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冬季生境喜好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 1
-
-
作者
杨萃
潘世秀
安谈红
马光
冯金朝
孟秀祥
-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出处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1-487,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286
30970374)
+1 种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8-0596)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DB0B06)资助项目
-
文摘
本研究于2006~2007年的冬季(11月~12月)在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开展,计测了马麝冬季生境的海拔等17个生态变量方面的特征,并比较了其冬季喜好生境(利用样地,n=91)和非选择生境(非利用样地,n=258)间的生态特征差异。结果表明:兴隆山马麝冬季利用样地的海拔(2038·43m±6·88m)、郁闭度(17·14%±1·62%)、乔木均高(3·12m±0·48m)和乔木胸径(8·97cm±1·54cm)均极显著低于非利用样地(海拔:2363·65m±9·11m;郁闭度:27·34%±1·32%;乔木均高:5·10m±0·36m;乔木胸径:11·45cm±0·70cm);马麝冬季对南坡(53·85%)和东坡(26·37%)的下坡位(90·11%)平坡及缓坡生境的利用率较大(36·27%),距人为影响也较近(<1000m,46·16%)。此外,马麝冬季喜好选择针阔混交林(31·87%)和灌丛(34·07%)、距水源较近(75·82%)、较开阔(59·34%)及避风性较好(81·25%)的生境。对喜好生境构成特征变量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因子"(由郁闭度、乔木均高、乔木胸径和乔木密度构成)、"水源因子"(由人为干扰、距水源距离和海拔构成)、"食物因子"(由植被类型和食物多度构成)、"坡度因子"(坡度)、"开阔度因子"(由坡向和开阔度构成)和"地表因子"(由雪深和地表植被盖度构成)是影响兴隆山马麝冬季生境选择的重要因素,这6个因子提供了70·94%的信息累积贡献率。兴隆山马麝冬季的生境选择综合反映了马麝冬季对喜好温度、食物、水源及反捕隐蔽的生态需求。
-
关键词
马麝
冬季
生境特征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
-
Keywords
alpine musk deer (Moschus sifanicus)
winter
habitat structure
Xinglo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
-
题名甘肃兴隆山保护区青杄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6
- 2
-
-
作者
陈思
董永恒
高智辉
潘世成
李智军
樊金拴
-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渭南市东雷抽黄灌溉工程管理局
甘肃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陕西太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出处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5,共7页
-
基金
秦岭大熊猫栖息地和保护区发展最佳模式(大熊猫国际合作资金项目,WHO413)
-
文摘
以甘肃兴隆山青杄群落为对象,分析了其群落特征和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上,该群落属的分布类型以温带性质居多。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最多。群落层次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层,亦有层间植物伴生。除了样地4为聚集分布外,其他3个样地的青杄种群均为均匀分布。造成均匀分布的原因是青杄的生物学特性和林下华西箭竹生长状况共同引起的。不同海拔、不同林型的4个样地的聚集强度大小依次为:样地4>样地2>样地3>样地1。聚集强度的变化表明,种群年龄和苔藓层厚度同样影响空间分布格局。
-
关键词
青杄
甘肃兴隆山
群落结构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
Keywords
Picea wilsonii
Xinglongshan Mountain
community structure
populat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
分类号
Q145.2
[生物学—生态学]
-
-
题名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蝽类昆虫(一)
被引量:1
- 3
-
-
作者
王义德
-
机构
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出处
《甘肃林业科技》
1999年第2期42-44,共3页
-
文摘
记述了1991~1993年,在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森林病虫害普查时,采集的蝽类昆虫10科、28属、47种的采集地点、时间、海拔及国内外分布和寄主。
-
关键词
兴隆山
蝽类昆虫
采集记录
分布
寄主
-
分类号
Q959.351
[生物学—动物学]
-
-
题名甘肃兴隆山食肉兽对马麝的影响
被引量:4
- 4
-
-
作者
高志千
康发功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
-
出处
《野生动物》
1997年第5期17-18,共2页
-
文摘
本文通过粪便分析对甘肃兴隆山保护区食肉兽的食性及与马麝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粪便直径分析表明,该地区食肉兽主要为狐和豹猫.粪便内含物分析结果表明,啮齿类和鸟类出现的频率分别为81.6%~88.4%和21.1%~38.6%,马麝成体在4~5月很高(17.6%),幼麝在出生期高达21.1%.分析认为兴隆山食肉兽对马麝的捕食主要在马麝的幼仔期.
-
关键词
甘肃兴隆山
食肉兽
马麝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
粪便分析
啮齿类
豹猫
出现频率
华东师范大学
产仔期
-
分类号
S865
[农业科学—野生动物驯养]
-
-
题名丽盲蝽属一新种(半翅目:盲蝽科)
- 5
-
-
作者
吕楠
王义德
-
机构
南开大学生物系
甘肃省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出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02-405,共4页
-
文摘
本文记述产于甘肃的丽盲蝽属LygocorisReuter新丽盲蝽亚属(subg.Neolsgus)一新种[1~3]。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文中量度单位为mm。
-
关键词
半翅目
盲蝽科
丽盲蝽属
新种
-
分类号
Q969.367.6
[生物学—昆虫学]
-
-
题名野生仔麝的养育
被引量:5
- 6
-
-
作者
康发功
-
机构
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出处
《野生动物》
1994年第6期30-31,共2页
-
文摘
野生仔麝的养育康发功(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发展人工养麝,是保护麝类资源的重要措施。过去采取从野外直接捕捉成年麝,以解决种麝来源,但捕捉成年麝所需人力及耗费甚大;死亡率高,一般均在50%以上;性野,驯养难度较大。因此,我们从1990年开始,每年...
-
关键词
仔麝
麝
饲养
繁殖
-
分类号
S865.415
[农业科学—野生动物驯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