迫为对照2(CK_(2)),测定蒙古黄芪种子萌发指标、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结果】NaHCO_(3)胁迫下(CK_(2))黄芪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受到明显抑制,与CK1相比,黄芪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降低93.96%、93.45%、97.26%、97.50%,幼苗株高、单株鲜重、根系活力分别降低35.97%、37.61%、72.6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脯氨酸(Pro)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叶片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与CK_(2)相比,添加不同浓度外源SA后蒙古黄芪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显著提高(P<0.05),叶片质膜透性及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分别降低了40.21%~56.56%、20.09%~46.39%,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及根系活力得到不同程度增强,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积累量显著提高了7.63%~86.95%、5.51%~41.75%。【结论】外源SA可以有效调节NaHCO_(3)胁迫对黄芪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缓解渗透压并降低膜脂过氧化对黄芪幼苗带来的损伤,增强黄芪种子及幼苗对盐碱胁迫的适应性及抗盐碱能力,其以0.3 mmol/L缓解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蒙古黄芪 NaHCO_(3)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个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产孢相关基因PsCon1克隆及表达分析
3
作者 司二静 赖勇 +4 位作者 孟亚雄 李葆春 马小乐 尚勋武 王化俊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8-393,共6页
为研究基因Pscon1在不同小种中核苷酸序列及相对表达量差异,以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基因组DNA为模板,在小麦条锈菌8个生理小种中分别克隆产孢相关基因Pscon1,并对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及相对表达量分... 为研究基因Pscon1在不同小种中核苷酸序列及相对表达量差异,以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基因组DNA为模板,在小麦条锈菌8个生理小种中分别克隆产孢相关基因Pscon1,并对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及相对表达量分析。结果表明:在8个小种中分别克隆到条锈菌产孢相关基因Pscon1,基因大小为531bp,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构成,开放阅读框长252bp,不同小种基因Pscon1核苷酸序列只在44,65,331,465,495和510bp位点处发生突变,均未引起氨基酸序列变化,且不同生理小种Pscon1在接种‘铭贤169’12h后相对表达量有差异,水源11-3最高,最低的是Hybrid46-8。推测基因Pscon1在小麦条锈菌不同生理小种产孢过程中相对表达量有差异,这将为进一步研究产孢量差异因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生理小种 产孢相关基因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叶面肥对党参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焦旭升 陈垣 +4 位作者 郭凤霞 王红燕 张碧全 葛鑫 周洋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34-1546,共13页
为了明确市售化控叶面肥对党参成药期地上部的影响,选用膨根宝(G)、党参奇肥(Q)和甲哌鎓(M)叶面肥,以清水为对照(CK),在党参始花期开始每隔15 d喷施1次,共喷施3次,研究叶面肥对党参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叶面肥均可... 为了明确市售化控叶面肥对党参成药期地上部的影响,选用膨根宝(G)、党参奇肥(Q)和甲哌鎓(M)叶面肥,以清水为对照(CK),在党参始花期开始每隔15 d喷施1次,共喷施3次,研究叶面肥对党参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叶面肥均可抑制党参地上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抑制效应因叶面肥种类和党参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而异。与CK相比较,叶面肥对党参植株的矮化效应大小依次为G>Q>M,喷施G和Q使党参株高分别显著降低4.3 cm和4.0 cm,藤长分别极显著缩短43.1 cm、30.3 cm,节间长分别缩短5.33 mm和9.98 mm,盛花期花蕾数分别极显著减少51枚和57枚,单果产种量分别极显著减少79.8%和79.0%。G、Q和M均显著提高了党参叶绿素含量,较CK分别提高23.0%、15.8%和19.2%。G和Q较CK日均净光合速率分别显著提高15.4%和19.8%,M对党参地上部抑制作用较小,对光合促进效应也较弱。叶面肥对党参增产效应依次为Q>G>M,喷施G和Q使党参鲜产量分别提高36.3%和23.2%,浸出物和炔苷含量降低,灰分含量升高,M对党参的增产效应不显著。说明叶面肥对党参生长发育的抑促效应明显,使党参植株矮化,繁殖系数降低,光合特性改善,根部产量提高,但降低了药材品质,具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类似的效应,为了确保中药材品质及生产源头安全性,不提倡在中药材生产上施用,建议通过选育株型优异的新品种和生态有机栽培调控途径提高党参栽培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叶面肥 生长发育 光合特性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HPLC指纹图谱建立 被引量:8
5
作者 董瑞珍 陈垣 +1 位作者 郭凤霞 李欠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505-2510,共6页
目的建立大黄HPLC指纹图谱。方法大黄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80 nm。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13批... 目的建立大黄HPLC指纹图谱。方法大黄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80 nm。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13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15个共有峰,相似度0.390~0.987,仅6批相似度在90%以上。聚类分析将13批样品分为6类。主成分分析得5个特征值,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9.473%。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大黄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指纹图谱 HPLC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倍体菘蓝开花习性及传粉特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金霞 陈垣 +3 位作者 郭凤霞 王引权 周盛茂 肖生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7-166,共10页
菘蓝是药材板蓝根和大青叶的基原植物,依赖种子繁殖。通过田间观测和人工授粉实验,对民乐县栽培菘蓝开花时序和传粉生物学系统进行研究,旨在为其种子繁育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科学和技术依据。研究表明,菘蓝为无限花序,单株表现异向开花习... 菘蓝是药材板蓝根和大青叶的基原植物,依赖种子繁殖。通过田间观测和人工授粉实验,对民乐县栽培菘蓝开花时序和传粉生物学系统进行研究,旨在为其种子繁育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科学和技术依据。研究表明,菘蓝为无限花序,单株表现异向开花习性,花序从植株顶部向下,单花从花序基部向上依次开放。花两性,雄蕊6,4枚长,2枚短,花萼和花瓣均为4,花萼绿色,花瓣黄色,子房上位,1室。单花寿命6~7 d,异常气候可缩短至3~4 d,群体开花期30 d左右。即将开放的花蕾柱头已成熟,花瓣刚露出花萼后开花当天,花粉鲜黄而散,末花期子房膨大,花粉干枯。短角果结种子0~2粒。自然结籽率95.0%,不去雄和去雄套纸袋均不结实,同株异花去雄授粉结籽率仅4.0%,去雄套纸袋异株异花授粉结籽率72.0%,去雄不套袋结籽率53.3%,自交不亲和指数为0.96~1.00。不去雄套网袋结籽率5.0%,去雄后提高至13.7%,访花者主要有食蚜蝇、黑蜂等。说明菘蓝具有较强的自交不亲和性,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属典型的异花授粉类型,需传粉者,传粉媒介以虫媒为主,风媒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菘蓝 二倍体 开花习性 传粉特性 自交不亲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参繁育系统研究
7
作者 刘慧莉 陈垣 +2 位作者 郭凤霞 周洋 成志强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0-125,132,共7页
为进一步探明党参花期构造和传粉生物学规律,本研究通过田间观察开花动态,采用TTC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检测花粉活力以及柱头可受性,再通过人工授粉的方式检测植物的繁育系统类型。结果表明,党参花萼从有小裂缝至完全裂开需6~8 h,花冠... 为进一步探明党参花期构造和传粉生物学规律,本研究通过田间观察开花动态,采用TTC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检测花粉活力以及柱头可受性,再通过人工授粉的方式检测植物的繁育系统类型。结果表明,党参花萼从有小裂缝至完全裂开需6~8 h,花冠裂开后4~8 h内雄蕊开始偏离柱头,柱头在花冠裂开后24 h左右开始裂开,其单花寿命多在2~3 d;花药裂开时花粉的活力最强(74.18%),柱头裂开后柱头内壁可受性最强;异株异花和同株异花都可结实,但异株异花的结实率较同株异花高10.00%,自花授粉的结实率为9.00%,异花授粉的结实率为40.00%。党参存在自交亲和性,但以异交为主,在授粉的过程中昆虫是主要的传粉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柱头 花药 花粉二次呈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