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揿针联合维生素D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行为及胃肠道症状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顾建辉 景玉珍 +3 位作者 路军锋 杨丽娜 魏清琳 贾永男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3期4180-4186,共7页
背景特殊教育康复治疗是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核心症状的主要方法,但大部分ASD儿童存在便秘、腹痛、恶心等胃肠道功能失调的共患病,严重影响了ASD儿童的身心健康。揿针可改善胃肠道功能,维生素D(VitD)参与神经系统发育及免疫调节,与... 背景特殊教育康复治疗是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核心症状的主要方法,但大部分ASD儿童存在便秘、腹痛、恶心等胃肠道功能失调的共患病,严重影响了ASD儿童的身心健康。揿针可改善胃肠道功能,维生素D(VitD)参与神经系统发育及免疫调节,与ASD儿童症状及功能密切相关;而揿针联合VitD治疗ASD儿童行为及胃肠道症状的疗效有待研究。目的在特殊教育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探讨揿针联合VitD对ASD儿童行为及胃肠道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4年6月就诊于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康复训练的ASD儿童8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依据剔除标准最终各组纳入40例。对照组运用特殊教育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在特殊教育康复治疗基础上运用揿针联合VitD2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并比较2组ASD儿童治疗前后孤独行为评定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社交反应量表(SRS)、中医胃肠道症状评分和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并以此评定2组干预方法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ASD儿童治疗后ABC、CARS、SRS、中医胃肠道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ASD儿童ABC、CARS、SRS、中医胃肠道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ASD儿童治疗后25-(OH)D水平下降,观察组治疗后25-(OH)D水平上升(P<0.05);治疗后,观察组ASD儿童25-(OH)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36例(90.0%),对照组总有效30例(75.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揿针联合VitD治疗ASD儿童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儿童社会交往及行为能力,减轻胃肠道不适症状,提升生活质量,提高康复训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维生素D 揿针 儿童 行为症状 胃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灸温对2期压力性损伤大鼠创面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薛慧琴 丁劲 +2 位作者 陈若岚 谈存玲 潘虹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0-73,96,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灸温对压力性损伤大鼠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5只SPF级SD雄性大鼠,取其中60只根据缺血-再灌注原理进行压力性损伤造模,在成功造模的基础上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42±1)℃艾灸组、(45±1)℃艾灸组、(48... 目的观察不同灸温对压力性损伤大鼠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5只SPF级SD雄性大鼠,取其中60只根据缺血-再灌注原理进行压力性损伤造模,在成功造模的基础上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42±1)℃艾灸组、(45±1)℃艾灸组、(48±1)℃艾灸组,每组15只。模型组创面仅给以碘伏消毒,1次/d,干预12 d;艾灸组用直径18 mm的艾条,施以回旋灸,10 min/次,1次/d,干预12 d。分别于干预第3、7、10天观察比较四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愈合时间及愈合率、病理改变,并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VEGF-A),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磷酸化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的表达水平。结果干预第3、7、10天,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缩短;(45±1)℃艾灸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42±1)℃艾灸组及(48±1)℃艾灸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42±1)℃艾灸组及(48±1)℃艾灸组(均P<0.05)。HE染色结果显示,(45±1)℃艾灸组炎症细胞少于其他组,新生的肉芽组织多于其他组,血管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排列更紧密。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干预第3、7天,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VEGF-A、HIF-1α及p-Akt表达水平均较高;与(42±1)℃艾灸组及(48±1)℃艾灸组相比,(45±1)℃艾灸组VEGF-A、HIF-1α及p-Akt表达水平较高;干预第10天,(45±1)℃艾灸组VEGF-A及p-Akt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均P<0.05)。结论(45±1)℃艾灸可促进压力性损伤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提高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大鼠 艾灸 温度 创面修复 炎症细胞 肉芽组织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1信号通路在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皓雷 王金海 +1 位作者 杜小正 袁博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53-656,共4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1(PD-L1)是免疫球蛋白CD28超家族的共刺激分子,其通路由多种途径激活后转导抑制信号,在肿瘤的免疫逃逸、病毒感染、移植排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特殊的免疫抑制作用也可能参与...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1(PD-L1)是免疫球蛋白CD28超家族的共刺激分子,其通路由多种途径激活后转导抑制信号,在肿瘤的免疫逃逸、病毒感染、移植排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特殊的免疫抑制作用也可能参与缺血性卒中相应的病理过程。作者对近年来PD-1/PD-L1信号通路在缺血性卒中领域的研究进行总结,发现PD-1/PD-L1通路通过调控炎性反应、促进免疫细胞凋亡、保护血-脑屏障、可能参与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发挥缺血后脑神经保护作用。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该通路有望成为缺血性卒中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 缺血性卒中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