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转移前微环境动物模型的构建与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申明 陈彦文 +3 位作者 李杨 杨玲玲 梁乾坤 明海霞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39-847,共9页
肿瘤转移是一个庞杂的过程,转移前微环境(PMN)概念的提出,揭示了肿瘤转移的关键因素。实验动物模型在模拟人类的疾病进程、开发新型药物及疗法和临床试验等方面有着巨大的贡献,现已被广泛用于研究肿瘤行为学相关研究,其中肿瘤的肺转移... 肿瘤转移是一个庞杂的过程,转移前微环境(PMN)概念的提出,揭示了肿瘤转移的关键因素。实验动物模型在模拟人类的疾病进程、开发新型药物及疗法和临床试验等方面有着巨大的贡献,现已被广泛用于研究肿瘤行为学相关研究,其中肿瘤的肺转移微环境模型具有操作性强、成功率高、实验效果良好等优点。基于肿瘤转移前微环境这一概念,本文围绕肿瘤的肺转移前微环境实验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评价指标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前微环境 肺转移前微环境模型 小鼠 构建与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APS)及联合顺铂(DDP)抑制小鼠Lewis肺癌复发瘤生长的机制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丹 李杨 +4 位作者 王雪林 王彦君 马寅瑞 陈彦文 明海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05-1110,共6页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PS)及联合顺铂(DDP)对小鼠Lewis肺癌术后复发瘤病理形态及转移相关蛋白CD44、CD62P和骨桥蛋白(OPN)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C57BL/6J小鼠10只作为供瘤组,另外8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50、100、200)μg/mL APS处理组、6 mg/...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PS)及联合顺铂(DDP)对小鼠Lewis肺癌术后复发瘤病理形态及转移相关蛋白CD44、CD62P和骨桥蛋白(OPN)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C57BL/6J小鼠10只作为供瘤组,另外8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50、100、200)μg/mL APS处理组、6 mg/kg DDP处理组、3 mg/kg DDP联合(50、100、200)μg/m L APS处理组,每组10只。取供瘤组小鼠瘤组织制备Lewis瘤单细胞悬液接种于每只小鼠左侧后肢爪垫内侧皮下10 d后,切除爪垫瘤组织,建立肺癌术后复发转移模型;造模次日起给药,第16天脱颈处死。采用HE染色法观察术后复发瘤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复发瘤中CD44、CD62P和OPN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处理组复发瘤组织坏死加重,尤以DDP联合200μg/mL APS处理组更明显,且各处理组CD44、CD62P和OPN蛋白的表达均有降低,以DDP以及DDP联合(100、200)μg/m L APS处理组最为显著。结论DDP联合APS能抑制Lewis肺癌细胞生长并降低瘤组织CD44、CD62P和OPN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APS) LEWIS肺癌 顺铂(DDP) CD44 CD62P 骨桥蛋白(OP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黄嘌呤氧化酶诱导的肺癌A549细胞自噬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5
3
作者 王雪林 李杨 +2 位作者 刘丹 王彦君 明海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76-1680,共5页
目的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观察黄芪多糖(Astragaluspolysaccharide,APS)对人肺癌A549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黄嘌呤氧化酶(XOD)建立自噬模型,分别以APS(100、200、400)mg L-1浓度及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进行干预;CCK-8法、... 目的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观察黄芪多糖(Astragaluspolysaccharide,APS)对人肺癌A549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黄嘌呤氧化酶(XOD)建立自噬模型,分别以APS(100、200、400)mg L-1浓度及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进行干预;CCK-8法、透射电镜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APS对人肺癌A549细胞自噬模型增殖、自噬体及自噬标记分子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生长加快,自噬小体数量增多,模型组LC3B及PI3K蛋白表达增高,p62及AKT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APS(200、400)mg·L^-1浓度组细胞生长减慢,自噬小体数量减少,LC3B及PI3K蛋白表达下降,p62及AKT显著性增高(P<0.05);与3-MA组比较,APS(200 mg·L^-1)浓度组LC3B蛋白表达下降(P<0.05),APS(400 mg·L^-1)浓度组PI3K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APS可能通过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的自噬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A549细胞 自噬 黄嘌呤氧化酶 PI3K/AKT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抑制黄嘌呤氧化酶诱导的肺癌A549细胞自噬并调节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雪林 李杨 +2 位作者 刘丹 王彦君 明海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19-624,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黄嘌呤氧化酶(XOD)诱导的肺癌A549细胞的自噬作用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beclin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100μg/mL APS处理组、200μg/mL AP...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黄嘌呤氧化酶(XOD)诱导的肺癌A549细胞的自噬作用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beclin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100μg/mL APS处理组、200μg/mL APS处理组及400μg/mL APS处理组,除对照组,其余4组均需XOD诱导24 h建立自噬模型。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的形态、单丹磺酰尸胺(MDC)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自噬体数量的变化, Western blot法检测LC3B、mTOR、beclin1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自噬体数量增多,且LC3B、beclin1蛋白水平升高, mTOR蛋白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200、400)μg/mL APS处理组细胞自噬体数量显著减少, LC3B、beclin1蛋白水平降低, mTOR蛋白水平升高。结论 APS可降低XOD诱导的A549肺癌细胞自噬水平,并降低LC3B、beclin1蛋白表达、增加mTOR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A549细胞 自噬 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 BECLIN1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镰形棘豆总黄酮对特发性肺纤维化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彦君 李杨 +5 位作者 王雪林 李欣泽 梁乾坤 陈彦文 杨玲玲 明海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29-1633,共5页
目的探讨镰形棘豆总黄酮对博来霉素所致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大鼠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阳性对照,20 mg/kg)及镰形棘豆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 m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 目的探讨镰形棘豆总黄酮对博来霉素所致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大鼠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阳性对照,20 mg/kg)及镰形棘豆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 m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经气管单次滴注博来霉素(5 mg/kg)进行造模;第15天开始,镰形棘豆总黄酮组和醋酸泼尼松组灌胃相应剂量药液,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28 d。第29天,处死所有大鼠,HE染色观察肺泡炎症程度,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Western blot、RT-qPCR法检测p-JAK1、p-STAT1蛋白及JAK1、STAT 1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肺泡炎性细胞浸润评分、肺组织p-JAK1、p-STAT1蛋白与JAK1、STAT 1 mRNA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镰形棘豆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及醋酸泼尼松组大鼠肺组织肺泡炎性细胞浸润评分、肺组织p-JAK1、p-STAT1蛋白与JAK1、STAT 1 mRNA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镰形棘豆总黄酮可能通过降低JAK1、STAT1表达改善IPF大鼠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形棘豆总黄酮 特发性肺纤维化 JAK1 STA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镰形棘豆总黄酮通过调控JAK1/STAT1/SOCS3信号通路减轻特发性肺纤维化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欣泽 王彦君 +4 位作者 李杨 梁乾坤 陈彦文 杨玲玲 明海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05-912,共8页
目的:探讨镰形棘豆总黄酮(FOFB)调控Janus激酶1(JAK1)/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1(STAT1)/细胞因子信号传送阻抑物3(SOCS3)信号通路干预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体外模型的机制。方法:将50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血清组、含低浓度FOFB血清组... 目的:探讨镰形棘豆总黄酮(FOFB)调控Janus激酶1(JAK1)/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1(STAT1)/细胞因子信号传送阻抑物3(SOCS3)信号通路干预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体外模型的机制。方法:将50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血清组、含低浓度FOFB血清组、含中浓度FOFB血清组、含高浓度FOFB血清组和含吡非尼酮血清组,每组10只,并按照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提取含药血清。将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系HFL-1分正常组、模型组、空白血清组、含低浓度FOFB血清组、含中浓度FOFB血清组、含高浓度FOFB血清组和含吡非尼酮血清组。采用纤维化诱导剂转化生长因子β1建立IPF体外模型,CCK-8法筛选含药血清最佳干预时间,进行最佳时间干预;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Ⅰ型胶原(COL I)、Ⅲ型胶原(COL Ⅲ)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以验证模型建立是否成功;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FOFB对细胞内粗面内质网的影响;RT-qPCR检测SOCS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JAK1、p-STAT1、SOCS3、TNF-α、IL-1β、ICAM1和MCP1的蛋白水平。结果:CCK-8法检测含药血清最佳干预时间为120 h。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中COL I、COL Ⅲ和α-SM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提示模型建造成功;经过FOFB干预后,COL I、COL Ⅲ和α-SMA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中粗面内质网数量增加;经过FOFB干预后,粗面内质网数量逐渐降低,且其结构逐渐呈囊泡状。RT-q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p-JAK1、p-STAT1、TNF-α、IL-1β、ICAM1及MCP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OCS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经FOFB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JAK1/STAT1信号通路被显著抑制,其中p-JAK1、pSTAT1、TNF-α、IL-1β、ICAM1及MCP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SOCS3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FOFB在IPF体外模型中可能通过升高SOCS3表达而抑制JAK1/STAT1信号通路,从而延缓IPF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形棘豆总黄酮 特发性肺纤维化 JAK1/STAT1/SOCS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