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子生物学”教学课程改革、建设与实践——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彭云玲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597-2603,共7页
以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索能力为基本点,从完善教材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改善课程考核综合评定方式等方面阐述了甘肃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种子生物学"课程改革、建设的思路和途... 以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索能力为基本点,从完善教材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改善课程考核综合评定方式等方面阐述了甘肃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种子生物学"课程改革、建设的思路和途径。通过课程建设与改革,不仅改善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使"教"与"学"达到了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生物学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彩色棉花抗旱性农艺性状指标的筛选鉴定 被引量:34
2
作者 陈玉梁 石有太 +4 位作者 罗俊杰 王蒂 厚毅清 李忠旺 张秉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80-1687,共8页
以抗旱性不同的白棉、棕棉和绿棉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通过水分亏缺控制试验,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调查其主要农艺性状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各彩色棉花的籽棉产量、株高、叶片数、单株成铃数、有效... 以抗旱性不同的白棉、棕棉和绿棉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通过水分亏缺控制试验,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调查其主要农艺性状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各彩色棉花的籽棉产量、株高、叶片数、单株成铃数、有效果枝数、果节数、收获指数、茎粗、籽指和上半部分纤维长度均相应的降低;抗旱指数与株高、果节数、单株成铃数、花铃期叶片数、有效果枝数、籽指、单铃重、收获指数、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成铃数、单铃重和花铃期叶片数可作为不同色彩棉花简单、直观的抗旱性鉴定指标,有效果枝数、株高、果节数、收获指数和籽指也可作为彩色棉花抗旱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棉花 抗旱性 农艺性状指标 产量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RAP标记分析黑芝麻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7
3
作者 车卓 张艳欣 +3 位作者 孙建 张秀荣 尚勋武 王化俊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36-1941,共6页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芝麻资源核心收集品中的黑芝麻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3对引物组合对100份黑芝麻核心种质共扩增出稳定清晰的条带182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26条,占69.2%,每对引物组合的条带数和多态性带数分别为14....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芝麻资源核心收集品中的黑芝麻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3对引物组合对100份黑芝麻核心种质共扩增出稳定清晰的条带182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26条,占69.2%,每对引物组合的条带数和多态性带数分别为14.0个和9.7个;供试材料间成对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469-0.986,平均为0.726,通过UPGMA法,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8处可将供试材料聚为5个类群,表明黑芝麻核心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结果与地理分布没有明显的关系;遗传多样性指数是南方黑芝麻核心种质(0.3557)〉中部种质(0.3415)〉北方种质(0.2986)。本研究结果较全面反映了中国保存的黑芝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特点,为我国黑芝麻资源进一步考察收集和引进,以及优异黑芝麻基因资源挖掘和育种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芝麻 核心种质 SRAP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RAP标记分析白芝麻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4
4
作者 张艳欣 张秀荣 +1 位作者 车卓 王林海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6-52,共7页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芝麻资源核心收集品中的209份白芝麻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供试材料间成对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4215~0.9892,平均0.7003。UPGMA聚类分析表明,不同来源的白芝麻种质在聚类图上相互交错分布,其遗传关系相似程...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芝麻资源核心收集品中的209份白芝麻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供试材料间成对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4215~0.9892,平均0.7003。UPGMA聚类分析表明,不同来源的白芝麻种质在聚类图上相互交错分布,其遗传关系相似程度与地理分布远近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我国不同省份白芝麻种质群遗传关系的远近及其在聚类图上的分布趋势与白芝麻的地理分布状况间有一定的规律性;南方白芝麻种质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次是中部种质,北方种质遗传多样性较贫乏。国外种质遗传多样性介于我国北方种质和中部、南方种质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芝麻 核心种质 SRAP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冰草衍生后代3558-2穗部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和QTL定位 被引量:20
5
作者 卢翔 张锦鹏 +3 位作者 王化俊 杨欣明 李秀全 李立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6-91,共6页
从普通小麦Fukuho与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2n=4x=28,PPPP)Z559的衍生系中发现3558-2具有小穗数、小穗粒数和穗粒数多的优异性状。为了揭示衍生系3558-2优异性状的遗传特征,本研究对其与小麦品种京4841间的282个F2单株的穗长、小穗... 从普通小麦Fukuho与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2n=4x=28,PPPP)Z559的衍生系中发现3558-2具有小穗数、小穗粒数和穗粒数多的优异性状。为了揭示衍生系3558-2优异性状的遗传特征,本研究对其与小麦品种京4841间的282个F2单株的穗长、小穗数、小穗粒数、穗粒数等穗部相关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和QTL定位。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小麦穗部相关性状都符合数量性状特征。利用单标记分析将穗部相关性状的QTL主要定位于小麦1A染色体上,同时发现在小麦的2A、5B和5D染色体上也有QTL分布。通过加密标记重点构建了1A染色体短臂的遗传连锁图,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解析了小麦1AS染色体上的穗部相关性状的QTL效应,发现在1A染色体上存在与穗长、小穗数、小穗粒数和穗粒数相关的重要QTL各1个,解释变异度分别为14.41%、5.15%、14.84%和10.87%。本研究发现在3558-2的1AS染色体上成簇分布着涉及穗长、小穗数、小穗粒数和穗粒数重要性状的QTL,这一结果对指导进一步研究与利用3558-2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部相关性状 QTL 基因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核心收集品中育成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车卓 张艳欣 +3 位作者 孙建 张秀荣 尚勋武 王化俊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3-377,共5页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芝麻核心收集品的育成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4对引物组合在18份芝麻育成品种(系)间共扩增出稳定清晰的条带193条,其中多态性带124条,占64.2%。通过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表明育成品种(...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芝麻核心收集品的育成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4对引物组合在18份芝麻育成品种(系)间共扩增出稳定清晰的条带193条,其中多态性带124条,占64.2%。通过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表明育成品种(系)的遗传基础存在一定的多样性,但遗传相似系数较大(0.5342-0.9688),遗传距离较近。该研究结果表明,在芝麻育种的亲本选配中应积极引入地方种质、国外种质等,以拓宽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SRAP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主坐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小麦抗蚜品系‘J-31’和‘J-48’的抗性遗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胡秉芬 马小乐 +4 位作者 师桂英 李葆春 孟亚雄 尚勋武 王化俊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63,共6页
为了研究抗麦长管蚜品系‘J-31’‘J-48’的抗性遗传,采用穗部接虫法对抗蚜品系‘J-31’‘J-48’和感蚜品系‘J-39’及其F1代和F2代分离群体(‘J-31’בJ-39’和‘J-48’בJ-39’)进行了抗蚜鉴定,并用蚜量比值法评价了麦长... 为了研究抗麦长管蚜品系‘J-31’‘J-48’的抗性遗传,采用穗部接虫法对抗蚜品系‘J-31’‘J-48’和感蚜品系‘J-39’及其F1代和F2代分离群体(‘J-31’בJ-39’和‘J-48’בJ-39’)进行了抗蚜鉴定,并用蚜量比值法评价了麦长管蚜的抗性.结果表明,‘J-31’‘J-48’F1代都表现为抗蚜,经χ2测验其F2代群体抗感分离经比为3∶1,(χ2c=3.272 7,P>0.05;χ2c=1.058 6,P>0.05)符合孟德尔理论的比例.据此认为:春小麦抗蚜品系‘J-31’‘J-48’的抗蚜性为质量性状遗传,其抗性各由一对显性单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麦长管蚜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豆产量组分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邵扬 郭延平 +3 位作者 周丙月 张峰 张兴民 王玉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60,共12页
本研究通过综合评价蚕豆品系产量性状在不同试点的丰产性、适应性和稳定性,筛选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产量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系)。同时评价各试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为试点选择提供依据。2017年和2018年在甘肃和政县、康乐县、积石山县、... 本研究通过综合评价蚕豆品系产量性状在不同试点的丰产性、适应性和稳定性,筛选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产量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系)。同时评价各试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为试点选择提供依据。2017年和2018年在甘肃和政县、康乐县、积石山县、渭源县、临夏县和漳县6个试点分别种植5个蚕豆品系0215-1-4(L1)、0208-3-1(L2)、0208-3-2(L3)、0323-2-1(L4)、0161-1(L5)与1个对照品种和政尕蚕豆(L6),收获时记录株高、株粒数、小区产量、株荚数、分枝数、百粒重。采用联合方差和GGE(genotype+genotypes and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GGE)双标图对产量性状进行基因型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联合方差分析表明,6个农艺性状的基因型除小区产量和株高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无显著差异外,其余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除株高和株粒数基因型×年份互作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外(P<0.01),其余农艺性状×年份互作效应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小区产量与株荚数和株粒数正相关,与株荚数显著正相关(P<0.05),与百粒重负相关。GGE分析结果表明,品种(系)的适应性、丰产性和稳定性以及试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均具有较高的GGE变异值,变幅在78.54%~97.38%之间。蚕豆品系L3在康乐县、积石山县、渭源县和临夏县试点的产量适应性均较高,在和政县试点2018年产量适应性最高;丰产性高的品种(系)依次为L3>L2>L6>L4,稳定性最高的品种(系)依次为L4>L1>L5>L3。试点的区分力依次为康乐县2017年、积石山县2017年和2018年,试点的代表性依次为渭源县2017年、康乐县2018年、积石山县2018年。高产且稳定的品系是L3和L4,结合试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最理想的生态区试点是积石山县。本研究利用GGE双标图对甘肃蚕豆参试品种进行产量组分性状分析,为蚕豆品种综合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GGE双标图 多年多点 产量组分 试点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田间土壤温湿度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5
9
作者 范士杰 王蒂 +4 位作者 张俊莲 白江平 刘文贤 马智黠 彭慧元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6-221,共6页
为了研究地膜覆盖和绿肥对提高我国西南高寒山区春播马铃薯田间耕层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影响,通过2009-2010年设置地膜覆盖和绿肥的不同处理,研究其对马铃薯田间土壤耕层温度、水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栽培方式相比,播种后至封行... 为了研究地膜覆盖和绿肥对提高我国西南高寒山区春播马铃薯田间耕层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影响,通过2009-2010年设置地膜覆盖和绿肥的不同处理,研究其对马铃薯田间土壤耕层温度、水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栽培方式相比,播种后至封行前,地膜覆盖且施绿肥栽培方式和地膜覆盖栽培方式耕层土壤(0~20cm)日平均温度提高3.6℃和2.9℃。地膜覆盖且施绿肥栽培方式、施绿肥栽培方式和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田间土壤(0~21cm)平均含水率提高了12.93%、6.3%和10.88%;封行后,地膜覆盖且施绿肥栽培方式和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田间土壤平均含水率低6.35%和6.4%。地膜覆盖且施绿肥栽培方式和施绿肥栽培方式马铃薯的块茎产量增加25.6%和2.3%。因此,地膜覆盖且施绿肥栽培方式能显著地提高苗期耕层土壤温度、含水率和马铃薯的块茎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方式 土壤 肥料 地膜覆盖 马铃薯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彩色棉花农艺、品质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4
10
作者 陈玉梁 石有太 +3 位作者 罗俊杰 李忠旺 厚毅清 王蒂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074-2082,共9页
为了探索干旱胁迫对彩色棉花主要性状的影响及其水分利用机制,选用7个不同色彩的棉花品种(系),在常规灌溉、胁迫灌溉和生育期不灌溉3种环境条件下,调查其农艺性状、品质性状、水分利用效率(WUE)和产量。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不同色彩棉... 为了探索干旱胁迫对彩色棉花主要性状的影响及其水分利用机制,选用7个不同色彩的棉花品种(系),在常规灌溉、胁迫灌溉和生育期不灌溉3种环境条件下,调查其农艺性状、品质性状、水分利用效率(WUE)和产量。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不同色彩棉花品种的单株成铃数、单铃重、株高、花铃期叶片数、有效果枝数、收获指数、果节数、籽指、茎粗和果茎节间长度减少,衣分增加;灌水量减少一半,参试棉花品种的产量均降低,不灌溉处理的籽棉产量与常规灌溉间差异显著(P<0.05);籽棉产量的降低幅度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P<0.05),棕色棉的减产幅度高于绿色棉。常规灌溉处理下,白色棉花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棕色棉花和绿色棉花,而后二者差异不显著;干旱胁迫下,棕色棉花的水分利用效率高于绿色棉花。与水分利用效率相关的主要农艺性状、品质指标是:叶片数、单株成铃数、有效果枝数、果节数、株高、收获指数、单铃重、主茎节间长度、茎粗、籽指、衣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棉花 产量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土壤水分状况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9
11
作者 范士杰 王蒂 +3 位作者 张俊莲 白江平 宋吉轩 马智黠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1-279,共9页
针对我国西南高寒山区春播马铃薯频繁出现的干旱问题,试验于2009-2010年设置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GMPM)、绿肥聚垄栽培方式(GM)、地膜覆盖栽培方式(PM)、普通翻耕栽培方式(CK)4个不同处理,研究其对马铃薯田间耕层土壤水分状况、生... 针对我国西南高寒山区春播马铃薯频繁出现的干旱问题,试验于2009-2010年设置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GMPM)、绿肥聚垄栽培方式(GM)、地膜覆盖栽培方式(PM)、普通翻耕栽培方式(CK)4个不同处理,研究其对马铃薯田间耕层土壤水分状况、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并用FLINT1模型对水分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翻耕栽培方式相比,播种后至封行前,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绿肥栽培方式和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田间土壤(0~21cm)含水率比对照平均提高了12.93%,6.30%和10.88%。封行后,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和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田间土壤含水率比对照平均低6.35%和6.40%。FLINT1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地膜绿肥栽培方式和地膜栽培方式在马铃薯生长中后期有一定的水分胁迫。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马铃薯的块茎产量比对照增加25.6%,但是地膜覆盖栽培方式马铃薯的块茎产量比对照降低15.8%。因此,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能显著地提高苗期耕层土壤含水率和马铃薯的块茎产量,地膜覆盖可采取前期覆膜、中后期撤膜的栽培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栽培方式 模型 土壤含水率 水分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离体培养及再生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张金文 范兴中 +3 位作者 王莹 王汉宁 孟亚雄 龙凤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893-1899,共7页
选用9个辣椒(Capsicum annuum L.)品种(系),研究了不同激素组合、基因型、外植体类型、苗龄和AgNO3等因素对外植体不定芽分化和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BA/IAA为10∶1配比下,有利于辣椒外植体的分化再生,而6-BA/IAA为3∶1配比下适... 选用9个辣椒(Capsicum annuum L.)品种(系),研究了不同激素组合、基因型、外植体类型、苗龄和AgNO3等因素对外植体不定芽分化和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BA/IAA为10∶1配比下,有利于辣椒外植体的分化再生,而6-BA/IAA为3∶1配比下适合于再生芽的伸长;不同品种辣椒的再生能力差别较大,分化率在13.3%~90.0%之间;辣椒子叶再生能力比下胚轴强,是较好的外植体材料;12~16 d苗龄的外植体分化频率较高;添加4 mg·L^-1 AgNO3可使芽分化率平均提高16.9%.通过比较,筛选出了适合于辣椒芽分化的培养基为MB5(MS无机盐+B5有机成分)+5 mg·L^-1 6-BA+0.5 mg·L^-1 IAA+4 mg·L^-1 AgNO3,芽伸长培养基为MB5+3 mg·L^-1 6-BA+1 mg·L^-1 IAA+2 mg·L^-1 GA3+4 mg·L^-1 AgNO3,生根培养基为1/2 MS+0.2 mg·L^-1 IAA+0.1 mg·L^-1 N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品种(系) 外植体 培养基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珠芽蓼叶片类囊体膜色素含量及光系统功能变化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玉萍 何文亮 +4 位作者 程李香 叶佳 李雅博 安黎哲 张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81,共7页
以天山3个海拔(2 200,3 400,3 900m)处生长的珠芽蓼叶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海拔珠芽蓼叶片类囊体膜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光系统电子传递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海拔珠芽蓼叶绿素总含量Chl(a+b)及叶绿素b(Chl b)含量随海拔升... 以天山3个海拔(2 200,3 400,3 900m)处生长的珠芽蓼叶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海拔珠芽蓼叶片类囊体膜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光系统电子传递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海拔珠芽蓼叶绿素总含量Chl(a+b)及叶绿素b(Chl b)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而叶绿素a/b(Chl a/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Car/Chl)以及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随海拔升高而增加。Fv/Fm在3 400m处较海拔2 200m处稍有增加,增幅不显著(P>0.05),在海拔3 900m处最低(P<0.05)。Fv/F0在海拔2 200和3 400m处保持稳定,在3 900m处显著降低(P<0.05)。从海拔2 200到3 900m,F734/F686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显著(P<0.05)。随海拔升高,PSⅠ、PSⅡ和光合电子传递总链的电子传递活性呈降低趋势。光合总链电子传递活性的降低,主要是由于PSⅠ电子传递活性的下降引起的,尤其是在海拔3 900m。说明在高海拔,PSⅠ较PSⅡ的光抑制程度更严重,低温强辐射所引起的光合电子传递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PSⅠ的光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芽蓼 海拔 类囊体膜 色素含量 荧光参数 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硫化氢对PEG模拟干旱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1
14
作者 李永生 方永丰 +7 位作者 李玥 慕平 王芳 张同祯 闫慧萍 王威 张金文 王汉宁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13-821,共9页
为明确干旱胁迫下外源硫化氢(H2S)对植物幼苗的缓解作用,以玉米自交系郑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0、0.3、0.6、0.9、1.2及1.5 mmol·L-1)的H2S供体硫氢化钠(Na HS)对15%PEG模拟干旱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并以筛选到的最佳N... 为明确干旱胁迫下外源硫化氢(H2S)对植物幼苗的缓解作用,以玉米自交系郑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0、0.3、0.6、0.9、1.2及1.5 mmol·L-1)的H2S供体硫氢化钠(Na HS)对15%PEG模拟干旱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并以筛选到的最佳Na HS浓度对幼苗进行叶面喷施,研究其对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剂含量、游离脯氨酸(Pro)和活性氧(ROS)的积累特征及膜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Na HS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干旱胁迫下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及幼苗的生物量,其中以0.6 mmol·L-1的Na HS处理效果最佳。叶面喷施0.6 mmol·L-1Na HS溶液显著增强了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提高了叶片中抗坏血酸(As A)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同时,外源H2S处理增强了玉米叶片中△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的活性,提高了叶片中游离Pro含量,显著降低了叶片中过氧化氢(H2O2)及丙二醛(MDA)含量。综上,外源H2S处理通过提高幼苗的抗氧化水平,减少干旱胁迫对玉米叶片造成的氧化损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玉米幼苗对干旱胁迫的适应能力。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H2S缓解玉米干旱胁迫的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硫化氢 干旱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物候期对土壤水分胁迫的响应机制与模拟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健 姚宁 +6 位作者 吝海霞 周元刚 吴淑芳 冯浩 张体彬 白江平 何建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15-124,共10页
作物模型在农业生产管理和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物候期模拟是作物模型正确模拟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的基础。作物模型模拟物候发育的常用算法一般是基于积温的计算,同时也考虑光周期和春化作用的影响,但是水分胁迫对物候发育... 作物模型在农业生产管理和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物候期模拟是作物模型正确模拟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的基础。作物模型模拟物候发育的常用算法一般是基于积温的计算,同时也考虑光周期和春化作用的影响,但是水分胁迫对物候发育的次级影响却较少被考虑在内。该研究以连续2季(2013-2014和2014-2015)的遮雨棚下土柱试验和连续3季(2012-2013、2013-2014和2014-2015)的遮雨棚下大田试验数据和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提出了冬小麦物候期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机制理论假设,并以土壤相对有效含水率为水分胁迫指标校正冬小麦物候期水分胁迫响应函数。该研究以2014-2015生长季土柱试验各处理试验数据来建立冬小麦物候期水分胁迫响应函数,确定发育加速点A、发育减速点D和发育停止点S所对应的相对有效含水率值分别为0.30、0.10和0。结果发现拔节期和开花期模拟值和观测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分别为0.8和1.7 d,绝对相对误差(absolute relative error,ARE)分别低于0.68%和2.09%。然后用2013-2014生长季土柱试验各处理数据进行验证,结果发现拔节期和开花期模拟值和观测值之间的RMSE分别约为0.9和1.1 d,ARE分别在1.37%和1.68%以下。最后再用3年独立大田试验数据对上述修正后的冬小麦物候期算法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开花期和成熟期的模拟值与观测值之间的RMSE分别约为2.4和2.0 d,ARE分别低于4.21%和2.67%;与DSSAT-CERES-Wheat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修正算法能反映出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物候期造成的差异(有提前也有推迟),而DSSAT-CERES-Wheat模型无法体现这种差异,且开花期和成熟期的模拟值与观测值之间的RMSE分别约为4.0和5.5 d,误差最大分别为8和6 d。这表明校正后的冬小麦物候期算法模拟精度得到了较大提高,能在一定程度上描述和量化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物候期的影响机制,可用来模拟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不同品种冬小麦的物候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模型 冬小麦 物候期 水分胁迫 积温 相对有效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江淮产区主要芝麻品种的SRAP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孙建 张艳欣 +2 位作者 车卓 黄波 张秀荣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3,共5页
利用SRAP分子标记对江淮主产区8个芝麻品种进行指纹图谱分析。32对有效扩增的引物中有27对扩增出多态性,占84.37%;27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465个位点,多态性位点158个,占33.98%;平均每对引物可检测位点17.22个,其中多态性位点平... 利用SRAP分子标记对江淮主产区8个芝麻品种进行指纹图谱分析。32对有效扩增的引物中有27对扩增出多态性,占84.37%;27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465个位点,多态性位点158个,占33.98%;平均每对引物可检测位点17.22个,其中多态性位点平均5.85个;8个品种相互间的相似系数在0.7861—0.9711之间,平均为0.9079;用一对引物Em07/Me09便可将8份芝麻品种区分开来,用其构建的指纹图谱的置信概率达到99.69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品种 指纹图谱 SRAP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盐胁迫对油葵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陈玉梁 裴怀弟 +2 位作者 石有太 陈炳东 王蒂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4-378,共5页
通过测定不同温度和盐胁迫浓度对油葵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幼苗生理生化特性指标的影响,发现相同温度条件下,随着盐浓度的升高,油葵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呈降低趋势,发芽时间延迟,胚根的生长受到抑制,胚根长、子叶鲜重均呈现下降的趋势... 通过测定不同温度和盐胁迫浓度对油葵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幼苗生理生化特性指标的影响,发现相同温度条件下,随着盐浓度的升高,油葵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呈降低趋势,发芽时间延迟,胚根的生长受到抑制,胚根长、子叶鲜重均呈现下降的趋势;油葵幼苗的叶片和根系的电解质相对外渗率,SOD、POD活性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相同浓度盐胁迫下,油葵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表现出喜温的特性,说明油葵种子在萌发阶段,适宜的高温条件有利于其种子发芽,幼苗对盐胁迫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葵 盐胁迫 种子萌发 生理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块茎颗粒结合型淀粉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其RNAi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玉汇 王丽 +4 位作者 杨宏羽 余斌 李元铭 张俊莲 王蒂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87-1195,共9页
GBSSI是马铃薯块茎中控制直链淀粉合成的关键酶,为培育高支链淀粉含量或纯支链淀粉含量的转基因马铃薯材料,根据GenBank登录号X58453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RT-PCR技术获得马铃薯块茎GBSSI相似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分析,预测G... GBSSI是马铃薯块茎中控制直链淀粉合成的关键酶,为培育高支链淀粉含量或纯支链淀粉含量的转基因马铃薯材料,根据GenBank登录号X58453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RT-PCR技术获得马铃薯块茎GBSSI相似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分析,预测GBSSI相似基因cDNA序列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结果表明,克隆的GBSSI相似基因与报道的GBSSI基因序列相似性达到99.78%,其开放阅读框长1824bp,编码607个氨基酸,具有许多重要功能位点。三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该蛋白具有淀粉合成功能,基因序列已注册到GenBank,序列登录号为EU403426。以此基因CDS内542bp的靶标序列作为干扰区段,扩增GBSSI的正反向基因片段,并引入237bp的内含子序列,构建由Patatin启动子驱动的具有"正义基因片段gbssA-内含子VP1-ABI3-like protein-反义基因片段gbssB"的植物干扰表达载体pBI121g-PgABI。本研究结果将为淀粉合成的进一步研究和高支链淀粉含量或纯支链淀粉含量的马铃薯品种的培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颗粒结合型淀粉合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RNAI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马铃薯叶片膜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5
19
作者 李建武 王蒂 雷武生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0-103,共4页
利用盆栽和控制土壤含水量的方法,在马铃薯盛花期进行干旱胁迫,研究了干旱胁迫对马铃薯不同品种叶片膜保护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叶片RWC(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可溶性蛋白、MDA含量以及CAT、POD、SOD活性在干旱胁迫后发生了变... 利用盆栽和控制土壤含水量的方法,在马铃薯盛花期进行干旱胁迫,研究了干旱胁迫对马铃薯不同品种叶片膜保护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叶片RWC(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可溶性蛋白、MDA含量以及CAT、POD、SOD活性在干旱胁迫后发生了变化。其中RWC、脯氨酸、可溶性蛋白、MDA含量和CAT活性经干旱胁迫后均上升,而POD活性均降低,SOD活性变化不一致。马铃薯不同品种叶片膜保护酶系统对干旱胁迫反应的差异反映其抗旱能力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干旱胁迫 CAT POD 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AMMI模型分析评判贵州省马铃薯区试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被引量:8
20
作者 范士杰 王蒂 +3 位作者 张俊莲 白江平 李其义 李飞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6-109,共4页
利用AMMI模型及双标图对2008~2009年贵州省马铃薯区域试验的产量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各参试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丰产、稳产、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系)是B01-31-9和9902-4,适宜在贵州省推广种植。
关键词 马铃薯 AMMI模型 稳定性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