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褪黑素、吲哚丁酸钾、γ-氨基丁酸引发对老化玉米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焦芳菊 郝晓佳 +5 位作者 王晶艺 边建文 王子铭 陈明飞 文钧民 王芳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94-2501,共8页
为研究褪黑素、吲哚丁酸钾和γ-氨基丁酸对老化玉米(Zea mays L.)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筛选最优引发剂及其浓度。本试验以‘登海618’老化种子为材料,通过不同浓度褪黑素(11.6141,23.2282,46.4564,69.6846和116.141 mg·L^(-1)... 为研究褪黑素、吲哚丁酸钾和γ-氨基丁酸对老化玉米(Zea mays L.)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筛选最优引发剂及其浓度。本试验以‘登海618’老化种子为材料,通过不同浓度褪黑素(11.6141,23.2282,46.4564,69.6846和116.141 mg·L^(-1))、吲哚丁酸钾(0.25,0.5,1.0,2.0和4.0 mg·L^(-1))和γ-氨基丁酸(10,20,30,40和50 mg·L^(-1))引发处理。结果表明:46.4564 mg·L^(-1)褪黑素(MT_(3))、0.5 mg·L^(-1)吲哚丁酸钾(IBAK2)和50 mg·L^(-1)γ-氨基丁酸(GABA5)均能显著提高老化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幼苗生长指标(P<0.05)。其中,褪黑素处理组效果最为显著,种子活力指数较对照提高了133.62%(P<0.05)。此外,3种引发剂处理均增强了幼苗抗氧化酶活性,促进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的积累,修复了膜系统损伤,并显著降低了丙二醛含量(P<0.05)。主成分分析显示,综合引发效果表现为褪黑素>γ-氨基丁酸>吲哚丁酸钾,46.4564 mg·L^(-1)褪黑素(MT_(3))引发可最有效恢复老化玉米种子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化种子 种子引发 褪黑素 吲哚丁酸钾 Γ-氨基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密互作对旱作马铃薯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春艳 孟浩峰 +5 位作者 李玲玲 谢军红 王林林 刘秉鑫 田鑫 包小燕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127,138,共11页
为筛选陇中旱农区马铃薯适宜的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以‘陇薯16号’为供试品种,设置2个施氮量:200 kg·hm^(-2)(N1)和300 kg·hm^(-2)(N2),3个种植密度:3.75(D1)、5.25(D2)、6.75(D3)万株·hm^(-2),共6个处理,分析不同施氮量... 为筛选陇中旱农区马铃薯适宜的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以‘陇薯16号’为供试品种,设置2个施氮量:200 kg·hm^(-2)(N1)和300 kg·hm^(-2)(N2),3个种植密度:3.75(D1)、5.25(D2)、6.75(D3)万株·hm^(-2),共6个处理,分析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淀粉积累期,N1D2处理叶面积指数较N1D1处理提高11.91%;在块茎膨大期,N1D2处理Rubisco活性较N1D3处理提高9.05%;块茎膨大期和淀粉积累期,N1D2处理的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最大,两个时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5.29%~31.12%和8.82%~27.49%;N1D2处理下产量和净收益最高,2022年分别较其他处理提高6.14%~36.21%和5.13%~169.16%,2023年分别较其他处理提高4.11%~29.46%和21.56%~76.55%。在陇中旱农区,‘陇薯16号’生产中推荐施氮量为200 kg·hm^(-2),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能够保证马铃薯产量,同时提高其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马铃薯 氮密互作 光合特性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