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型的认识和中医药防治策略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郑礼 秦大平 +8 位作者 张朋威 李磊 高国栋 张晓刚 宋敏 权祯 徐斌 王志鹏 徐世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65-1868,共4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属于中医“骨痿”范畴,是女性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病之一,其中医证型复杂多样,但总体来说以肾虚为本,血瘀为标。笔者主要阐述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致病机制,并对中医药复方对绝经... 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属于中医“骨痿”范畴,是女性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病之一,其中医证型复杂多样,但总体来说以肾虚为本,血瘀为标。笔者主要阐述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致病机制,并对中医药复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策略加以综述,探讨中医药的优势、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独特优势,以期为预防和治疗PMOP提供临床指导、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肾虚血瘀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筋骨平衡在骨质疏松症防治中的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郑礼 秦大平 +8 位作者 李磊 杨芳芳 张晓刚 高国栋 宋敏 权祯 徐斌 王志鹏 徐世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65-1068,共4页
筋骨并重理论是中医骨伤科学重要的基础理论,阐释了筋骨之间生理联系、病理相关的机制,对中医学“以筋养骨”等治疗理念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筋束骨利关节”高度概括了两者的关系。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筋-骨系统力学生物学特... 筋骨并重理论是中医骨伤科学重要的基础理论,阐释了筋骨之间生理联系、病理相关的机制,对中医学“以筋养骨”等治疗理念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筋束骨利关节”高度概括了两者的关系。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筋-骨系统力学生物学特性失衡,这与现代医学所讲的力学源性平衡因素改变如出一辙。本文通过对人体力学平衡特点和OP患者筋骨失衡的力学源性分析,综述了力学对OP患者骨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以此为临床上通过力学干预OP提供了可靠依据,并在“筋骨并重”“动静结合”等理论指导下,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筋骨平衡 生物力学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性骨营养不良综合征1例
3
作者 王茸 赵小菊 +1 位作者 王永乐 王海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6-476,共1页
女性患儿,8岁,阴道不规律出血5年、乳房发育4年,伴鼻塞不适、听力下降;既往无骨骼疼痛及骨折病史,否认家族史及遗传病史。查体:左眼突出,鼻梁塌陷、鼻翼增宽;胸背部皮肤见牛奶咖啡斑(图1A);乳房发育TannerⅢ期。头颅CT:颅骨广泛膨胀,呈... 女性患儿,8岁,阴道不规律出血5年、乳房发育4年,伴鼻塞不适、听力下降;既往无骨骼疼痛及骨折病史,否认家族史及遗传病史。查体:左眼突出,鼻梁塌陷、鼻翼增宽;胸背部皮肤见牛奶咖啡斑(图1A);乳房发育TannerⅢ期。头颅CT:颅骨广泛膨胀,呈“磨玻璃”样改变(图1B)。盆腔MRI:子宫大于同龄水平,右侧卵巢见卵泡(图1C)。垂体MRI:垂体形态较饱满,实质内未见明确异常信号;双侧颞骨、枕骨、鼻甲、蝶骨及斜坡骨质增厚、肥大,伴弥漫性信号异常。双上肢X线片:双侧肱骨中段密度不均匀,呈“磨玻璃”样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发育不良 多骨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