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分期诊治方案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柏启州 王兵 +4 位作者 金大成 张斯渊 贺晓阳 杨宁 苟云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64-771,共8页
2019年12月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迅猛,但尚无特效抗病毒疫苗或药物。目前国内多地出台了中医防治方案,本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病机、各地区针对不同人群的预防方案以及分期辨治方案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分析新型冠状... 2019年12月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迅猛,但尚无特效抗病毒疫苗或药物。目前国内多地出台了中医防治方案,本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病机、各地区针对不同人群的预防方案以及分期辨治方案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各地区中医防治方案以及一线患者临床特点,核实该病属中医“湿毒疫”范畴,病位在肺脾,病因为疫戾之气,核心病机为“湿、热、毒、瘀、虚”;相关方案认为,中药预防应按照人群体质不同采用不同的处方,并根据不同气候、地区以及人群辨证用药,重视综合预防;而治疗则应辟秽化浊、祛湿为治疗的关键点,根据疾病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对应的治疗方案,按照证候发展规律分5期(观察期、初期、中期、重症期、恢复期)进行分期辨治。本文通过对疫情期间各地区中医药相关应用进展进行系统分析,希望能为疫情防控及中医药临床治疗的合理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SARS-CoV-2(2019-nCOV) 传染病 中医药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天水市中小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调查结果分析
2
作者 王热勤 李江红 +2 位作者 谈晓燕 杨琪 车晓娜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7-241,共5页
2023年9—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在甘肃省天水市全部7个县(区)中抽取4个县(区),每个县(区)抽取小学、初中、高中各一所,共抽取12所学校2130名学生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2130名学生中,小学生654名(30.71%),初中生785名(36.8... 2023年9—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在甘肃省天水市全部7个县(区)中抽取4个县(区),每个县(区)抽取小学、初中、高中各一所,共抽取12所学校2130名学生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2130名学生中,小学生654名(30.71%),初中生785名(36.85%),高中生691名(32.44%)。全部知识知晓率为57.75%(1230/2130),其中,男生60.47%(641/1060),女生55.05%(589/1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23,P<0.001);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知晓率分别为47.25%(309/654)、58.47%(459/785)、66.86%(462/6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32,P<0.001);非寄宿制学校学生知晓率为59.59%(1059/1777),寄宿制学校学生为48.44%(171/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13,P<0.001);接受过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学生知晓率为63.36%(581/917),未接受过的学生为53.50%(649/1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87,P<0.001)。天水市中小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全部知晓率不高,建议要加强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结核 健康知识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3
作者 冯友繁 张媛媛 +8 位作者 魏小芳 张启科 赵丽 梁小芹 伏媛 刘菲 赵阳阳 黄秀娟 李青芬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7-392,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PPL)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7例PP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及其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7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6(29-73)岁;男性8例,女性9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PPL)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7例PP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及其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7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6(29-73)岁;男性8例,女性9例;按照Ann Arbor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9例,Ⅲ-Ⅳ期患者8例;IPI评分0-2分的患者14例,3-4分的患者3例。17例患者首诊时均有症状,首发症状大多为咳嗽,6例患者有B症状。17例患者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8例,MALT淋巴瘤5例,灰区淋巴瘤(GZL)1例,霍奇金淋巴瘤(HL)3例。17例患者中,15例接受化疗,其中3例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3例接受放疗,2例未治疗。中位接受化疗疗程数为6(2-8)疗程。评估近期疗效,12例患者达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年龄、病理亚型、性别、分期、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与完全缓解率均无相关性(P>0.05),IPI评分与近期完全缓解率有相关性(P<0.05)。中位随访31(2-102)个月,12例CR患者中1例因感染新冠死亡,其余均存活;3例未达CR的患者中,1例疾病进展后死亡,另2例存活;2例未治疗的患者中,1例于确诊1年后死亡。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及总生存(OS)时间均为31(2-102)个月。结论:PPL发病率低,且该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极易漏诊及误诊,病理亚型以MALT淋巴瘤及DLBCL为主,治疗以联合化疗为主,IPI评分与疗效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淋巴瘤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朱先尚 曾泓钰 +1 位作者 吕凤丽 王建成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93-1199,1206,共8页
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慢性病共病现象愈发普遍。这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甘肃省是西北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亟须关注老年人慢性病共病问题。目的了解甘肃省老年人慢性... 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慢性病共病现象愈发普遍。这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甘肃省是西北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亟须关注老年人慢性病共病问题。目的了解甘肃省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甘肃省慢性病共病防治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3-07-15至2023-08-10,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在甘肃省抽取20000名≥60岁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课题组自行设计,主要调查老年人的15种常见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人口学特征和家庭情况等。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903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19%。结果甘肃省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为74.78%(14236/19038),慢性病共病发生率为38.97%(7419/19038)。患病率排在前6位的慢性病依次为高血压[9693名(50.91%)]、关节炎或风湿病[3648名(19.16%)]、心脏病[3418名(17.95%)]、糖尿病或血糖升高[3033名(15.93%)]、慢性肺部疾病[1645名(8.64%)]、脑卒中[1548名(8.13%)]。常见的共病组合模式均与高血压相关,排在首位的二元共病模式为高血压+糖尿病或血糖升高[2112名(11.09%)],排在首位的三元共病模式为高血压+糖尿病或血糖升高+心脏病[532名(2.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民族、退休前职业、配偶情况、子女数量、与子女关系、自评健康状况、自评生活满意度、孤独感是老年人发生慢性病共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甘肃省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发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女性、高龄、藏族、退休前有职业、与子女关系一般、自评健康一般/差、自评生活满意度一般的老年人发生慢性病共病的风险更高,有配偶、子女数量较少、无孤独感的老年人发生慢性病共病的风险较低。相关部门应重点关注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共病的防治和管理,及时干预可变危险因素,加强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并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慢性病共病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共病 老年人 患病率 共病模式 影响因素分析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5
作者 梁小芹 赵佳 +4 位作者 王慧春 王卓 张启科 冯友繁 王金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17,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pulmonar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PP-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 收集5例PP-DLBCL的临床资料,分别行HE、免疫组化及EBER原位杂交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PP-D...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pulmonar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PP-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 收集5例PP-DLBCL的临床资料,分别行HE、免疫组化及EBER原位杂交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PP-DLBCL患者中女性3例,男性2例,中位年龄57.4(37~71)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4例患者CT表现为不规则肿块影。镜下见中心母细胞和(或)免疫母细胞样瘤细胞弥漫浸润,破坏正常肺部结构,肿瘤细胞均表达CD20和CD79α,Ki67增殖指数均>60%,EBER均不表达。5例患者中,1例未接受治疗,3例行化疗,1例手术联合化疗,初始治疗后4例达到完全缓解。中位随访时间40(7~61)个月,4例患者存活,1例失访。结论 PP-DLBCL是一种少见的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经常被误诊为肺癌,明确诊断需将病理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分子检测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特征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评估右心房功能的临床应用进展
6
作者 马晓妍 李世博 +1 位作者 彭正瑄 周星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1-207,214,共8页
右心房结构和功能在维持心血管系统稳态中扮演关键角色,其形态重构及功能异常与多种心血管疾病进程紧密相连。近年来,随着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无创评估心脏解剖、功能及心肌组织病理特征方... 右心房结构和功能在维持心血管系统稳态中扮演关键角色,其形态重构及功能异常与多种心血管疾病进程紧密相连。近年来,随着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无创评估心脏解剖、功能及心肌组织病理特征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为右心房功能的精确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本文重点阐述CMR评估右心房功能的常用参数并深入探讨其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指出当前CMR在右心房功能评估领域的研究不足和挑战,指明未来研究方向。本文旨在提高对CMR评估右心房功能的全面认识,促进其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广泛应用,为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房 心力衰竭 心肌病 磁共振成像 心脏磁共振 心肌应变 功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7
作者 陈国香 郝建枢 +4 位作者 白雪 章青青 安海霞 黄秀娟 孙延庆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3-759,共7页
目的:探讨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5月到2023年6月由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例PTCL-NO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结果进行疗效评价,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0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0.7(47... 目的:探讨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5月到2023年6月由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例PTCL-NO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结果进行疗效评价,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0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0.7(47-75)岁,男性7例,女性3例;9例接受化疗,1例确诊后猝死,中位化疗疗程为6.9(1-13)疗程。评估疗效,3例达到完全缓解(CR),7例进展。年龄、性别、乳酸脱氢酶水平、Ki-67及是否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与CR率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IPI评分3-5分、Ann Arbor分期Ⅲ-Ⅳ期患者的CR率更低(均P<0.05)。年龄、B症状、乳酸脱氢酶水平、血红蛋白水平、Ki-67指数及PLR值与总生存时间(OS)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男性、血小板<150×10^(9)/L、IPI评分3-5分、Ann Arbor分期Ⅲ-Ⅳ期、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NLR≥4.05、LMR<2.81的患者OS更短(均P<0.05)。10例患者中3例存活,目前仍处于CR状态,7例均已死亡,中位生存时间7.5(1-85)个月。结论:IPI 3-5分、Ann Arbor Ⅲ-Ⅳ期患者的CR率低,预后差;男性、血小板<150×10^(9)/L、IPI 3-5分、Ann Arbor Ⅲ-Ⅳ期及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NLR≥4.05、LMR<2.81患者的OS短、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照护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曾泓钰 吕凤丽 +3 位作者 王韵华 朱先尚 董继元 王建成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8-593,共6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对健康照护服务的满意度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西北地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实证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对甘肃省7个地州市24个县区50家养老机构的658名入住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主... 目的:了解甘肃省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对健康照护服务的满意度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西北地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实证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对甘肃省7个地州市24个县区50家养老机构的658名入住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主成分因子分析法计算老年人健康照护满意度综合得分,采用χ^(2)检验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健康照护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63.2%的老年人对机构健康照护满意度评价一般,28.7%表示满意,8.1%表示不满意;老年人对机构服务人员素质满意度最高,得分为4.20±0.597分,心理慰藉服务满意度最低,得分为3.57±0.814分;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区、婚姻状况、养老保险参保情况、子女数量、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医疗养老需求满足程度显著影响老年人对机构健康照护服务的满意度(P<0.05)。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对健康照护服务的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可从重视老年心理健康、提供情感支持服务、实施个性化分级照护、推进医养结合服务、优化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入手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从而提高入住老年人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照护 养老机构 满意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9
作者 杨瑞婷 郭益辰 +2 位作者 刘斌 杨艳丽 马迎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primary salivary gland-type lung malignant tumor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AB-PAS染色检测...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primary salivary gland-type lung malignant tumor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AB-PAS染色检测细胞内及腔内黏液,总结其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中4例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dcc),4例为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Adcc由肌上皮细胞和上皮细胞排列成腺管状和筛孔状,腔内可见黏液;MEC由黏液细胞、上皮样细胞和中间型细胞构成,腔内含有黏液。免疫表型:4例Adcc中CKpan、p40和p63均阳性,例4 Ki67增殖指数约70%,其余Ki67增殖指数为15%~25%。4例MEC中CKpan、CK8/18、CK5/6和p63均阳性,p40部分阳性,AB-PAS染色显示细胞内及腔内黏液蓝染,Ki67增殖指数均约15%。结论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罕见,早期诊断尤为重要,不同亚型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和治疗有差异,因此掌握各型特点尤为重要,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病史和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染色等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样囊性癌 黏液表皮样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胃癌患者术前炎性指标和临床病理特征的胃癌错配修复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秀珍 董亚玲 +5 位作者 朱志博 张政杰 谈元郡 白洁 苏夏艺 张百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81,共10页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MMR)与胃癌患者术前炎性指标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构建以胃癌患者术前炎性指标和临床病理特征为基础的胃癌MMR预测模型,为胃癌MMR状态评估提供新思路。方法:纳入2020年9月—2023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254例胃癌患者,依...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MMR)与胃癌患者术前炎性指标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构建以胃癌患者术前炎性指标和临床病理特征为基础的胃癌MMR预测模型,为胃癌MMR状态评估提供新思路。方法:纳入2020年9月—2023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254例胃癌患者,依据MMR蛋白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MMR表达正常[MMR稳定(pMMR)]组和MMR表达缺陷(dMMR)组,收集2组胃癌患者的术前炎性指标和临床病理特征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2组胃癌患者炎性指标和临床病理特征与MMR的关联性;筛选dMMR的独立预测因子,构建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性能,采用临床决策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研究共纳入254例胃癌患者,其中pMMR组患者221例(87%),dMMR组患者33例(13%)。2组胃癌患者年龄、肿瘤发病部位、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碱性磷酸酶(AKP)、AKP/白蛋白(AL)比值(AAR)、纤维蛋白原(FB)/淋巴细胞比值(FLR)、FB/AL比值(FAR)、D-二聚体(D-D)和F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最大径[比值比(OR)=2.958,95%置信区间(CI):1.196~7.314,P=0.019]、肿瘤发病部位(OR=4.013,95%CI:1.596~10.089,P=0.003)、肿瘤分化程度(OR=3.006,95%CI:1.250~7.230,P=0.014)、FAR(OR=2.793,95%CI:1.179~6.616,P=0.020)和糖类抗原199(CA199)(OR=0.279,95%CI:0.084~0.929,P=0.038)是dMMR的独立预测因子。基于炎性指标和临床病理特征构建的胃癌MMR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00,灵敏度为0.851,特异度为0.606,P<0.01。验证列线图的校准曲线能够很好地拟合到理想曲线上,且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412;临床决策曲线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净收益。结论:胃癌患者术前炎性指标和临床病理特征与胃癌MMR状态存在关联,肿瘤最大径、肿瘤发病部位、肿瘤分化程度、CA199和FAR是dMMR胃癌的独立预测因子,基于上述独立预测因子构建的胃癌患者MMR预测模型,可高效预测dMMR胃癌患者MMR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错配修复缺陷 微卫星不稳定 炎性指标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
11
作者 张凤梅 李红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6-274,共9页
外泌体是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的小囊泡,因其非侵入性、高可及性和稳定性应用于精准医学中,在肿瘤的转移、侵袭和血管生成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妇科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其早期诊断和治疗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 外泌体是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的小囊泡,因其非侵入性、高可及性和稳定性应用于精准医学中,在肿瘤的转移、侵袭和血管生成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妇科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其早期诊断和治疗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外泌体作为新型的生物学标志物,具有高度特异性,能够有效阻断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本文详细探讨了外泌体在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和治疗应用。在宫颈癌中,外泌体参与HPV感染、血管生成和免疫逃逸等过程,其携带的特定miRNA(如miR-30d-5p、let-7d-3p)可作为诊断标志物。此外,外泌体还可作为靶向药物递送载体和疫苗研发平台。在卵巢癌中,外泌体携带的miRNA(如miR-21、miR-200家族)对早期诊断具有参考价值,且外泌体在化疗耐药和肿瘤进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于子宫内膜癌,外泌体中的miRNA(如miR-15a-5p、miR-106b-5p)可作为早期检测的生物标志物。此外,本文还指出了外泌体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如分离提取的复杂性和细胞来源的识别等,并强调了进一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的必要性。本文为妇科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妇科恶性肿瘤 宫颈癌 卵巢癌 子宫内膜癌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衰老在肿瘤治疗中的双重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12
作者 韩琳(综述) 李淑萍(审阅) 刘小军(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2-436,共5页
致癌基因的激活和抗肿瘤治疗均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衰老。衰老细胞以高度稳定的细胞周期停滞和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为特征。通过诱导肿瘤细胞衰老并清除衰老细胞,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广阔前景。本综述系统探讨细胞衰老与肿瘤... 致癌基因的激活和抗肿瘤治疗均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衰老。衰老细胞以高度稳定的细胞周期停滞和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为特征。通过诱导肿瘤细胞衰老并清除衰老细胞,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广阔前景。本综述系统探讨细胞衰老与肿瘤之间的内在关系,深入阐述抗肿瘤治疗诱导的肿瘤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总结衰老细胞清除剂在抗肿瘤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利用细胞衰老策略治疗肿瘤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潜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衰老 肿瘤治疗 衰老细胞清除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和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在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13
作者 王金莲 梁胜昌 +3 位作者 郭怡斌 张琪 屈坤鹏 韩晓鹏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85-1891,共7页
目的比较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MHI)和纳米炭混悬注射液(CNSI)在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2月至2024年2月于甘肃省中心医院普外科行腔镜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术中使用示踪剂种类将患者分为米托蒽... 目的比较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MHI)和纳米炭混悬注射液(CNSI)在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2月至2024年2月于甘肃省中心医院普外科行腔镜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术中使用示踪剂种类将患者分为米托蒽醌组和纳米炭组,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淋巴结及甲状旁腺显影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米托蒽醌组110例,纳米炭组126例,纳米炭组的中央区淋巴结显影时间明显快于米托蒽醌组(P<0.05);米托蒽醌蓝染率为97.5%,纳米炭黑染率为9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托蒽醌组清扫出(9.34±0.22)枚中央区淋巴结,纳米炭组清扫出(9.88±0.24)枚中央区淋巴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托蒽醌组甲状旁腺误切率1.8%,纳米炭组甲状旁腺误切率为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1 d、1个月、6个月血钙和PTH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在两组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或永久性声音嘶哑。米托蒽醌组术后均未出现大出血、乳糜漏和皮肤染色,纳米炭组出现1例术后大出血、1例乳糜漏及2例皮肤染色;米托蒽醌组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纳米炭组(P<0.001)。结论在腔镜下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示踪用MHI与CNSI在淋巴结示踪效果和甲状旁腺保护方面无显著差异,但相比之下,CNSI中央区淋巴结染色时间更快,而MHI操作更简便、代谢更快、性价比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 纳米炭混悬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MYC和BCL2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14
作者 何欣 刘凤磊 +3 位作者 陈城 李振珺 吴先伟 何乐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报告1例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MYC)基因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基因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女,87岁。左侧眉弓上方皮肤结节1年。皮肤科检查:左眉上方一肤色圆形肿物,隆起于皮肤表面,肿物表面... 报告1例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MYC)基因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基因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女,87岁。左侧眉弓上方皮肤结节1年。皮肤科检查:左眉上方一肤色圆形肿物,隆起于皮肤表面,肿物表面可见浸润性红斑,伴少许渗出,并见结痂、鳞屑,边界清楚。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形态正常,真皮层内大量母细胞样淋巴细胞结节状浸润。免疫组化:母细胞样淋巴细胞CD45、CD79a、B细胞淋巴瘤因子6(BCL6)、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及MYC均(+);CD3、CD2、CD30、细胞角蛋白(CKP)、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及Epstein-Barr病毒编码RNA(EBER)均(-)。荧光原位杂交检测:MYC、BCL2及BCL6均重排。诊断:伴MYC和BCL2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未治疗,2个月后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基因 B细胞淋巴瘤因子2基因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皮肤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某三级医院住院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蒋晓颖 王东亮 +6 位作者 魏莲花 李丹 胡一弋 何天鹏 张丽琴 赵婧 袁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9-455,共7页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CRKP的预防、控制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8月甘肃省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CRKP菌株,采用表型筛选试验对分离菌进行产A类、B类...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CRKP的预防、控制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8月甘肃省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CRKP菌株,采用表型筛选试验对分离菌进行产A类、B类碳青霉烯酶筛选。PCR方法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bla_(KPC)、bla_(NDM)、bla_(IMP)、bla_(VIM)、bla_(GES)、bla_(OXA-48))、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bla_(SHV)、bla_(CTX-M))、头孢菌素酶基因(bla_(MOX)、bla_(CIT)、bla_(DHA)、bla_(ACC)、bla_(EBC)、bla_(FOX))、膜孔蛋白基因(Ompk35、Ompk36),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以明确基因亚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同时结合临床资料,对其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年1月—2019年8月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共611株,CRKP菌株19株,检出率为3.1%,其中2018年6株、2019年13株。19株CRKP主要分离自成人重症监护病房(ICU)(10/19,52.6%);主要分离于痰液标本(57.9%),其次为尿液、血液标本(各占10.5%)。药敏结果显示19株CRKP均为多重耐药或泛耐药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50%。PCR结果显示9株CRKP携带A类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_(KPC-2);19株CRKP均检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bla_(SHV)型11株、bla_(CTX-M)型10株;8株CRKP头孢菌素类耐药基因bla_(DHA-1)阳性。膜孔蛋白Ompk35基因缺失6株,Ompk36基因缺失14株。19株CRKP经PFGE分型可分为15种不同克隆型。结论该院CRKP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且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复杂,需引起临床及感控部门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感染特征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8
16
作者 胡震 杨阳 +3 位作者 赵树雄 张群立 张同同 刘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9-354,共6页
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项脊柱微创技术。相较传统脊柱内镜技术,UBE突出的特点为可在脊柱同侧开两个通道,分别用于提供视野与置入操作器械,显著扩大了操作空间、降低了手术难度,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 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项脊柱微创技术。相较传统脊柱内镜技术,UBE突出的特点为可在脊柱同侧开两个通道,分别用于提供视野与置入操作器械,显著扩大了操作空间、降低了手术难度,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且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独特优势。随着对UBE技术的不断深入探索与发展,该技术可治疗的疾病领域逐渐扩大,不再局限于腰椎疾病,在治疗颈椎及胸椎疾病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引起诸多脊柱外科学者的重视。UBE已经成为脊柱相关疾病具有前景的手术方式之一,但存在减压不全、神经根和硬脊膜损伤、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以及手术时间相对延长、操作疲劳等不足。本文总结UBE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对其并发症和不足展开讨论,提出相关解决方案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该技术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脊柱微创技术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滑脱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贾程 张兴文 +1 位作者 陈胤玮 李丰森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64,共3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现状,为内部控制研究与实践提供客观数据与参考依据,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方法:对甘肃省公立医院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27份;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现状进行深入剖析,... 目的:了解甘肃省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现状,为内部控制研究与实践提供客观数据与参考依据,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方法:对甘肃省公立医院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27份;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并据此提出建议。结果:医院单位层面、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未能完全达到中度完善(平均分低于3分);多数业务采用信息化管理,但信息互联互通水平有待提高。结论:对国家政策法规的落实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领导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与支持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公立医院制度建设相对完善,但内部控制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中新增的内部控制建设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内部控制 问卷调查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窒息氧合在临床麻醉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剑文 张桢英 +1 位作者 贾政 阎文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7-761,共5页
窒息氧合是指患者在没有自主呼吸或机械正压通气的情况下血液从肺部摄取氧气维持氧合。在全麻实施过程中,诱导后自主呼吸停止而安全的气道未建立之前,使用窒息氧合能在预充氧的基础上延长患者的安全呼吸暂停时间,从而减少气管插管的尝... 窒息氧合是指患者在没有自主呼吸或机械正压通气的情况下血液从肺部摄取氧气维持氧合。在全麻实施过程中,诱导后自主呼吸停止而安全的气道未建立之前,使用窒息氧合能在预充氧的基础上延长患者的安全呼吸暂停时间,从而减少气管插管的尝试次数,降低气道损伤以及低氧血症、血流动力学失代偿的发生率。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窒息氧合技术已经被应用于不同的临床环境中,如围术期的气道管理和“无管麻醉”等。为进一步加深对窒息氧合的认识和了解其应用范围,本文根据现有关于窒息氧合机制、方法及临床应用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窒息氧合 经鼻高流量氧疗 气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E-MRI及临床特征预测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研究
19
作者 施柳言 潘妮妮 +7 位作者 赵建新 熊恋秋 马丽丽 何迪梁 赵致平 王莉莉 赵莲萍 黄刚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3-484,共12页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临床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术前预测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磁共振图像。选取小视野高分辨率T2加...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临床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术前预测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磁共振图像。选取小视野高分辨率T2加权成像(sFOV HR-T2WI)、DCE-MRI峰值期和T1加权延迟成像(T1-DELAY)勾画肿瘤最大层面及上下两层作为感兴趣区(ROI)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进行降维筛选,之后分别构建影像组学单序列及多序列联合模型并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后处理工作站中勾画肿瘤最大层面测量灌注参数速率常数(K_(ep))、转运常数(K^(trans))及容积分数(V_(e)),获取频数表并计算直方图特征,特征降维筛选后计算灌注参数评分(Dcescore)。单因素及多因素逻辑回归筛选MSI的临床独立预测因素,联合Radscore和Dcescore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结直肠癌微卫星状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各模型效能及临床价值。结果:单序列中基于DCE-MRI峰值期图像的模型效能最佳,训练集和验证集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3和0.900;多序列联合模型效能优于任何单序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968和0.962;列线图模型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985和0.982。结论:基于DCE-MRI和临床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在术前有效地预测结直肠癌患者MSI状态,有可能为结直肠癌的治疗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一种无创的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结直肠癌 微卫星不稳定性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影像组学联合临床指标对前列腺癌系统穿刺阳性针数的预测价值
20
作者 潘妮妮 李静 +6 位作者 赵建新 施柳言 熊恋秋 马丽丽 王颖超 赵莲萍 黄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50-1359,共10页
目的 探讨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指标构建模型对前列腺癌(PCa)系统穿刺阳性针数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3年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和2020年4月-2023年2月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收治的PCa患者的影像和临... 目的 探讨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指标构建模型对前列腺癌(PCa)系统穿刺阳性针数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3年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和2020年4月-2023年2月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收治的PCa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按7∶3比例将甘肃省人民医院的155例患者随机划分为训练集(n=109;穿刺阳性针数≥6者80例和<6者29例)与内部验证集(n=46;穿刺阳性针数≥6者34例和<6者12例),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的43例患者作为独立外部验证集。选取小视野高分辨率T2加权成像(sFOV HR-T2WI)和增强扫描延迟期图像,勾画全前列腺三维感兴趣容积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经降维筛选后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计算影像组学评分;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系统穿刺阳性针数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影像组学评分和临床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PCa患者系统穿刺阳性针数,并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的年龄、碱性磷酸酶(ALP)、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FPSA/TPSA比值、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针数≥6与阳性针数<6组间FPSA、TPSA、FPSA/TPSA比值、PSA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SA(P<0.001)、TPSA(P<0.001)、FPSA/TPSA比值(P=0.001)、PSAD(P<0.001)及Radscore(P<0.001)均是PCa系统穿刺阳性针数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SAD(OR=0.251,95%CI 0.063~0.996,P=0.049)和Radscore(OR=1.990,95%CI 1.409~2.812,P<0.001)是PCa系统穿刺阳性针数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模型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及外部验证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9(95%CI 0.774~0.924)、0.817(95%CI 0.693~0.941)、0.631(95%CI 0.439~0.822);影像组学模型建模的12个特征均来自s FOV HR-T2WI,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及外部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868(95%CI 0.791~0.945)、0.846(95%CI 0.695~0.996)、0.815(95%CI 0.660~0.970);列线图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及外部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921(95%CI 0.869~0.973)、0.868(95%CI 0.743~0.992)、0.840(95%CI0.702~0.978)。结论 基于sFOV HR-T2WI的影像组学特征联合PSAD可以术前无创地预测PCa系统穿刺阳性针数,对PCa患者风险分层并指导临床个体化诊疗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阳性针数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