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OLANUM模型的甘肃中东部马铃薯潜在产量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瀚 秦军红 +5 位作者 毕真真 孙超 李鑫 李亚杰 张俊莲 白江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47-1657,共11页
为探究马铃薯专用生长模拟模型SOLANUM对甘肃省中东部马铃薯产量预测的适用性,并分析该地区主要气候因子对马铃薯产能差的影响。本试验以3个马铃薯基因型为参试材料,利用SOLANUM模型计算并校准甘肃省天水市和定西市马铃薯模型参数,并对S... 为探究马铃薯专用生长模拟模型SOLANUM对甘肃省中东部马铃薯产量预测的适用性,并分析该地区主要气候因子对马铃薯产能差的影响。本试验以3个马铃薯基因型为参试材料,利用SOLANUM模型计算并校准甘肃省天水市和定西市马铃薯模型参数,并对SOLANUM模型进行统计学的模型评价。结果表明,SOLANUM模型在甘肃省适用性评价中,产量和冠层覆盖度模拟结果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均在16%~76.2%之间,模型效应系数(EF)在0.068~0.805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产能差变化与太阳辐射变化相关系数为0.8,与年降雨量变化相关系数为0.71;潜在产量与年降雨量相关系数为0.92,与太阳辐射相关系数为0.78;实际产量与年降雨量相关系数为0.89,与太阳辐射相关系数为0.68。综上,SOLANUM模型对甘肃省中东部地区马铃薯潜在产量和冠层覆盖度模拟具有适用性,但还需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和生育期长短的估算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提高模型模拟精度和适用性。为缩小产能差,甘肃省应选择晚熟抗旱马铃薯品种种植。本研究结果为补充SOLANUM模型模拟精度和提高甘肃省马铃薯潜在产量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SOLANUM模型 模型评价 产能差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嘧菌酯提高马铃薯耐旱性的生理基础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瀚 毕真真 +7 位作者 孙超 李瑞峰 李鑫 秦天元 曾文婕 李瑞 张俊莲 白江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8-96,共9页
采用盆栽法,以抗旱性不同的3个马铃薯栽培种为研究对象,于播种前以25%嘧菌酯悬浮剂为沟施药剂处理(A),正常浇水为对照(CK,土壤体积含水量θw:60%~70%),干旱为水分处理(D,θw:30%~40%),以及干旱与药剂共同处理(A-D)。通过测定叶片光合参... 采用盆栽法,以抗旱性不同的3个马铃薯栽培种为研究对象,于播种前以25%嘧菌酯悬浮剂为沟施药剂处理(A),正常浇水为对照(CK,土壤体积含水量θw:60%~70%),干旱为水分处理(D,θw:30%~40%),以及干旱与药剂共同处理(A-D)。通过测定叶片光合参数、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及马铃薯单株产量与品质等指标,探讨施用嘧菌酯对改善马铃薯干旱胁迫耐受性的生理基础。结果表明:嘧菌酯可有效增强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在正常水分条件下,施用嘧菌酯可引起叶片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增强,具有延缓植株衰老的作用;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施用嘧菌酯可降低叶片MDA和脯氨酸含量,提高植株耐旱性。A较CK处理青薯9号、陇薯6号和大西洋单株产量分别增加30.74%、59.87%和5.90%,A-D较D处理分别增产15.17%、43.43%和16.49%;A处理青薯9号、陇薯6号和大西洋综合品质得分分别为1.184、2.856和0.621,A-D处理分别为-1.112、-0.240和-0.349。可见,嘧菌酯有利于干旱胁迫条件下马铃薯块茎品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菌酯 马铃薯 干旱胁迫 生理指标 产量 块茎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根系成像技术研究进展及马铃薯根系研究应用前景 被引量:10
3
作者 秦天元 孙超 +4 位作者 毕真真 王瀚 李鑫 曾文婕 白江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2-419,共8页
根系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并支撑植物地上部分的重要器官,是植物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由于植物根系生长环境的复杂性和不透明性,导致植物根系研究发展相对缓慢。近年来,根系成像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为植物根系的研究提供... 根系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并支撑植物地上部分的重要器官,是植物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由于植物根系生长环境的复杂性和不透明性,导致植物根系研究发展相对缓慢。近年来,根系成像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为植物根系的研究提供了更直观、有效的研究方法。马铃薯是收获地下块茎的主粮作物,地下根系成像技术在马铃薯研究中的应用尤为重要。本文通过系统整理和对比传统成像技术(玻璃板法和玻璃管法)和现代成像技术(中子成像技术、X射线扫描技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探地雷达、荧光成像技术、激光共聚焦成像技术、多光谱成像技术、高光谱成像技术和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等)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根据马铃薯的生长特性以及生长环境的综合评价,筛选出能够原位监测马铃薯根系发育且不破坏其生长的成像技术和高效的图像分析系统,以期为今后成像技术在块根块茎类植物根系研究中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植物根系 成像技术 观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甲基化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及干旱胁迫的响应
4
作者 郭曼榕 李鹏程 +3 位作者 梁文君 毕真真 孙超 白江平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年第23期36-40,共5页
干旱胁迫是导致马铃薯产量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在4倍体马铃薯栽培种中,关于干旱胁迫的表观遗传学调控途径研究较少,尤其是DNA甲基化是否参与这个调控过程中仍不太清楚。本研究通过利用甘露醇模拟干旱胁迫和DNA甲基化抑制剂(5-aza-2&... 干旱胁迫是导致马铃薯产量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在4倍体马铃薯栽培种中,关于干旱胁迫的表观遗传学调控途径研究较少,尤其是DNA甲基化是否参与这个调控过程中仍不太清楚。本研究通过利用甘露醇模拟干旱胁迫和DNA甲基化抑制剂(5-aza-2'-deoxycytidine)处理,分析6个不同基因型马铃薯试管苗表型指标的差异,拟探究DNA甲基化与马铃薯干旱胁迫响应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Atl)、青薯9号(QS9)、C18(CIP 398098.119)、C127(CIP397077.16)、费乌瑞它(FAR)和陇薯6号(LS6)为实验材料,以MS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的材料作为对照,处理组分别加入60μM甲基化抑制剂(5-aza-2'-deoxycytidine)、200 mM甘露醇以及60μM甲基化抑制剂与200 mM甘露醇,处理24 d,对试管苗形态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旱与去甲基化处理全部造成试管苗发育迟缓,与去甲基化处理和干旱胁迫处理相比,共同处理下的LS6、Atl和C18株高显著降低,FAR的叶片数和总根长显著减少,且表现出叠加效应,说明干旱胁迫与去甲基化可能通过不同调控途径影响植株的这些表型;而Atl、C18除株高、FAR除叶片数和总根长、C127除平均根粗的其他表型和QS9的所有表型均无差异,且无叠加效应,说明干旱胁迫与去甲基化可能通过相同的途径调控这些表型。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马铃薯干旱胁迫响应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理提供了初步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干旱胁迫 DNA甲基化 形态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