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茬口对土壤特性及熟地当归育苗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5
1
作者 白刚 郭凤霞 +3 位作者 陈垣 袁洪超 姜小凤 甄世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01-712,共12页
利用高寒草甸生荒地进行当归育苗的传统方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为了探讨农茬口调控土壤特性继而影响后茬当归育苗的效应,在道地产区甘肃省卓尼县熟地培育农作物茬口后进行当归育苗,测定育苗期土壤特性、成苗数和产量。结果表明,农茬... 利用高寒草甸生荒地进行当归育苗的传统方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为了探讨农茬口调控土壤特性继而影响后茬当归育苗的效应,在道地产区甘肃省卓尼县熟地培育农作物茬口后进行当归育苗,测定育苗期土壤特性、成苗数和产量。结果表明,农茬口对后茬当归育苗田土壤特性具有显著影响,与休耕茬田比较,马铃薯、油菜、蚕豆茬田土壤电导率极显著降低, pH显著提高,青稞茬田土壤pH和电导率均降低,农茬口极显著提高了后茬土壤阳离子含量,降低了阴离子含量。各茬口土壤K^+含量依次为青稞>蚕豆>油菜>马铃薯>休耕, Na^+含量为马铃薯>青稞>蚕豆>油菜和休耕, Cl^-含量为休耕>马铃薯>青稞>油菜>蚕豆。随土层加深,紧实度增加,孔隙度减少,含水量随土层和茬口而异。0~15 cm土层的土质疏松且含水量高则有利于保苗。当归成苗数和苗产量与土壤电导率、Cl^-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苗产量与pH、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5~10 cm土层容重呈显著负相关;苗数与0~5 cm土层总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各茬口育成苗产量排序与综合评价指数顺序一致,综合评价指数依次为蚕豆(0.986)>油菜(0.682)>青稞(0.668)>马铃薯(0.297)>休耕(0.159)。因此,优异的茬口特性可优化当归幼苗赖以生存的农田土壤环境,改善土壤性质,富集营养,促生保苗,蚕豆茬口更为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茬口 熟地 当归 育苗 土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