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民勤沙生植物园荒漠植物引种驯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
作者 赵鹏 纪永福 +2 位作者 唐进年 李昌龙 李得禄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2,共6页
据统计我国荒漠维管束植物有82科484属1704种,不仅在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为人类提供重要生活资料,是维系生态平衡、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种质资源。以我国第一座荒漠植物园—民勤沙生植物园为案例,对... 据统计我国荒漠维管束植物有82科484属1704种,不仅在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为人类提供重要生活资料,是维系生态平衡、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种质资源。以我国第一座荒漠植物园—民勤沙生植物园为案例,对荒漠植物引种驯化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同时指出未来发展的方向。民勤沙生植物园先后引进各类植物680余种,成功筛选出梭梭、拧条锦鸡儿、细枝羊柴等10余种优良防风固沙造林树种。通过开展蒙古韭、沙蓬、斧翅沙芥、锁阳、肉苁蓉等沙漠经济植物种的驯化栽培与示范推广,丰富了农村产业结构,辐射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未来荒漠区植物引种驯化应面向和美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利用甘肃省民勤治沙站荒漠植物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平台,强抓国家植物园建设机遇,重视对野生荒漠草本植物种质资源的引种驯化,加强荒漠区林草新品种培育,以期为我国西北风沙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 引种驯化 乡村振兴 民勤沙生植物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泽荒漠区不同类型的盐碱地植被特征研究
2
作者 张芝萍 金红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期63-65,共3页
通过对临泽地区不同类型的盐碱地植物进行研究,揭示不同类型盐碱地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除20 cm土层土壤温度最高值出现在8月份,其他土层的土壤温度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而最低值除了60 cm土层土壤温度出现在12月份,其他土层的土... 通过对临泽地区不同类型的盐碱地植物进行研究,揭示不同类型盐碱地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除20 cm土层土壤温度最高值出现在8月份,其他土层的土壤温度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而最低值除了60 cm土层土壤温度出现在12月份,其他土层的土壤最低温度出现在1月份。轻度和中度盐碱地主要以藜科占绝对优势,其次为禾本科、茄科;而重度盐碱地以禾本科占绝对优势,其次为菊科和藜科;从样地物种组成来看轻度和中度的科属表现为单科单属,而重度盐碱地表现出优势科属比轻度和中度的要丰富。3个样地中共有荒漠盐碱植物种31种,其中灌木8种、草本23种,草本植物明显多于灌木。从灌木占物种数的比例来看轻度和中度盐碱地灌木较为丰富,从3个样地中草本占物种数的比例来看重度盐碱地草本植物较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植物群落 土壤 分布特征 临泽荒漠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戈壁光伏产业太阳能利用率研究——以甘肃河西走廊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祺 尚雯 +3 位作者 常兆丰 刘淑娟 王方琳 孙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6-134,共9页
基于对甘肃河西走廊沙漠戈壁5个典型地市已建光伏基地光电转化量、该区荒漠植物生物量及盖度的调查,研究得出光伏年均太阳能利用率为5.536%,是荒漠植物年均太阳能利用率0.035%的158.17倍,且光伏太阳能利用率在5个典型地市间相对荒漠植... 基于对甘肃河西走廊沙漠戈壁5个典型地市已建光伏基地光电转化量、该区荒漠植物生物量及盖度的调查,研究得出光伏年均太阳能利用率为5.536%,是荒漠植物年均太阳能利用率0.035%的158.17倍,且光伏太阳能利用率在5个典型地市间相对荒漠植物太阳能利用率的变化幅度更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光伏太阳能利用率最主要的外界影响因素为太阳辐射,其次还与光伏基地下垫面介质有关。综上,沙漠戈壁光伏产业太阳能利用率的相对高效性和稳定性,在区域环境生态建设领域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学术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产业 荒漠植物 太阳能利用率 沙漠 戈壁 河西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黑果枸杞群落植物生态位特征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芝萍 李得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7期62-65,97,共5页
运用Simpson生态位宽度指数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河西走廊黑果枸杞群落植物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度进行统计,从生态位角度分析黑果枸杞群落内各物种对资源的利用状况,揭示黑果枸杞群落的结构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不同黑果枸杞... 运用Simpson生态位宽度指数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河西走廊黑果枸杞群落植物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度进行统计,从生态位角度分析黑果枸杞群落内各物种对资源的利用状况,揭示黑果枸杞群落的结构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不同黑果枸杞样地,重要值较大的是黑果枸杞、芦苇和盐爪爪,分别为1277.42、232.96和231.71;10个样黑果枸杞的分布区不同植被的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B_(i)>0.5)有黑果枸杞、细叶骆驼蓬、芦苇、白刺,分别为0.86、0.69、0.69、0.55,且宽度值较为接近,说明这4种植物对黑果枸杞群落环境适应能力很强,能利用环境中的绝大多数资源;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之间具有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度,而较大生态位宽度的物种不一定与其他物种有较高的重叠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以黑果枸杞为主的植被群落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并不存在直接的线性关系,而植被在演替进化的过程中对资源利用分化严重,环境资源存在着高度的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枸杞 群落 生态位 结构 分布格局 河西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榛属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及育苗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祺 姚泽 +1 位作者 卢军义 严子柱 《果树资源学报》 2024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简要介绍了榛子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和栽培发展历史,归纳总结了我国榛属植物种质资源自然分布、描述与评价体系、野生榛和栽培榛种质资源保存和苗木繁育技术研究的现状,分析并提出了我国榛属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培育和良种繁育技术研究中... 简要介绍了榛子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和栽培发展历史,归纳总结了我国榛属植物种质资源自然分布、描述与评价体系、野生榛和栽培榛种质资源保存和苗木繁育技术研究的现状,分析并提出了我国榛属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培育和良种繁育技术研究中存在的明显不足、技术难题和解决思路,以期为我国榛子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榛属植物 种质资源保存 育苗技术 发展现状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6
作者 曹蕾 韩天虎 +1 位作者 贺访印 刘淑娟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77-82,共6页
微生态制剂在应对土壤荒漠化、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上具有显著效果。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关于微生态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阐述了其在生态治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通过深入探讨微生态制剂的制备及其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全面展示了其... 微生态制剂在应对土壤荒漠化、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上具有显著效果。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关于微生态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阐述了其在生态治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通过深入探讨微生态制剂的制备及其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全面展示了其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关键作用,并对未来微生态制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可为生态治理领域提供重要的指导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农业 生态环境 土壤荒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固沙植被空间分异规律
7
作者 赵赫然 赵鹏 +2 位作者 姜生秀 安富博 何芳兰 《防护林科技》 2023年第1期1-5,49,共6页
基于野外调查资料,运用种群生态学数量分析方法,研究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固沙植被群落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坝区固沙植被以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群丛为主,... 基于野外调查资料,运用种群生态学数量分析方法,研究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固沙植被群落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坝区固沙植被以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群丛为主,具有超旱生特征;泉山区固沙植被主要是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沙蒿-五星蒿(Bassia dasyphylla)群丛,以沙堆天然灌丛为主;湖区固沙植被以白刺-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猪毛菜(Salsola collina)群丛为主,以湿生耐盐碱植物种为主。(2)坝区固沙植被群落结构复杂程度最高;泉山区固沙植被群落的物种组成相似性较高。(3)坝区植物种总体上呈现显著正联结关系,泉山区和湖区植物种总体上呈现不显著负联结关系,种间联结性不强;坝区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植物种为沙拐枣,泉山区、湖区均为白刺。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固沙植被空间分异明显,未来区域植被管理应重视对乡土优势植物种的精准保护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荒漠过渡带 固沙植被 物种多样性 种间关联 生态位 民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退耕区不同年限退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 被引量:12
8
作者 吴昊 王理德 +4 位作者 宋达成 郭春秀 王芳琳 何芳兰 赵赫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1-199,共9页
以民勤不同年限(1、2、4、8、13 a)退耕地为研究对象,以当年耕地作为对照,采用时空替代法及通径分析法研究不同年限退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及二者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表现为缓慢... 以民勤不同年限(1、2、4、8、13 a)退耕地为研究对象,以当年耕地作为对照,采用时空替代法及通径分析法研究不同年限退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及二者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表现为缓慢上升趋势,在退耕13 a达到峰值(411 mg·kg^-1);其余理化指标均在退耕13 a时降至最低,分别为砂粒含量59%、土壤容重1.285 g·cm^-3、土壤有机质含量7.9 g·kg^-1土壤全氮含量0.1 g·kg^-1、速效磷含量0.329 mg·kg^-1。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均表现为深层(20~40 cm)土壤高于表层(0~20 cm)土壤,土壤砂粒含量、有机质、速效钾、全氮、速效磷均表现为表层高于深层。(2)4种土壤酶活性随退耕年限的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再下降的波动趋势,除了过氧化氢酶活性整体表现为较高水平外,其余土壤酶活性均为表层土壤大于深层土壤,且差异性显著(P<0.05),其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值最高达到了0.828 mL·g^-1·20 min^-1,磷酸酶活性值最低为0.0036 mg·g^-1·d^-1。(3)退耕地磷酸酶、脲酶活性与速效钾含量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49、-0.966,呈极显著负相关。(4)经通径分析可知,表层(0~20 cm)土壤速效钾含量是影响磷酸酶活性、蔗糖酶活性的直接主要因子,有机质含量间接影响4种土壤酶活性;深层(20~4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为影响磷酸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直接主要因子,全氮含量间接影响4种土壤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地 退耕年限 理化特性 土壤酶活性 民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沼液施入量对苜蓿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9
作者 张芝萍 刘虎俊 +1 位作者 万翔 张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6期158-160,169,共4页
为探明民勤地区施入不同量的沼液对苜蓿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不同沼液施入量的苜蓿地土壤进行理化性质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苜蓿土壤中施入沼液反而会降低土壤的含水率;当施入沼液量为0.16 m 3时产草量的鲜重和干重都达到最大值... 为探明民勤地区施入不同量的沼液对苜蓿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不同沼液施入量的苜蓿地土壤进行理化性质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苜蓿土壤中施入沼液反而会降低土壤的含水率;当施入沼液量为0.16 m 3时产草量的鲜重和干重都达到最大值;施入沼液量的大小对土壤黏粒和粉粒的影响不大,对细砂粒和粗砂粒的影响较大,且随着沼液施入量的增加,细砂粒和粗砂粒呈上升趋势;苜蓿地施入沼液量的增加对pH和有机质几乎没有影响;随着施入沼液量的增多,电导率缓慢降低。而土层深度对电导率的影响也未呈现规律。沼液施入量的增加对于不同土层深度的正磷、速效P和全N没有影响;但沼液对浅层土壤凯氏氮的影响相对较大;沼液对总磷的影响相对较小,所以在施肥过程中可以此为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 沼液 苜蓿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