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像组学在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莉军 王琳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1,共7页
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e,TN)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早期区分良恶性结节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传统的影像学方法在TN的诊疗评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受限于主观性,难以提... 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e,TN)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早期区分良恶性结节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传统的影像学方法在TN的诊疗评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受限于主观性,难以提供全面的生物学特征。影像组学通过提取大量医学影像特征,并结合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和统计学分析方法,能够识别并量化疾病特征,为TN的预测、评估和治疗提供了新视角。本文总结了影像组学在TN定性诊断中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基于超声、CT及MRI等影像组学方法在TN中的研究现况,并讨论了影像组学在TN诊疗中面临的挑战,强调其在改善临床决策中的重要意义,以期为TN的个性化和精准诊疗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影像组学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QCT探讨体质成分对慢性肾脏病骨密度的影响
2
作者 马亚平 王涵玉 +1 位作者 薛国忠 王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6-702,共7页
目的 通过QCT探讨体质成分对慢性非透析肾脏病患者骨量的影响,为预防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因骨量减少造成跌倒、骨折的发生提供临床参考和指导。方法 对97例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QCT进行腰... 目的 通过QCT探讨体质成分对慢性非透析肾脏病患者骨量的影响,为预防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因骨量减少造成跌倒、骨折的发生提供临床参考和指导。方法 对97例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QCT进行腰椎椎体扫描后获取骨密度、身体成分,记录临床基线数据和收集相关生化指标;根据CKD患者的骨密度值分为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症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间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和身体成分差异,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慢性肾脏病骨密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中骨密度正常组为39例、骨量减少组为36例、骨质疏松症的患者22例;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值、甘油三酯、血红蛋白、尿酸、骨骼肌质量(SAM)、骨骼肌质量指数(SAMI)及内脏、皮下脂肪面积比(V/S)值在三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经过多元线性回归得出年龄是慢性肾脏病患者骨密度的危险因素(P<0.05,β>0)、血红蛋白、尿酸、SAMI及V/S值是骨密度的保护因素(P<0.05,β<0)。结论 本研究提示年龄是慢性肾脏病患者骨密度的危险因素,但血红蛋白、尿酸、SAMI及V/S值是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骨量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QCT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脑结构及脑血流灌注的MRI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南霞 李汶玲 王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0-584,共5页
双相情感障碍(BD)是一类常见精神心理疾病,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引起广泛关注。在临床实践中,BD的初次准确诊断率较低,容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症。许多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BD患者部分脑区的皮层厚度、灰质、白质以及功能活动发... 双相情感障碍(BD)是一类常见精神心理疾病,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引起广泛关注。在临床实践中,BD的初次准确诊断率较低,容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症。许多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BD患者部分脑区的皮层厚度、灰质、白质以及功能活动发生改变,但其特异的神经影像学指标尚未明确,对于BD发病的特殊病理生理机制也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关于BD患者研究脑皮层结构及血流灌注的方法进行综述,以期望后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MRI 基于体素形态学 基于表面形态学 扩散张量成像 动脉自选标记 SPECT PE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失眠患者易损脑区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一项基于激活似然估计法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琴 侯勇哲 +1 位作者 张伟 王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8-93,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研究原发性失眠(primary insomnia,PI)患者较为一致的易损脑区,从而揭示PI脑损伤可能的神经机制。材料与方法检索2022年4月7日之... 目的探讨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研究原发性失眠(primary insomnia,PI)患者较为一致的易损脑区,从而揭示PI脑损伤可能的神经机制。材料与方法检索2022年4月7日之前采用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nogeneity,ReHo)及低频振幅/比率低频振幅/动态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fraction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dynamic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fALFF/dALFF)分析方法探讨PI患者脑功能改变的文献,按照严格的纳排标准,采用激活似然估计法(activation likelihood estimation,ALE)对既往研究中PI患者相对于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s,HCs)自发神经活动异常的脑区进行整合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20个研究(PI 706例,HCs 681例)。结合ReHo及ALFF/fALFF/dALFF数据元分析结果显示,PI患者相对于HCs左侧梭状回和海马旁回活动增加(体素分别为3640、928 mm3,P<0.05),并未发现活动减低的脑区。单独ALFF数据元分析结果显示,PI患者相对于HCs左侧梭状回活动增加(体素为1360 mm3,P<0.05),并未发现活动减低的脑区。单独ReHo数据元分析结果显示,PI患者相对于HCs并未出现任何活动增高或减低的脑区。结论本文通过ALE元分析发现PI患者较为一致的易损脑区为左侧梭状回和海马旁回,这有助于进一步从神经病理学的角度理解PI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原发性失眠 META分析 激活似然估计法 自发神经活动 易损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跖骨头下腓侧籽骨与外翻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孝忠 张晓刚 +2 位作者 王学香 徐丹 杨雪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50-1253,共4页
目的探讨第一跖骨头下腓侧籽骨与外翻的相关性。方法对2 000例正常足(右侧足入组,对照组)及60例外翻患者(双侧外翻者取严重侧入组,外翻组)拍摄足正、斜位片,测量以下参数:外翻角(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MA),第二跖骨长度(CD)... 目的探讨第一跖骨头下腓侧籽骨与外翻的相关性。方法对2 000例正常足(右侧足入组,对照组)及60例外翻患者(双侧外翻者取严重侧入组,外翻组)拍摄足正、斜位片,测量以下参数:外翻角(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MA),第二跖骨长度(CD),腓侧籽骨位置(FSP),腓侧籽骨至第一跖骨中线长轴距离(EF)和胫侧籽骨与腓侧籽骨距离(GH),并计算EF与CD的比值(K_1)和GH与CD的比值(K_2)。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FSP、K_1、K_2与HVA的线性相关关系,并获得线性回归方程。结果外翻组与对照组间FSP、K_1和K_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受试者中,FSP、K_1、K_2与HVA具有相关性,其线性回归方程为HVA=63.976-10.541FSP-0.446K_1-1.115K_2。在HVA≥20°的受试者(n=107)中,FSP与HVA呈中度负相关(r=-0.494,P<0.05),线性回归方程为HVA=27.720-6.028FSP;外翻组中,FSP与HVA呈高度负相关(r=-0.824,P<0.05),其线性回归方程为HVA=26.842-6.011FSP。结论第一跖骨头下腓侧籽骨脱位是导致外翻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FSP与HVA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翻 跖骨 籽骨 脱位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抑郁症躯体化症状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汶玲 王琳 赵小菊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5-158,187,共5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除持续的心情低落及快感缺失外,大多数患者还会出现躯体化症状。躯体化症状是指身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而这些不适症状不能用现有的疾病过程来合理解释;伴有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患...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除持续的心情低落及快感缺失外,大多数患者还会出现躯体化症状。躯体化症状是指身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而这些不适症状不能用现有的疾病过程来合理解释;伴有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往往易发生误诊且预后较差。近年来,神经影像学的研究进展迅速,为研究抑郁症躯体化症状的神经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学证据。本文对近年来与抑郁症躯体化症状相关的脑结构和脑功能的影像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躯体化症状 神经影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